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选种、育苗、超宽行稀植、肥水病虫害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超宽行稀植技术,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钵盘育苗抛秧的增产原理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水稻钵盘育苗及抛秧栽培的优点,从早育苗与早插秧、稀育秧与稀插植等方面总结了其增产原理,并总结了栽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水稻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简称。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早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一、培育壮秧1选用良种:选用标准是,熟期适当,高产优质,抗病耐肥,分蘖力较强和矮秆叶直立。品种是旱育稀植的前提条件,而且是优质米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熟期适当,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并在高温时段安全抽穗,确保在气温下降到13℃前安全成熟。较强分蘖力  相似文献   

4.
水稻丰收,培育壮苗是关键,而旱地条件下进行水稻育苗是培育水稻壮苗的有效途径。旱育稀植水稻秧苗技术是稻作技术上的一次突破,这项技术变直播为插秧,变湿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适当稀植,这一技术使水稻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的简称,除其他生产环节外,旱育壮秧应该是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梁乃亭,万恩华,魏玉波(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与传统的水育密植技术相比,具有省种、省水、省肥、高产、优质等优点。改传统的水育苗为旱育苗,改密植为稀植,改表层施肥为全层施肥...  相似文献   

6.
北方寒地养鱼稻田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稀植是1981年方正县引进的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总结出适于我国北方实际的高产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变低产为高产的科技进步。稻田养鱼后,必然要打破单一种稻的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鱼在稻田里生长也与水稻栽培技术发生矛盾。但是,根据鱼稻共生原理和“以稻为主,兼顾养鱼”的原则,这种矛盾在人们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下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而且还能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省的高产、稳产、高效、优质的粮食作物,现已经形成了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导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由直播向育苗、由湿润育秧向旱育秧、由密植向稀植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简称,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旱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高产、稳产、高效、优质的粮食作物,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导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由直播向育苗、由湿润育秧向旱育秧、由密植向稀植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水稻钵体育苗手摆秧稀植技术吉林省辉南县农业服务中心佟欣宇水稻钵体育苗手摆秧稀植技术,弥补了近年来推广的水稻抛秧技术的不足,既保证了钵体秧苗的根系完整又达到秧苗均匀稀植,是一种成本低、产量高、易推广的水稻种植技术。据测定,应用此项技术,水稻平均亩产可达...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高产、稳产、高效的粮食作物,经过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由直播向育苗、由密植向稀植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水稻大棚育苗宽窄行稀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大棚育苗宽窄行稀植栽培技术是近年兰西县推广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它利用水稻边际效应强的特点,增强水稻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密稀结合,发挥水稻个体与群体的增产潜力,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目的。2009年,兰西县在长江、临江两个水田面积大的乡镇推广了1333hm^2。  相似文献   

13.
培育壮苗是水稻高产的基础,钵育苗和盘育苗是新兴的水稻育苗方式。选择适当的育苗方式并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水稻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证明,对于水稻早熟品种,钵育秧苗移入本田后的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均优于盘育苗,密植产量高于稀植,产量统计和方差分析表明,钵育密植是水稻早熟品种获得高产的最佳组合,也是实现水稻高产,经济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高产、稳产、高效、优质的粮食作物,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导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由直播向育苗、由湿润育秧向旱育秧、由密植向稀植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寒地水稻生产技术中存在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南县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有水稻面积40万亩,全部为粳稻,栽培方式以早育稀植技术为主,近几年来有40%面积采用大棚育苗技术,水稻生产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在水稻生产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给我县水稻生产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需要引起重视,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我省稻作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它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的科技进步,使我省水稻在生产上有了新的突破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栽培技术1、苗床准备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我地区推广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截至目前,已经历了小棚育苗、中棚育苗、大棚育苗、平地育苗、高台育苗、两段式育苗、稀植、超稀植、抛秧、钵体摆栽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早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  相似文献   

19.
双低油菜大苗稀植高产栽培是在传统育苗移栽基础上,受西瓜嫁接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扁发摸索创新出一项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增产潜力大,高产稳产。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早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