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雷波县马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景观市场、旅游条件3个综合指标,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根据马湖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对马湖的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马湖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康龙旅游风景区的自然条件、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与分析,阐述了康龙旅游风景区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市场调查分析,预测了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容量、游客客源市场和不同时期的游客人数。根据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情况和建设现状,提出了旅游风景区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野三坡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土地利用、水体缓冲区和植被类型6个因子作为评价要素,采用德尔菲法、AHP法和加权叠加法,通过ArcGIS平台对旅游景观敏感度进行了评价及分级,并从生态旅游的视角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结果表明:在影响风景区景观敏感度评价的因子中,因子的权重排序为:高程坡度土地利用水体缓冲区坡向植被类型。风景区的整体景观敏感度适中,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风景区的北部和东北部,总面积占比4.2%,为旅游核心保护区;中敏感区分布广泛,总面积占比88.75%,为旅游限制开发区;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风景区的中部,南北向呈条带状,总面积占比7.04%,为旅游主体开发区。研究结果可为野三坡风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提供数据参考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唐河流域旅游资源群落的灰色组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级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河北唐河流域旅游资源群落进行评价,建立了旅游资源群落评价因子的结构体系,提出了景点集中度、湿度、气温等因子的计算公式,阐述了旅游资源群落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旅游资源可持续、旅游环境可持续、旅游经济可持续、旅游社会可持续4个方面,选取15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对广西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青秀山旅游资源可持续性(86.76)旅游环境可持续性(84.5)旅游经济可持续性(79.6)旅游社会可持续性(77.9)。分析认为,青秀山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应立足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知名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易含岭 《绿色科技》2019,(9):260-262
基于SWOT分析模型,对炎帝神农氏的“安寝之地”炎帝陵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研究。虽然2012年炎帝陵风景区被选纳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损毁”、“破败”的境况。基于此,对其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与代表性。通过SWOT分析了其可发挥的优势与可利用的机遇,阐明了炎帝陵风景区的弊端与挑战,提出了系列开发的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宣传水利文明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了解旅游者对自然河湖型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感知及偏好,有助于增强风景区的吸引力和旅游发展方向。本文以国内三大在线旅游运营平台的莆田九鲤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评论及点评量为数据样本,选取评论信息的时间跨度为2018-2022年,从词频、感知特征、情感方面,揭示了国内游客对国家水利风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内容和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1)旅游者对九鲤湖风景区的总体形象感知较好,“不错”“瀑布”等为其核心词语;2)游客的感知形象集中在景观资源及旅游收获方面,在设施与服务评价中的感知内容呈极化;3)游客的满意度呈现较高的水平。探究莆田九鲤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形象感知内容,既可为九鲤湖景区增强吸引力提供理论依据,也对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风景区林相是景区森林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人们对风景区生态旅游的需要。为了合理开发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区林相内涵,对风景区林相进行科学改造十分必要。探讨了西山风景区林相改造思路,旨在为风景区森林景观提档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东灵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风景区的旅游资源 ,对东灵山风景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旅游旺季游客过多、淡季游客少、草甸退化 ,环境污染等资源与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的成因 ,提出了相应的游客分流、生态环境保护、景区经营管理等可持续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对漓江风景区核心段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墨菲(Peter.E.Murphy)提出的旅游社区发展战略模式,结合漓江风景区的实际情况,从景区商业经营、居民利益分配、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管理4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漓江风景区核心段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一方面有助于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可为漓江风景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的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在大量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计分法对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构造矩阵确定森林公园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采用游客调查和专家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因子进行模糊计分,从而建立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评价结果为: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的最终分值为7.1592,开发潜力为Ⅱ级。  相似文献   

12.
综合考虑圣堂山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和所处环境,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风景区的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及其附加值等进行评价,认为圣堂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风景区生态质量好,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优良,是开展生态旅游和避暑休养的好去所.建议圣堂山风景区应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风景资源和独特的瑶族文化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西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对三清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进行综合规划评价,从规划布局、规划时段、规划容量进行基本分析,对旅游项目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有因子评价"方法,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风景资源单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特品级旅游资源4个,优良级旅游资源23个,普通级旅游资源11个,保护区的森林旅游资源等级较高,资源特色明显;并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综合分析,从人才培育、区域联动发展和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以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选取景观资源质量、环境条件、资源开发建设条件3方面的7个属性,23个指标因子,构建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总结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结果表明,公园内的旅游资源分属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14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的100%、100%和73.55%,说明公园内景观类型丰富;对博吉金旅游资源评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层因子为"景观资源质量",准则层因子为"自然属性",指标层因子为"与附近景点的异同",说明要提高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地位,应注重公园自身独特资源的挖掘,保持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避免旅游地景观均质化、模式化,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6.
黑山谷风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也是重庆重要的生态旅游区,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该景区作为一个还不成熟的风景区,开发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黑山谷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黑山谷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推动黑山谷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南岳,衡山、衡阳和庐山等4地多年来的气候资料,从气温、日照、云雾、降水、相对湿度和风,以及气象景观等多方面,对南岳风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岳的旅游气候可与庐山相媲美。南岳风景区具有宝贵的旅游气候资源,值得大力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酒埠江风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表明该风景区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威胁同在。合理定位,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调整旅游市场开发方向,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以及遏制污染保护旅游环境等是酒埠江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人文情怀,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庆的历史名人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比较B层与C层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大小,从而得出了评价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初步的对策,以期促进重庆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兰桂  任黎秀  涂玮  谢雯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19-121,129
从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采用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资源容量和旅游的生态容量等3个指标,对牛姆林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合理估算。并针对风景区实际情况提出近期在景区增建宾馆饭店,中、远期扩大牛姆林景区范围,限制部分景区、景点的客流量,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和项目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