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机采棉棉田中后期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促控结合,做到控旺、促晚、补弱,实现棉田均衡稳健生长,充分挖掘棉花增产潜力,抓好盖顶桃,夺取棉花丰收。机采棉株高78.6cm,果枝数7.8台/株,单株大铃4.6个,单株小铃3.2个,单株花数0.4朵,单株蕾数4.3个,第一果枝节位高度19.7cm,棉花生长较好。为实现棉田中后期管理的总体目标,阿瓦提县积极采取六项措施,狠抓机采棉中后期管理,确保机采棉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2.
由于7月下旬以来天气持续高温闷热,光照也较少,致使棉花长势较旺,棉株落蕾落铃严重,经技术人员田间指导和调查,棉花第4、5果枝形成空枝,影响了棉花产量。花铃期的主攻目标是:保持生长旺盛,多结少落,增结三桃。为此,宁河农技推广中心提出七项主要技术管理措施,使棉花达到“伏桃满腰,秋桃盖顶”。  相似文献   

3.
棉花从开花到吐絮的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花铃期是棉株生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经济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花铃期是棉花需肥最多的时期,如果供肥不足,就会造成早衰减产,故花铃肥的施用至关重要。花铃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通过追肥促进增蕾、保铃,使花铃多结少落,促早熟防早衰,力争“三桃满挂”。  相似文献   

4.
盆栽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芦管育苗移栽棉的果枝、现蕾和铃数增长在早期显著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中后期则增长较快,逐渐赶上和接近对照;蕾、铃脱落则明显少于对照;单铃重及籽棉产量均无明显差异;芦管育苗移栽棉伏桃和早秋桃的铃壳重较低,棉铃经济系数较高,利于棉花经济高效形成.对芦管育苗移栽棉优质高产栽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枣棉间作水分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解析棉花产量与生长指标的关系,为干旱区枣棉间作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南疆干旱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分(中度水分亏缺、轻度水分亏缺、正常供水、充分供水)对间作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蕾数、铃数、开花数和果枝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供水下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开花数最高,正常供水下蕾数、果枝数和前期铃数最高,轻度水分胁迫下后期铃数最高,但茎粗最小,中度水分胁迫下株高、蕾数、开花数、铃数和果枝数最低。适量供水和轻度水分胁迫下产量表现较好,充分供水次之,中度水分胁迫产量最低。适度水分亏缺有利于增加果枝数,促进蕾铃,提高产量,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棉花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盆栽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芦管育苗移栽棉的果枝,现蕾和铃数增长在早期显著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中后期则增长较快,逐渐赶上和接近对照,蕾,铃脱落则明显少于对照;单铃重及籽棉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芦管育苗移栽棉伏桃和早秋桃的铃壳重较低,棉铃经济系数较高,利于棉花经济高效形成。对芦管育苗移栽优质高产栽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使用助壮素或含有助壮素复配剂不当 1.症状在苗床使用床草净浓度过高或药量过多,会使棉苗子叶肥厚、浓绿,抽生真叶缓慢.蕾期、花铃期使用助壮素或保铃王浓度过高或药量过多,会使棉株叶片变厚、皱缩、变小,果枝伸展不开,影响蕾、铃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正>棉花花铃期是从开花到开始吐絮的时期,历经60d左右。进入此期的棉株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即现蕾、开花、结铃为主,此期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花铃期棉株的长相要求是:株型紧凑,茎秆下部粗壮,向上渐细,节间较短,果枝健壮,  相似文献   

9.
1.花铃期一般在什么时间? 棉花花铃期一般在7-8月份,当50%棉株开花到50%棉株吐絮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棉农俗语“花见花、四十八”.一般历时50天左右。花铃期是营养生长(根、茎、枝、叶)和生殖生长(蕾、花、铃)两旺期,盛花期后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  相似文献   

10.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产实践表明,原“促棉早发、三桃满挂”的技术路线,不适应棉花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1984年以来的研究表明,与地膜覆盖、双膜覆盖等促棉早发技术相适应的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路线是促棉早发、防棉早衰、塑造立体采光群体结构,创建高光效群体模式;摘早蕾控制伏前桃,去晚蕾控制晚秋桃,加强花铃期管理促进多结伏桃和早秋桃,创建优质高产最佳结铃模式。1995~2002年,按此技术路线制定的“杂交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连续8年创皮棉单产2244 0~2350 8kg/hm2 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1.
一、花铃期的生育特点(一)棉花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激烈的时期。棉花本身生长发育的几个转折点都集中在这段时间内,棉株的疯长和早衰,蕾、铃的脱落,气候上旱涝变化,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也多发生在这段时间内。所以棉花花铃期是夺取棉花优质高产的最关键时期。(二)花铃期是棉花的根系平稳发  相似文献   

12.
正棉花中后期主要是指花铃期和吐絮期两个时期。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干物质积累最多,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突出,需肥水最多的时期,管理不当易出现蕾铃脱落、烂铃、早衰等问题,因此,加强花铃期棉田管理是夺取棉花丰收的重要环节。1、花铃期主要管理技术要点1.1重施花铃肥。正常生长的棉花在棉株下部座住2个左右硬桃时重施花铃肥,追肥数量应根据底肥施用情况和地力水平而定,对磷、钾肥底施量大的棉田,每亩追施10~15kg尿素,对磷、钾肥底施不足的棉田,每亩追施10kg或20kg磷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对不同果枝数棉田株型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分析棉花化学封顶剂摇钱素和向铃转的最佳施药时期,优选化学封顶效果评价指标,为化学封顶筛选应用提供支撑。【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选择化学封顶剂摇钱素和向铃转,分别设置果枝数9台时、果枝数10台时、果枝数11台时、果枝数12台时4个化学封顶处理,测量棉花株高及株高增长量、倒1果枝~倒4果枝长度、有效果枝数、单株果节数、茎粗、主茎节间数、棉铃空间分布和籽棉产量。【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果枝数9台时化学封顶处理的棉花株高显著增加,果枝数10台时施用向铃转、果枝数11台和12台时喷施摇钱素后单株果节数增加,化学封顶后主茎节间数增多、倒1果枝~倒4果枝长度变短,果枝数10台时施用向铃转后有效果枝率、化学封顶后茎粗、除果枝数9台时喷施摇钱素后上部铃占比外棉铃空间分布均变化不大。果枝数10台时喷施向铃转、果枝数11台和12台时喷施摇钱素后籽棉产量与人工打顶相比差异不显著。单株有效果枝率(以下简称果枝率)可作为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调控的评价指标。【结论】果枝数10台时喷施向铃转、果枝数11台时喷施摇钱素后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分别持续受渍7d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植株成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受渍导致棉株各部位成铃率降低,蕾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下部果枝内转部位成铃,花铃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中上部中外围部位成铃,吐絮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上部、顶部中外围成铃;持续受渍对棉花成铃影响最大的时期是花铃期,其次是蕾期和吐絮期。棉株具有较强的自身补偿能力,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可提高棉花成铃和抗涝渍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用禾丰牌高效复合液肥对棉花拌种或在棉花苗期、花铃期叶面喷施,能促进生长,增加蕾、铃数,增加籽棉产量.  相似文献   

16.
正棉花从开花到开始吐絮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花铃期棉株逐渐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间。花铃期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初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棉花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盛花期以生殖生长为主,营养生长逐渐减弱,有机养分的80-90%运输到蕾、花、铃等生殖器官,整个花铃期根系生长逐渐减弱,而吸收能力最为旺盛。花铃期棉株的长相要求是:株型紧凑,茎杆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的变化与影响,以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因素和花铃期降水因子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棉花产量品质形成限制性影响因子,分析诊断了其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产业发展的利弊。结果表明:(1)7月、8月降水日数以及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是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限制性降水因子,正常年份鄱阳湖区花铃期降水条件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是适宜的。(2)棉花伏、秋桃数分别与7月、8月降水日数呈负相关;蕾铃脱落率与花铃期降水量绝对距平呈正相关,单铃重、霜前花率均与花铃期雨量绝对距平呈负相关;衣分、纤维长分别与花铃期降水日数绝对距平的"立方值"和"4次方根"呈负相关。(3)7、8月降水日数总体呈不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且均有增多的突变期,周期性变化趋势不显著;进入2000年代以来7月份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明显,有利于降低伏桃形成的灾害风险。(4)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绝对距平总体上均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特别是200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花铃期降水有利于研究地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和棉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北疆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新陆早33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9.0、13.5、18.0、22.5、27.0、31.5万株/hm2)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棉花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与棉花株高、叶片数、果枝数、蕾数、铃数、铃重、衣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花铃期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快;密度为22.5万株/hm2处理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区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变化与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的变化与影响,以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因素和花铃期降水因子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棉花产量品质形成限制性影响因子,分析诊断了其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产业发展的利弊。结果表明:(1)7月、8月降水日数以及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是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限制性降水因子,正常年份鄱阳湖区花铃期降水条件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是适宜的。(2)棉花伏、秋桃数分别与7月、8月降水日数呈负相关;蕾铃脱落率与花铃期降水量绝对距平呈正相关,单铃重、霜前花率均与花铃期雨量绝对距平呈负相关;衣分、纤维长分别与花铃期降水日数绝对距平的"立方值"和"4次方根"呈负相关。(3)7、8月降水日数总体呈不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且均有增多的突变期,周期性变化趋势不显著;进入2000年代以来7月份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明显,有利于降低伏桃形成的灾害风险。(4)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绝对距平总体上均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特别是200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花铃期降水有利于研究地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和棉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 化促 化促是指在合理的肥料投入基础上,通过叶面追肥方法补充养分,促进棉花生长发育,使其早结铃,多结铃,结大铃而获高产。当前,巴楚县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叶面肥有喷施宝、高效氨基酸液肥、有机络合微肥、磷酸二氢钾四种。棉花全生育期一般喷施四次。具体是:第1次当棉苗长至4~5片真叶时,667 m2用喷施宝5 ml,磷酸二氢钾150 g,加水25~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以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应,促进棉苗健壮生长,达到壮苗早发的目的;第 2次于棉花现蕾盛期,667 m2使用抗旱型喷施宝5 ml(0.5支)、磷酸二氢钾200 g加水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棉花多现蕾、早开花,并提高棉花抗旱性能;第3次于盛花初铃期,667m 2用高效氨基酸液肥150 ml(或络合微肥200 ml)、磷酸二氢钾250 g,加水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促进多现蕾、多开花、多结铃,防止蕾铃脱落;第4次于棉花打顶后7~10天,叶面肥用量与第三次相同,促进多结秋桃、结大铃。第三、四次化促是在花铃期进行的,对提高棉花产量、品质作用很大。 2 化控 就是利用化学药剂调节棉花的生长发育,造就理想的丰产株型,达到早熟丰产的目的。目前,我县棉花生产上应用的化控药剂主要是缩节胺。 根据大田调查,一般667m2保苗株数在9 500~11 000株的情况下,株高在65~75 cm时产量最高,成熟好;株高在60 cm以下时,早衰现象严重产量不高;如株高在80 cm以上时,往往是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抑,空果枝多,成铃较晚,棉田郁蔽,吐絮晚,铃重轻,烂桃现象重,霜后花比例大,价格低,产量也不高,经济效益差。因此生产上一定要掌握好化控技术。早:即在棉花4~5片真叶时,对旺长、高产棉田棉苗进行微调,一般667 m2用缩节胺0 .5~1 g,这次化控主要控制第一果枝的着生高度,为"矮"打基础,化控时间一般在5月10日至20 日左右。第一次化控后,如果个别地块未控住,可再适当补控一次,化控用药量应根据棉花长势、地力、墒情、棉花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性)和洪水到的时间(即灌第一水时间),巴楚县灌第一水一般在6月20日后,全生育期灌水3~4次)来定,如果洪水未到,用量一定要控制好,千万不能大,667 m2用1~2 g左右,如果洪水已到,用药量可适当大点3 g/667 m 2左右为宜。在灌第一水前3~5天,用2~3 g/667m2,不管在苗期有无化控,灌第一水前都必须化控,用药量根据地力、长势来定;在第二水前3~5天,667 m2用缩节胺3~4 g ,打顶后7~10天,每亩用缩节胺4~5 g,不可打完顶马上就化控,要待顶部果枝长出5~10 c m后化控,这样有利于利用棉花顶部结桃优势,多抓几个秋桃,提高棉花产量。一般全生育期化控4次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