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华 《绿色科技》2013,(10):159-161
阐述了无动力生态工艺中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生物稳定塘处理技术和土地处理技术在农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相关的处理机理、设备构筑物、工艺流程等。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是针对我国目前的分散型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的实际进行开发和设计的,采用2级厌氧和2级好氧的完全混流曝气技术。从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强、占地面积小等方面分析了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的优势,探讨了其在洱海湖滨带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具有生物致密、沉降性能良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同步脱氮除磷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显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了群体感应现象及其在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信号分子在好氧颗粒污泥中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及加速好氧污泥的颗粒化进程的作用,总结了第二信使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运动方式,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促进EPS的产生,从而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化进程,提高稳定性和去除效果。并对好氧颗粒污泥群体感应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餐厨垃圾处理工艺及资源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柴油技术、饲料化技术、好氧堆肥技术、厌氧发酵技术等资源化技术处理餐厨垃圾为例,探讨了目前国内外资源化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各种资源化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胡长英 《绿色科技》2019,(2):75-77,79
研制了一种高效富氧装置,通过清水充氧试验测定了高效富氧装置的充氧性能。结果表明:高效富氧装置有较好的充氧性能,在液体流量为70mL/min,气体流量为2mL/min时,其氧总转移系数为0.97L/min,充氧能力为0.27kg/h,氧气利用率达到85.77%。通过将高效富氧装置应用于受污染河流的曝气充氧实际工程中,发现该装置能够快速消除水体的异味,改善水体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实现对受污河流的高效快速净化。对实际污水的小试充氧实验中,水体COD、TP、NH+4-N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73.65%和61%。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一种“厌氧一缺氧一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一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该工艺占地面积小、技术有效、工艺流程简单、管理要求低、投资和运行费用省,是一种适合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节能高效工艺。  相似文献   

7.
好氧颗粒汽泥SBRSE艺是一项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工艺。由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很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污泥的沉淀效果好,泥水分离简单,能大大缩短污泥沉降时间,缩小污水处理厂的占地面积,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剩余污泥量。更重要的是,好氧颗粒泥污泥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性能,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脱氮除磷效率低的问题。可以预测,作为一种新型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好氧颗粒污泥SBR工艺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桉木化学机械浆废水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出水的有机物成分及含量,统计了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碳原子数的分析情况,分析了废水中主要的生物难降解组分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残余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为芳樟醇(C10,21.21%)、对叔丁基苯乙酸甲酯(C13,21.39%)、二氢月桂烯醇(C10,8.90%)、铃兰醛(C14,6.16%)和香茅醇(C10,4.76%)等,主要为含苯环有机物和抑菌成分,具有生物难降解性和抑菌性,宏观表现为生物处理去除率较低。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醇类物质质量分数从19.32%上升至51.71%,醛类物质质量分数从3.68%上升至13.35%,酯类物质质量分数从29.75%降至28.32%,含苯环有机物质量分数从32.70%上升至61.06%,说明其他有机物获得比含苯环有机物更大幅度的降解。建议通过解毒预处理和生物强化提高微生物活性等途径改善生物处理效果,减轻后续深度处理的难度,降低综合处理成本,实现低成本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
农村污水处理与城市污水处理有很大的差异,基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规模、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应选择以接触氧化技术为中心的"调节+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该技术由格栅沉砂池、调节池、接触氧化池和沉淀池四个部分组成。实践中,对于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SS、NH3、COD和TP的去除均有较好的效果,出水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但受不同环境温度下微生物活性不同的影响,污水的处理效果因季节的变化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仍需要通过完善技术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10.
浅谈国内外SBR法的发展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因其具有均化水质、工艺简单、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力强、出水水质好、操作灵活以及占地面积较少等优点而使它成为富有革新意义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之一。它只适于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或工业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11.
《技术与市场》2006,(2):21-22
生物接触转盘属于生物污水处理设备,它是在生物转盘盘片之间加入填料,从而大大增加转盘的表面积,因此在处理工艺上结合了生物接触氧化和生物转盘的优点。生物接触转盘是一种二级污水处理系统,经它处理的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经过一系列管道排入地下。生物接触转盘是一种成套的污水处理系统,适合处理家庭污水,即从家庭居室至社区街道排出的污水都可用其处理;该系统自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秀洲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对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农村生活污水,泵站收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采用"混凝沉淀+气浮+A/O"生化工艺集中处理。对分散的农村生活污水,在全国率先使用BOT模式建设运营,分区域收集后采用"AAO"、"微动力+湿地"和膜生物反应处理等工艺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污水处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绿色节能已经成为污水处理研究中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重视绿色节能控制问题,有效优化和控制污水处理系统和技术,处理好低成本和低能耗之间的关系,努力达到污水处理的预期效果。基于此,对污水处理中的不足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探讨了几项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人工湿地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简单工艺流程、投资成本少等特点。对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介绍人工湿地技术设计,并针对这一技术设计了方案。以期能够为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技术设计发展做出贡献,为能够创建更加美好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苯酚废水来源广、数量多、危害大,处理难度较高,在我国水污染控制中,已被列为治理有毒有害废水的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苯酚废水的处理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此,综述了苯酚废水的危害及常用治理方法,对生物法里面的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含酚废水的处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口上升,由此产生的污水量也随之增加,传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面临巨大挑战。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分类和比较,结果表明: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生物、生态和组合处理技术3种,其中组合处理技术在经济角度和处理能效及对环境的改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因地制宜选取污水治理技术,其低成本、低碳氮磷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该研究以期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化工装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来源、成分以及危害,详细说明了生物过滤工艺除臭原理、设备组成及处理过程。并以某化工装置处理污水臭气为例,重点介绍了生物过滤工艺除臭系统的臭气封闭收集、输送管路、一体化生物过滤除臭设备及过滤填料的设计选型等,并对该除臭工艺的运行费用和除臭效果进行了估算和检测,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工艺是臭气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合用于化工装置污水处理中的大气量、低浓度的臭气治理,对化工装置污水处理所产生的臭气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氧是生物(包括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但除厌氧细菌外氧的存在也利于害虫和霉菌的繁殖.谷类、药材、衣物贮存时经常发霉生虫,油脂及含油脂的食品由于氧的作用而产生异味,进一步氧化还会产生有异臭味的过氧化物.现有食品包装、储存技术,如干燥、盐渍、糖渍,以及近代的真空、充氧储存,国外还有添加防腐剂,防氧化剂储存等.这些方法对食品的色、香、味等均有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存在运行复杂、能耗高、脱氮除磷效果差等问题,难以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针对这一问题,介绍了短程反硝化的原理及相关工艺发展,探讨了短程反硝化方法作为一种稳定、高效的新型生物处理技术,用以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实现我国水生态文明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市场》2006,(2A):21-22
生物接触转盘属于生物污水处理设备,它是在生物转盘盘片之间加入填料,从而大大增加转盘的表面积,因此在处理工艺上结合了生物接触氧化和生物转盘的优点,生物接触转盘是一种二级污水处理系统,经它处理的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经过一系列管道排入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