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烘烤是烤烟生产中烟叶最终质量形成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也是制约烟叶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四川省德昌县所在烟区烟叶烤坏类型及烤坏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抽查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措施落实到位,2021年烟叶烘烤损失比2020年降低了3.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新烟区烤坏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12-1612,1632
南陵县作为新启动的烟区,烘烤技术相对薄弱,严重影响了烟叶烘烤质量。调查表明,烤坏烟主要表现有挂灰烟、蒸片、黑糟烟、青黄烟、洇筋、洇片、烤红等。从烘烤角度看,原因主要有烟叶采收成熟不够,烘烤技术掌握不当,烤房的结构或性能不良等。  相似文献   

3.
烟叶烘烤工作中含青烟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青烟叶是烟叶烘烤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烤坏烟叶。该文从烟叶烘烤实际工作出发,从烟叶成熟度、烟叶运输、编烟和装烤、烘烤工艺操作、烘烤设备和天气因素7个方面分析了烟叶烘烤实际工作中含青烟叶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为烟叶烘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烤青烟叶是烤坏烟叶种类之一,因烤后烟叶含青,等级质量低,严重制约烟叶内在品质和可用性,降低了商品等级,减少了烟农种烟收益.如何解决或避免烤青成为保障产区烟叶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结合烟叶烘烤实际,该文简析了烤青烟的症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以期为烤青烟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密集烤房温湿度自控仪,烘烤技师在烘烤操作上费时费力,且烘烤损失大等情况,为减少烘烤技师劳动强度,降低烘烤损失,提高烘烤质量,开展“物联网”温湿度移动控制仪在烟叶烘烤中精准应用,探索“物联网”温湿度移动控制仪在烟叶烘烤中烘烤精准应用效果,为大范围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物联网与普通温湿度自控仪对不同部位烟叶的烤后单叶重、鲜干比及烘烤煤电成本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但物联网温湿度自控仪能够在线实时监控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烘烤的劳动强度,且能一定程度预防因设备故障导致烤坏烟的情况,减少烘烤损失,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烟叶烤后质量,其烘烤后干烟的颜色相对更深一些、油分相对稍微多一些。  相似文献   

6.
烤青烟是一种常见的烤坏烟,影响了烟叶品质和质量,降低了工业可用性和烟农种烟效益,是制约隆林县烤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通过分析隆林县烤青烟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田间管理、成熟度监测、采收工序、烘烤工艺和烤房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烟叶质量和烟农收益。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解决烟叶供需结构性矛盾,推动原料保障上水平,促进烟农增收,结合丰都县烟叶生产、烘烤实际,概述了烟叶调制过程中常见的烤坏烟叶现象,从栽培管理、烤房设备、烘烤技术等方面分析烟叶烤坏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8.
结合丰都县烟叶生产、烘烤实际,阐述了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与烤坏烟的概念,分析了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烤坏烟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止出现坏烟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提升烤房烟叶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丰都县烟叶生产、烘烤实际,阐述了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与烤坏烟的概念,分析了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烤坏烟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止出现坏烟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提升烤房烟叶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烟叶采烤环节对烟叶烘烤损失率的影响,查找烘烤损失率成因,对采烤一体化专业化烘烤标准作业与烟农常规采烤作业的烟叶烘烤损失率和用工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采收和分类编装烟对烘烤损失的影响最大,对烘烤损失率的影响分别占烘烤损失的41.59%和35.47%;采收、编装和烘烤3个环节全程按照规范专业化作业用工成本较烟农常规作业模式增加0.31元/kg,但降低烘烤损失3749.40元/hm2,专业化用工产出投入比为595.51%.  相似文献   

11.
随着烤烟品种优良化、种植区域化、栽培规范化的全面推行,我国烟叶素质明显提高,一些地区烟草的长势长相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烘烤环节的某些失误,致使烤后烟叶香气质量不足,不少地区烤坏烟的现象仍很突出。据调查,各种烤青烟、挂灰烟、光滑叶、花片...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烟叶烘烤成本,提高烤后烟叶质量,对3种不同能源烤房的烘烤成本、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经济性状以及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电能密闭式烤房和电能排湿烤房的烘烤总时间分别比燃煤烤房缩短了9,18 h,干烟成本分别比燃煤烤房降低了1.36,1.29元/kg;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综合得分明显高于燃煤烤房,青筋烟和杂色烟率均低于燃煤烤房,其中,电能密闭式烤房的烤坏烟率最低;化学成分协调性均优于燃煤烤房;外观质量均较好,均价和产值均明显高于燃煤烤房。由此可知,电能密闭式烤房和电能排湿烤房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含青烟叶是烟叶烘烤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烤坏烟,也是卷烟工业最深恶痛绝的关键所在,可以说,烟叶含青现象严重影响了烟农的收入及工业利用。为此,本文依据本地区实际工作,从成熟度、烟叶运输、编烟、装房、烘烤工艺、烘烤设备、天气等多方面分析了含青烟叶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便能总结经验,为彻底解决烟叶含青现象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不同烘烤方式对返青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7,(3):42-45
为探究优化烘烤工艺对上部返青烟的烘烤效果,减轻湖南省返青烟在烘烤中的损失,分别使用优化烘烤工艺和常规烘烤对K326品种上部返青烟进行烘烤,比较烘烤过程中2个处理烟叶失水规律,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以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采用高温高湿并结合大排湿的优化烘烤工艺可使返青烟在烘烤过程中叶片及叶脉失水协调,提升烤后烟上等烟比例,减少下等烟和烤坏烟比例。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返青烟烘烤后的经济价值以及返青烟的优化烘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改善上部烟叶质量,更好满足工业企业需求,本文作者分析了南漳烟区对上部叶成熟度认识不足、栽培措施落实不到位、采烤方式不当、烘烤措施不科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从建立片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技术培训,增强成熟度认识;规范行比,选择适宜移栽期,平衡施肥,科学打顶留叶,加强栽培管理;推行上部叶4~6片和上部叶带茎一次性采烤;在变黄、定色、干筋期调整烘烤工艺,针对特殊烟叶的烘烤策略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探究适宜南漳烟区提高上部叶可用性的技术措施,改善了上部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为满足工业企业需求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烘烤条件对烤烟不同组织水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5):78-82
为了研究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变化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烘烤工艺对巫山烟区的中上部烟叶进行烘烤,对烘烤过程中叶片水分、主脉水分、整烟片叶的水分,以及常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并对烟叶的烘烤效果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的水分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是叶片水分的保持,第2阶段主要是叶片水分的散失,第2阶段主要是主脉水分的散失。优化烘烤工艺不仅能够延长烟叶叶片水分散失,加速主脉散失,还能够显著提高烟叶烘烤质量,降低烤坏烟比,能够降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提高糖含量。研究认为,优化烘烤工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烟叶叶片与主脉失水的协调性,能够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当前烟叶烘烤所用燃料受限因素较多、控温不精准、烘烤损失大的问题,探索新清洁能源,实现烤烟烘烤提质增效、减工降本。【方法】比较分析醇基与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烤房温湿度控制、烘烤成本、烤后烟叶质量损失、经济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生物质颗粒相比,使用醇基燃料烤房温湿度控制更准确,且烤后中、上部叶烘烤质量损失分别降低8.93%和11.71%,烘烤成本减少34.50%和19.79%,均价增加3.20和1.06元/kg,中上等烟比例提高9.45和2.54个百分点,下等烟比例降低3.39和2.53个百分点,中部叶废烟比例降低6.03个百分点,烤后烟叶多桔黄色,色度较强,油分更多,化学成分除两糖差、淀粉稍高外,其他含量均在优质烟适宜范围内。【结论】醇基燃料降低了烘烤损失和成本,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可考虑用作密集烤房新能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的烘烤质量,增加烟农收益。[方法]通过利用2种不同的烟叶采烤方法,即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处理A)和一次性带茎割收,挂竿烘烤法(处理B),以相互对比烤后烟综合效益优劣的方式来进行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烤后烟,烟叶成熟度高、色彩橘黄、光泽度强、色度强、油分多、身份中等和叶片结构疏松,为优质烟品质,上等烟比例达到55.2%,较常规高27.3个百分点,均价为16.8元/kg,较常规高2.6元/kg,1 kg烤后烟收益较常规高2.47元,每炉上部叶烤后烟收益比常规采烤多1 509元。[结论]一次性砍烤法较一次性常规采烤法优势明显,能显著提高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的烘烤质量,能有效提高烟农烘烤烟叶的综合效益,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K326品种烤后烟叶颜色桔黄,色泽饱满,油分多,烟气浓,香气足深受卷烟工业的喜爱,很能彰显一个烟区烤烟质量风格特色,K326品种感官评吸质量表现佳,但上部叶易挂灰,可以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区域种植[1] ,该品种在烘烤过程中运用常规烘烤技术难控制烟叶的烘烤质量,如果中部叶在烘烤过程采取措施不当,则易产生夹心、糟片的现象。本文立足百色烟区烟叶生产实际,针对K326品种中部烟叶烘烤过程中,充分运用烤烟精细化技术,分别在凌云、靖西产区的三个烘烤点的中部偏下部位、中部及中部偏上等中部烟叶进行全面的跟踪烘烤,并在每炕次随机选取5夹烟叶挂置在烤房中间棚、中后区进行烘烤数据采集,与附近1座烤房作为对照,由烟农自烤的烤烟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精细化烘烤技术在K326品种中部烟叶的烘烤过程中能明显提高烘烤成功率、提升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和上等烟比例,尤其是能够解决夹内烟叶烤不透、易烤糟、蒸片等影响烟叶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留叶数带茎烘烤对烤烟上部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宁乡烟区烤烟烟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烟97为材料,对比分析传统烘烤及上部烟叶4片、5片、6片叶一次性带茎采收烘烤4个处理对烤后上部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带茎烘烤烤后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优于传统烘烤,其成熟度高、油分足、色度强、颜色饱满、身份适中、叶片结构疏松、青杂烟少;经济性状方面,带茎烘烤上部烟叶的产量、均价、产值、黄烟率和中上等烟比例均较高;内在化学成分方面,带茎烘烤上部烟叶的总氮、烟碱、总糖、还原糖、淀粉和氯含量均低于传统烘烤,钾含量略高,糖碱比、钾氯比和氮碱比均接近优质烟叶的最佳比值;上部烟叶6片叶带茎烘烤较4片、5片叶带茎烘烤的外观质量更优、经济效益更好、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更佳。【结论】带茎烘烤有利于提高宁乡烟区烤烟上部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且以6片叶带茎烘烤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