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比较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水稻水分利用率、氮肥利用率、稻米品质和收益等生态和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下稻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效益,认为稻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节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达0.95以上。在对氮肥利用率方面,当施氮量低于一定值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提高,当施氮量过高(270 kg/hm2),反而使氮肥利用率降低,会造成不利影响。在施氮量为189 kg/hm2时,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利用率最大。综合分析成本、产值情况,认为施氮水平为189 kg/hm2时,产值增加明显,能显著提高水稻收益,如采取基肥一次性施用技术,可进一步增强水稻品质,有利于提高收益。综上,在本试验中,基肥一次性施用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氮水平控制在189 kg/hm2,且基肥一次性施用,是提高效益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氮肥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66-4468
[目的]为稻田合理施用氮肥和灌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灌溉与施肥试验研究了水稻氮肥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差值法的测定结果表明,2种施氮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相同灌溉方式下,在施氮肥处理30%基肥+30%分蘖肥+30%拔节肥+10%穗肥和50%基肥+50%拔节肥中节水灌溉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淹灌。同位素稀释法的测定结果表明,节水灌溉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淹灌。不同施肥处理的全生育期灌水量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灌溉方式的全生育期灌水量差异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稻的水分生产率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的水稻的水分生产率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的水分生产率差异极显著。[结论]合理施肥和节水灌溉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氮肥运筹对稻茬麦产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分次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其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施氮量为180kg/hm2时,以基肥、返青肥和拔节肥分次施用处理获得产量、氮素回收率和经济纯收益最高,是小麦高产高效较为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氮肥施用方式对甘蔗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氮肥在甘蔗生产中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氮污染提供参考。[方法]以ROC22为材料,设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38 276和414 kg N/hm2)和3种不同施用方式(1:氮肥10%作基肥,30%小培土时施用,60%大培土时施用;2:氮肥30%作基肥,70%小培土时施用;3:氮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测定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研究氮肥与甘蔗生长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关系。[结果]甘蔗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以276 kg N/hm2增产效果较好氮肥早施可以促进甘蔗早拔节早生长和提高甘蔗产量土壤氮素速效钾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大量施用氮肥会引起土壤酸化早施氮肥有利于促进土壤磷酸盐的溶解,提高磷的吸收利用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容易造成氮流失,氮利用率低结论甘蔗氮肥合理施用方式为两次分施,施氮量为138~276 kg N/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山东褐土传统农业种植区,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增产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等条件下,以氮肥分3次均施增产效果最好,施肥比例为1∶3∶2的处理增产效果次之,氮肥不做基施、只追施两次的处理小麦产量最低。从产值和纯收益分析结果可见,施氮量为18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的最高,其次为施氮量12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不施氮肥处理的产值和纯收益最低。分析各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可知,氮肥分3次施用高于氮肥分2次施用的处理,施用比例为1∶1∶1的处理高于施用比例为1∶3∶2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三个供氮水平下(施氮50 kg/hm2、150 kg/hm2、250 kg/hm2)施用肥料添加剂对苏南太湖地区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肥料添加剂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利用及表观损失氮均有显著影响,但只有在水稻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指标上二者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随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累积吸氮量、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表观损失氮增加,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降低;与单施尿素相比,尿素配施肥料添加剂可进一步增加水稻产量、累积吸氮量,并能提升氮肥利用率和降低表观损失氮量,且该效应总体上随施氮量增加而愈趋明显;施用肥料添加剂对水稻营养生长期的氮素积累影响要明显强于生殖生长期。在本研究条件下,综合分析水稻产量、氮肥利用及氮平衡指标,不施用肥料添加剂时,施氮150 kg/hm2可获得较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7.
黑土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变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品种的方式探索了黑土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施氮技术最优模式。试验探索了在农户习惯—高氮肥(260 kg/hm2)一次性施用的基础上,采用树脂包膜控释肥料脲酶抑制剂减氮30%并保持一次性施用的技术模式,以及减氮30%但利用配方肥和尿素或硝酸铵钙分次施肥的技术,并且探索了在六叶期和十一叶期追肥的优化潜力。通过对比氮养分的吸收累积状况、子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利用率以及氮肥农学效率等,对黑土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施氮技术模式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农户习惯施肥方式下,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最低,分别为30.6%和17.8 kg/kg,产量水平也很低,居于7个处理中的第5位;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相对于农户习惯施肥处理,产量增加7.5%,氮肥利用率提高5.0百分点;脲酶抑制剂一次性施用产量较农户习惯下降1.8%,但是氮肥利用率提高5.7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4.3 kg/kg;分次施肥处理与农户习惯相比,氮吸收累积量增加1.0%~17.8%,产量增加5.7%~8.0%、氮收获指数提高0.02~0.04,氮肥利用率提高17.6~20.5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8.6~9.8 kg/kg。综上,减氮30%并利用硝酸铵钙在十一叶期分次施肥的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8.
水稻在沙壤土上精确施用氮肥可有效增加水稻产量,提高肥料的当季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试验结果表明:射阳县一类田高产10050kg/hm2,需施纯氮量257.55kg/hm2;二类田高产9600kg/hm2,需施纯氮262.2kg/hm2;三类田高产9690kg/hm2,需施纯氮384.3kg/hm2。  相似文献   

9.
<正>氮肥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水稻肥料投入的主要部分。中国早在1996年氮肥用量就超过了25×106t,近年来已成为氮肥用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氮肥用量的30%。近十几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改良和产量水平的提高,施氮量不断加大。目前,在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纯氮)施用量以达300~350kg/hm2,甚至高达400~450kg/hm2。氮肥的滥用更是使得稻田施氮量远远高于适宜的施氮量。过度施用氮肥会造成氮素增产效率下降、氮素利用率降低、病虫害加重、水稻生产成本提高、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肥类型对黄泥田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在施氮量为180kg/hm2氮肥供应下研究不同氮肥类型对黄泥田双季稻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对照(CK)相比,各施氮处理早稻产量增幅77.7%~103.5%,效益增幅7 149~10 648元/hm2,晚稻产量增幅56.4%~72.9%,效益增幅8 055~10 950元/hm2;与普通尿素(prilled urea,PU)习惯施肥(PU 100%)相比,不同缓/控释肥料一次性基施处理在早、晚稻上的表现不一致,在早稻上脲甲醛(urea-formaldehyde,UF)一次性基施(UF 100%)和生化抑制尿素(urea withnitrapyrin,NPU)一次性基施(NPU 100%)处理、晚稻上生化抑制尿素一次性基施(NPU 100%)和70%硫磺树脂双包膜尿素(sulfur-polyester resin-coated urea,SPCU)掺混30%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SPCU 70%+PU 30%)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增幅分别达9.9%、2 281元/hm2和3.7kg/kg以上,用NPU 100%处理的早稻和晚稻的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了27.3%和78.3%.从产量、效益和氮肥利用率各方面综合考虑,NPU 100%或UF 100%可作为早稻的适宜施氮模式,NPU 100%或SPCU 70%+PU 30%可作为晚稻的适宜施氮模式,NPU在早、晚稻上的表现均最佳,可在该区域双季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江苏沿江地区研究了"麦-稻"两熟制稻田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生产效益及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氮肥运筹比例(基肥40%、蘖肥20%、穗肥40%)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值、纯收益、新增纯收益率和边际成本报酬率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4项指标分别在施氮量355.26、342.11、338.17和300.00 kg/hm2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理论值;氮表观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施氮量每增加10 kg/hm2则氮表观生产力理论上降低0.89;施氮量为180300 kg/hm2的处理具有相对较高的施氮增产力;在施氮量为300 kg/hm2的条件下,基肥40%、蘖肥30%、穗肥30%处理具有良好的水稻生产效益以及较高的氮表观生产力和施氮增产力。  相似文献   

12.
施氮方式对川中丘陵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主要探讨适合川中丘陵区地膜移栽玉米的高产高效施肥方式,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在当地习惯施氮量(300kg N/hm2)的条件下,设置了4种不同施氮方式(SF:复合肥+普通尿素+碳铵一次性底施;DF:复合肥+普通尿素+碳铵分底追肥两次施用;BN:包膜尿素缓释氮肥一次性底施;PN:包膜尿素+普通尿素一次性底施)。结果显示增施氮肥相比不施氮处理有显著的增产效应(14.57%),平均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5.35%、2.75kg/kg N和21.65kg/kg N。普通氮肥分底追两次施用(DF)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明显高于氮肥一次性底施的处理(PN、BN、SF)。而在氮肥一次性底施处理中,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PN处理BN处理SF处理。DF处理的植株干重和氮素积累量(TNAA)明显高于氮肥一次性底施处理(SF、BN、PN),但在干物质与氮素转移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普通氮肥分底追两次施用(DF)方式可获得高产;从节约劳动力和简化施肥角度看,则宜采用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PN)的氮肥一次性底施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沿江地区研究了"麦-稻"两熟制稻田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生产效益及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氮肥运筹比例(基肥40%、蘖肥20%、穗肥40%)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值、纯收益、新增纯收益率和边际成本报酬率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4项指标分别在施氮量355.26、342.11、338.17和300.00 kg/hm2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理论值;氮表观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施氮量每增加10 kg/hm2则氮表观生产力理论上降低0.89;施氮量为180~300 kg/hm2的处理具有相对较高的施氮增产力;在施氮量为300 kg/hm2的条件下,基肥40%、蘖肥30%、穗肥30%处理具有良好的水稻生产效益以及较高的氮表观生产力和施氮增产力。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水稻武粳15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270~330kg/hm2.基蘖肥:穗肥为5:5~6:4能获得较高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降低.在施氮水平为300kg/hm2情况下,基蘖肥:穗肥为5:5的肥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不同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常规施肥比缺素区千粒重高、有效穗多,配方施肥无钾千粒重下降严重,常规施肥磷肥30%后移可提高千粒重。氮肥常规施肥比配方施肥基肥少37.5kg/hm~2、分蘖肥多28.5kg/hm~2、穗肥多15kg/hm~2,氮利用率比配方施肥高。常规施肥磷肥后移可提高磷肥吸收利用率,配方施肥后期增施钾肥提高了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肥力稻田研究了氮肥减施对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水稻籽粒产量平均为5847 kg/hm2,施肥使产量提高了18.1%,但肥料增产贡献率仅有15.3%。施肥显著提高了水稻株高和有效穗数,从而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但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没有显著变化。与不施肥水稻相比,施肥使水稻的籽粒和秸秆氮含量提高了12.0%~21.4%和16.2%~37.6%,吸氮量分别提高了33.0%~45.8%和77.5%~88.7%。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水稻吸收的氮66.2%被存储在籽粒中,通过收获可带走氮约73.3 kg/hm2,秸秆全部还田相当于施氮肥37.4 kg/hm2。由于作物不断的吸收,造成不施肥土壤氮素亏缺74.8 kg/hm2。施氮肥可使土壤氮素出现盈余,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土壤盈余量从71.0 kg/hm2到112.7 kg/hm2。尽管N85水稻氮肥累积利用率与N80的相似,但比N90和N100高13.5%和23.2%。不施肥水稻每吸收1 kg纯氮,可以生产籽粒78.0 kg。施氮降低了水稻氮素内部效率,N80、N85和N90氮素内部利用率相似,平均为63.2 kg,而N100只有58.9 kg。同样,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逐渐下降,从每施1 kg氮可生产38.7 kg水稻籽粒(N80)到N100的29.0 kg,下降了33.4%。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氮磷钾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南粳46"进行了常规施肥、常规缺氮、缺磷、缺钾以及不同氮磷钾肥梯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仅比施氮肥225 kg/hm2提高2.43%(P>0.05),但氮肥利用率与农学效率减少了21.9%(P<0.05)、27.57%(P<0.01),当施磷量与施钾量为60 kg/hm2时,产量仅比施磷、钾量为30 kg/hm2时分别提高了2.54%(P>0.05)、3.15%(P>0.05),但磷、钾肥利用率降低了10.21%(P>0.05)、23.76%(P<0.01),农学效率降低了96.06%(P<0.01)、21.03%(P>0.05).因此,综合考虑水稻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建议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磷钾肥施用量均为3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水稻科学施肥体系,进行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中氮肥对增加水稻产量起关键性作用,氮是水稻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其次是磷,最后是钾;配方施肥处理水稻产量11 366.7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3 335.0 kg/hm2,增产率41.5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基肥施45%配方肥(18-12-15)525 kg/hm2,分蘖肥施尿素112.5 kg/hm2,穗肥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60 kg/hm2,总施肥量为纯N 181.5 kg/hm2、P2O563 kg/hm2、K2O 114.75 kg/hm2,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分别占52%、29%、19%(接近5∶3∶2),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基肥、穗粒肥分别占69%、31%(接近7∶3),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5.07%、22.4...  相似文献   

19.
优化施肥对不同轮作系统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3种主要水旱轮作系统下,优化施肥对当季稻田NH_3挥发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水稻-小麦、水稻-蔬菜与水稻-冬闲田3种水旱轮作系统,每种轮作系统下设农民习惯施肥方式(FFP)和优化施肥方式(OPT)2种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其中农民习惯施肥方式氮肥以基肥与分蘖肥施用量比例5∶5施入,优化施肥方式氮肥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量比例5∶3∶2施入。于2015─2016年,采用传统抽气密闭室法,田间原位监测了不同处理以及4个环境因子(田面水NH+4-N质量浓度、水层pH、温度和深度)对当季稻田NH_3挥发的影响,并分析了4个环境因子与NH_3挥发通量的相关性,最后测定了不同处理水稻的产量、氮农学利用率、氮回收效率以及氮偏生产力。【结果】当氮肥作为基肥和分蘖肥施用后,由于尿素在水中的快速分解,各处理NH_3挥发通量均在施肥后第2天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至第10天左右趋近于零;优化施肥方式下,穗肥施用后,由于施肥量较少且此时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增加,NH_3挥发通量无明显峰值,趋近于零。NH_3挥发积累量受施肥方式影响显著(P0.05),轮作制度及其与施肥方式交互作用对NH_3挥发通量影响不显著。3种轮作制度下,农民习惯施肥方式NH_3挥发积累量占氮肥施用量比例为25.9%~27.6%,显著高于优化施肥方式(22.6%~23.0%)。3种轮作制度下,NH_3挥发通量均主要受田面水NH+4-N质量浓度的影响,且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层pH、温度均无显著相关性;NH_3挥发通量与水层深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只有部分处理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在3种水旱轮作系统下,优化施肥方式平均水稻产量(9.0~10.2t/hm2)与农民习惯施肥方式(8.9~10.2t/hm2)差异均不显著,但氮肥农学利用率(21.3~26.1kg/kg)、氮回收效率(55.6%~60.3%)、氮偏生产力(50.0~56.8kg/kg)与农民习惯施肥方式(氮肥农学利用率12.6~15.6kg/kg,氮回收效率35.0%~37.6%,氮偏生产力29.8~34.1kg/kg)相比均有显著提高。【结论】不同施肥方式是影响NH_3挥发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水旱轮作系统下优化施肥均可以通过氮肥运筹,在减少施肥量和保证产量水平的基础上,降低稻田的NH_3挥发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氮肥后移对旱作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旱作条件下,总施氮量不变,对氮肥施量控释后移并分次施用,生长期测定植株全氮量,研究氮量控释对氮肥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模式(20%基肥+20%拔节期追肥+40%大喇叭口期追肥+20%吐丝期追肥,即基施240 kg/hm2,拔节期追施240 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480 kg/hm2,吐丝期追施240 kg/hm2)下,玉米百粒重47.7 g,平均折合产量可达10 644.0 kg/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2 875.5 kg/hm2,增产率37.01%。玉米采取氮肥后移技术可使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