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品种小白菜生物学性状及品质调查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南京地区种植的小白菜,丰富南京地区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引入9个青梗小白菜商品种和2个青梗小白菜试制种,对其主要植物学性状及品质进行了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商品种中的夏秋耐热品种如改良金品28青梗菜F_1、川崎夏秀比较适合南京地区秋季栽培,适合在南京地区大面积种植推广;试制品种中达美青梗菜比较符合南京地区市场需求,可进行逐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抗病耐抽薹青梗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丽利  王剑  王笑 《蔬菜》2017,(2):24-25
在2014年小范围集中种植观察的基础上,选出冬之味、华冠、甬青2号等3个青梗菜品种,然后以华京为对照,开展抗病耐抽薹品种比较试验,对冬季种植的主要经济性状、耐抽薹性和抗病性进行了比较鉴定。结果表明:冬之味综合性状较好,产量高,可作为宁波地区青梗菜冬春季栽培首推品种。  相似文献   

3.
泰州地区夏秋季节青菜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泰州地区种植的丰产、优质、抗病、耐热的青菜新品种,促进泰州地区青菜新品种更新换代,选择8个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夏冬青和皇冠产量增长速度最快,耐热性好,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夏季栽培;紫衣可作为特色叶菜推广种植;华力青梗菜可作为鸡毛菜种植;新夏青2号耐热性略低,口感符合当地喜好,综合性状相对较好,适宜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4.
改良青杂三号大白菜秋菜春种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青杂三号大白菜以其优质、抗病、高产和突出的耐贮运性深受广大菜农和菜商的欢迎,已成为当前全国秋种大白菜的主栽品种,商品菜基地首选品种。但由于其冬性较弱,不太适宜春季种植。现在市场种植的春大白菜主要是韩国、日本等进口品种,虽然冬性较强,但品质和产量远不如改良青杂三号。  相似文献   

5.
谢璟萍 《蔬菜》2022,(6):65-66
为了选择适合夏季高温种植的耐热菜心品种,引进金品绿珍5号、金品绿翠、金品绿珍7号、金品绿珍6号4个菜心品种,以金品绿丰2号为对照,夏秋高温季在闽西低海拔南部菜区进行品比试验,考察各品种生物学性状、耐热性、耐湿性、抗病性、适口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金品绿珍5号产量最高,折合667 m2产量为1 182.5 kg,耐热、耐湿、适口性和商品性好,667 m2产值为4 730元,较对照667 m2增收1 574元,种植效益高,建议在龙岩市夏秋季高温季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引进8个青梗花椰菜新品种,以庆农80天作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长胜80天、长胜85天、丰田青梗85天3个品种表现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每667 m2产量分别为3766.86、3760.19、3677.96 kg,市场畅销,可作为厦门秋季花椰菜中熟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湖州地区传统的地方青菜品种湖州矮脚菜的栽培水平,作者开展了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湖州矮脚菜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肥料养分总量大致相等的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可提高湖州矮脚菜对软腐病的抗性,纯有机肥处理湖州矮脚菜的软腐病发病率显著低于纯化肥处理和有机肥替代化肥量33%处理;有机肥替代化肥量33%处理湖州矮脚菜的产量最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8.
对10个青梗小白菜品种春季种植的主要经济性状、耐抽薹性和抗病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韩冠、京绿2号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只要选择适宜的播期,适期采收,就可在宁波地区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凯里市蔬菜市场需求,引进16个甘蓝品种在大风洞镇官庄村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精选京丰一号、重庆京丰、千美5号具有极好的丰产性、抗病性和商品性,且耐抽薹,可作为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推广种植;双环春早、早熟春丰、春丰具有较好的丰产性、抗病性,耐抽薹,可作中熟品种进行推广;双环419、双环166早熟,抗病性强、耐抽薹和商品性优,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种植。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使甘蓝的上市时间延长,为凯里地区蔬菜周年均衡供应提供了品种储备。  相似文献   

10.
为改变昭通叶菜类蔬菜品种单一的现状,满足广东地区蔬菜市场的需求,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科学院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联合开展了青梗菜品种选育工作,并对35个青梗菜杂交组合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昭通地区气候条件的抗性强、品质好、综合性状优的青梗菜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CPC18127JD、CPC18128JD、CPC18139JD、CPC18140JD、CPC18144JD、CPC18154JD青梗菜杂交组合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品质较好,净菜率较高,抗病性较强,繁种成本相对较低,适宜在昭通地区种植。建议开展多点区域试验示范,结合产量数据进一步筛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青梗菜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龙岩中高海拔地区秋延栽培的黄瓜品种,我们引进了6个黄瓜品种并开展了秋延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德瑞特WLZ14-1在商品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表现较好,可作为龙岩中高海拔地区秋延黄瓜生产的首选品种;中农37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差,不建议在在龙岩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蔬菜》2016,(3)
为筛选出适宜泰兴市生产的夏秋小青菜品种,对4个品种产量、生长势、抗病性等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王青梗菜在前期生长较快;夏冬青和华王青梗菜产量较高,可在泰兴市作为夏秋小青菜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在贵阳等地冬春反季节栽培的优良耐抽薹新品种,对8个大白菜品种(组合)进行露地冬春季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黔白5号采收期早,紧实度好,产量高,耐低温、耐抽薹性好,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组合BZ1×C-2生长势强,叶色深绿,紧实度、净菜率高,耐低温、耐抽薹性强,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2个品种适宜贵阳及气候相似地区冬春季种植推广,其中,黔白5号适宜喜食浅黄心大白菜的地区销售,组合BZ1×C-2适宜喜食绿心大白菜的地区销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引进的5种青皮萝卜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开封地区秋季露地栽培的萝卜品种。结果表明,‘潍萝卜3号’品质好、产量较高、抗病性强,是较为理想的秋季萝卜品种,适合在开封地区种植;‘青脆’品质较好、商品性较好、抗病性较好,但产量稍次于‘潍萝卜3号’,也较适合在开封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于博源 《蔬菜》2023,(7):68-72
针对北方保护地栽培小白菜品种匮乏、老品种退化严重等问题,选择20个国内外的小白菜品种,在冬季日光温室进行比较试验,对各品种耐低温、弱光相关的指标(抽薹率、抗病性、产量及商品外观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英青梗菜、冬の先、绿铧青梗菜3个品种抽薹率均达到了100.00%,不耐低温。京冠二号、华冠青梗白菜、华美青梗菜、16Y-1×7、16Y-8×2、绿美人6个品种抽薹率均为0.00%,较耐低温;京冠二号产量最高,说明该品种适宜低温、弱光的生产条件;京冠二号、16Y-1×7、16Y-8×2、绿美人对软腐病、黑腐病、白锈病的抗性均较强,且叶柄保持绿色,束腰性好,菜心紧实度高,经综合评价可作为耐低温、弱光优良种质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11个小白菜品种冬春季育苗移栽后的生长、耐抽薹性及馅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油1号、春油2号、京绿7号始终未抽薹;四月 慢、五月慢和扬州青也具有较强的耐抽薹性;而寒笑、暑绿、京冠1号、苏州青、绿扬青极易抽薹,均不宜作冬春季大棵菜栽培。四月慢、春油1号和 早春采收的京绿7号较适馅用,春油1号和京绿7号适宜初冬种植,早春收获;四月慢适于冬末种植。最适宜馅用小白菜原料的单株质量200 g左右,叶 片和叶柄的鲜质量比约为 4∶1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6个小白菜供试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选择出较为适合莆田市种植的优良品种:泰国四季青梗菜、华冠青梗菜和丽姿青梗菜,这3个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其株高、单株质量、VC含量等综合性状表现较为优良.较为符合本地区大众消费习惯,可作为今后主要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8.
快菜是浙江绍兴地区主栽的速生叶菜品种之一,种植效益稳定,菜农的种植积极性较高。为丰富当地的快菜种植品种,解决快菜品种单一、种性退化严重等问题,浙江省绍兴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科技人员引进4个快菜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早熟5号为对照开展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极美快菜和德高9号株型紧凑、整齐度好、单株质量较大、口感脆嫩、抗病性强,可作为绍兴地区主打品种推广种植。另外,快菜种植宜采用避雨模式,栽培设施内应安装防虫网、杀虫灯,释放性诱剂、昆虫病原线虫等,以提高快菜品质。  相似文献   

19.
对郑州地区引进的17个黄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京育9号总产量最高,表现明显优于其它品种,其商品性好、产量高、长势强、抗病性强,可作为河南省春露地黄瓜的主推品种;京育8号、热炕王、津萃六号总产量也较高,它们的商品性好,畸形瓜少,抗病性较强,可在河南省春露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婺春1号(原名407)是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1995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决审定名。该品种是1986年春季以80—1070与如皋麻十子杂交的F_2为母本,C—17为父本进行复交,经加代选育,于1988年春季F_4代定型,1988年秋季繁殖种子3.5kg。1989年参加省联鉴,平均亩产166.0kg,比矮脚早增产40.1%,比浙春2号增产17.2%。1990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165.0kg,比浙春2号增产6.7%。1990—1991年,在红黄壤地区巨州市进行区试,平均亩产114.5kg、124.5kg,比矮脚早增产5.0%和2.5%。1992年巨县杜泽镇长乐村红黄壤春大豆示范片,种植婺春1号43亩,浙春2号30亩,据抽样调查结果,婺春1号亩产109.0kg,比浙春2号增产13.0%;高产田块亩产137.7kg,比浙春2号增产9.9%。1993年在红黄壤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婺春1号平均亩产127.4kg,比矮脚早增产35.6%。经各地试种,婺春1号表现熟期较早,籽粒较大,产量较高,株高适中,株型收敛,耐肥抗倒,较抗病毒病,适宜作间套种大豆品种推广应用也可作菜用大豆(毛豆)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