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奶牛无浆体人工感染实验动物及其传播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长期抑制试验动物的免疫力,通过小鼠腹腔、皮下接种含有无浆体病原的奶牛血液、阳性厩蝇内容物、脏器悬液,并进行阳性小鼠接触感染和兔子临床同层感染等试验,研究奶牛无浆体的感染和传播及在试验动物体内的消长规律,建立起无浆体人工感染模型,调查临床中病原体的实际传播途径.结果表明.无浆体在小鼠和兔子体内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无浆体在感染后第6 d和第8 d分另q在小鼠和兔子血液中可以检测到;感染后第16 d~19 d和第17 d~20 d在两者体内达到感染高峰;感染后第20 d和第25 d均逐渐消失.因此.可用小鼠或兔子在免疫抑制情况下建立无浆体人工感染动物模型.实验证明无浆体的感染方式有以下几种:腹腔、皮下接种、接触感染以及通过厩蝇等非蜱类吸血昆虫机械性传播.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15个血清型标准分离株对小鼠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Balb/c小鼠是否适合作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的试验动物模型,试验用1~15血清型HPS标准菌株感染Balb/c小鼠,每只小鼠接种量为1.0×109 cfu。结果表明:用血清型1,2,5,10,12,13,14接种的5只小鼠均死亡4只,用血清型4,15接种的5只小鼠分别死亡2,3只,用血清型3,6,7,8,9,11接种的5只小鼠均没有死亡;各血清型的毒力与猪体试验的结果基本相符。说明Balb/c小鼠适合作为副猪嗜血杆菌的试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剂量的旋毛虫感染BALB/c小鼠,并将试验组分为荷瘤11 d前接种旋毛虫组和荷瘤11 d后接种旋毛虫组,2组均于荷瘤20 d后解剖小鼠,测定小鼠体内肿瘤的体积、重量及抑瘤率,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试验结果表明旋毛虫对BALB/c小鼠体内的MCF-7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荷瘤11 d前接种旋毛虫组的抑瘤效果优于荷瘤11 d后接种旋毛虫组。  相似文献   

4.
应用国产咪唑苯脲,以0.5mg、0.75mg两种剂量及1、2、3 d不同疗程,对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小鼠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0.75mg×2 d组连续观察15 d以上,大多数小鼠存活,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对3头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水牛,以4 mg/kg剂量一次皮下注射治疗后24 h,血液压滴标本检查虫体阴性,但1周后集虫检查和小鼠接种试验均为阳性,后改用3mg/kg×2d疗法,全部治愈。另外3头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水牛,以3mg/kg×2d疗法治疗后,用血液压滴法,集虫法及小鼠接种法检查虫体均为阴性,连续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5.
无浆体是一种专性血液寄生的可经硬蜱传播的病原体,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牛无浆体和山羊无浆体的双重PCR方法。通过对2种病原gltA基因和msp4基因位点引物的筛选,PCR反应体系中引物剂量、酶剂量和PCR反应条件中的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的优化,最终确定了一个引物组合和最适的PCR反应体系和条件,并对其进行了重复性和特异性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有效,操作简便、特异性、重复性良好,为兽医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山羊无浆体和牛无浆体感染快速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工具。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西南民族大学动物医学实验室分离的鸭源、猪源、牛源和山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即Q1、Z1、N1、Y1株的荚膜血清型及其致病性,试验采用PCR方法对分离的这4株不同动物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种属和荚膜血清型进行鉴定,对目的基因测序分析,并用Balb/c小鼠对分离菌的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株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Q1株为荚膜血清A型、猪源Z1株和牛源N1株为荚膜血清B型、山羊源Y1株为荚膜血清D型;对目的基因测序后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相应荚膜血清型比对,同源性为98%~100%;不同动物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研究显示,猪源荚膜血清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Balb/c小鼠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河北分离株Z1对哺乳动物小鼠的致病性,试验采用H9N2亚型AIV Z1株感染Balb/c小鼠后,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测量体重、体温、采食量,检测禽流感病毒靶器官肺脏内病毒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应血清抗体水平的情况。结果表明:小鼠感染后表现为采食量和体温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体重减少等明显的临床发病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为肺部严重的淤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渗出。14 d后感染小鼠能产生相应的病毒抗体。H9N2亚型AIV Z1株无需适应就能感染哺乳动物小鼠,说明Balb/c小鼠可作为研究人-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动物双歧杆菌A6是一株具有较强耐受性能的双歧杆菌菌株。本研究利用动物实验评价该菌株的缓解便秘作用。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A6不同剂量组。模型组、A6组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之后三组模型鼠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1×106、1×108、1×1010CFU/m L)的A6活菌液0.1m L/(kg·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0.1m L/(kg·d)(以体质量计)质量分数10%的脱脂乳。利用墨汁推进方法评价排便情况。动物双歧杆菌A6给药7d后,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缩短,排便粒数和质量明显增加,粪便水分含量提高;连续15d灌胃动物双歧杆菌A6,便秘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也得到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A6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Balb/c雌性小鼠上建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小鼠模型的效果,为该病的新药研发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平台,试验采用8~10周龄的Balb/c雌性小鼠,在试验前2~3天按体重随机分为Saline-阴性对照组、rhEpo-3IU-4d组、rhEpo-10IU-4d组、rhEpo-10IU-7d组、rhEpo-10IU-14d组、rhEpo-30IU-4d组、rhEpo-10IU-4d–恢复期组,在最后一次皮下注射rhEpo 24 h后对试验小鼠进行安乐死并采集血液和组织,检测网织红细胞数量、血细胞比容以及脾脏重量。结果表明:随着rhEpo剂量和注射次数的增加,网织红细胞数量、血细胞比容和脾脏重量都有显著增加,但是对于动物的体重并没有太大影响。rhEpo-10IU-4d组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加了5.9倍,血细胞比容增加了10%以上;rhEpo-10IU-14d组血细胞比容进一步增加,但是网织红细胞数量和脾脏重量未继续增加。说明连续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rhEpo能够诱导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0.
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研究家蚕茧壳水解物的免疫调节功能。分别给正常雄性BALB/c小鼠灌胃低剂量(575 mg/kg)、中剂量(1 150 mg/kg)和高剂量(2 300 mg/kg)家蚕茧壳水解物,30 d后测定小鼠胸腺、脾脏质量计算脏器/体质量比值,并通过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乳酸脱氢酶法和血清溶血素法等,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巨噬细胞吞噬能力、NK细胞活性和体液免疫功能。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家蚕茧壳水解物灌胃组小鼠的脾指数显著增加(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增加(P0.05);中、高剂量家蚕茧壳水解物灌胃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杀伤活性、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指数等显著(P0.05)或极显著提高(P0.01)。此外,家蚕茧壳水解物对小鼠体质量和血清溶血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蚕茧壳水解物能促进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质量增加,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感染无浆体的重庆黄牛无菌采集血液,提取全血基因组,用血营养菌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长约1500 bp的扩增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并与5条边缘无浆体、4条中央无浆体、4条牛无浆体、4条羊无浆体和3条嗜吞噬细胞无浆体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412 bp,GenBank登录号为FJ169957.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所获得的序列与Kawa-hara公布的牛无浆体日本株(AB211163)同源性最高,达到99.0%,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序列被聚类到牛无浆体群,并与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群聚类到一个大的分支.本文从分子水平证实重庆地区存在牛无浆体,牛无浆体与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亲缘关系比其他3种无浆体更近.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亚硒酸钠染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试验动物分为阴性对照组(0.00mg/kg体重.d)、亚硒酸钠低剂量组(0.14mg/kg体重.d)、中剂量组(0.54mg/kg体重.d)和高剂量组(2.16mg/kg体重.d)。连续灌胃30d后处死小鼠,分别用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与溶血空斑试验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结果显示,亚硒酸钠染毒使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且与染毒剂量具有相关性。表明亚硒酸钠染毒可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给肺炎模型小鼠腹腔分别注射高剂量(200mg/kg·d)和低剂量(100mg/kg·d)的穿心莲内酯,7d后,测定小鼠肺脏指数、肺组织病理变化和血液中相关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穿心莲内酯对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穿心莲内酯高、低剂量组小鼠肺脏病变评分显著降低(P〈0.01);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小鼠肺指数显著降低(P〈0.05);穿心莲内酯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穿心莲内酯低剂量组小鼠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说明穿心莲内酯能显著降低肺炎小鼠淋巴细胞数量和小鼠肺指数,减缓或消退肺部炎症,对小鼠呼吸道感染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的 PCV-2疫苗免疫效力检验方法,选取4周龄 SPF级雌性Balb/c 小鼠20只,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5只,Ⅰ、Ⅱ和Ⅲ组分别背部皮下1点,背部皮下2点和背部皮下、腿部肌肉2点接种 PCV-2疫苗0.1、0.2、0.2 mL/只,Ⅳ组空白对照组不接种;各免疫组分别于首免疫后7、14、21 d 加强免疫一次,免疫后7、10、14、21、28、35、42 d 采血分离血清,用 ELISA 方法测定PCV-2特异性抗体,确定最佳免疫途径和免疫剂量。另选取4周龄 SPF 级雌性 Balb/c 小鼠,随机分成免疫组、攻毒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免疫组和攻毒对照组于二免后14 d 用 PCV-2强毒株进行攻毒,比较各试验组小鼠在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相对日增重、PCV-2核酸载量等方面差异性,确定小鼠动物模型检测指标。抗体测定表明,一免背部皮下、腿部肌肉2点免疫0.2 mL/只,间隔21 d 加强免疫为最佳免疫程序,免疫后35 d 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显著高于Ⅰ和Ⅱ组。对照组小鼠免疫攻毒后出现消瘦、被毛凌乱、精神紧张等临床症状,淋巴结肿胀、出血、肺脏出血等病理变化,相对日增重显著降低,PCV-2核酸载量差异在103以上等临床变化。本研究以 Balb/c 小鼠为动物模型建立了 PCV-2疫苗免疫效力检验方法,优化了小鼠免疫途径及剂量,确定了相应的检测指标及技术参数,为 PCV-2疫苗免疫效力检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8):133-134
正牛无浆体病是一种蜱传播性疾病,主要由边缘无浆体引起。边缘无浆体主要寄生在牛红细胞内边缘位置,感染牛后产生贫血、黄疸、消瘦以及流产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康复牛仍然携带病原体,而成为感染其他动物的传染源。诊断牛无浆体病最简单的方法为姬姆萨染色镜检法,通常当每毫升血液有大于109个红细胞被感染时就会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了解褪黑激素(Melatonin,MT)在激素水貂、银霜狐血液、肌肉内的残留及观察其对小鼠生物学影响。首先对埋植MT的水貂、银霜狐取皮前采集血液和肌肉,使用褪黑激素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液肌肉内MT的含量;其次,选用Balb/c小鼠36只,根据检测的结果和MT蓄积埋植量,对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低剂量(5 mg/只)、高剂量(50 mg/只)的MT,并设生理盐水注射组为对照组。注射后记录小鼠体重、采食量的变化,每周采集一次外周血,ELISA检测血液MT含量和血细胞自动检测仪检测血液常规指标,并记录小鼠行为变化;试验观察24 d。结果表明:56只激素水貂和35只激素银霜狐取皮前血液MT含量分别为(101.40±52.14)ng/L和(72.31±24.84)ng/L,肌肉中MT含量分别为(240.31±45.12)ng/g和(663.43±26.36)ng/g。相对对照组,高剂量MT组和低剂量MT组24 d内小鼠采食量分别增加13.02%(P0.05)和14.98%(P0.05),平均体重分别增加10.87%(P0.05)和13.06%(P0.05),这种增加作用主要表现在注射MT的2周内;注射MT 7 d后的两组小鼠血液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出现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小鼠血液内MT浓度增加56.57%(P0.05),高剂量组增加74.43%(P0.05),14~28 d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小鼠的行为如运动、睡眠、采食和内脏器官等没有显著的变化。埋植褪黑激素的水貂、银霜狐血液肌肉内均有一定激素残留,一定量的MT可导致Balb/c小鼠采食量短期内增加、生长加快和血液血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这种作用维持1~2周。本研究为指导科学利用埋植褪黑激素水貂、银霜狐胴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先以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复制小鼠细菌性腹泻模型,然后经口灌服1/20 LD_(50)(低剂量组)、1/10 LD_(50)(中剂量组)和1/5 LD_(50)(高剂量组)的巴天酸模水提物,观察其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胃肠蠕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天酸模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肠推进率分别为35.72%、37.10%、48.25%;与腹泻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的肠推进率差异极显著,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辣蓼水提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脾脏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试验将48只健康、体重接近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辣蓼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PBS,阳性药物组每天按体重灌胃给予庆大霉素20 mg/kg,辣蓼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20,10,5 g/kg的辣蓼水提液,小鼠给药体积为按体重0.2 mL/10 g,连续给药8 d。给药2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均灌胃LD50(5×104 cfu/mL)鼠伤寒沙门氏菌0.2 mL,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 h,麻醉小鼠安乐死后取脾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鼠伤寒沙门氏菌负荷量测定,以及α-干扰素(IFN-α)、β-干扰素(IFN-β)、γ-干扰素(IFN-γ)、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磷酸化干扰素调节因子3(p-IRF3)、TANK结合激酶1(TBK1)、磷酸化TANK结合激酶1(p-TBK1)、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与环腺苷酸鸟苷酸合成酶(cGAS)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评价流产布鲁氏菌疫苗株免疫保护力的小鼠模型,选取6周龄雌性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n=40):A19免疫攻毒组、非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A19免疫组腹腔接种BALB/c鼠A19 5.0×104 CFU,非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均接种PBS液0.2 mL。免疫后45 d,A19免疫攻毒组和非免疫攻毒组BALB/c鼠以3.0×104 CFU剂量的2308强毒株攻击,攻毒后15和45 d分别剖杀小鼠,取小鼠脾脏称重、细菌分离、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攻毒后15 d,A19免疫攻毒组与未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之间克脾指数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45 d,A19免疫攻毒组与PBS对照组的克脾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免疫攻毒组克脾指数差异显著(P<0.05);免疫攻毒组的小鼠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轻于未免疫攻毒组。结果表明,用BALB/c鼠为试验动物,以A19为疫苗参考株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可以应用于牛型布鲁氏菌疫苗免疫保护力评价。  相似文献   

20.
无浆体为牛无浆体病的病原,最初无浆体病也被称为边虫病.牛的无浆体病是牛感染无浆体后发生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的疾病.无浆体主要侵害患病牛的血液,临床中主要引起患病牛发生衰弱、高烧、黄疸和贫血症状.本文对牛无浆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望对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