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羌活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以根及根茎入药.入膀胱、肾,具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我国药用羌活多为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地.近年来由于药材用量的增加,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人工栽培羌活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宽叶羌活是中药羌活的来源之一,习称为西羌,是甘肃省的道地药材,曾被视为濒危植物。为满足国内外庞大的市场需求,保护濒临枯竭的野生羌活,开展羌活人工栽培意义重大。本项目通过多年的栽培试验,逐渐总结出宽叶羌活在甘肃中部山区的栽培技术。文章从种植基地选择、整地施肥、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6个方面介绍了宽叶羌活的栽培技术,为该药材在甘肃中部山区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羌活是甘肃省道地药材,在羌活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大力开展羌活人工栽培技术,对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羌活人工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储藏等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套种作物对宽叶羌活生长的影响,为羌活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将羌活与蚕豆套种、羌活与小麦套种、羌活与油菜套种,并观察不同套种田羌活根部性状、叶部性状及生物量性状;测定试验地土壤中各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蚕豆、小麦、油菜对套种羌活的基本苗、出叶数、侧根数没有显著影响;蚕豆茬口促进羌活根、叶片、茎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增加作用明显高于小麦田和油菜田的促进作用;蚕豆、小麦、油菜茬口的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和pH值在生长季变化较小,速效养分普遍下降,其中,蚕豆茬下降明显,尤以速效氮下降最明显。[结论] 小麦茬口有利于促进羌活根的生长,蚕豆茬口有利于促进羌活叶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农村实用技术》2009,(12):35-36
羌活别名黑药。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具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症功能。羌活喜凉爽、湿润和较荫蔽的环境,野生于海拔2600~3500m米高山、高原之林下、林缘、灌丛、草甸。主产四川,甘肃,青海等省。羌活系多年生野生药材,由于长期大量开发利用,资源已明显减少。过去产量高的年份年产量可达3-4L吨,近年来产量不足千余吨。  相似文献   

6.
野生羌活驯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活和宽叶姜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羌活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市,宽叶羌活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四川、湖北等地。甘肃省主要分布于甘南州、武威市、陇南市、张掖市、定西市等地。羌活味辛、苦,性温,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等症。羌活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年需求量250万kg左右。  相似文献   

7.
羌活或宽叶羌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人药。羌活分布四川、甘肃、青海、陕西,宽叶羌活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四川、湖北。我省主要分布于甘南州、武威市、陇南市、张掖市、定西市等地,定西市主要分布于岷县、漳县等地。羌活味辛、苦,性温,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等症。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年需求量250万公斤左右。野生羌活生长周期长,一般需5-7年才能采挖。多年以来羌活作为野生中药材。被国家列为三类品种,产销不够平衡,在90年代以前,属于一个供求平衡的品种。进入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医药企业开发了以羌活为原料的新药,羌活的需求量扩大,羌活资源由过去供应有余的局面转为供不应求的局面。近几年来随着羌活市场的紧俏,价格基本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现有资源多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深山地带,山势陡峭,交通不便,由于采挖困难,收购量每年下降30%以上;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减少,人工栽培发展缓慢,商品供不应求。随着社会对羌活需求量的增大,羌活市场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羌活价格没有人为因素也会节节上升。羌活种植,是一项急速发展致富门路。1985年岷县开始引种羌活成功,2000年重点在羌活种子采集处理、育苗技术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目前岷具羌活栽培面积1000名亩.其裁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不同生长年限对人工栽培条件下宽叶羌活生物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对甘肃主产区栽培的宽叶羌活进行调查采样,采挖2年生、3年生宽叶羌活鲜样,分别测定其根鲜重、根干重、主根长、主根粗等4个生物量指标,以及羌活醇、异欧前胡素、挥发油、浸出物、多糖、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等。结果表明,3年生的根鲜重、根干重、主根长及主根粗较2年生均有所增长,且羌活总产量为2年生的2~3倍;3年生宽叶羌活单株有效成分总量大幅增加,主要有效成分相对含量多有下降,品质略差。  相似文献   

9.
高寒阴湿区羌活育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羌活别名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等,为多年生伞形科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味辛、苦、温,具有驱寒、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主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甘肃境内的野生羌活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寒阴湿区和祁连山地,甘南高寒阴湿区以宽叶羌活为主,分布在玛曲、夏河、碌曲等地1 700~3 500 m的草丛及灌  相似文献   

10.
宽叶羌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相关文献,对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宽叶羌活的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等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宽叶羌活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穿龙薯蓣(Discorea nipponica Makino),别名穿地龙、地龙骨、穿龙骨等,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1],以根茎入药,性平、味苦,有活血舒筋、消食利水、祛痰截疟之功效,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2]。野生穿龙薯蓣生长于海拔600~2200 m的山坡林边、灌木丛或沟边,具有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的特点,适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吉林、甘肃、河北、陕西省及内蒙古自治区[3]。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全省唯一亚热带温润气候区[4~5],特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土壤及气候条件为穿龙薯蓣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据初步调查,全市9县(区)均有野生穿龙薯蓣资源分布,尤以武都区、文县、西和县、礼县居多,但由于长期大量滥采乱挖,野生资源几乎消失殆尽。为扩大穿龙薯蓣种植面积,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多年试验,总结出了穿龙薯蓣人工育苗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刺五加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地区,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分布较多。刺五加用途广泛,根皮、茎皮可制药;叶、果可制茶、饮料;嫩茎芽是上等山野菜;植株叶大柄长,是良好的城乡绿化树种。刺五加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很严格,野生资源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人工栽培前景宽广。刺五加的药材一直以野生为主。目前尚未有人进行大面积栽培。但野生刺五加药材消耗量逐年增加,为了保护资源和有可靠的药材保证,必须大力发展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3.
羌活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应用的药物之一,已有数千年药用历史。该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及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系多年生草本,均为野生。因产地不同分为川羌(产于四川)与西羌(产于青海、甘肃),传统以川羌为佳。按性状不同,又分为蚕羌、条羌、竹节羌和大头羌,蚕羌、条羌、竹节羌来源于羌活,大头羌来源为宽叶羌活,川羌多为蚕羌与条羌;西羌多为蚕羌、竹节羌。少数为大头羌。羌活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4.
柳州种植野生石斛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斛为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药用石斛为上等中药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药用石斛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1];中医学认为石斛具有益胃生津,养阴清热、镇痛之功效[2]。我国石斛资源丰富,多年来一直以野生为主,主产区云南、浙江、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因长期开发利用和生长环境发生变化,野生石斛资源明显下降,近乎枯竭[3‐4]。近年来国家一直支持野生石斛人工栽培试验,由于石斛生长发育对气候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柳州石斛人工栽培试验还处于初探阶段,因此对石斛生长的气候条件和柳州的气候进行分析,为柳州石斛种植提供气象参考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宽叶羌活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栽培密度对宽叶羌活药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生移栽栽培方式宽叶羌活产量最高,三年后根部产量可达49.7kg/100m~2,高于种子撒播方式22.5%,高于种子条播方式14.9%。同时,密度试验表明20cm×20cm栽培密度产量最高,三年后根部产量可达54.8kg/100m~2。因此,宽叶羌活大田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条件为育苗一年后移栽,20cm×20cm密度栽培。  相似文献   

16.
羌活或宽叶羌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羌活味辛、苦,性温,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等症,在甘肃省主要分布于甘南、武威、陇南、张掖、定西等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钾肥对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de Boiss.)生物量、药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其人工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西宁多巴镇采用单因素6水平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宽叶羌活钾肥施用量试验。钾肥6个施用量水平分别为0、37.5、75.0、112.5、150.0、187.5 kg/hm2。[结果]钾肥用量对羌活株高和复叶数没有明显影响;而对羌活的根茎粗、侧根数、地上部分干重、根长、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根部干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钾肥施用量在75.0 kg/hm2时,对羌活的侧根数促进作用最大;钾肥施用量在112.5 kg/hm2时,对根茎粗、地上部分干重促进作用最大;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羌活根产量、挥发油含量、醇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但当钾肥施用量达到15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钾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对羌活根长、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根部干重、根产量、挥发油含量和醇浸出物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考虑到生产成本,选用112.5 kg/hm2为羌活的最佳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我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开发应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和育种材料。[方法]引进杏黄兜兰(P.armeniacum)等24个兜兰属植物在贵州兴义进行驯化栽培试验。[结果]引进的24个兜兰属植物种均能正常生长,部分品种生长良好,繁殖率高。杏黄兜兰(P. armeniacum )、硬叶兜兰(P. micranthum)等分化繁殖率高,在植株生长点受损的情况下,分化率成倍增加。[结论]该研究为兜兰属植物资源保护和研究应用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秦艽不同器官中獐牙菜苦苷含量测定的RP HPLC方法。[方法]定量分析秦艽不同器官中獐牙菜苦苷含量。[结果]獐牙菜苦苷 在0.20~1.8 μg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6%(RSD=1.32%)。麻花秦艽叶中獐牙菜苦苷的含量最高,茎中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秦艽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药用作物黄精栽培研究进展及栽培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sum Red.)始载于《名医别录》。黄精作为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具有宽中益气、益肾填精、滋阴润肺、生津补脾之功效.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结核病、慢性肝炎、糖尿病以及在抗菌、解毒、抗疲劳、抗衰老等方面均有较好作用。长期以来,由于人工栽培量较小,黄精药材来源主要以野生采集为主,黄精的栽培技术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随着市场对药材黄精需求量的增加和野生资源的急剧减少.采集野生黄精不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破坏了生态环境和黄精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