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干热河谷区咖啡园咖啡植株发生黄化症,通过采集咖啡叶片和咖啡园土壤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发生黄化症的咖啡园土壤碳酸钙含量和土壤pH值分别比生长正常的咖啡园高70.89 g/kg和1.51。与正常植株相比,发病的咖啡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1.24 mg/g,钾含量增高12.16 g/kg,钙含量增高5.62 g/kg,镁含量降低1.40 g/kg。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酸钙含量与土壤pH值、叶片钾含量、叶片钙含量达显著相关,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镁含量之间均达极显著负相关。由此表明,土壤碳酸钙含量过高是导致咖啡植株黄化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灌溉和增施有机肥是防治咖啡植株黄化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探讨发财树植株黄化的原因及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当土壤中的有效锰含量超过230 mg/kg时,对发财树产生毒害,此时,在黄化植株的根、叶部位锰元素含量,分别比正常植株高1倍和2倍以上;锰的过量吸收,影响根系对其它一些元素的吸收;土壤中的酸度过低及一些元素的不足,是造成有效锰含量过高的原因。因此,提高土壤pH值、改进耕作方法、增加土壤的钙、镁、铁等元素的有效含量,可降低锰害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花生生理性缺铁黄叶病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土壤pH、碳酸钙和碳酸氢根含量、氮、磷、钾肥料及有机肥的用量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新植甘蔗幼苗黄化发生严重的蔗地实地调查和田间试验,探讨新植甘蔗幼苗黄化及生长缓慢发生的原因。调查发现,发生新植蔗黄化苗的蔗地土壤平均pH3.47,而相邻无黄化苗发生的蔗地土壤平均pH为4.1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黄化甘蔗幼苗叶片铝含量大大高于正常植株,其中黄化重的植株是正常植株的2.42倍,并导致有效锰和有效铁含量的大大减少。根据调查和试验分析结果,初步推断,新植甘蔗黄化和生长缓慢,是土壤强酸性导致铝离子含量过高,对蔗株产生了毒害。  相似文献   

5.
黄化是石灰性土壤上水稻膜下滴灌常见的营养障碍,显著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以水稻品种T-43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土壤局部酸化对改善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作用。主区设置三种不同的播期,即在土温达到12℃(T1)、15℃(T2)、18℃(T3)时播种;副区为不同的土壤酸化剂:硫酸铵+硝化抑制剂(AS)、磷酸(PP)、柠檬酸(CA)和对照(CK)。结果表明,三种酸化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有效铁含量,其中AS效果最显著。AS、PP和CA处理的苗期水稻叶片中有效铁含量较CK分别提高14.4%、11.3%和9.2%。三种酸化剂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和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以AS处理效果最好。晚播较早播显著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增加了水稻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晚播使水稻苗期叶片活性铁含量提高了11.2%,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酸化剂的施用有助于克服水稻苗期缺铁黄化,以硫酸铵(生理酸性盐)结合硝化抑制剂最佳,适当的推后播期也能有效改善膜下滴灌水稻缺铁黄化。  相似文献   

6.
南疆不同产量棉田土壤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君华  刘明 《中国棉花》2010,37(3):20-21
以南疆不同产量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价南疆棉田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组成主要为Na++K+、SO42-、Ca2+,Cl-和HCO3-含量较少。低产田土壤盐分均比其它产量土壤高,表明土壤盐分含量是棉花产量的限制因子之一。主成分方向表明,第一主成分综合反映土壤盐化过程,第二主成分反映土壤碱度特征,土壤含盐量、SO42-、Ca2+是棉田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7.
HCO3-和高pH对不同锌效率水稻锌及其他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IR36(锌高效水稻基因型)和IR26(锌低效水稻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HCO3-(10 mmol/L)和高pH (8.0)对不同锌效率水稻基因型锌以及其他元素(P, K, Ca, Mg, Fe, Cu, Mn)的吸收、运转和积累的影响。与对照相比,高pH对两种基因型水稻锌以及其他元素的吸收、运转和积累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HCO3-处理条件下,IR26对锌以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受到明显抑制,IR36则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植株吸收和利用锌等其他元素的能力得到维持,甚至提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水稻对高浓度HCO3-的抗性是在石灰性土壤中提高水稻耐缺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石灰及其与有机肥配施对甘蔗幼苗黄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石灰及其与有机肥、硅肥配合施用对宿根蔗幼苗黄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甘蔗黄化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石灰施用显著提高土壤pH值,降低根区和非根区土壤中的水溶态、交换态锰和活性锰含量,使甘蔗幼苗叶片锰含量减少11.8%~42.0%、叶绿素含量增56.0%~251.1%、幼苗黄化率降低37.7%。在施用石灰的基础上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锰形态及含量的影响趋势与石灰处理相似,植株幼苗叶片锰含量、幼苗黄化率显著降低。然而,在石灰和有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施用硅肥与否对甘蔗幼苗黄化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石灰及其与有机肥配施是防控甘蔗幼苗黄化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的原因与矫正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病发生严重的蔗区的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探讨了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的原因;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了甘蔗黄化苗矫正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病主要发生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上,pH值4.50,土壤有效铁、钙、镁元素含量较低。(2)甘蔗体内的活性铁含量低、活性锰含量过高,导致植株体内铁锰营养不平衡,是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3)叶面喷施铁、镁、硼、钙、钾、锌、氮等营养元素均能提高黄化苗的转绿率,其中,以喷施铁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镁、硼。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5个不同铁效率品种生育期间新叶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及收获后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百粒重、籽粒铁含量,以总结石灰性土壤上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叶片的黄化规律,确定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的鉴定指标。结果表明:根据叶片黄化规律,可将品种分为1级、2级、3级、4级。V2~V4期不同品种新叶平均叶绿素含量1级2级3级4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至R1期时,2级品种新叶已经复绿,而4级品种的植株已全部死亡;R1~R6期,1级与2级品种新叶平均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2级3级4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铁效率类型品种平均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1级、2级品种平均百粒重、籽粒Fe含量差异不显著;2级、3级、4级品种以上各性状平均值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苗期为大豆叶片缺铁黄化的敏感时期,可将苗期和生殖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共同作为大豆铁效率鉴定指标,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单株生物量可作辅助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茶树(品种为UPASI-9)铁中毒症状,及其对茶树养分吸收和茶园土壤的影响。试验共分7个处理,用硫酸亚铁将土壤含铁(Fe)量分别调节为0、50、500、750、1000、3000、5000mg/kg,试验持续90天。结果表明,土壤含铁量为5000mg/kg的处理第9天时便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叶片间断性黄化和红变;铁含量低的土壤铁中毒症状出现相应推迟;土壤中加入过量的铁并不影响磷的迁移,但对锰的运输有显著影响,并抑制对钾的吸收;铁和锌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加铁增加了土壤中镁的含量,但根和茎中的镁含量降低;茶树铁中毒也不影响钙的积累与迁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盐93166、C2-2和盐麦3号在盐土和脱盐土环境种植,研究土壤盐胁迫对大麦株高、穗长、实粒数、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胁迫环境下,大麦株高、穗长、实粒数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盐93166和C2-2株高下降显著(P 0.05),盐麦3号穗长下降显著(P 0.05);大麦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C2-2和盐麦3号千粒质量上升显著(P 0.05),盐93166和盐麦3号蛋白质含量上升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3.
水稻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在耕地红线内的盐碱地约有9.3×106 hm2,盐胁迫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水稻是盐碱地改良的先锋作物,全面深入了解水稻对盐胁迫的响应,对盐碱地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从渗透调节、离子平衡等生理层面以及基因层面阐述盐胁迫影...  相似文献   

14.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9,31(5)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分析了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养分状况和不同病害程度叶片中与叶色有关的6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对患病植株进行了叶面喷施氮、镁、铁、锰、铜和锌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氮含量低是导致茶树下部成叶黄化的原因,喷施尿素能使下部成叶快速转绿,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膜下滴灌水稻是一项兼顾高产和节水潜力的水稻栽培技术。然而,在石灰性土壤上膜下滴灌水稻经常表现出缺铁(Fe)黄化症状。前期研究发现,在滴灌条件下HCO3对水稻Fe吸收的抑制强度弱于淹灌,但内在机制并不清楚。本文主要探讨HCO3对两种灌溉型水稻土壤DTPA-Fe浓度、水稻木质部伤流液pH值、Fe吸收和利用的影响。【方法】在两种灌溉水稻[淹灌(FI)和覆膜滴灌(DI-PFM)]处理下设四种灌溉水HCO3浓度处理(0,2,10和40 mmol/L HCO3,分别表示为BC-0,BC-2,BC-10和BC-40)。【结果】DI-PFM土壤DTPA-Fe含量显著低于FI。随着HCO3浓度增加,土壤pH增加,而土壤DTPA-Fe浓度呈降低趋势。水稻木质部伤流液pH值随灌溉水中HC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I处理水稻木质部汁液pH值显著高于DI-PFM。水稻叶片和根系质外体铁浓度均随HCO3浓度的上升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BC-40处理下最高。两种灌溉型水稻叶片活性铁浓度、共质体铁浓度、水稻生物量和全铁积累量均随HCO3浓度的上升而降低,但DI-PFM处理下这些参数的降幅小于FI。水稻根系和叶片中共质体Fe与质外体Fe浓度比值随HCO3浓度的增加而降低,FI处理水稻根系和叶片中共质体Fe与质外体Fe浓度比值大于DI-PFM。【结论】HCO3引起水稻木质部伤流液pH升高影响水稻铁吸收和利用,但HCO3并不是造成滴灌水稻缺铁的主要因子。石灰性土壤上滴灌水稻缺铁的主要原因可能仍是因为土壤铁有效性低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芒果树对土壤理化性质的适应范围和垦殖对土壤的影响,进行了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垦殖使土壤不断熟化,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芒果树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特别是对土壤质地和酸碱度的要求较宽,但个别元素的含量过高,可能导致幼树叶片黄化、部份幼树枯死。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高原土壤因子对青稞功能性营养成分的影响,对西藏18个县青稞的β-葡聚糖含量与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解性氮含量与p H值是影响β-葡聚糖含量和黄酮含量的主要因子,其中β-葡聚糖含量与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磷、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酸性、强碱性土壤逆境环境下,青稞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中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柠檬酸、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柠檬酸、柠檬酸铁、柠檬酸铁铵对菠萝叶片总铁、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及菠萝生长和产量影响,为防治菠萝叶片黄化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6.67%硫酸亚铁溶液、0.2%柠檬酸溶液pH值均在2.80以下,叶面喷施酸性溶液提高了菠萝叶片活性铁、叶绿素含量,能促进菠萝生长,提高菠萝产量;柠檬酸铁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对提高菠萝叶片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及促进菠萝生长和提高产量效果不显著;柠檬酸铁铵、柠檬酸+硫酸亚铁都能显著提高菠萝叶片全铁、活性铁及叶绿素含量,增加菠萝叶片数、D叶长度、宽度及产量,能有效防治菠萝叶片黄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3种套种模式(分别套种广藿香、金钱草和穿心莲)对广佛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效态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佛手与广金钱草套种土壤pH最低(pH 6.1),广佛手单作土壤pH最高(pH 6.4);与广佛手单作相比,3种套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所下降,其中与广金钱草套种下降最为显著,广藿香套种组土壤碱解氮与广佛手单作组无显著差异;穿心莲套种组比广佛手单作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8.07%和3.41%,说明套种穿心莲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广藿香套种组根际土壤交换性钙、镁,有效铜的含量降低,有效锌、铁、锰、硼的含量增加;广金钱草套种组根际土壤的交换性钙、镁,有效铜、锌、铁的含量降低,有效锰、硼的含量增加;穿心莲套种组根际土壤交换性钙、镁、有效铜、锰的含量降低,有效锌、铁、硼的含量增加;PCA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铜、锌、铁是影响广佛手生长的特征因素;同时不同套种模式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不同套种模式显著影响了广佛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广佛手套种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养模式对椰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种养模式下椰园田间试验,研究了椰园间种牧草-养鸡、间种牧草-养羊及椰园自然状态下的杂草-养鸡3种不同种养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不同种养模式下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椰园间种牧草-养鸡模式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它种养模式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 (2)不同种养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对照,且椰园间种牧草-养鸡模式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杂草-养鸡、间种牧草-养羊与对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3)在不同种养模式下0~20 cm表层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在20~40 cm土层中各处理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