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明 《当代农业》2011,(12):59-59
痛风患者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症。由于高脂饮食会减少尿酸排出,加重病情,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花生。胆囊切除者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对胆囊刺激最强,使胆汁大量排放。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储存,  相似文献   

2.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蛋白质电泳技术,对呼和浩特地区胆石症患者胆汁做了主要氨基酸的测定及蛋白质电泳分析。报道了胆石症患者胆囊胆汁中16种氨基酸的含量;蛋白质总量中以脂肪族氨基酸含量最大;酸性氨基酸大于碱性氨基酸,两者间的差异显著。胆石症患者胆囊胆汁和肝胆汁经蛋白电泳分析结果与慢性胆囊炎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变化规律相同。即慢性胆囊炎患者血清的电泳分析中白蛋白含量减少;α_2、α_2、β、γ球蛋白含量增加。此测定结果对胆石症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影响熊胆汁产量的几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105只活熊取胆的黑熊进行观察测试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季节、性别、饲料、胆囊大小、取胆方式等因素对黑熊胆汁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诸因素对产胆汁量有明显影响:7~9月份产胆汁量最高,1~3月份最低;公熊比母熊产胆汁量高;胆囊越大产胆汁量越高;常流取胆方式胆汁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485例的手术特点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48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75例采用腹腔镜顺、逆联合胆囊切除术式(顺逆组);1210例采用腹腔镜顺行胆囊切除术式(顺行组)。分别记录两种术式所需时间、肝床损伤、胆囊破裂、胆道损伤的情况及术中出血量。结果:顺逆组12例术中中转开腹。顺行组28例术中中转开腹,术后12例有少量胆汁漏,术中发现胆管损伤4例,术后发现胆管损伤6例。顺逆组的手术时间、肝床损伤及胆囊破裂情况、术中出血量均较顺行组明显减少。结论:顺、逆联合术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式选择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1999,(2)
患胆道疾病的人,医生总是要交待不要进食油腻食物,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由肝产生的黄绿色胆汁,先流入胆囊进行脱水浓缩,然后在胆囊收缩素(一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下,通过胆道系统,将经过浓缩的胆汁,排到十二指肠内,去帮助消化食物(消化脂肪和吸收维生素A、D等)。胆汁内主要含有胆盐,可使脂肪变成极细的微粒并成乳化状态,以利胰液中的脂肪酶将其进一步分解后被机体吸收利用。当胆道或胆囊有了病,如胆结石、胆囊炎,胆汁的分泌与排出就发生障碍,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便受到影响。有不少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无疤痕等优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外科手术医师对于胆囊内大于20mm结石或多发结石,在取出胆囊时,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稍不注意弄破胆囊壁,会导致结石和胆汁污染创道和腹腔,结石残留、创道和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抗生素在老年胆囊切除围术期用药中2种方案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术前给予抗生素滴入,术后连续用药4 d;对照组在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直至体温正常后再连续使用1~2次,比较2组患者用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胆汁培养、术后切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医院中推广围术期给药预防切口感染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胰胆返流动物模型,研究胰胆返流后胆道系统病理解剖变化及胰胆返流与胆囊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用杂种犬15条,随机分为3组。A组胰腺与胆囊吻合,使胰液直接分泌入胆囊内;B组胰管开口段十二指肠与胆囊吻合,使胰液与十二指肠液混合后再流入胆囊内;C组空肠与胆囊吻合,使肠液流入胆囊内(对照组);三组动物术前均取胆汁测定淀粉酶,并分别手术后4个月~9个月处死动物做病检和测胆汁淀粉酶。结果:A、B组术后胆汁淀粉酶明显比术前高(P<0.01);C组术前后胆汁淀粉酶变化不大(P>0.05)。A、B组5条犬胆囊内有胆泥,C组无胆泥。A、B组胆囊粘膜上皮增生明显,3只形成腺肌瘤,2只呈腺瘤样增生,大部分有粘液化生。C组仅有上皮轻度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结论:实验动物A、B组有胰胆返流存在;胰胆返流不仅可引起胆囊结石,而且很可能是胆道癌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草鱼肝脏的主要功能 1.分泌胆汁 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囊为储存胆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蒋平 《当代农业》2009,(12):45-45
一、草鱼肝脏的主要功能 1.分泌胆汁 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囊为储存胆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对20头中国卡拉库尔羊,采用回肠非切除缩短术和胆囊内植核种菌进行培植羊黄的研究。实验表明回肠缩短术能够有效地阻断胆盐的肠-肝循环,显著改变胆盐与胆固醇含量比值,使胆汁成石指产大,从而提高羊黄产量,与对照组相比产黄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熊取胆引流道及引流方法的改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实验在现行胆囊造瘘术引流熊胆汁的基础上,利用熊的同体组织,经一次性手术做成永久性活体取胆道,被动性开关及皮外口,在取胆时,将导管插入在开关处采集胆汁,胆汁流净后拨出导管。从根本上克服现行造瘘术(插管术)反复手术直至报废胆囊等弊病,使插管术提高到同体移植引流熊胆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抗生素在老年胆囊切除围术期用药中2种方案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术前给予抗生素滴入,术后连续用药4d;对照组在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直至体温正常后再连续使用1~2次,比较2组患者用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胆汁培养、术后切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医院中推广围术期给药预防切口感染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B超显像结果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tecomy,下简称LC)难易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3例病人胆囊B超显像结果(包括胆囊大小、囊壁厚度、结石大小、周围组织粘连度)与LC术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LC成功109例,2例人工气腹失败,1例因胆囊高度水肿,1例因胆囊萎缩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中转开腹.LC术中胆囊破溃36例,LC术所用时间最长4小时40分,最短44分钟.结论①LC的难易度与胆囊周围组织粘连程度有关;②胆囊内结石大小与多少对LC的影响不大;③胆囊壁<6mm且胆囊大小基本正常,LC易行,胆囊壁>6mm时,则难度明显增加;④胆囊纵径>70mm者,LC中胆囊易破溃,从而增加手术难度,建议术中常规胆汁吸出适当减压后再行切除;⑤胆囊萎缩伴结石者不宜行LC.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方法运用目标性检测法,前瞻性观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结果 342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10例次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2.92%。342例中111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未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231例采用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有10例次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4.33%;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加强危险因素管理,及时改进手术技巧,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单孔法比三孔法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低,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个实验来研究取胆汁对熊的健康状况的影响。首先,比较了取胆汁熊和没有取胆汁熊的健康状态;其次,比较了引流3年以上的熊和没有进行引流熊的健康状况;最后,比较了不同取胆汁方式熊的健康状况。实验证明,引流取胆汁影响了熊的身体健康,其中,引流取胆汁对熊的危害明显,穿刺取胆汁对熊的危害较小。引流取胆汁对熊的健康影响主要体现在易患胆囊炎症、胆结石,还容易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体重为85—127kg的杂交育肥猪117头进行胆管接桥术引流胆汁试验,并且与胆囊造瘘术引流做比较,结果表明:胆管接桥术引流胆汁引流期最长达56天,平均日流量最高达786.48ml,引流总量最多达38260ml,手术所需时间最短达72min,不脱管,一般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胆管接桥术和胆囊造瘘术的平均每头胆汁引流量分别为529.62ml/d和283.40ml/d;平均可引流天数分别为29.2和13.6;平均每头手术所需时间为94.0min和105.6 min;引流管脱管率分别为0%和40%。胆管接桥术的效果显著优于胆囊造瘘术引流。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不少省、市、自治区有人想通过提取胆红素、体外培养牛黄和牛胆囊、内人工培植牛黄来支援四化建设及发家致富。有的进行了牛胆囊内埋置合子并注入大肠杆菌使之产生牛黄。这种方法使牛黄形成的时间过长,少说也要一年。利用胆汁提取胆红素,也是支援四化建设和致富门路。但是目前困难的也是胆汁来源问题,即原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镜下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复杂性胆囊炎和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8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胆囊次全切除术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了回顾分析.手术方法:在胆囊壶腹部打开胆囊,切除胆囊体和壶腹部前壁,保留胆囊底部和壶腹部后壁,电烧破坏其黏膜,放置通畅引流.结果手术时间60~185min,平均80min,中转开...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1998,(1)
过去,医学界公认蛔虫为引发胆石的常见病因。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脂肪类食物摄入增加,由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达到和超过饱和状态,便易导致胆固醇结石,此类结石多发生在胆囊内。目前,这种胆结石症患者有上升趋势。此外,慢性胆囊炎症患者、胆管炎症患者、溶血性贫血患者、肝炎患者等也易患胆石症。若结石生在胆囊中,则有50%以上的病人无自觉症状,但若胆石引起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时,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