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油菜免耕摆栽稻草全量还田高产高效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栽油菜采用免耕摆栽稻草全量还田技术,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生态优势、抗逆性优势和效益优势。通过稻草全量还田解决了稻草利用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克服了移栽油菜的干旱、渍害、冻害问题,节省了用工,增加了产量,实现了增效目标。油菜免耕摆栽稻草全量还田高产高效技术包括应用培育壮苗、免耕摆栽、合理肥料运筹、加强田间管理、病虫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油菜免耕摆栽稻草全量还田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年的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实践,制定了油菜免耕摆栽稻草全量还田的技术操作规程,‘规范了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制定了各生育期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稻草全量还田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分析了涟水县稻草全量还田对小麦播种的影响,并根据多年实施项目跟踪研究和实践,提出稻草全量还田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一套适合涟水县稻草全量还田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改善稻草全量还田质量、培育小麦全苗壮苗、提高稻茬小麦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油菜新品种“宁杂181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油菜新品种"宁杂1818"在溧阳市的推广种植,介绍了其在溧阳市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苗、应用免耕摆栽稻草全量还田技术移栽、科学肥料运筹、防治病虫害、适时抢收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稻草还田腐熟技术对土壤培肥,增产节肥效果,2012~2014年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开展稻草全量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还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9g/kg、全氮含量增加0.15 g/kg、有效磷含量增加4.2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33 mg/kg,土壤容重降低0.0 5 g/cm3,连续3年稻草全量还田处理比稻草不还田处理分别增产6.77%、7.08%、7.54%.因此稻草全量还田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增产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油菜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重要的油料作物,2021年栽培面积达27.45万亩。近年来,随着油菜籽价格不断上涨和禁烧秸秆等因素,西秀区推广稻田免耕油菜育苗移栽全量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稻田免耕油菜育苗移栽全量稻草覆盖技术,是指水稻收割后稻田不经翻耕,水稻收割后直接将全量稻草覆盖在稻田的稻行间,然后将油菜苗移栽到两行的稻窝间,或隔行覆盖稻草油菜移栽在未覆盖稻草的行间的一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田仁明  周燕 《农民致富之友》2013,(16):97-97,101
设置无稻草还田常规施肥、有稻草还田化肥不同减量施用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绥阳县粮油主产区之一的风华大坝上,油菜育苗移栽田块,将前作稻草覆盖行间还田,有显著增产效果,在稻草覆盖还田的情况下,农户常规化肥施用量可以减少一些,最多可减量25%,实际用量以底肥45%的三元素复合肥15公斤/亩+追肥尿素15公斤/亩最好。  相似文献   

8.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有效地避免了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经之一。为有效落实环保理念、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有机质、消除稻草全量还田对小麦播种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稻草全量还田后对下茬小麦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化整地效果、掌握播种时期与播种量、播后与冬前加强压实、合理施用肥料并落实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稻草全量还田小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稻草全量还田后,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壤腐殖含量和有机质,但同时也给小麦播种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因素。本文分析了稻草全量还田后对下茬小麦种植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提高整地质量、种子处理、适当增加播种量、及时查苗补缺、播后和冬前强力镇压、重视配套沟系、合理运筹肥料、加大春季化学除草力度、注重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应变措施,确保稻草全量还田小麦丰产稳产,以期为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稻草还田对油菜籽脂肪酸组成和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稻草还田中、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连续21年稻草部分还田和连续4年全量还田对油菜籽脂肪酸组成及关键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连续21年稻草部分还田、连续4年全量还田分别与稻草未还田相比,在油菜籽脂肪酸组成上,均表现出油酸含量显著增加、芥酸含量略有下降的趋势,具有改善油脂组成的正向作用;连续21年稻草部分还田的油菜籽硫甙、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劣于秸秆未还田,差异不显著。连续4年稻草全量还田对硫甙、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与长期部分还田一致,但其蛋白质、脂肪含量与稻草不还田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置不施肥、单施化肥、稻草烧灰还田+化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化肥4个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提高翌年早稻产量,较单施化肥与稻草烧灰还田相比,增幅3.4%~4.3%,而晚稻产量稻草全量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基本持平,却显著低于稻草烧灰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和稻草烧灰还田相比,稻草全量还田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活性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了5.93%~7.87%、27.14%~67.55%和11.41%~21.4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双季早、晚稻产量呈显著抛物线关系(r=0.982 9*和r=0.982 8*)。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正安县稻草最佳还田方式,进行了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性状都有影响,其中以稻草粉碎堆腐后还田最利于养分的释放,也利于油菜生长;其次是稻草堆腐后还田;再次是稻草加腐熟剂后覆盖还田;最后是稻草直接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方式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剑叶的SPAD值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稻草不还田和稻草烧灰还田,产量增加3.41%~4.33%,增产显著;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但降低了稻米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4.
开展油菜行间覆盖稻草还田化肥施用减量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在洋川大坝上油菜田块中,将前作稻草覆盖行间还田,比未还田的要显著增产,而且在有稻草覆盖还田的情况下,农户常规化肥施用量可以减少一些,最多可减量10%。  相似文献   

15.
以籼型常规稻华航38号为材料,设置了T1(CK、不施肥、一季稻+冬闲、稻草移走)、T2(NPK全量、一季稻+紫云英、稻草移走)、T3(NPK全量、一季稻+紫云英、稻草还田)、T4(NP全量、K减半、一季稻+紫云英、稻草还田)、T5(NPK全量、一季稻+冬闲、秸秆全部移走)、T6(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秸秆全部移走)、T7(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秸秆全部还田)、T8(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稻草还田)、T9(NP全量、K减半、一季稻+油菜、稻草还田)共9个种植和秸秆还田方式组合处理,通过2016—2019年定位试验,考察了各处理对一季稻产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不施肥处理,施N、P、K肥在2016和2017年对一季稻产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提升效果不明显;待土壤基础地力耗竭后,2018和2019年分别增产53.65%和21.93%,且均达显著水平(P<0.05);除2018年外,冬种油菜可显著提升水稻产量;秸秆还田或移走处理在水稻产量、株高、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方面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主要通过调节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影响产量形成;冬种绿肥+稻草还田条件下,减量施钾50%依然能使一季稻保持稳产。  相似文献   

16.
稻草直接还田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配合秸秆还田,通过试验、示范观察稻草直接全量还田后对后茬作物生长、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为我区全面推广稻草直接还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改善土壤酸碱度。小麦播前稻草半量还田(E50)、播后稻草半量还田(L50)、播前稻草全量还田(E100)对小麦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处理的小麦产量、有效穗、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高于无稻草还田处理,E50、L50和E100处理小麦产量较无稻草还田处理分别高39.7%、31.5%和12.3%;稻草半量还田小麦产量、有效穗、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高于稻草全量还田,小麦产量E50、L50处理较E100分别高24.4%和17.1%;同是稻草半量还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E50处理高于L50。可见,稻草还田时机和还田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生产上建议采用播前稻草半量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稻草直接还田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撩穗收割与冬作物直播还田 1.适宜条件该技术适合晚稻草还田.收割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撩穗.其中机械收割,稻草尾掉落田间,稻草全量还田.人工收割的稻草尾带离田间,65%以上稻草还田.实践证明,该技术适合除无法排干的潜育型稻田以外的所有农田.  相似文献   

19.
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池市中低产田进行稻草还田试验研究,初步探索出在相同施肥与水分管理条件下,不同稻草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量,对水稻生育期没有影响,但能增加水稻分蘖数量,增加水稻产量。加大还田量,水稻产量也明显增加,稻农可按实际情况尽可能全量还田,以增加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免耕稻草覆盖还田对晚稻生产的综合效应,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免耕条件下稻草全量覆盖还田和50%覆盖还田对晚稻生长、产量和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不同用量稻草覆盖还田虽然分蘖前期由于稻草未分解,禾苗生长较慢,但分蘖后期稻草分解释放养分,能促进禾苗生长,与翻耕稻草不还田相比,增产5.4%~12.6%,并且对土壤通气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免耕稻草覆盖还田节省了耕田成本,增加了收入,经济效益显著,是一项节本增效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在适宜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