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如果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则开展混养方式。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400元。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如果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则开展混养方式。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400元。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有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于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因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鱼池混养黄颡鱼具有: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可以提高池塘净产量;二是黄颡鱼可以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的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承旭 《新农村》2006,(8):20-20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1.混养优点混养黄颡鱼的优点:一是可摄食池中低值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生物等,可提高池塘鱼净产量;二是黄颡鱼可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减少鱼病发生;三是在不影响鱼池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一种重要的特种淡水养殖品种。为探索黄颡鱼养殖新模式,在黄颡鱼主养池塘,混养一定比例鲌鱼,以取得健康高效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在黄颡鱼放养8 000~10 000尾/667 m~2池塘中,混养鲌鱼500~600尾/667 m~2,不仅养殖水体水质良好、鱼病发生几率低,而且黄颡鱼品质好,上市售价高,投入产出比高,池塘整体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路口镇某养殖户有4公顷鱼池,近几年来养殖成鱼特别是养殖草鱼不赚钱,向我们咨询改养什么品种好,怎么样养?养鱼如何提高效益是个普遍性问题,我们建议他调整养殖结构,改变养殖常规鱼品种为养殖名特优品种。推荐了有市场、技术成熟的三个品种。1.黄颡鱼全雄1号技术概述:黄颡鱼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的生长快3倍。池塘主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效益:池塘主养667平方米产量在750千克,产值18000元,效益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而无鳞,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是近年来市场上热销的一种优质鱼类。但由于套养数量有限,产量较低,黄颡鱼正由搭配养殖品种上升为主养品种,根据养殖生产实践经验,介绍了水库网箱主养黄颡鱼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几种线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颡鱼几种线虫病的初步研究马立农(湖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江陵434103)黄颡鱼曾作为淡水养殖鱼类苗种的天敌归属于彻底清除的野杂鱼之列。随着淡水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养殖品种的不断更新,黄颡鱼已在不少养殖场成为亲鱼池、成鱼池中的套养品种,它以其肉质细嫩...  相似文献   

9.
赵戬  李威 《新农业》2011,(6):54-54
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主养品种,多品种合理混养,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养殖品种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公司采用配合颗粒饲料养鱼,以鲤鱼、草鱼、鲂鱼、黄颡鱼为主养品种,每亩放养鱼种1200~1300尾(75~150克/尾重),混养鲢鳙鱼300~350尾,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黄颡鱼养殖技术的提高及消费市场的成熟,养殖黄颡鱼的效益逐步提高,各地区对多种混养黄颡鱼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主要对几种常见的黄颡鱼混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分别介绍其养殖概况及技术要点。1 5种常见混养模式1.1与加州鲈的混养模式一般在5月中下旬,水温达到18℃时,放养主养品种加州鲈鱼苗2000尾/亩;6月份放养3~5cm黄颡鱼苗1200尾/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又名嘎牙子、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盎丝、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高效鱼类品种。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二年,湖泊、水库少量放养黄颡鱼,一般经过两年即可养至商品鱼。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一池的鱼就怕一只乌鲤精”。鄂南渔民称鳜鱼为乌鲤为“乌鲤精”或才鱼。它以鱼虾为食,是我国名贵淡水鱼之一。黄颡又称黄角,它头大尾小,外表光滑,游动速度快,以虾、螺蛳为食。传统的水产养殖中,严格禁止鲭、草、鲢、鳙四大家鱼等与乌鲤、黄颡混养。如果鱼池里有大一点的乌鲤、黄颡,其他鱼就会被吃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藕塘中养殖黄颡鱼是荷藕和黄颡鱼相互利用、互相补充、同塘共生的一种生态套养模式。它是利用藕塘的自然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栽植荷藕又放养黄颡鱼,使藕塘内的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以及其他物质和能源被黄颡鱼所利用,荷叶遮荫挡光.还为黄颡鱼在弱光下摄食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黄颡鱼的残饵和排泄物为荷藕增加了有机肥.鱼类的活动还可松动塘底.为荷藕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
所谓“小水产”,就是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一些小型淡水鱼(虾)类,如黄颡鱼、塘鳢鱼、乌鳢、黄鳝、泥鳅、螯虾等。“小水产”属野生品种,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繁衍生息,其生命力强,容易进行人工驯化。这些“小水产”可主养,也可与其他水产品混养。尤其是混养,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情况下,“小水产”能靠摄食主养池塘中的野杂鱼虾和剩渣残饵生长,可获得一定的额外效益。其养殖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专门建池养殖,也可利用废旧沟塘通过整治后养殖,网箱、稻田、庭院都可养殖。养殖规模可大可小,适宜千家万户养殖。这些品种的苗种可利用自然苗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农家顾问》2014,(1):49-50
<正>藕塘养殖黄颡鱼,是利用莲藕和黄颡鱼互相补充、相互利用、同塘共生优势的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它利用藕塘的自然环境,既栽植莲藕又放养黄颡鱼,藕塘的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等被黄颡鱼利用,荷叶遮光为黄颡鱼在弱光下摄食生长创造有利条件;黄颡鱼的残饵和排泄物为莲藕增加了有机肥,鱼类活动松动了塘底,为莲藕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尽管其个体较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刺少无鳞,市场价格一直高昂,特别是全雄黄颡鱼作为一种名特优养殖品种,在调整池塘养殖结构中具有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通过对安徽省安庆市石塘湖渔业有限公司职工张博群在自己的14674m2池塘中主养全雄黄颡鱼的技术总结,着重介绍了全雄黄颡鱼养殖池塘的选择、鱼种投放、颗粒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以及合理捕捞上市等技术措施,为池塘主养全雄黄颡鱼和调整池塘养殖结构摸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增刊启事     
罗青 《福建农业》2005,(4):31-31
黄颡鱼是目前较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其肉质细嫩、口感纯香而个体较小,自上市以来一直销售甚旺,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因而人工养殖黄颡鱼市场前景看好。现结合黄颡鱼的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的生产实践.借鉴、吸收外地池塘养殖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本文从黄颡鱼养殖方式、黄颡鱼苗种培育、黄颡鱼成鱼培育、黄颡鱼养殖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加州鲈主养池塘混养黄颡鱼,有助于解决黄颡鱼单养病害增多、饲料系数上升等问题。现从池塘选择、预前处理、鱼苗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捕捞收获等环节,对加州鲈混养黄颡鱼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供相关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本刚 《农技服务》1999,(12):39-41
<正> (一)鱼鳖混养 1、鱼鳖混养的优越性 在养鳖池内养鱼或在鱼池内养鳖,都是可行的。传统的养殖经验认为:鳖和鱼不能同池混养,从防鳖咬死鱼。其实鱼鳖混养只要方法得当,是完全可行的。鱼鳖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面,并收到相互促进,提高各自的产量。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