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马海英  郭丽红  马燕飞  谢远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65-6866,7040
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以青海湖北岸为研究区域,对2006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图进行了解译,得到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同时将研究区景观划分为13种类型。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空间构型指数、景观缀块特征指数等7项景观生态指标,应用FRAGSTATS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优势景观类型为高山草甸,占总面积的30.91%,其次为干旱草原和湖泊,3种景观类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7.48%;研究区湖泊具有最小的景观形状指数(LSI为2.65),说明其形状较其他景观类型规则;研究区的景观特征是以高寒草甸、湖泊和干旱草原为景观基地,河流为廊道的景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干旱绿洲区景观格局结构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对于区域生态安全以及区域生态网络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青铜峡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应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综合运用景观指数法、Arcgis空间分析法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干旱绿洲区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景观格局中,其斑块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廊道为河流,而其景观基质为未利用地.(2)从景观类型水平上看,不同景观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在不同区间上的尺度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斑块类型和景观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指数对尺度变化的依懒性较强.(3)通过研究发现在1~15 km尺度区间上,景观类型和指标类型的尺度效应差异最大;在16~30 km尺度区间内,景观类型、指标类型尺度效应的差异明显减小;而在30 km尺度区间以后,景观类型和指标类型的尺度效应逐渐消失.因此30 km×30 km的尺度是研究青铜峡市景观格局的有效幅度.而通过地理探测器诊断和提取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尺度的主导因素发现,聚合度指数是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以七台河市2010、2015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景观粒度效应分析和面积损失评价方法,分析不同粒度下景观指数的变化和区域土地面积精度的变化,并确定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粒度为50 m.在该粒度的支持下,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七台河市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研究区整体景观破碎度高,连通性呈下降趋势,景观类型更加丰富;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区主要景观类型,各类型呈现规则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汉长安城遗址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利用2018年和2020年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及遥感影像(Remote Sensing,RS)技术进行景观格局分析,以期为大遗址区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数据。将遗址区内现有土地使用状况归纳成六大类,利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区内的景观格局进行规划和研究。从规划实践的角度配合因子分析选择指数,筛选出11个景观指数进行实证研究与方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该区道路与水体嵌块体的形状最复杂;草地嵌块体的分布最离散,并与其他类型嵌块体的相接程度最高;道路与林地嵌块体的连接度高,具有作为生态廊道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安宁市土地资源景观格局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宁市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ETM遥感影像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信息源,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形状指数、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安宁市土地资源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宁市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农田、云南松和地盘松;分维度表明水域和荒地在人类的改造过程中形状呈现规则化,公路景观的形状呈现复杂化,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原有自然景观的干扰特征;香农多样性指数表明景观类型丰富,异质性高;均匀度指数表明景观中有一定的优势类型,以农田、云南松和地盘松等景观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沿黄荒漠绿洲区景观格局构建及优化对防治土地荒漠化、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磴口为研究区,分析2005—2020年磴口景观类型时空演变特征,结合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电路理论和水文分析法综合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利用重力模型和景观连接度指数判断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重要性,构建磴口荒漠绿洲区景观格局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2005—2020年磴口主要植被景观中,耕地规模最大且持续扩张,草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林地则持续缩减;2)识别出重要草地生态源地8块,重要生态廊道99条和重要生态节点345个。以耕地和草地类型为主,均位于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3)提取出需重点优化生态障碍点面积159.83 km2,需重点优化生态夹点面积81.18 km2,分别位于研究区西北部和中部区域;4)最后,从维持南部并扩大西北部生态源地规模、打通并优化重要林草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生态障碍点和生态夹点等多方面提出荒漠绿洲区景观格局优化建议。本研究可为荒漠绿洲区生态环境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市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85、1995、2000、2007年北京市Landsat—TM遥感影像,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研究期间北京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在1985—2007年时段内,北京市景观格局中景观斑块种类变化不大,景观组分的面积和斑块数变化明显,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呈单纯的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为北京市总面积的7.66%,农业用地与林地的面积呈现波动变化但总体呈减少趋势;景观斑块数量先增后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耕地与林地斑块数的变化最为明显;自然、半自然斑块受到人工斑块的影响严重,人为干扰的影响使北京市各景观斑块种类分布趋向集中;景观斑块形状更加简单、有规律,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北京市景观格局中主要的景观斑块种类和斑块类型,从而导致在景观水平上北京市景观指数变化明显,城市化过程对北京市景观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景观格局,利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5)Tm遥感影像,采用尺度占优聚合后多尺度分析各景观指数的方法,筛选确定交错带景观特征尺度,并在特征尺度下对交错带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12个景观指数中,有9个景观指数随尺度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且拐点十分明显,其中有6个景观指数在510m处发生转折,景观在510m尺度处具有等级结构,510m为交错带景观特征尺度。特征尺度下交错带景观格局表现为其他类型(包括裸地、居民区、公路等)面积最大,其次是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地,水体面积最小;斑块形状复杂性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草地水体其它;森林斑块数量大,为研究区景观斑块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景观基底性质;景观聚集程度高,蔓延度低,破碎化程度低;景观以少量较大斑块为主体,同时还包含很多小斑块,景观类型较单一;水体数量少且面积小,破碎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9.
以丽江市核心范围为研究区,对其1996、2006及2016年遥感影像进行景观分类,以Google Earth 19级高分辨率影像图对结果校正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1996-2006年,冰川雪域向林地转换明显,旱地向建设用地转换趋势明显;2006-2016建设用正向转换明显,其中水田是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来源;林地一直是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比例保持64%以上.20年间,城镇景观用地的扩张蚕食了周围的优质农田景观用地,建设用地扩张有明显的区位特征.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度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形变化,景观蔓延度指数和破碎度呈联动变化,先增后减,香浓多样性指数则先减后增.旅游综合收入、政策是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区的特殊性,提出构建复合型"生态-遗产廊道".  相似文献   

10.
以呈贡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1996、2001、2007和2011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ENVI 5.1和ArcGIS 10.1平台下提取呈贡区1996—2011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信息,基于FRAGSTATS 4.2软件提取研究区的斑块指数、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1年,呈贡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表现为种植土地和其他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集聚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种植土地斑块数量总体增加,但总面积减少,景观趋于离散分布;林草覆盖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波动幅度较大;水域没有较大波动;其他用地总面积呈现减少趋势。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因素是当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景观设计具体都要落实到材料的应用上,因此景观设计作品中使用的各种制品及材料都是景观材料,它是一切景观工程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景观作品的空间结构和艺术效果。本文尝试着以不同角度来阐释景观材料对景观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蓉  杨大禹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26-2827,2850
对昆明市第十一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实例分析,从校园现状入手,对校园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对校园环境中的校园入口、林荫休闲活动、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几个功能分区,以及校园景观规划的几个要素:中心主景观、道路景观、建筑之间的景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崂山风景区景观要素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崂山风景区的林相图和1983年、1991年、2001年3期实地调查资料,在ARC/INFO的支持下,对崂山风景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多样性较低,整个景现被黑松与落叶松林占据了80%以上的面积。但从1983~2001年的变化上看,景观多样性有加大的趋势;(2)黑松的面枳变化很小,但落叶松林面积有所下降,刺槐、赤松、空地面积有所加大;(3)分维指数主要在1.25~1.35,说明整体斑块的边缘比较规则且变化小;有林地的散布与毗邻指数在1991~2001年间整体加大,其中黑松与落叶松分别增大到73.51、76.48,说明分布呈零散分布的趋势;(4)景观格局的分布中,类斑的分布与坡度呈正态分布;类斑与坡向没有较大关系,分布较均匀;类斑集中分布在201~800m的高程区,类斑块数与多样性在401~600m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
冀凤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07-6708
以亳州市丁家坑水域整治实践为例,探寻城市化进程中坑塘水域景观整治与保育规划的对策。笔者认为要做到城市坑塘水域健康发展,需做好:①做好城市水域保护规划,结合景观进行坑塘整治与保育规划。②依法加强管理、监督坑塘“绿线”,禁止在水域绿线规划范围内乱搭、乱盖建筑物和构筑物,发现填占、侵害坑塘水域等违法行为,及时处理。③禁止向水域排放各类污水,禁止向水域倾倒垃圾、渣土及有毒、有害物质等。④加强舆论宣传及监督,揭露违法行为,使坑塘水域保护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80-15281,15295
简要回顾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学者在中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中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水和谐的理念,以景观生态学等为理论基础,解析了滨水区的概念及其内涵。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滨水区已成为生态敏感脆弱的区域,而构建生态循环系统、重塑滨水景观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以包括南湖荡主体及沿湖岸500 km的区域为研究区域,探究了其景观生态分类和景观格局分析。结合相关分析评价,针对南湖荡3个景观子区存在的不同问题,对每个子区因地制宜地进行具有不同特色的生态景观建设,以期实现滨水区的生物平衡、滨水景观的高效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太原碑林公园是以书法篆刻为主题内容,通过改造地形、营造建筑、布置园路和种植树木花草等途径,采用中国式的园林造景艺术,以综合法造景的混合式文化园林。该文对太原碑林公园的主要景观的造景方法及如何突出主景进行了分析,该园林作品主景表现突出,景观错落有致,总体设计风格古朴庄严,典雅别致,精致协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景观形式和建筑形式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从几方面诠释了景观形式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景观形式的核心价值和衍生价值,并思考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若干对景观形式纠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景观美学评价中心理物理学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宋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31-3532
概述了景观、景观评价的概念及国内外景观评价的研究情况,在各种景观评价方法中心理物理学法被公认为是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介绍了心理物理学方法的概念及原理,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建立景观评价模型的内容,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景观评价的步骤,并详细介绍了心理物理学方法中公认为最有效的2种方法--SBE法和LCJ法及在景观美学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园林景观营造的实际需求,借鉴相关学科的理念与优势,融合景观学与物候学2 个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提出景观物候学概念,进而论述其时代背景、内涵、特点、研究途径及应用意义。景观物候学,既可以充分考虑景观学的观赏属性需求,又可以借用物候学的准确特质,定能极大提高园林植物造景的档次和精准度,推动园林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