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水芹种子分别进行湿土层积处理,以未层积的水芹种子(新种子)作为对照,并对处理前后种子萌发率、POD活性及其同工酶进行测定,进而研究水芹种子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与种子休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种子休眠与解除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77-481
具有休眠特性的种子如何顺利地经过后熟过程正常萌发,是到目前为止学者一直探究的问题。综述了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激素、酶、可溶性糖和脂肪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有机物质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是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一对拮抗内源激素,生长素(IAA)对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间接影响种胚的发育和其他激素水平。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H)是TCA循环和PPP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变化对种子完成后熟有关键性作用;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决定了种胚中淀粉的含量。在萌发过程中,种子新陈代谢开始旺盛,大量利用可溶性糖和脂肪,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环境条件中温度和含水量是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种子休眠与萌发可通过温度来调控,低温层积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完成后熟,为种子的萌发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短果茴芹种子为试材,通过测定种皮的透水性和种子中的抑制物质,探讨种子休眠的原因;采用赤霉素和层积处理结合室内发芽试验,寻找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测定层积过程中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含量变化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了解解除种子休眠与物质代谢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短果茴芹种子的休眠是由胚未发育完全和存在萌发抑制物质引起的综合性休眠.低温层积和赤霉素浸种后再低温层积,均能打破休眠,其中200mg·L-1 GA3浸种24h后低温层积105d效果最好,发芽率达54.84%.在低温层积阶段,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但当休眠逐渐打破,其含量均呈下降趋势;ABA、POD、CAT含量呈下降趋势,IAA总体保持较稳定状态.GA含量、GA/ABA总体呈上升趋势,IAA/ABA变化不明显,说明短果茴芹种子内源ABA、GA含量的变化与种子休眠和萌发具有相关性,ABA可能是种子休眠的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4.
用昼夜变温(20℃/10℃)-低温(4℃)、暖温(20℃)-低温(4℃)和低温(10℃)-低温(4℃)层积两阶段处理方法,研究变温层积处理过程中东北红豆杉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昼夜变温层积6个月后种胚长度和宽度分别由层积前的1.52和0.47 mm,增加到1.95和0.61 mm;昼夜变温-低温层积后种子可溶性糖含量达到46.3 mg/g,显著高于层积前;粗脂肪含量比层积前减少了3.8%;脱氢酶(TTC)活性持续增加,层积10个月后达到层积前的2倍多;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在昼夜变温层积阶段下降,低温层积阶段上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在昼夜变温层积过程中变化不大,而低温层积后ATP水平显著增加,达到层积前的3.9倍。昼夜变温-低温层积的种子裂口率为11.4%,出苗率为14.7%,显著高于暖温和低温处理,说明昼夜变温-低温处理效果优于暖温-低温和低温-低温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大果木莲种子为材料,比较赤霉素(GA3)浸种、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种子萌发特性和萌发生理代谢差异,结果表明:冷藏1个月的大果木莲种子在较佳萌发温度25℃/15℃(昼/夜)下,种子萌发率仅为21.33%;当GA3质量浓度达到800 mg·L-1时,种子萌发率均超过53%,且差异不显著,萌发率受温度的影响不大;GA3处理能有效提高在非萌发适温下种子的发芽指数,但对萌发适温下的种子发芽指数无显著促进效果。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处理对提高种子萌发率无显著作用。随着萌发进程,800 mg·L-1GA3处理能显著地提高种子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清除体内的丙二醛(MDA),但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影响;层积组和对照组种子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CAT和POD活性随萌发进程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仅在清除MDA的速度上,层积组要优于对照处理。在大果木莲种子萌发的生理代谢变化中,CAT活性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MDA质量摩尔浓度、CAT活性与MDA质量摩尔浓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经主成分分析,CAT、POD活性的变化对种子发芽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6.
不同浸种和催芽处理对天女木兰种子的催芽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天女木兰种子进行不同浸种和催芽处理试验,探讨快速解除种子休眠的机理和促进种子萌发的技术。【方法】将天女木兰种子分别用100,200,300 mg/L GA3和清水浸种48 h,然后在室内进行低温层积((4±1)℃、150 d)和人工控制变温层积((4±1)℃5、0 d→(17±1)℃2、5 d→(4±1)℃、50 d→(17±1)℃2、5 d)催芽处理,并在层积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天女木兰种子的胚长占种子长的比例、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性。【结果】用GA3浸种后进行变温层积催芽的天女木兰种子,胚发育优于相应的低温层积催芽,并随着GA3质量浓度的提高催芽效果越好,且温度条件起主导作用;2种层积催芽方法下,天女木兰种子的呼吸速率均提高,且经GA3浸种的种子呼吸速率与清水浸种的种子相差不大;天女木兰种子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种层积催芽方法下均比层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不同GA3质量浓度浸种处理间差异不大;用2种层积催芽方法催芽的天女木兰种子蛋白酶活性升高,并且随着GA3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层积后期蛋白酶活性低于层积初期,变温层积处理的蛋白酶活性高于低温层积处理。【结论】经300 mg/L GA3浸种并进行变温层积的天女木兰种子催芽效果最佳,温度条件在天女木兰种子的层积催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角槭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种皮透水性测定、种胚和种皮提取液生物测定、层积处理和赤霉素溶液浸种等方法,研究三角槭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三角槭种子本身含有发芽抑制性物质,赤霉素浸种处理有助于缩短低温层积的时间而使种子发芽时间提前,低温层积42d后可逐步解除其休眠.  相似文献   

8.
郭继元  王俊  马芳  周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62-13365
[目的]研究伏毛铁棒锤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伏毛铁棒锤新老种子和种子层积过程内源激素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含量,并测定新老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在层积过程中,ABA含量总的趋势下降,GA3总的趋势是升高;不同的层积处理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作用。[结论]GA3对打破休眠和促进萌发起重要作用;ABA则是抑制萌发的重要因素;IAA对伏毛铁棒锤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Z含量与伏毛铁棒锤种子发芽率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了解丝棉木种子的休眠特性对丝棉木的苗木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测定丝棉木种子的生活力、发芽率,并进行丝棉木种子萌发抑制物的生物测定及催芽试验,以期研究其休眠类型及打破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1)新采收的丝棉木种子生活力达到89%,但带有假种皮的种子发芽率为0,去假种皮的种子发芽率平均不超过8. 3%,具有明显的生理休眠现象。(2)丝棉木种子的假种皮、种皮、胚乳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均存在抑制作用,种胚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不存在抑制作用。丝棉木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内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假种皮、种皮、胚乳中,抑制强度为假种皮种皮胚乳种胚,种胚中基本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3)种子是否去除假种皮对发芽的影响显著,低温层积催芽、赤霉素浸种、水浸种的催芽方法对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低温层积催芽40 d和250 mg/L赤霉素处理能打破这种休眠,低温层积催芽比用赤霉素浸种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0.
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与解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东北红豆杉种子内源激素 (赤霉素、脱落酸、玉米素、吲哚乙酸 )含量 ,并结合形态解剖、变温层积、种子吸水性和种皮透气性等试验 ,探讨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及解除休眠的技术 .秋季采收的东北红豆杉种子 ,虽然种胚结构完整 ,但体积小 ,不具备萌发能力 ,需要后熟 .风干种子形成大量脱落酸(ABA) ,种皮角质化、坚硬 ,阻碍了水气交换 ,幼小种胚被迫进入深度休眠状态 .解除休眠的技术是 ,机械磨损种皮 ,可通气、透水和减少萌发障碍 .流水冲洗 1周 ,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 .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 ,可提前萌发 ,提高发芽率 .变温 (15~ 2 0℃ 3~ 5℃ )层积 ,可缩短种子休眠时间 ,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 ,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 .经过 4~ 6个月暖温和 3~ 4个月低温层积 ,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沙藏层积对滇牡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滇牡丹种苗繁殖和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人工栽培的滇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取室温沙藏层积至上胚轴露出时,每隔15 d取60粒,对滇牡丹种子在沙藏层积过程中的萌发指标进行测定,根据层积过程中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将种子划分为6个不同萌发阶段(S1~S6),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沙藏层积前(S0)和不同萌发阶段种子结构及种胚的变化特征,分析胚乳中贮藏物质(蛋白质、淀粉、油脂)的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同时测定各萌发阶段胚乳和种胚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室温沙藏层积过程中,滇牡丹种子的瞬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增大趋势,瞬时发芽率在沙藏90 d时增加到85.00%,活力指数增加到20.82。在S0阶段,种胚较小;S1阶段(层积30 d),种子吸水膨胀;S2阶段,胚根突破种皮,少量种子开始萌发;S3阶段,下胚轴明显伸长和增粗;S4阶段,子叶进一步增大,胚根明显伸长和增粗;S5阶段,随着胚根的不断伸长,子叶继续变大;S6阶段,能够观察到少许种子的上胚轴明显伸长。从S2到S6阶段,滇牡丹种子的横纵径、厚度、质量、去皮质量均未显著增加,但种子纵径、胚乳长、胚乳宽、胚长、胚宽分别从S1阶段的(12.19±1.71),(10.75±1.83),(9.22±1.59),(3.20±0.69),(1.56±0.43) mm到S6阶段显著增加至(14.07±0.42),(13.46±0.28),(11.14±1.57),(70.53±14.43),(8.85±0.31) mm,胚率从S1阶段的(30.21±4.31)%显著增大到(525.02±116.10)%。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和种胚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胚乳中贮藏物质含量最多的是油体和蛋白质,淀粉含量较少。胚乳和种胚中POD活性总体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S3和S1阶段达到最高值23.20和58.07 U/g,胚乳和种胚中SOD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均在S5阶段达到最高值320.42和2 604.39 U/g。【结论】沙藏层积50~70 d的滇牡丹种子发芽率较高,酶活性较强,有助于种子的进一步萌发,取此时段的种子播种,辅以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子萌发初期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自交系478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种子萌发初期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主要分析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和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SOD、POD、APX、淀粉酶(AMY)、酯酶(EST)和蛋白质谱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萌发初期,胚中SOD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OD、CAT、APX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SOD、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趋势与其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蛋白质含量的电泳图谱表现为,分子质量36.74 kDa和18.56 kDa的谱带随萌发时间延长着色逐渐加强,其他谱带着色渐弱。该研究为玉米种子贮存中活力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塔吉克阿魏(Ferula tadshikorum)是重要的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探究其种子休眠特性并找到解除休眠的方法,是对其开展种迁地保护和人工种植的基础与前提。以塔吉克阿魏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室内控制试验法对果实和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种子吸水性、种子结构、种子萌发抑制物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萌发温度、层积处理、不同浓度GA3的交互处理对其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不阻碍种子吸水,果实形态成熟时种胚形态发育完全。种子粉末浸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使用15℃/5℃萌发温度,不使用GA3浸种,低温层积45 d能显著提高塔吉克阿魏种子萌发率。塔吉克阿魏种子休眠类型为生理休眠,是由于种子内萌发抑制物质和种胚生理后熟共同作用引起的。播种前将种子层积45 d,而后置于12 h/12 h昼夜温度变化15℃/5℃的环境下萌发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种子活力、种皮透水性、不同部位浸提液的生物活性,研究了粗榧种子休眠原因,并采用低温层积打破休眠。结果表明:粗榧种子生活力为90%,具备较大的发芽潜力;粗榧种皮及胚乳(含胚)中均含有萌发抑制物质,且胚乳(含胚)抑制强度大于种皮;机械束缚和萌发抑制物的存在是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采用低温层积处理可以打破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绿豆在不同超重力处理下的EST同工酶、POD同工酶和SOD同工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超重力处理条件下,绿豆的EST同工酶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明显,增加了2条补偿性酶带,缺失了1条活性酶带,而POD、SOD同工酶超重力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变化。只是萌发过的种子与干种子相比EST同工酶1条弱带增强;POD同工酶活性增强;SOD同工酶活性减弱。通过以上同工酶分析,证明超重力处理引起绿豆同工酶结构和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低温预处理对百子莲体胚诱导的影响,并初步揭示其生理调节机制,通过4℃低温预处理0、2、4、6 d,优化百子莲体胚诱导体系,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体胚诱导期激素代谢、糖代谢以及氧化胁迫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未低温处理(对照)相比,4℃预处理2 d可使体胚数量显著增加63.81%(P0.05),处理4、6 d分别降低17.43%、75.78%。低温预处理显著调节体胚诱导期生理代谢,对内源IAA、GA含量和体胚诱导数量具有相似的调节规律,均在2 d的处理中达到较高水平,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随低温预处理时间逐渐降低,且具有梯度效应,IAA、CTK含量与体胚数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0.705。4℃处理2 d,体胚诱导材料中的总糖、淀粉、麦芽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1.44%、51.91%、36.50%(P0.05),其中淀粉、麦芽糖含量与体胚诱导数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0.742。低温预处理可使活性氧(ROS)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升高,4℃处理2 d,体胚诱导材料内H_2O_2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分别显著降低25.35%、18.41%(P0.05),与体胚数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0.993。低温预处理模式下,内源IAA、GA、总糖、淀粉、麦芽糖含量积累利于百子莲体胚诱导,而H_2O_2含量、POD活性增强对体胚诱导不利。  相似文献   

17.
抑制物质在刺楸种子休眠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楸种子休眠属于复杂的形态-生理休眠类型。休眠期6个月以上。种子成熟时,种胚尚未分化完全,需先温暖(15—20℃)层积3个月,以完成胚的生长与发育,然后转入低温(0—5℃)层积2—3个月,种子才能解除休眠,即种胚必须经所谓的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两个不同的阶段,种子才能获得萌发能力 实验表明,层积后熟过程中,ABA和香豆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随温暖层积的进行,抑制物质水平迅速减少,但ABA含量下降的速度比香豆素快。种子完成形态后熟时,ABA含量降到最低水中,而香豆素在种子完成形态后熟后,再转入低温处理1个月时,才降至最低水平。对比测定持续低温和先低温后温暖处理条件下,ABA和香豆素的含量表明,持续低温下,两类抑制物质含量无明显的下降趋势;先低温后温暖处理过程中,ABA在先期低温处理基本维持较恒定水平,转入温暖处理后,ABA水平才开始减少,而香豆素表现不十分明显。 种子不同部位抑制物质的变化同全种子抑制物质变化情况相似,但层积过程中,ABA和香豆素均有从种子外被(果皮和种皮)向种子内部(胚与胚乳)转运现象发生。 实验证明刺楸种子中同时存在两类抑制物质(ABA和香豆素),是种子休眠的最主要原因,抑制物质对刺楸种子的作用主要限于对胚分化与生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西瓜四个杂交组合种子及其萌芽期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POD同工酶的种类和活性皆明显增加;子叶期幼苗不同器官POD同工酶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9.
以大果木莲种子为材料,比较赤霉素( GA3)浸种、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种子萌发特性和萌发生理代谢差异,结果表明:冷藏1个月的大果木莲种子在较佳萌发温度25℃/15℃(昼/夜)下,种子萌发率仅为21.33%;当GA3质量浓度达到800 mg· L-1时,种子萌发率均超过53%,且差异不显著,萌发率受温度的影响不大;GA3处理能有效提高在非萌发适温下种子的发芽指数,但对萌发适温下的种子发芽指数无显著促进效果。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处理对提高种子萌发率无显著作用。随着萌发进程,800 mg· L-1 GA3处理能显著地提高种子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清除体内的丙二醛(MDA),但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影响;层积组和对照组种子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CAT和POD活性随萌发进程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仅在清除MDA的速度上,层积组要优于对照处理。在大果木莲种子萌发的生理代谢变化中,CAT活性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MDA质量摩尔浓度、CAT活性与MDA质量摩尔浓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经主成分分析,CAT、POD活性的变化对种子发芽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0.
法国冬青种子萌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  吴中平  卫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25-5526
研究了赤霉素浓度、低温层积时间和发芽温度对法国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国冬青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低温层积能够增进法国冬青种子萌发,层积前用赤霉素浸泡促进法国冬青种子萌发的作用明显,赤霉素浸泡必须与低温层积相结合,其作用效果才能显著发挥。以在层积前用2.0 g/L赤霉素浸泡24 h后在25℃恒温下发芽组合最好,其种子萌发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