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经6a的冬小麦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转育研究,转育出遗传稳定,背景各异且有利价值的显性核不育冬小麦材料20个,选育出具有小偃麦特征的显性核不育株系4个,获得5个高度不育或完全不育的蓝粒标记核不育株系,转育出具有显性矮秆基因标记显性核不育冬小麦材料8个,这些材料的转育成功,为冬小麦轮回选择育种利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用定西24号等9个核不育材料的不育株种子作母本,渭春1号等11个品种和杂交F1种子作父本组成丰产抗旱群体,用综抗矮1号等5个核不育种子为母本,陇春9号等17个品种和杂交F1种父本组建抗病矮秆丰产群体,经4 ̄5轮的自由交配,从旱群中选育出耐旱,丰产的品种旱6-7及几个耐旱品系,从抗病群体中选出T91鉴8等品系,实践证明,得主谷显性核不育基因的材料组建轮回群体,进行抗改改良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利用矮败基因源育成冬小麦新品系陇麦108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108是应用显性雄性核不育单基因(MS2)和显性矮秆基因(Rht10)连锁控制的“矮败”小麦基因源为育种工具选育而成。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包含欧、亚、美三大洲16个品种(系),该品系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优良性状,为小麦育种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30个优质品种品系与高芥酸显性核不育材料6CA进行广泛测交,获得了二份低芥酸显性雄性核不育恢复系,以此恢复材料作为纯合二型系转育的不育抑制基因供体亲本,对杂交后代经过进一步的自交,史妹交及品质筛选,实现了甘蓝型油显性雄性核不育低芥酸“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5.
利用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进行小麦轮回选择群体改良,对群体内所选优良单株进行株高、穗粒数、抗赤霉病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轮选次数的递增,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均得到改良,并从中选育出了鄂麦11、"42204"等新品种(系)。同时对这一育种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育种技术路线的设计、新杂种的获得与选择、非整倍体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转育等方面总结了作者从事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的方法与经验;介绍了陇东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在种质创新及细胞遗传学研究、近缘种属有益基因的导入、冬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小麦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的主要成果。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建拓及其育种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小麦显性雄性不良基因Tal(ms2),通过多亲本聚合杂交和轮回选择建拓抗赤霉病基因库,通过表型轮回选择,可以使不同抗病基因重组积累,提高基因库中抗病基因和抗病基因型的频率,从而显著提高其抗赤霉病性。结合常规选育,可育成抗赤丰产的小麦新品种和抗赤性显著增强、农艺性状显著改进的新抗源,通过10多年的工作,已育成抗赤霉病丰产品系长江8809和TFSL037,高抗赤霉病的新种质W14,高产品系长江90  相似文献   

8.
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颜龙安等在“萍矮58/华野”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个单基因显性核不育材料,在水稻中为世界首次发现,被命名为“萍乡核不育水稻”,该不育基因定名为“Ms-p”。在植物显性核不育中,首次证明其不育性与细胞质无关,为证实植物界核不育型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新论据;在植物上,首先把植物的感温性和确实存在的育性基因联系在一起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育性变化的临界温度值和敏感期;提出了用纯合体不育系作母本和具显性上位基因品种作恢复系制种的显性核不育“二系制种法”应用模式。本文概述了显性核不育水稻在细胞学、遗传学、感温性研究及育种选育上的进展,阐述了它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产量与群体整齐度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12个冬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收获后分析其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群体整齐度。探究有显著差异性状遗传力及群体整齐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结果表明,穗长整齐度和穗粒数整齐度与小麦产量及千粒重显著相关。育种过程中,通过提高冬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整齐度增加冬小麦产量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单显性核不育材料遗传特性,对不育株进行人工杂交、自然授粉及诱变处理,创建一个逐年更新的拥有各种变异类型的种质群体,即可变异种质基因库。在种质库内选择可育株用系谱法进行分离选择,或对F1、F2、F3混合选择,以后各代用系谱法选育具有目标性状的小麦新品种。已选育出优良核不育材料256个类型及可育株优良材料370个类型,培育出小麦新品系65个。  相似文献   

11.
<正> 应用高粱的核不育系于轮回选择法,进行高粱群体改良育种,能在较短时间内将众多的、广泛的高粱基因导入组成基本群体,实现自由授粉,随机交配,达到基因重组,选育出高粱新品种、不育系、杂交种,是当前世界高粱育种的先进技术。因此,发现和选育出优良的,可供利用的高粱核不育系,对高粱的育种工作和生产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豆不育性自然变异的发现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2003年从8327份大豆资源和414个大豆杂种后代群体中分别获得11和6个不育新种质。对这17个不育种质与原亲代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10个从大豆资源群体所获得的不育种质与原亲本相似,其不育性可能由基因突变所致。17个不育材料中13个雄性完全不育,4个部分不育,由人工平行杂交试验结果及不育株自然结荚状况可将不育种质的雌性育性分为可育、部分不育和完全不育3类,雌雄育性组合有6种不育类型。17个不育材料中7个为雄性完全不育-雌性可育类型(MS-FF),其中NJS-3H、NJS-4H、NJS-8H具有良好的自然异交结荚能力;2个为雄性完全不育-雌性部分不育类型(MS-FPS); 2个为雄性部分不育-雌性可育类型(MPS-FF);另各有1个分别为雌雄完全不育(MS-FS)、雌雄部分不育(MPS-FPS)和雄性部分不育-雌性完全不育类型(MPS-FS),还有3个表现雄性不育,雌性育性有待进一步分析。遗传分析表明新发现的核不育材料均为由核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其中NJS-8H(单显性基因遗传的MS-FF类型)、NJS-2H和NJS-12H(单隐性基因遗传的MS-FPS新类型)、NJS-9(可能受双隐性基因控制的MPS-FF类型)、NJS-7H(受双隐性基因控制的MPS-FPS类型)、NJS-10H(花和叶形均异常的MPS-FS类型)等不育性类型为以往未曾报导的。其他材料的不育性均受单隐性基因控制。5个品种大群体测定结果,不育性突变频率为0~1.87×10-4,通过自然变异选择可获得不同类型的大豆核不育种质,应重视自然变异的选择与积累,以供进一步雌雄育性变异与生殖生物学研究及其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自然异交率非常低,对晋大62&#215;诱处4号杂交亲本及后代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目的是对突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后代群体进行分析,并确定其中的高产品系。利用Excel、SPSS软件对后代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产量因子的主成分分析,从而概括出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一些性状。结果表明:利用诱变材料做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群体变异类型丰富,遗传基础广,基因重组类型多,在72个分析群体(包括2个亲本)中有7个品系是高产品系,50个中产品系,15个低产品系。杂交后代的高产品种的选育应选择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主茎粗、单株粒数、百粒重、主茎荚数等均具有明显优势的后代材料,以提高大豆育种工作的效率,尽早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综述了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鉴定及基因定位、形态解剖、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从而肯定了作物核不育的存在。利用这个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使在自花授粉作物中进行大规模的轮回选择育种成为可能,同时提出了这是开拓微效基因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轮回选择、远缘杂交诸途径,已培育出高产、抗病、早熟、优质等品种(系),还有耐赤霉病、耐干旱、耐盐碱、抗虫等抗逆性强的优异品种(系)及许多抗源材料,展示出利用这个新材料于育种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农科院利用核不育杂交技术与棉花抗病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出优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并以丰产抗病品系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成功培育出双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杂交种川杂棉26号。该品种F1杂交种优势强,但F2及以后世代将分离出不育株,在各类试验中均表现出抗黄萎病及枯萎病、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农科院利用核不育杂交技术与棉花抗病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出优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并以丰产抗病品系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成功培育出双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杂交种川杂棉26号。该品种F1杂交种优势强,但F2及以后世代将分离出不育株。在各类试验中均表现出抗黄萎病及枯萎病、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技术可控性强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创制杂交油菜新育种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轮回群体遗传规律,不断向轮回群体中添加双低或黄籽双低常规品系与显性核不育株进行杂交,利用其保持原理全部进行混合繁殖,充实基因库以保证不断选育出新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品质分析后选优株进行套袋自交,经6年7代成功选育出黄籽双低高油分恢复系YD57R。该恢复系芥酸含量0.77%,硫苷含量22.26μmol/g饼,含油量48.23%。  相似文献   

18.
大豆自然异交率非常低,对晋大62×诱处4号杂交亲本及后代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目的是对突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后代群体进行分析,并确定其中的高产品系。利用Excel、SPSS软件对后代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产量因子的主成分分析,从而概括出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一些性状。结果表明:利用诱变材料做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群体变异类型丰富,遗传基础广,基因重组类型多,在72个分析群体(包括2个亲本)中有7个品系是高产品系,50个中产品系,15个低产品系。杂交后代的高产品种的选育应选择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主茎粗、单株粒数、百粒重、主茎荚数等均具有明显优势的后代材料,以提高大豆育种工作的效率,尽早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9.
前沿动态     
<正>成功克隆与解析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太谷核不育小麦是一个显性核不育材料,是由单显性核基因控制的自然突变体,其特点是雄性败育稳定彻底,不受环境条件影响,异交结实率高,是进行小麦轮回选择的理想材料。该材料不适合用于Ms2基因的图位克隆,这是由于矮秆基因所在基因组片段是一个1 Mb以上的串联重复,导致该区段的重组被严重抑制。为了增加4DS染色体的多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隐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的产生,基础理论和利用研究现状.认为产生核不育水稻的途径有四条,即自然突变、理化诱变、组织培养和人工杂交选育.大多数核不育水稻不育性遗传表现隐性单基因性状,表现两对基因性状或更为复杂的情况则较少.核不育水稻一般具有各自的不育位点,很少等位.根据等位性测定结果,目前核不育基因已超过45个.核不育水稻的利用主要体现在近年兴起的用于轮回选择的育种方法上.鉴于国内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