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吉东22号是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S37为母本、S34为父本组配选育成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母本S37以137/M017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6代自交于2001年在海南岛育成;父本是以丹340变异株为基础材料改良的自交系。该品种2007年通过吉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07012;2012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玉2012007。适宜在吉林省中熟区及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2.
锦单20是由锦州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以自选系Tied1为母本、3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并于2009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试验名称为锦313,审定编号:辽审玉(2009)第424号。母本自交系是1998年以美国杂交种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选育而成,并于2003年定名为Tiedl,  相似文献   

3.
认为水稻中可能存在对某些特定环境条件敏感的选择致死基因,如果将其转育到光温敏核不育系,而将其对应的显性基因转育到其恢复系中,制种时若于敏感期遇到了异常低温,光温敏核不育系将会出现育性反复,而产生一定比例的自交结实种子,此时,即可利用这一种定的环境条件处理,不育系自交种子因具备纯合隐性选择致死基因而死亡,杂交种子因为是杂合体,帮能正常存活。如此即可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还提出了筛选和利用隐性药剂选择致  相似文献   

4.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繁育特性与试管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甘蓝品种(2n=18,CC)与白菜品种(2n=20,AA)杂交并借助胚珠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一系列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对18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花粉育性、自交结实性、异交结实性等研究表明,人工油菜品系花期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蕾期自交一朵花平均获3.6粒种子,平均结角率为19.7%。但是,人工甘蓝型油菜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实率都较高。以人工油菜作父本与天然油菜杂交。42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10.3粒杂交种子;以人工油菜作母本与天然油菜杂交,15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8.5粒杂交种子。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的人工油菜品系具有很强的自交不亲和性,蕾期自交结实率也较低,但对异交结实影响不大,因此可以直接用于杂种生产。试验对自交结实特别困难的5个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进行了试管繁殖,采取子叶、下胚轴和茎尖联合培养方式。22株无菌苗经过2个月快繁,获得260株苗。平均繁殖系数为12.4。不同基因型繁殖系数差异较大。变幅为3.3~21.0。  相似文献   

5.
辽嗑杂2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3年以胞质雄性不育系9805A为母本,恢复系2002-8R为父本组配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200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该杂交种商品性好,自交结实率高,高产,抗病,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用的试材为10个高度自交且具有不同种皮颜色的蚕豆(Vicia faba L.)品系。亲本株间按Bond等(1980)描述的方法进行双列杂交。每一杂交组合仅用一株母本和一株父本。亲本株的自交后代也收获用来核对亲本的种皮颜色。1979~1980年种植F_1植株,  相似文献   

7.
铁单21号(原代号铁303)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以外引系丹1324为母本,自选系铁D9125为父本组配成的单交种.该杂交种母本自交系丹1324是丹东农业科学院利用美国自交系为种质资源,经过多代回交及自交选育而成的多抗、优质、抗倒伏的玉米自交系,父本自交系铁D9125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以丹340与美国杂交种选系杂交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自交选育而成.铁单21号于2002年参加组内品种比较试验,2003~2004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组区域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果表明,该组合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株型清秀、活秆成熟的中熟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文摘     
93210高粱雄性不育的分子标记及其重要性——(Keith Sthertz),Plant Science Reserch Programme Conference:Molecular Markers in Sorghum and Millet to Assist Breeding in DevelopinK Countries,1993,29th(英文) 雄性不育是粒用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最重要的性状之一。因为它使杂交种子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几乎所有的杂交种母本都是利用  相似文献   

9.
吉东28是由吉林省辽源市农业科学院2007年选育出的国审新品种.是由母本KX与父本D22杂交而成。其中母本KX是以德国杂交种为基础材料.导入热带早熟材料经多代选育而成;父本D22是以478×7922×6314为基础材料改良连续自交多代获得的。  相似文献   

10.
以转花青素合成转录因子Bi和Cl基因玉米的稳定表达株系与自交系B73-329(CK)进行杂交,研究花青素基因在玉米杂种F_1植株组织、器官中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用转基因株系作为母本的杂交种F_1植株部分存在表型分离,用自交系B73-329作为母本的杂交种F_1植株不存在表型分离。转基因杂交种F_1植株,颖紫色,苞叶、茎鞘紫色,气生根紫色,与CK差异显著;转基因杂交种F_1植株叶片为绿色,转基因株系自交分离群体株系的叶片为紫色;转基因杂交种F_1植株绝大部分花丝为黄色,个别花丝红色,子粒绝大部分为黄色。抽丝、散粉期,转基因杂交种株高、穗位高等农艺性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是大部分产量显著低于对照,推测其主要原因在于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引入导致植株能量代谢损耗所致。研究表明,转基因玉米杂交制种应用应以转基因株系作为父本。  相似文献   

11.
吉东59号是辽源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S001为母本、D48为父本于2006年冬在海南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S001是以835/鲁原92/4112为基础材料,经6年南繁北育自交选育而成;D48是以340/昌72为基础材料,连续6代自交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制种田“十看”去杂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稻种子纯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大田产量的 高低。而制种田母本群体中由于各种原因总混有程 度不同的保持系等杂株,根据哪些明显标志才能及 早准确地把杂株彻底去除?笔者在多年的制种实践中总结了“十看”去杂法,农民一看就懂,效果很好. 一看抽穗时间:杂株比母本早2天左右,在喷 “九二0”前和喷第1次“九二0”后,凡田间植株较 高,抽穗较早的均为杂株. 二看包颈情况:杂株不喷“九二0”穗颈也顺利抽出;而母本则包颈1/3左右。 三看花药:杂株花药饱满,在田间透过颖壳明显可见颖内发黄,花药伸出后有大量花粉散出;而母本则花粉败育,花药白色透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棉花杂交种的发展依然呈现十分活跃的态势。具体表现在:育种单位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国审和省审的杂交种数量有增无减,推广面积所占比例处于上升阶段,杂交种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然而,杂交种子的大田生产形势却不容乐观。据笔者在江汉平原的仙桃、潜江、天门和安徽南部集中产棉区的望江、宿松、无为等地调查,基层农技人员、种子经销商和一些植棉大户都反映出以下几点担忧:一是杂交种审定的公告结果和大田种植的实际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D657来源:自交系478和自选系DN211(吉单209杂株自交选育)为基础材料杂交,进行选株,连续自交7代后选育出D657.父本D658来源:自交系黄早4和自交系自330为基础材料杂交,进行选株,连续自交7代后选育出D658.   ……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杂交实生籽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制种试验经过从2002年开始,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组合筛选结果及引进亲本特性,选择在丽江及云南表现好的组合开展制种试验。2002年,制种180m2,全部采用试管苗移栽。6月28号移栽,母本3个,移栽584株,父本1个,移栽348株,因移栽太晚,虽母本开花正常,但父本仅有少量开花,9月12日至27日授粉,仅收到浆果85粒,收杂交种子20.6g。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春用法国的芥酸材料Primor×湘矮B,1980年春F_1代自交,1981年春F_2代选株自交并与不育系测交,1982年春选父本自交并与全不育母本回交,收种后用纸层折法测定芥酸,获27个无芥父本单株和17粒无芥母本。1983年春严格选择,广泛回交,收获后测定,获一批无芥酸回交材料,同年夏繁获Be251、Be253、Be254等3对较好的不育材料。1984年春对上述3个不育材料进行不育株率和不育度的鉴定,Be251A(446株),Be253A(958株)和  相似文献   

17.
快育66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转基因中心以含有海岛棉、陆地棉、野生瑟伯氏血缘和转抗棉铃虫基因的GK12为母本,以冀棉8号选系698为父本杂交,利用温室自交纯合加代与大田鉴定相结合的棉花一年3代快速育种技术,与选  相似文献   

18.
认为水稻中可能存在对某些特定环境条件敏感的隐性选择致死基因(slsl),如果将其转育到光温敏核不育系,而将其对应的显性基因(SlSl)转育到其恢复系中,制种时若干敏感期遇到了异常低温,光温敏核不育系将会出现育性反复,而产生一定比例的自交结实种子,此时,即可利用这一特定的环境条件进行处理,不育系自交种子因具备纯合隐性选择致死基因(sls1)而死亡,杂交种子因为是杂合体(Slsl),故能正常存活。如此即可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还提出了筛选和利用隐性药剂选择致死基因(csl)和隐性温度选择致死基因(tsl)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9.
采用保护地和大田种植两种栽培模式,以大刍草新种质鲁牧2号为父本、11个温带玉米自交系为母本,对其在长日照条件下(山东地区)的远缘杂交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大刍草新种质鲁牧2号作父本,通过错期管理,在山东地区保护地栽培和大田栽培均可实现其与普通玉米自交系的远缘杂交,获得杂交种。两种栽培模式比较,大田栽培条件下玉米杂交种产量显著高于保护地栽培,且操作简便,节省投入,有效降低了制种成本。  相似文献   

20.
获得玉米杂交种的新途径Φ.H.等玉米良种繁育机械化是以利用不育的细胞质为基础的。但是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不稳定,并且性状表现与不育类型的栽培条件有关。在杂交田的不育母本植株中出现可育的杂株会造成杂交种含有非杂交母本种子的其它杂种。在械机化播种中批量使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