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南省稻田化肥施用与氮磷流失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合理施用化肥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依据,于1999年调查了湖南省10个县(市)高产稻区水稻产量和施肥情况,采集几种典型高产稻田(红黄泥田、潮沙泥田和紫泥田)耕层土样,田面水样以及受田面水影响的附近田外水样,分析了土样碱解氮和有效磷以及水样中的氮和磷的含量结果表明,目前湖南稻田施肥以施和单质化肥为主,复合肥施用比例过小,化肥施用相对较多的地区氮、磷地表流失明显,田面水与田外水之间氮、磷含量的相关系  相似文献   

2.
成都平原农业废弃物施用下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设置不同量的废弃物还田处理,以期通过研究稻田田面水中氮素和磷素的动态变化探明废弃物施用下面源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总氮(TN)、可溶性总氮(DTN)、铵态氮(NH+4-N)以及硝态氮(NO-3-N)在各施肥处理下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施肥后2~3 d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各处理下各形态氮含量在施肥后21 d内差异趋同。总磷(TP)、可溶性总磷(DTP)在施肥后1 d达最大,之后迅速下降,猪粪施用处理的田面水TP、DTP含量在施肥后5~7 d明显回升。与纯化肥相比,加施全量麦秆对田面水中各形态氮、磷含量及分配无显著影响;高量猪粪施用会显著降低田面水NH+4-N含量,降低氨挥发潜能,显著提高各形态磷含量,延长磷素流失风险期,增加磷素流失风险;废弃物施用对水稻产量及糙米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废弃物施用下的环境风险与粮食生产,成都平原麦秆全量还田模式下水稻季每667 m2田的猪粪承载量不宜超过3头猪0.5年的排泄量。  相似文献   

3.
连续施用猪粪有机肥的高产稻田氮磷钾径流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南粳44为供试材料,设计不施肥(CK)、常规化肥(氮磷钾,NPK)、高量猪粪有机肥(150%PM)共3个处理,研究连续施用高量猪粪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50%PM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6. 28%;稻田地表径流水总量为1 708 m3/hm~2;常规化肥处理稻田氮、磷、钾地表径流流失总量分别为10. 07、0. 30、3. 10 kg/hm~2,流失率分别为2. 93%、0. 18%、0. 28%;虽然150%PM处理降低了稻田氮素地表径流流失总量和流失率,但极显著增加了磷、钾地表径流流失总量和流失率,分别达到常规化肥处理的14. 4、8. 3倍和4. 4、29. 3倍。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施用猪粪有机肥氮达到常规化肥1. 5倍可实现有机水稻高产,但会大量增加稻田地表径流流失磷钾总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稻田氮肥流失的影响,通过小区渗漏试验测定了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田面水及穗肥施用后渗漏水中可溶性氮的浓度。结果表明,每个施肥时期,施肥后1d是田面水可溶性氮含量的高峰期,此后急剧下降至施肥前的水平甚至更低,在同一施肥时期,施氮量增加,田面水可溶性氮浓度随之升高,而各施肥期田面水可溶性氮浓度与整个生育期施入N肥总量相关性不大,可见,施氮量越多,地表径流损失的风险越大;穗肥施用后,渗漏水中的氮浓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穗肥施用后5~17d,渗漏水可溶性氮浓度减少70mg/L;田边水渠水中可溶性氮浓度在水稻生育期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相对径流损失及侧渗损失,渗漏损失是本试验中稻田N肥流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观察了施肥后稻田田面水中几种养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肥施入后8d内田面水中的总氮、总磷含量呈现明显衰减,并于施肥后第8d趋于稳定,处于较低水平;分蘖肥(尿素)施用后3d天以内田面水的氮、磷含量再次升高,接着呈现下降趋势,10d后趋于稳定。为防止氮、磷素大量流失,建议在施肥后10d内严格控制田间排水。对于鱼塘-稻田系统,鱼塘水通过稻田表面流异位处理应在施肥后养分衰减稳定后进行。  相似文献   

6.
施肥导致的水体氮流失是重要的面源污染源。开展不同养分来源下,基肥和追肥下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田面水中的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总氮(TN)及可溶性生物量氮(DON)的含量监测研究。结果显示:稻田田面水NH_4~+-N、TN浓度随尿素用量增加而增加,无论是单施尿素还是增施猪粪或继续增施秸秆,NH_4~+-N及TN浓度峰值均出现在施肥后4~5 d,基肥施用后的前10 d,田面水以NH_4~+-N为主,基施尿素的NH_4~+-N及TN峰值分别达47.6、54.5 mg/L。NO_3~--N浓度变化不如NH_4~+-N明显,且流失风险较小;DON在施肥后10 d增至峰值后缓慢下降,但占总氮比较高。提高尿素用量或增施猪粪用量,田面水NH_4~+-N、TN及DON都呈增加趋势,增施秸秆虽然提高田面水的NH_4~+-N和TN,但NO_3~--N和DON含量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表明,施肥后的10 d内NH_4~+-N是重点需要关注的氮形态,增施猪粪增加氮流失风险,尿素配合猪粪和秸秆施用,可降低田面水的NO_3~--N和DON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稻田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与氮素流失污染的关系,监测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及氮肥施用后不同时期对田面水可溶性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越高,施肥1d后田面可溶性氮含量也高,但这种影响随施肥后时间延长随之消失。水稻生育期随施肥后时间的延长,田面水可溶性氮含量呈急剧降低趋势,且不同施氮水平之间,一般在各时期施肥后7d甚至更短时间内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氮肥施用量不同,对田面水可溶性氮含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弱;在没有排水的情况下,田面水中可溶性氮含量的急剧下降,代表着渗漏损失是氮素流失的重要途径。结果为通过化肥中氮肥施用量来评估氮素流失污染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可为氮肥流失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这些结果表明,在防控氮素径流损失时,应集中在施肥后较短时间内执行。  相似文献   

8.
化肥配施生物炭对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在控制外源氮输入相同的前提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部分替代化肥作为底肥,不同生物炭施用量(5、10、20 t·hm~(-2))对水稻生长期内稻田田面水氮磷迁移转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田面水总氮、硝氮、铵氮浓度在施肥后第3 d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并逐渐稳定;田面水总磷浓度在施肥后2~4 d内增幅较小,而后迅速下降至稳定,施加生物炭对田面水总磷的影响不大;可溶性磷浓度在施肥后2~4 d内处于平稳下降的状态,之后迅速下降至稳定。稻田施肥后10 d内是控制氮磷流失的最佳时段。采用生物炭代替部分化肥的施肥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能降低稻田田面水的氮磷浓度,稻田退水氮、磷的输出负荷分别减少了39%~50%和38%~50%,显著提高了水稻生态效益。通过综合效益评估可知,施加5 t生物炭代替化肥是综合效益最高的施肥方法,该施肥方式下氮、磷的年输出负荷分别为16.83、1.89 kg·hm~(-2)。  相似文献   

9.
研究洞庭湖双季稻区不同种植方式下,稻田氨挥发量变化、田面水氮磷浓度动态特征以及不同土壤深度养分含量差异,可为水稻机械化精准施肥,防控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农民习惯+直播(T1)、控释尿素减氮10%+直播(T2)和机插一次性施肥减氮10%(T3)3个处理,原位监测早稻基肥期稻田氨挥发,取样监测施肥后田面水总氮、总磷及不同形态氮磷浓度,收获期计产,并取0~20 cm和20~40 cm土壤测定其基本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与T1相比,T3和T2田面水NH_4~+-N平均浓度分别降低46.04%和27.03%,氨挥发量分别降低18.62%和15.61%;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分别降低53.55%和22.96%,总磷浓度分别降低30.23%和11.63%;T3和T2均可显著增加稻田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提高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水稻产量分别增加6.63%和5.98%。与T1相比,T3和T2两种施肥种植方式均能显著降低稻田氨挥发以及稻田田面水总氮、总磷浓度,能有效增加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3种种植方式中,T3在降低农田氮、磷流失风险、维持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增产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赣江下游水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赣江下游蒋巷镇水稻田示范基地设置径流监测点,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田生态系统地表径流中氮、磷养分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连续多次监测期内,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总氮、总磷平均含量为3.09、0.29 mg/L,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可溶性无机氮是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尤其以硝酸盐形态的氮流失更显著;溶解态正磷酸盐是该区域水稻田土壤中磷流失的主要形态。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施肥条件和降雨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针对赣江下游稻田氮、磷流失的特点需制定相应的氮、磷流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Pyrogallol inhibits the Omethylation of epinephrine and norepinephrine by 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 in vitro as well as the metabolism of these catecholamine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ir O-methylated metabolites, in the intact mouse. Since pyrogallol also prolongs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epinephrine, it is suggested that 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 terminates the actions of the catecholamine hormones.  相似文献   

12.
13.
高校专利保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高校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是获得知识产权的重要单位,专利的保护和管理是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重点内容。文章针对高校专利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保护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培养管理人才、提高专利质量、减少专利流失等对策,为高校专利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草海耕地土壤与农作物中DDTs和HCHs残留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草海流域周边成熟期整株农作物及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其中DDTs和HCHs的含量,对比研究了土壤和作物中DDTs和HCHs污染水平及其在作物中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检出率均为100%,残留范围分别为0.06~16.66μg·kg-1和0.08~39.77μg·kg-1,土壤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均小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三种农作物中DDTs、HCHs及Σ(DDTs,HCHs)残留量差异显著,HCHs含量最高的是玉米,DDTs和Σ(DDTs,HCHs)最高的是马铃薯;三种农作物中HCHs和DDTs残留的风险系数均为1.1,属于低度风险,农作物中DDTs、HCHs及Σ(DDTs,HCHs)的安全指数IFSC均小于1,DDTs和HCHs残留量对三种农作物安全影响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文章通过对我国科研院所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的分析,结合科研院所在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环节、学术氛围、研究平台以及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加强科研院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为提高我国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4~2006年的遥感MODIS-NDVI和地面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NDVI时间序列的变化与贵州中部农作物生长发育及长势的规律。结果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秋粮作物生育期和长势存在较好的相关性,NDVI=0.7和ND-VI>0.75对应了黔中水稻和玉米的关键生育期及对温度条件要求最敏感的时期。利用卫星资料得出的植被指数,可用于建立秋粮作物产量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刘安壕 《古今农业》2021,(1):53-65,52
木薯原产美洲,于清道光年间传入中国,并在广东各地逐渐推广传种,民国时有过一场大规模的推广运动.本文全面梳理木薯在晚清、民国广东的引种推广过程,包括探讨木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及地点,阐述木薯在广东从早期平稳渐进,到抗战时期快速发展的推广过程.最后,分析探讨木薯在广东成功推广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植物对氮磷元素吸收利用的生理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磷元素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其存在形式多样,相互转化方式复杂,其中全球氮循环和磷循环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从氮磷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方式、植物对氮磷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转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植物对氮磷元素变化的响应过程与机理等方面,总结了植物对氮磷元素吸收利用的生理生态学过程,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植物营养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伟湘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1):129-132
彩叶植物对园林景观绿地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深圳市18个公园3种类型的景观绿地灌草层植物展开调查,得出不同环境下灌草层彩叶植物的种类,并根据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等指标,对不同环境下灌草层植物进行分析,最后对不同类型景观绿地的彩叶植物应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彩叶草、大叶红草、变叶木等彩叶植物在无郁闭度景观绿地中应用广泛,应用效果好;红背桂、金脉爵床等植物在林下景观绿地中应用广泛,应用效果好;花叶艳山姜是滨水景观绿地中应用较多的彩叶植物。  相似文献   

20.
英国黑加仑的栽培与研究及我国黑加仑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英国黑加仑发展历史、主栽品种、栽培面积、产量及栽培技术,介绍了在品种选育、果实与种子营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黑加仑、抗霜冻以及种质资源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黑加仑生产优势和今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