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年高中毕业后,我在一家矿厂找了份打"风钻"的工作.说得简单点,就是手持钻机在大块石头上钻孔.也因此,认识了民工"老戚",在与他一起吃住、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淳朴与艰辛和对我的帮助. 由于我是新来的,所以工头安排我跟在一位叫"老戚"的老民工后面干活.第一次见到老戚,他给我的印象是精瘦,个子不高.我见到他,马上毕恭毕敬地对他说:"戚师傅好!"他笑着掐灭手中的烟头,对我说:"新来的吧?以后就跟着我干,你先去换上劳保穿戴,等会儿我教你打钻."我点点头,去工作室换衣服.等我换好衣服时,却不见老戚的人.问了其他工友才得知,老戚扛着钻枪去石场干活了.  相似文献   

2.
“俗”幸福     
正前些日子,单位办公室重新装修,负责施工的是几位外地民工。小王是民工中年龄最小的,二十七八岁的模样,身材魁梧,是个干活的好把式。在闲聊中我得知他曾当过兵,退伍后在老家的一个服装厂做过保安。当我问及他以后有什么打算时,他憨憨地笑着说:"我只想挣点钱回去开个小吃部,再把老婆和孩子都养得白白胖胖的!"  相似文献   

3.
我住的城市有很多民工,他们都是从乡下来到城市的,为的是挣钱养家糊口。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我公司行政部的大姐为了图方便,就固定了一个有传呼机的民工张平。他大约45岁,每次看见这个办公电话呼他,就立即赶来,如果太远赶不过来,就回个电话。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混了个脸熟,碰上我们需要干重活的时候,就叫他干。由于报销嫌麻烦,他大多是白帮忙,用他的话说,力气不需要成本。一天中午,他在我们公司搬了东西,就蹲在公司的门口写写画画,我看他蹲着写挺费力的,就叫他坐到我的办公位置上写。不经意间,我…  相似文献   

4.
人生开关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那年考上了大学,却没有钱去上学。惟一能来钱的路是上山砍柴。附近有一座矿山,矿上每天要烧很多柴,民工们从山上砍柴,挑到公路边,由矿上派人来收购,用车拉走,我也加入了砍柴的民工队伍。我力气小,砍柴很慢,以这样的速度,只怕是夜里不睡觉也挣不够上学的钱,后来,矿上来收柴的张叔要找一个人替他过磅秤记数,由矿上开工资,这是一份好差事。他知道我缺钱上学,特地把这差事安排给了我。过了几天,和我一起砍柴的大毛悄悄跟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张叔是按我记的数字给民工发钱的,我只要笔…  相似文献   

5.
笑木 《百姓》2005,(1):53
有一个地方流行一句口头禅:"你别把我当民工整啊."听起来令人心酸.有一位社会学家说,民工就像一只烤熟了的地瓜,别人随便一脚就将它踏得稀巴烂.这话听起来刺耳,但并非没有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民工已成了弱者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6.
想念明哥     
前些年机关鼓励干部职工下海,我便有了2年的打工生涯,做了2年实实在在的民工.如今,一晃近10年过去了,但往事历历在目,回想起那时的民工生活,便格外想念我们的明哥.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20,(2)
正早上,和母亲到早点铺吃早餐。落座后,我叫了两碗馄饨。这时,一个铁塔般的身影压了过来,一抬头,一个民工正嘿嘿地对着我憨笑。原来,他想和我们挤一桌。看着他满脸的脏污、一身的灰尘,我想拒绝,母亲却热情地招呼他坐下。男子坐了下来,要了一碗素面、两个馒头,就低着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从他和母亲的攀谈中,我了解到  相似文献   

8.
讲述人:小曹背景:作为从山东来到广东创业队伍中一员,小曹自称是二代"民工"。他历经过坎坷,也捡过破烂,可最终,他成为了一个依靠互联网赚钱的精英。他的故事听来颇具传奇色彩……我来自农村,来到深圳这个不相信眼泪的城市已经有两个年头,可事业上却一直没有什么突破,这让原本满怀淘金梦想的我更加迷茫。直到我开始接触互联网,知道了短信通这个业务,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曾颖 《百姓》2004,(7):20-23
民工张三的婚礼 小人物江湖 快过年的时候,民工张三觉得自己该结婚了.结婚本来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他所在的这座大城市,每天都会有上百对的新人在各式各样的花车簇拥之下走入洞房,那些新娘子身上漂亮的白褂褂让张三的女朋友羡慕得舌头都长了几寸.看着女朋友那副馋相,张三打心眼里觉得难过.  相似文献   

10.
    
《百姓》2002,(12)
[自我评价] 走到现在,是自身良好的条件再加上一些好的运气吧,但我始终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所以我会尽力做到最好。我不会和弟弟合作,因为他太红了,不想沾弟弟的光。我以前去看弟弟唱歌,很多女孩在为他欢呼,我很为他高兴。现在我也很高  相似文献   

11.
民工满生站在一家蛋糕店前左看右看,不知买哪个蛋糕好.满生的老婆今天30岁生日,他想买个蛋糕让老婆高兴高兴.  相似文献   

12.
自信支票     
有一个生意人由于经商遭遇挫折,负债累累,走投无路。银行拒绝贷款,债主上门讨债,供货商停止供货。他绝望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这时一位老人走到他的面前。"我看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与一位来城务工的农民闲聊时,发现他对"民工"这一称呼有某种反感.有趣的是,这种反感也得到了有关学者及党政官员的极大认同.  相似文献   

14.
我的老家有个人姓杨,人们都叫他老杨.老杨在镇上摆地摊卖菜.自菜摊开张以来,他总是比别人卖得多. 我常回老家,也经常去买菜,对老杨菜摊的生意总比别人好感到很是好奇,于是便问老杨,他则笑了笑说:"你自己看吧!"我于是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走到了另外一个菜摊观察,只见那个菜老板正向一位大爷夸耀自己的蒜头,说自己的蒜头是全镇最好的,也最便宜.大爷半信半疑,说:"你当然说自己的蒜头好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菜老板嘿嘿一笑,说:"那是当然,别人的蒜头就是没有我的个大,又没有我的辣."大爷呢,岁数大了,菜老板如此一说,反而有些反感了.  相似文献   

15.
正家住兴文镇灰山村的严大爷告诉笔者,他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便进城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一天严大爷从兴文镇灰山村到通佛路一建筑工地打工。"我走到后河桥街心花园时,一黑衣男子走上来给我打招呼,问我要不要手机。由于赶时间,我没有理睬他。黑衣男子紧跟着我,哀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我在长岭县城有缘又一次见到梁云才。十年前也是收获的季节,在双龙乡长坨子村梁云才家里我曾采访过他,根据他的事迹我写了一篇通讯《金色的希望》。文中祝福他一路走好一十年过去了,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高级农艺师、省、市劳动模范、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省跨世纪拔尖人才。从乡间走到县城,  相似文献   

17.
十年前,他只是复旦大学里的无名学子。十年后,他创立的西陆打工俱乐部为80万f毛工进行了就业指导,为9万民工谋得出路……  相似文献   

18.
辛祥 《新农村》2010,(7):39-39
编辑同志: 我丈夫婚前有一栋2层小楼,结婚后一直空着。我看房子闲置着挺可惜,就建议租出去。得到丈夫同意后,我主动帮他上网寻租,结果很快有人找上门来,经过协商,签了年租金5万元的租赁协议。房屋出租一年的时候,我和丈夫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我要求楼房的5万元租金也纳入分割范围,丈夫不同意,说房屋是他结婚前就有的个人财产,他出租个人财产所得,理应属他个人所有。请问:出租婚前房屋的租金,是丈夫的“私房钱”吗?  相似文献   

19.
张军东  张韧 《中国农垦》2005,(10):62-63
18年北大荒的生活经历铸就了他豪迈直爽的性格;10年的教师生涯使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12年的律师生涯又使他对我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刻思考。现在的他已经有了:北京君佑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律师协会金融证券协会理事,北京律师协会理事,仲裁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企业会员、国家银行审贷委员会独立委员等一大串头衔。他说:“我的一切都是垦区给的,不管走到哪里,不管什么人问起,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是黑龙江人’!”让我们走近从维国,感受他浓厚的……  相似文献   

20.
借口一:我不是老板,我也是打工的,钱不在我这里找此借口的多为二道老板,他们常以三角债为由拖欠民工工钱。对付这样的老板最好是开工前认准与你直接接触的人,先说好谁是老板、工钱在谁那里领并留下电话,最好是坐机号码,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多打几次他自己也会受不了的。借口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