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高山旱地植苗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垒县全县耕地实际播种面积346 66.67hm~2(52万亩),其中山旱地面积约占16 666.67hm~2(25万亩)。山旱地成为了木垒县主要的造林区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林成活率往往偏低。为了保证山旱地造林质量,提高成活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现结合我县在多年的造林实践,略谈提高山旱地人工植苗造林成活率的几项技术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丹县干旱山区节水造林技术集成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山丹县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通过采用整地集水、灌根节水、覆膜保水、蘸根蓄水、靠根用水、选苗省水等6种不同的节水造林技术,在山滩旱地进行了节水造林应用分析,找出了提高山丹县干旱山区山滩旱地节水造林技术。通过应用研究,该技术由于使用方法简便、节水效果明显,在干旱山区林业工程建设中可广泛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3.
近自然林业在山体绿化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近自然林地理论,依照地带性原生植被的组成与结构,对乐清市象阳镇的无林地绿化、坟山绿化和林带造林进行设计,重点解决了项目区造林规划的目标树种选择与合理配置、多树种混交造林与补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徐永昶 《沙棘》1998,11(3):25-25
如何提高沙棘造林的成效?是当前沙棘资源建设中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在影响沙棘造林的诸多因素中,采用壮苗造林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一些地方采用买苗造林,而出售的苗木往往由于在育苗中只图株数多,不进行间苗,因而有相当一部分苗木生长细弱,达不到出圃标准.加之未对苗根进行包装保护.在长途运输中受到风吹日晒,失水过多,以致造成造林后成活率不高.为了切实提高沙棘造林成效.在沙棘造林中.应认真贯彻“自采、自育、自造“的方针和哪里造林.哪里育苗的原则.大力推广就地进行旱地育苗,加强抚育管理,培育壮苗,扭转买苗造林的状况.为此,将我们在大通县原塔尔半沟进行的高位浅山阳坡旱地育苗试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桉树生态化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水 《桉树科技》2005,22(2):41-45
天马国有林场采用不炼山劈草带造植桉树试验,结果表明:它既可解决传统炼山造林中存在的火灾隐患,水土流失,养分降低等问题,又能节约造林成本,提高土壤肥力,保存物种多样性,维护林地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是“保护性耕种技术”在林业中的实践,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可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研究解决林地的蓄水、保墒和多种综合抗旱造林技术,对解决造林地“水”的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尽快恢复这些地区的森林植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形,选用不同的造林树种,采取相应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试验,并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相关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浅山丘陵区生态工程造林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许昌市西部浅山丘陵区工程造林现状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内宜林地工程造林在科技支撑、资金支撑以及林地管理、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探讨提出了浅山丘陵区生态工程造林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黑刺通名沙棘(Hippophae rhamnoi Des L.),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很强,生长较快、根系发达,萌芽力和根蘖性极强,可营造水土保持林。具根瘤苗,又是改良土壤的好树种。青海东部高位浅山区,用于造林的地方多为比较干旱的阳坡。以往黑刺造林多采用播种或栽植根蘖苗的方法,伹往往由于播种粗放或苗木根系不好,造林成效差。为了探讨在高位浅山阳坡就地育苗,提高造林成活率,我们进行了阳坡旱地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9.
加快太行山、吕梁山造林绿化步伐,全面推进"两山"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和难点是"两山"阳坡和半阳坡。分析了"两山"森林生态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两山"森林生态建设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造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问题,通过比较两种造林措施下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特征发现,皆伐和造林时的人为活动对浅土层(0~20 cm)的土壤有松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部分提高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但造林后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差,炼山+机械挖桩造林措施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破坏作用要明显高于伐根催腐造林;与皆伐前相比,两种造林措施均导致了林地土壤pH向酸性化方向发展;伐根催腐造林使得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全K、Ca和Mg含量均较皆伐前大,炼山措施导致大量养分烧失和流失,故其最小;土壤微量元素中除了Cu以炼山造林地最大外,Fe、Mn、Zn、B均以伐根催腐造林地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不炼山造林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炼山造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生态环境、减少CO2及烟尘大量排放、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等优点,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均明显高于炼山造林,利大于弊。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不炼山造林技术,从科学采伐、林地清理、整地挖穴、树种选择、良种壮苗、混交造林、控草抚育等技术环节总结了应用此项技术的实践经验,并对其推广应用的成效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造林绿化事业的快速推进,立地条件好的区域造林绿化任务已基本完成,干旱缺水、土壤瘠薄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困难造林地,多次造林成效不佳,林木覆盖率较低。困难地造林已成为制约林业生态建设的瓶颈和短板。通过对安阳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困难地造林技术和机制的对比分析,确定整地、抗旱措施、栽植方式、苗木处理方式及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炼山与不炼山造林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山与不炼山,一直是林业生产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两种林地的造林成本、林木生长量、林地生态以及火灾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调查和总结,提出4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严禁烧田基草、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是河源市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但在现实中难以实施。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可以有条件的实施炼山造林;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在森林防火重点林分实施生物防火林带网格化等。  相似文献   

15.
中幼林抚育是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加强中幼林抚育、调整龄组结构、优化树种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改善林分质量、增加林分蓄积,也是当前重点国有林区的首要任务。结合林分状况,采取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造则造的方式,通过中幼林抚育措施,重点解决现有林分"过密与过稀"、"低质与低效"及"浪费林地"等问题,加快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绵竹市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距震中仅30 km,与汶川一山之隔的绵竹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境内森林植被、林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共有27 667.10 hm2林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本试验针对适合本地区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中日绿化合作四川省绵竹市地震灾后重建紧急造林项目,在地震灾后的局部治山、乔灌草植被的选择、灾害地不同部位植被恢复方式等造林技术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7.
《云南林业》2010,(6):69-69
1栽培及管理1.1林地清理在造林打塘前,把造林地内的灌木和杂草全面砍倒后,开好防火线.组织好人力后在阴天或晴天上午10点前进行炼山.炼山后应及时挖塘。林地清理最好在造林前1年的9~11月底完成。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了桉树造林应该注重林地的选择,因地制宜,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从清山炼山、开栽植穴、施肥、抚育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粤东地区按树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调动全县广大林农造林绿化热情,顺昌县继续落实各项补助和奖励措施,扶持重点为良种壮苗繁育、不炼山造林、非规划林地造林、油茶和无患子示范基地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等方面.近日,县林业局通过发放和粘贴宣传单、电视走底字幕滚动播出和有线广播等方式广为宣传.  相似文献   

20.
对2011年福建省尤溪县的竹类造林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尤溪县总造林面积378.4hm2,涉及小班294个;宜林荒山荒地是造林前主要地类,占52.0%,采伐迹地、非林地次之;面积小于0.5hm2的造林地计数最多,占51.4%,1~5hm2的造林地面积最大,占48.8%;林地的清理方式主要是人工劈杂和炼山,分别占造林总面积的60.8%和35.3%;造林方式以荒山造林占主要,其次为疏林地补植,坡耕地在2011年造林中得到了较好的实施;造林树种以毛竹、绿竹为主,两者合计占总面积的91.7%;毛竹造林以混交林为主,绿竹以纯林为主,毛竹的混交林大部分是毛竹+杉木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