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大田县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大田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发展茶叶生产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县的资源比较优势,在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不同时期的茶叶生产发展对策,引导我县的茶叶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大田茶业生产持续发展,使茶产业成为我县农业结构战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我县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是拳头产品。我县曾享有"茶叶状元县"的称誉。然而,十多年来,我县茶叶生产却徘徊不前,甚至走下坡路,特别是近二年,茶园大面积失管抛荒,茶农积极性严重受挫,财政税收锐减。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如何发展松溪茶叶生产?这是我县各级于部与茶农非常关心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有关资料和我县的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一、松震亲叶生产现状及茶叶生产徘滔不前的主要原因今年全县茶叶产量预计可达1400吨以上,比1994年增20%;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比去年的766万元增234万元,增30%…  相似文献   

3.
松溪县无公害茶叶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叶是我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做好无公害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发展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是我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2005-2006年我们在松溪县河东茶场建立了无公害茶叶病虫综防技术示范区。现将示范区建设措施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华安县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安县近几年茶叶生产发展迅猛,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全县茶叶总面积已达10万亩.由于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种植的品种又比较单一,茶叶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现就我县茶叶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茶叶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做强做大茶叶产业的基础,也是与农民增收最密切、最直接的措施。为了探索我县茶叶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日前笔者在东平镇东平、凤头、金峰、护田等主要产茶村,调查种茶农户的年产量、产值,成本、用工情况。通过调查,了解本县茶叶生产现状,茶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1茶叶生产情况。政和县现有农户4.75万户,农业人口19.1万,茶叶面积5333hm2,年产茶叶8000t,产值1.4亿元。户均种茶1.7亩…  相似文献   

6.
潮安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产业是潮安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也是我县农业生产中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为充分发挥茶区优势、打响“中国乌龙茶之乡”的区域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茶经济,现就我县茶叶产业的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思路和对策。一、我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和优势(一)茶叶产业的现状潮安县凤凰镇是中国乌龙茶之乡,我县也是全国  相似文献   

7.
永春县自然条件优越,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福建省乌龙茶主产区,全国乌龙茶出口基地县之一,生产的乌龙茶品质优异,以“闽南水仙”、“永春佛手”闻名海内外。茶叶是我县农村经济一项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巩固发展茶叶生产是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永春茶叶发展思路阐述如下:一 茶叶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茶这一古老而文明的饮料,以其特有的保健功能,文化内涵,为世人所喜爱,茶叶、可可、咖啡,并称世界三大饮料,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种茶饮茶风尚遍及全球。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饮料市场的多元化,特别是碳…  相似文献   

8.
华安茶叶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据记载从唐朝开始,我县的华丰、仙都就有产茶,故华丰素有“茶烘”之称.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我县优质茶生产,使优质茶生产得到很大提高,截止1999年底,全县茶叶栽培面积已达1.3万亩,产量0.19万吨,其中优质茶面积0.7万亩。我县所生产的茶叶属乌龙茶,与邻近的乌龙茶主产区安溪县对比,我县的茶叶具有“明前茶”、“冬片茶”两大优势,就连迟芽种的铁观音、肉桂等品种在我地一年也可采摘五季.由于得天独厚的生产优势,使我县茶叶生产发展迅猛,近几年在我县的仙都、湖林等地农…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茶叶工作做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引导农民发挥山区优势,大力搞好山地综合开发,努力发展茶叶生产,依靠科技进步,走"两高一优"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民加强茶叶两大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我县茶叶生产"九五"回顾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我县重要的土特产品,早在1965年我县就被列为全省10个茶叶生产重点县之一,到七十年代,我县的茶叶产量已达到7000多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发展我县商品生产的重要项目来抓,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0092亩,并已建立起一批初具规模的茶叶生产基地,为发展我县的茶叶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由农业部组织实施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已经正式启动,并在2002年10月明确规范了安全食品的认证,分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大类;AA级绿色食品划归属有机食品类.无公害食品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食品茶是不同档次水平的.无公害茶产品是茶叶市场准入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说茶叶质量的最起码要求.有机茶和绿色茶是按特定标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并经过专业认证机构审查颁证,获得标志使用权的产品.我县已建成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AA级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得到认证,成为饶平茶业发展新的亮点.但要全面实现绿色健康安全茶叶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针对我县绿色茶、有机茶的生产现状,提出开发有机茶生产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尤溪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北段西坡。现有茶园面积4924hm^2,总产量达6565t,产值达7770万元。茶叶已成为我县农业的一大支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茶叶作为一个商品在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激烈竞争和挑战。因此,加快我县名优茶开发,全面提升我县茶叶商品价值,是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我县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我县的“拳头”产品,在我县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82年我县农村实行茶叶生产责任制以来,对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茶叶购销体制的变革,茶叶生产责任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相当部分的  相似文献   

14.
探索安溪特色的生态茶园建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中间结合带,居山而近海,人口107万,现辖24个乡镇458个村(居),是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大县.茶叶生产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构成我县产茶的三大特点:一是茶园面积大、分布广.全县拥有茶园面积2万hm2,全县24个乡镇均有产茶、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全国产茶县前列;二是涉茶人员多.全县有80%以上的人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其中至少有35万茶农种茶、制茶;三是茶业已成为我县重要民生产业,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76元中,仅茶叶就占50%以上.因此,建设具有安溪特色的生态茶园,是保持我县茶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沙县继水果之后的第二大宗经济作物,是地方财税收入的一大来源,也是我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大支柱产业。因此,开展我县茶叶发展研究,理清茶叶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1 沙县茶叶的发展概况沙县茶树栽培历史悠久,1889年茶叶总产达1200t,后因封建制度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致使茶叶生产每况愈下,到解放初茶叶几乎濒临灭绝,面积仅10hm2,产量仅55t。解放后,茶叶进入恢复和发展时期,到1977年,全县茶叶面积达862hm2,总产1405t。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茶叶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97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400hm2,总产达1357t,茶叶总…  相似文献   

16.
安溪乌龙茶生产发展与茶文化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安溪茶叶生产的发展,经历过恢复、受挫和迅速发展三个阶段,目前安溪茶叶发展、茶叶文化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外贸易开放,在日本掀起"乌龙茶热",使安溪乌龙茶外销进一步发展.而后安溪县人民政府通过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县茶叶持续,健康发展和茶叶文化的繁荣,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硕果累累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松溪县出口创汇的“拳头” 产品,在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75年——1982年间,连续八年茶叶亩产上百斤,被誉为我省茶叶“状元”县。可是,近几年来,我县茶叶发展停滞不前,茶园面积在5万亩上下变动,茶叶产量在1500吨上下徘徊,单产逐年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对此,笔者就松溪县茶叶体制。生产责  相似文献   

18.
茶叶是我县茶平乡的经济支柱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全乡财政收入的35%和农民现金收入的65%以上均来自茶叶.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我们积极引导种植、加工、流通大户组建茶叶协会,有效地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我县茶业发展可以概括为:"实现两个转变、三个提高、四个突破".两个转变:①是茶叶从过去的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②是从过去单一品种向多样化品种转变.三个提高:①是茶叶品牌意识提高;②是生产水平提高;③是经济效益提高.四个突破:①是建立了无公害茶叶基地、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基地;②是天禾茶业有限公司申请茶叶进出口经营权;③是引进了乌龙茶生产加工;④是仙岩雪峰茶作为全国名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陈列.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罗源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传统名茶“七境绿”在《茶经》里已有记载,明崇份年间曾被列为贡品,为京津等地古今知名品牌。解放初期全县茶叶投产面积5500亩,年产茶叶110吨,此后,茶园面积与产量逐年增长,到1998年全县茶园面积达40830亩,茶园遍布各乡镇山村,年产茶叶2872吨。若以每公斤12jttl一价,可创产值3446万元,年创税利871.9万元(1998M县茶叶实创税收48万元入我县拥有发展茶叶生产良好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和资源基础,其前景不可估量。因此,茶叶生产的兴衰成败,对我县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制约罗抵茶叶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