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大鲵的人工养殖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为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来造福人类,必须大力开展人工繁殖与养殖。我国大鲵的人工繁殖,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78—1980年已获得成功,这为大鲵的人工养殖苗种提供很好的基础。这几年来,湖南、湖北、江酉、四川、贵州、河南及陕西等地的大鲵产区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另外,可喜的是大鲵非产区对大鲵的养殖与研究要比产区好。他们打破了大鲵只适应在溪流、清泉和石灰岩地质养殖的认识,如经济特区的珠海、厦门等地,为进一步开发、推广和利用这一珍稀动物资源拓宽…  相似文献   

2.
大鲵人工养殖生态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我国珍稀的二类保护动物.原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流域的中上游支流中。由于近年来其资源量急剧减少,对大鲵的研究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在厦门进行的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1989年,我们已在《大鲵人工养殖研究初报》一文中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总结,本文将讨论大鲵的生长、疾病和生活习性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的深山密林的溪河间。近年来,由于人为的捕杀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大鲵资源日趋减少,属频危动物,故被国家列为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浅析快速提高大鲵生长速度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又称中国大鲵。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和濒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我国华南和西南的山涧溪流中,其中尤以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等省区较多见,由于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药用价值高,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开展大鲵人工养殖。笔者自1999年以来一直从事大鲵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方面的研究,在人工养殖模式下,通过多年的摸索,突破了自然界中野生大鲵生长速度缓慢的缺陷,使得大鲵的生长速度获得了显著的提高,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鲵(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我国珍贵的野生保护种类,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珍稀动物养殖种类。 目前,中国大鲵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受精率不高仍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瓶颈。广东梅县海霞水产品有限公司曾开展大鲵人工授精技术方法的比较研究,以优化人工授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精率。近期,公司还在大鲵亲本培育技术环节进行探索试验,通过优化亲鱼培育技术提高大鲵精子和卵子质量,从而提高人工繁殖的受精率。  相似文献   

6.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俗名娃娃鱼,是我国非常珍贵稀有的资源,大鲵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可食用、药用、科研、观赏及工业制革等。大鲵曾大量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等的山溪河中,但由于多年来人为破坏及自然因素影响,目前,大鲵资源破坏严重,已濒临枯竭。为此,要恢复增殖大鲵资源,必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18日,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里人声鼎沸,黄金游道金鞭溪旁,省市领导、大鲵研究专家和渔政人员一道,将150尾人工增殖并经过微码数码标记的大鲵轻轻放入金鞭溪。它们很快就随着欢快的溪水,回归到大自然中。湖南张家界是国务院1996年确定的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建有全国第一家大鲵救护中心和全国最在种群的大鲵养殖场,是大鲵资源的集中产地。为纪念此次大鲵规模放流活动,宣传保护大鲵资源,经省人大同意,在张家界黄金游道金鞭溪,设立了纯自然形态的大鲵资源重点保护溪流标志碑…  相似文献   

8.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ividia nus(Blanchard))是一种野生珍贵动物。为保护和增殖大鲵资源,1978年我们对大鲵的人工繁殖作了初步研究,采用人工授精,首次获得了人工孵化的幼苗。但雌大鲵未经人工催产,大鲵的受精卵是从成熟的大鲵以人工托出卵带进行人工授精而得到的。如何采用人工催情,达到母鲵产卵与雄鲵排精,并使其受精,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1979年,  相似文献   

9.
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代勤 《水产学报》1990,14(4):351-356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名娃娃鱼,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种大型两栖动物,并被列为我国的第二类保护动物。其肉质细嫩、鲜美,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特种水产品养殖的良好品种。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大鲵的研究,多集中在外部形态观察、系统解剖分析、生态及资源调查,未进行过营养方面的研究,而要保护并利用大鲵资源,进行人工养殖,对大鲵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方面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开展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比较研究,对保护和利用大鲵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鲵病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在我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1978年,我国首次人工繁殖大鲵成功,19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人工养殖和繁殖大鲵,大鲵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鲵国家。大鲵已成为水产养殖中高效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鲵的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导致大鲵宝贵资源的损失,也造成养殖经济的损失。现就大鲵有关病害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展望作一综述。1大鲵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