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发育和体外排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发育及体外排卵的特征和规律性 ,为利用卵巢资源奠定基础 ,采用机械方法分离未成熟小鼠腔前卵泡进行体外培养 .以 α- MEM加亚硒酸钠、维生素 C,L-谷氨酰胺、丙酮酸钠为基础培养液 ,分组添加 10 %的 2种不同来源的血清和 1μg/ m L FSH.在多卵泡培养体系中 ,培养 9~ 10 d,每天观察其体外发育情况 ,测定卵泡和卵母细胞大小 .培养结束时 ,用 h CG进行体外诱导排卵 .结果表明 :体外培养过程中 ,腔前卵泡贴附培养皿底 ,相互聚集粘附形成团状结构 ,在细胞铺层微滴培养中 ,卵泡呈单个生长 ,并发育形成卵泡腔或腔样结构 ;经9d体外培养 ,小鼠腔前卵泡达到排卵前大小 (>40 0 μm) ,卵母细胞从开始时的 5 3.2 μm生长到 6 8.0~ 70 .8μm,总存活率为 6 1.0 % ;卵母细胞的大小及存活率在不同的血清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 ;用 h CG可诱导体外排卵 ,发生卵泡破裂 ,卵母细胞排出 ,卵丘细胞扩展 ,卵母细胞生化泡破裂 ,放出第一极体 .总排卵率达 5 9.5 % .因此 ,采用多卵泡培养体系 ,小鼠腔前卵泡能够发育至成熟排卵 .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的FSH对猪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不同浓度的FSH对猪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探讨最佳培养体系,比较了M199培养液中3种FSH浓度(0.5、1、2IU/mL)对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FSH浓度为2IU/mL时腔前卵泡的生长率最高,2 IU/mLFSH与0.5IU/mLFSH相比,在卵泡生长率、成腔率和存活率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3个处理组腔前卵泡前5d生长率与后5d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高浓度的FSH能显著地促进腔前卵泡的生长和腔的形成,且能够提高腔前卵泡的成活率。猪腔前卵泡体外培养呈前高后低的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3.
Φ60~150μm牛腔前卵泡在有、无促性腺激素存在下,分别添加0、10%、15%、20%牛卵泡液(BFF)的McCoy′s 5 a无血清系统体外培养15 d,测定其雌二醇(E2)分泌量。结果显示:各添加卵泡液组在培养3、6、9、12 d的E2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组)(P<0.01)。当培养液中有促性腺激素(FSH、LH)存在下,各添加卵泡液组的E2分泌量更高,其中添加10%牛卵泡液组中Φ>100μm腔前卵泡在培养6 d时E2分泌量达最高,为48.96±11.54 pg/mL。表明培养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牛卵泡液(BFF)可显著刺激体外培养腔前卵泡E2的分泌,促性腺激素存在下更加强了卵泡液对E2分泌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FSH对牛腔前卵泡体外发育的影响,在McCoy’s 5a基础无血清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1、10、50及100 ng/mL FSH,观察培养不同时间腔前卵泡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显示,在培养6 d后添加50及100 ng/mL FSH组腔前卵泡及其卵母细胞直径都较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P<0.01);添加10 ng/mL以上FSH组腔前卵泡在培养后期的体外存活率也有明显提高(P<0.05),表明适宜浓度的FSH对培养后期腔前卵泡体外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冷冻保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较从不同卵巢卵泡直径获得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能力的差异 ,并研究其冷冻保存效果。结果表明 :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 10 % (体积分数 ,下同 )ECS的成熟率 (72 86 % )显著高于添加 10 %NCS (6 2 2 1% ) (P <0 0 5 ) ,而添加10 %pFF则抑制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随着卵泡直径的增大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能力逐渐增强。采用程序冷冻保存方法 ,培养成熟组的卵母细胞成活率 (35 5 9% )显著高于培养前 (2 4 6 4 % )和培养 2 4h组 (2 3 36 % ) (P <0 0 5 )。培养 2 4h(77 2 2 % )和培养成熟 (72 81% )组 ,卵母细胞解冻后的形态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培养前 (5 3 2 4 % )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了猪卵泡液(pFF)和胎牛血清(FCS)对猪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将猪小腔卵泡(直径<2mm)卵母细胞-卵丘复合体(COCs)以15~35枚为一组随机置于添加不同浓度(0、5%、10%、20%)pFF(试验一)或不同浓度(0、5%、10%、20%)FCS(试验二)的改良TCM-199成熟液中培养44~48h,观察卵母细胞的核成熟率和卵丘扩散情况。试验一结果显示,成熟液中添加10%pFF与对照组和添加5%、20%pFF组相比,显著提高猪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核成熟率(28 2%比20 5%、20 9%、22 3%;p<0 05);添加5%和20%pFF组与对照组相比,它们的小腔卵泡卵母细胞核成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 05);添加5%pFF组的COCs卵丘细胞呈现第3类扩散,添加10%和20%pFF组的COCs卵丘细胞呈现第4类扩散,而不添加pFF的对照组的COCs卵丘细胞呈现第2类扩散。试验二结果显示,成熟液中添加10%FCS与对照组和添加5%、20%FCS组相比,明显提高猪小腔卵泡卵细胞的核成熟率(60 0%比37 5%、40 2%、43 9%;p<0 05);添加5%和20%FCS组与对照组相比,它们的小腔卵泡卵细胞核成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 05);FCS在COCs体外成熟培养的前22~24h促进了卵丘扩散(3个处理组的COCs卵丘细胞呈现第3类扩散,而对照组COCs的卵丘细胞呈现第2类扩散)。研究结果表明:(1)成熟液中添加pFF可促使猪小  相似文献   

7.
牛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卵巢采卵方法以及卵巢保存温度和时间、性周期阶段、激素和培养基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屠宰场获取的卵巢,先切剖或抽吸卵泡再切割卵巢,可显著提高可用卵母细胞数。卵巢保存时间在 2 h 以内最好,最长不超过 6 h。30~39 ℃的生理盐水保存卵巢,卵母细胞的成熟率(63.9 %)和卵裂率(34.4 %)均显著高于 2~8 ℃(16.7 %、0 %)和 20~29 ℃(54.1 %、31.7 %)保存的。采集卵母细胞时卵巢所处性周期阶段(卵泡期、黄体期)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不大(成熟率分别为 69.2 %、64.3 %)。M199 是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理想的培养基,M199 + 50 IU/mL LH+ 100 IU/mL FSH + 1μg/mL 17?-E2和 M199 + 50 IU/mL GnRH+1μg/mL 17?-E2都是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理想的培养系统(成熟率分别为 69.4 %、67.5 %,卵裂率分别为 35.4 %、42.7 %)。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胚胎移植中所需卵母细胞的来源途径,对不同龄小鼠腔前卵泡进行了分离采集,比较了腔前卵泡的不同分离方法,并对其进行了体外培养。结果表明,2-4mg/mL胶原酶的处理有利于腔前卵泡的分离,且对卵泡早期培养无不利影响;10日龄至1年龄小鼠的腔前卵泡,具有相同的体外生长发育与成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猪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基础培养液和培养方法对猪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试验采用了M199和NCSU23两种基础培养液及96孔培养板法、凹窝培养法和颗粒细胞铺层培养法对猪腔前卵泡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在M199的腔前卵泡生长显著快于培养在NCSU23的腔前卵泡,培养在该2组的猪腔前卵泡前5 d的生长速度都极显著地高于后5 d的生长速度,而腔前卵泡的成腔率和存活率没有明显差异;培养在凹窝培养体系的腔前卵泡生长速度显著低于96孔培养板法,但凹窝培养体系可以显著地增加腔前卵泡的存活率。同时证明,颗粒细胞铺层培养法对腔前卵泡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采集、体外发育和体外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法分离成年小鼠和13日龄小鼠腔前卵泡,两组中每只小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4929±1081和7683±915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培养10天后,两组恢复成熟分裂卵的比例分别为193%和209%。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在培养后第5天开始发生GVBD,此后,GVBD和抛出pbI的卵母细胞数量逐日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双调蛋白(AREG)对绵羊卵丘细胞(Cumulus cells,CCs)葡萄糖代谢的影响,采集来源于中腔卵泡和小腔卵泡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中、小腔卵泡卵丘细胞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添加AREG进行卵丘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VM),检测卵丘细胞的增殖,测定培养液或细胞中的葡萄糖、乳酸、NADPH和ATP含量。结果表明:1)来源于小腔卵泡的卵丘细胞G6PDHPFKLPFKM的mRNA表达量以及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中腔卵泡卵丘细胞(P<0.05);2)较低浓度(10 ng/mL)的AREG显著提高了中腔卵泡卵丘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而对小腔卵泡卵丘细胞无影响(P>0.05),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的协同作用下,10 ng/mL AREG可以显著提高两者的增殖能力(P<0.05)且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3)在GDF9和BMP15的协同作用下,AREG可显著提高不同直径腔卵泡卵丘细胞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NADPH生成以及细胞中的ATP含量(P<0.05);4)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IVM培养液中添加AREG+GDF9+BMP15,显著提高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及卵丘细胞中的ATP含量(P<0.05)且显著高于中腔卵泡(P<0.05),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中的NADPH生成及ATP含量(P<0.05)且与中腔卵泡卵母细胞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在GDF9和BMP15的协同作用下,AREG可以增强绵羊卵丘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并且对进行IVM的小腔卵泡COCs添加AREG+GDF9+BMP15可使其葡萄糖代谢达到中腔卵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不同直径健康猪卵泡上的表达变化规律,将收集到的90个健康母猪卵巢,通过ELISA检测不同直径卵泡液中MIF质量浓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颗粒细胞中MIF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MIF在颗粒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中等直径卵泡(3~4mm)液中MIF的质量浓度(54.17±7.86ng/mL)显著高于大卵泡(6mm,32.29±1.47ng/mL)和小卵泡(1~2mm,38.89±0.98ng/mL)(P0.05);2)中等直径卵泡颗粒细胞中MIF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的表达量(P0.05);3)MIF也在不同直径卵泡颗粒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表达,但多集中于细胞质中。综上,随着猪卵泡发育过程,MIF在中等直径卵泡中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母猪卵泡发育和排卵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二种分离液对牛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通过2种无血清分离液,采用机械方法分离牛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7d,观察其体外培养效果结果表明,M199Hepes组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发育率为63.4%,PBS组为30.3%,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第7d 卵泡平均增长直径以M199H_组好于PBS组,分别为(28. 7± 21. 2)μ和(21. 6± 8. 0)μm,次级卵泡(Sc)增长速率大于初级卵泡(Pm)  相似文献   

14.
山羊腔前卵泡的分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两种方法分离山羊卵巢腔前卵泡。方法1(M-1):将卵巢剪成碎块(<3mm),用01%胶原酶消化处理,吸管吹打,离心洗去胶原酶并置入网筛内过筛后检卵。方法2(M-2):用组织切碎机将卵巢切成碎块,经吸管吹打制成的组织悬液置入网筛内过筛后检卵。将不同年龄山羊对称分成两组,M-1和M-2分离的腔前卵泡头均数分别为1164和1383个,其中正常卵泡比例分别为296%和274%,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M-1分离初情期前山羊腔前卵泡效果最佳,平均每只羊可获得16082个腔前卵泡,其中正常卵泡数平均为4936个;而在成年山羊则分别为3500和667个(p<001)。采用M-2分离成年山羊腔前卵泡头,其效果明显优于M-1(p<005)。  相似文献   

15.
选择 12窝仔猪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2窝 ,从 7日龄开始进行为期 8周的饲养试验 ,在4周末断奶 ,研究了基础日粮中添加寡聚糖、益生素、金霉素以及寡聚糖取代部分抗生素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寡聚糖或其与金霉素配伍 ( 2 5mg及 12 .50mg· kg-1饲粮 )使用 ,使仔猪在 0~ 4周日增重分别提高 16.81% ( P>0 .0 5)、 15.91 ( P>0 .0 5)、 15.32 ( P>0 .0 5) ;腹泻率分别降低 7.83 ( P<0 .0 1)、 8.68 ( P<0 .0 1)、 8.35( P<0 .0 1)。在 5~ 8周 ,使仔猪日增重分别提高 9.55 ( P>0 .0 5)、 4 8.84 ( P<0 .0 5)、 38.74( P<0 .0 5) ;料肉比分别降低 0 .2 1( P<0 .0 5)、 0 .4 1( P<0 .0 1)、 0 .4 6( P<0 .0 1) ;腹泻率分别降低 12 .78 ( P<0 .0 1)、 2 2 .2 3 ( P<0 .0 1)、 2 0 .88 ( P<0 .0 1)。 0 .15益生素使 0~ 4周的仔猪腹泻率降低 4 .82 ( P<0 .0 5) ,在 5~ 8周使料肉比降低 0 .17( P<0 .0 5) ,腹泻率降低 4 .90( P<0 .0 5)。金霉素 ( 50 mg· kg-1饲粮 )组在 5~ 8周腹泻率降低 5.16% ( P<0 .0 5)。抗生素、益生素在 0~ 4及 5~ 8周对日增重的影响不大 ( P>0 .0 5)。 2 1日龄和 4 9日龄取新鲜粪样测定结果表明 :寡聚糖或寡聚糖与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对蒙古马冷冻精液的品质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选取10匹蒙古公马作为试验动物,以INRA82作为基础稀释液(对照组),分别添加谷胱甘肽(0、5.0、7.0、10.0和20.0mg/mL)、海藻糖(0、25.0、35.0和50.0mg/mL)和联合添加谷胱甘肽+海藻糖((0+0)、(5.0+35.0)、(5.0+50.0)、(7.0+35.0)和(7.0+50.0)mg/mL)制备成含有不同氧化剂的冷冻保护液,将浓缩处理后的马精子分别置于稀释液中稀释、冷冻和解冻,利用精子常规品质检测方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运动精子比例(TM)、前进运动精子比例(PM)、质膜完整率(MI)、顶体完整率(AI)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结果显示:1)5.0mg/mL谷胱甘肽对马精液TM、PM和MI均有提高,可降低精液中MDA含量,可显著提高CAT和GSH-PX活性(P0.05);35.0和50.0mg/mL海藻糖可提高精子TM、PM、AI和MI,且35.0mg/mL海藻糖可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2)联合添加5.0mg/mL谷胱甘肽和35.0mg/mL海藻糖可显著提升马精液的TM、PM、AI和MI(P0.05),还可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SOD活性和GSH-PX活性。综上,联合添加5.0mg/mL谷胱甘肽和35.0mg/mL海藻糖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改变酶活性,对精子氧化应激产生保护作用,提高马精液冷冻-解冻后质量。  相似文献   

17.
卵泡大小及卵泡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屠宰场牛卵巢为材料,研究了卵泡大小和卵泡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和培养后发育潜力的影响。试验1:按照卵泡大小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为4个试验组:>8 mm组、2~8 mm组、腔前卵泡(PF)卵母细胞组和混合(将前3种卵母细胞混合)组。结果表明,卵泡大小直接影响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发育,同时,源自不同大小卵泡的卵母细胞混合培养,可以促进未成熟的腔前卵泡内卵母细胞的发育。试验2:将源自优势卵泡(>8 mm)、小卵泡(2~8 mm)和混合(所有卵泡液混合)的牛卵泡液(BFF),按照10%添加到成熟培养液中,3个试验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均高于没有添加BFF的对照组(P<0.05),但添加10%的优势卵泡液使卵母细胞和胚胎发生粘连,易于造成丢失。试验3:与未添加BFF的对照组相比,成熟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20%和40%的混合BFF,均可明显促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发育(P<0.05),但20%组和40%组出现卵母细胞及胚胎粘连。因此,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的混合BFF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对催乳素和牛卵泡液在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来自屠宰场水牛卵巢的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复合体,在含体积分数为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26h,然后通过体外受精测定其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实验1在成熟液中添加1.0μg/mL催乳素(PRL),卵母细胞的囊胚发育比例(12.8%)比对照组(9.1%)高但不显著.实验2添加5%牛卵泡液(BFF),卵母细胞卵裂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囊胚形成率则几乎一样;添加1.0μg/mL PRL和5% BFF组卵母细胞卵裂的比例为38.1%,而发育成囊胚阶段的卵母细胞的比例为14%.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浓度的BFF和PRL能促进未成熟的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胚胎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