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多酚氧化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的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比对照增加;而感病品种接种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下降。这表明多酚氧化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活性的大小与大豆抗病性成正相关,可以作为大豆品种抗性鉴定的一个重要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在抽雄期用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抗病品种陕单931和感病品种西农11号,于接种后测定茎秆髓部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木质素和绿原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受镰刀菌侵染后,抗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上升快,活性强,且形成两个活性高峰,高活性时间持续长;感病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上升慢,活性相对较弱,且只形成一个峰,高活性持续时间短。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酶活峰值高,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酶活峰值低,且抗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时间长,感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短。研究还表明,植株原生的木质素对玉米的抗性贡献不大,而诱导的木质素在玉米的抗病性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无论抗、感品种,其组织诱导提取液对镰刀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SOD、POD、PPO活性与棉花对红腐病抗性的关系,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在温室条件下,对不同棉花品种感染棉花红腐病菌后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棉株受红腐病菌侵染后,体内PPO、POD、SOD 3种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抗病品种中棉29的3种酶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泗棉3号,而且前者酶活提高的速度快于后者,提示PPO、POD、SOD的活性均与棉花品种对红腐病的抗病性密切相关,3种酶在棉花植株抗病中可能均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瓜不同品种苗期感染枯萎病菌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黄瓜不同抗性品种受枯萎病菌侵染后,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接种枯萎病菌后,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4种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增加幅度高于感病品种.说明这4种酶在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幼苗防御酶及活性氧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不同抗性品种的幼苗为材料,采用浸渍法研究了低浓度的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防御酶(SOD 、POD 、PAL)活性及活性氧(O_2~-和H_2O_2)的诱导作用,为探讨病菌毒素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番茄经叶霉菌粗毒素诱导后,抗、感品种叶片的SOD活性下降,但抗病品种的下降比率小,且比感病品种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抗、感品种的POD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二者间的酶活性变化差异不大; 抗、感品种PAL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增加更快,且增加比率高于感病品种;抗、感品种的O_2~-产率和H_2O_2含量的变化呈增加趋势,抗病品种的增加比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增加峰值出现早.说明叶霉菌粗毒素诱导的番茄体内防御酶和活性氧变化与番茄抗叶霉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新  司龙亭 《华北农学报》2007,22(B08):9-11
分析了黄瓜不同抗性品种受枯萎病菌侵染后,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接种枯萎病菌后,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4种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增加幅度高于感病品种。说明这4种酶在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抗性油菜品种接种黑胫病菌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油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黑胫病侵染过程、品种抗病性的关系,揭示不同油菜品种对黑胫病菌的抗病机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比较分析抗、感品种接种前后,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PPO、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PAL、SOD活性则与感病品种相近。接种后抗病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5种防御酶活性均迅速升高而达到峰值,且其酶活性增加量显著大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防御酶的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抗病品种滞后。黑胫病菌可以诱导油菜体内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POD、PPO、CAT、PAL、SOD的酶活性与油菜的抗病性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些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的高低与早晚,可作为早期鉴定油菜抗黑胫病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黑痣病菌毒素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以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结果表明,经毒素处理一定时间,POD、PPO、SOD和CAT这4种防御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36~96 h时,POD、PPO、SOD活性快速升高,抗病品种底西芮酶活性的增加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大西洋的增加值;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60 h达到最高,但处理时间内酶活性的增加值和品种抗病性不相关。处理96 h以后,POD和SOD的活性仍升高,但酶活性增加值在抗感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PO和CAT的活性增加值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抗性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喷雾法研究抗病品种‘贺油13’、感病品种‘泉花10号’接种疮痂病菌后其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病品种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对照,而感病品种与其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说明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植株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感花生品种接菌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对照,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峰值出现的要早,表明感病品种对病菌的侵染较敏感,品种的抗病性与对病菌侵染的反应呈负相关。接菌后抗感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小;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接种后抗病品种的CAT和POD活性表现相对较高,由此说明保护酶在花生对疮痂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接种后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表明其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量结果研究表明,接菌后抗、感品种均有所减产,但感病品种‘泉花10号’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通过测定接种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了甜瓜白粉病抗性反应中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对照的POD、CAT、PPO酶活性无明显差异。接种后,它们的3种酶活性都比对照提高;抗性品种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POD活性高于抗性品种;抗病品种PPO活性直到接种后5d才超过感病品种,并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成虫,比较吡虫啉、灭幼脲、阿维菌素对其离体保护酶(SOD和CAT)和解毒酶(CarE和GST)活性的影响,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取榆紫叶甲成虫制取酶液,将吡虫啉、灭幼脲、阿维菌素3种农药配置成5个浓度梯度0.001、0.010、0.100、1.000、10.000 mg/L,测其对离体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010 mg/L吡虫啉、0.001 mg/L灭幼脲对CAT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分别为49.62%、52.11%,阿维菌素对CAT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弱;阿维菌素对榆紫叶甲成虫离体SOD活性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高质量浓度的吡虫啉(>0.010 mg/L)对SOD活性具有促进作用;阿维菌素对榆紫叶甲成虫离体CarE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吡虫啉、灭幼脲对离体CarE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3种农药对榆紫叶甲离体GST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吡虫啉抑制作用最强。由此可知,离体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与杀虫剂的种类直接相关,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对其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灰枣保护性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灰枣保护性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以一年生灰枣嫁接苗为材料,在土壤不同水分条件下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SOD、CAT、POD活性都大致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干旱胁迫下各种保护酶活性升高,但随着胁迫的加重,超出了植物可以忍耐的程度后,酶活性降低;同时,细胞膜受到伤害,细胞膜透性增加,作为膜脂过氧化产物的丙二醛含量也随着升高,电导率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3.
山西运城小麦和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山西运城地下害虫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危害并有效控制,调查了2011年山西南部运城市小麦和玉米的地下害虫发生情况,同时研究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及常用的化学制剂吡虫啉和氟虫腈3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和玉米种子的出苗率、被害株率、防虫效果以及保苗效果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拌种后幼苗的株高、根长及相关的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的苗期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和蛴螬3种,为害程度因地块变化较为明显;苦参碱对小麦和玉米的种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而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和保苗效果相对低于吡虫啉和氟虫腈;幼苗的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相对提高,抗性增强,且植物源农药对环境友好,可以在农业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以香石竹切花马斯特品种为试材,以0、5 mmol/L、10 mmol/L三种浓度的二甲基硫脲(DMTU)作为瓶插液,对不同瓶插时期的香石竹切花花瓣细胞保护酶活性进行测定,以期从细胞膜保护酶水平上明确H2O2外源抑制剂DMTU改善香石竹切花应对水分胁迫能力的机理。实验结果显示:在瓶插前期用DMTU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平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瓶插后期用DMTU处理的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OD活性低于对照,说明DMTU在瓶插早期主要对POD起到了保护作用,而瓶插后期主要对SOD和CAT起到了保护作用。对不同DMTU的浓度而言,浓度为10 mmol/L清除活性氧、维持保护酶活性的作用更强,但是10 mmol/L处理的瓶插寿命短于5 mmol/L处理,5 mmol/L处理的瓶插寿命长于对照,因此DMTU的处理浓度以5 mmol/L为宜。由此可见DMTU在香石竹切花衰老时可清除活性氧,提高保护酶活性,从而缓解水分胁迫带来的膜脂过氧化,延缓花瓣衰老进程,延长其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揭示枣缩果病的发病机理,为有效的防治枣缩果病提供依据。以‘婆枣’为试材,研究缩果病发病过程中保护酶活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枣果发病初期O2?-产生速率迅速提高,同时三大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也显著上升,病果和健果间均达到显著差异。该结果显示,O2?-可能在‘婆枣’缩果病症状表现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三大保护酶和酚类物质虽然可能参与了枣果对缩果病的应激反应和防御机制,但并不足以有效抑制缩果病导致的O2?-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电晕场处理对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农大108和津北28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优化处理的条件及处理对玉米杂交种活力提高的幅度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不同时最优处理场强和时间随着种子水分含量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种子基础活力的提高,处理后种子活力的提高幅度降低,中、低活力的种子发芽率较对照提高12%~24%,活力指数提高28%~51%;在正常种子含水量(12%左右)条件下,350kV/m的场强处理5.6min条件对种子活力的提高效果较好。在优化的处理条件下,电晕场处理后α-淀粉酶、脱氢酶、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浸出液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研究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电晕场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活力、细胞膜的修复能力和各种代谢酶、保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60Co-γ射线辐照高粱的生物学效应及适宜诱变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4种不同剂量300、600、900、1200Gy的 60Co-γ射线辐照3个高粱材料654、ICSV111/1022和BTx623的干种子,调查辐照对M1 代种子萌发过程中植株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对不同供试材料的适宜诱变剂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低剂量辐射(300Gy)对高粱的发芽势及发芽率有促进作用,剂量大于300Gy时,逐渐转化为抑制作用;幼苗生长量、活力指数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减小,与辐射剂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SOD、CAT、POD活性则与辐射剂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强。本研究表明,M1代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生长量、活力指数、SOD、CAT、POD活性的变化均可反映材料的辐射诱变效应;不同材料耐受辐照的能力有所差异,ICSV111/1022>654>BTx623。高粱适宜的辐射诱变剂量因材料而异,变幅在300~700Gy之间。  相似文献   

18.
绿盲蝽危害对棉花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诱导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2种转基因棉品种国抗22、sGK321及其亲本泗棉3号、石远321为材料,研究受绿盲蝽危害胁迫后,其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结果表明:接种绿盲蝽前后,2种转基因棉花品种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与其亲本棉花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对棉花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无影响。同一棉花品种在绿盲蝽不同刺吸诱导的时间中,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品种和接虫时间互作效应中,SOD、MDA、PAL活性或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品种与接虫时间在这几个指标水平上存在真实的交互作用,而其余生理指标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斜纹夜蛾幼虫中保护酶对常用药剂抗药性的作用,对湖南宁乡地区斜纹夜蛾3龄幼虫保护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田间种群3种保护酶即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高于室内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1.24、1.15及2.11倍,2个种群的SOD及POD活性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保护酶尤其SOD及POD在斜纹夜蛾上对杀虫剂的抗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分胁迫对春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及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相对含水率的影响,以3 个大豆品种‘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适宜水分处理。结果显示:(1)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相对电导率表现为降低的趋势。(2)各时期SOD和CAT活性为中度胁迫>重度胁迫>适宜水分,差异显著;各时期POD活性和苗期-盛花期的相对电导率为重度胁迫>中度胁迫>适宜水分,差异显著。(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POD活性和SOD活性,‘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CAT活性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干旱胁迫下,春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比在适宜水分下活性要高,体现了春大豆对干旱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