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稻米》2000,(1):44
1999年11月30日,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开始实施,首批启动的项目有20个。其中水稻有5项。1.中国超级稻试验示范超级稻的选育及其生产应用是水稻增加产量的突破口,其核心是理想株型塑造与强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本项目以超级稻品种和组合为核心,以超高产栽培技术为主线,把定量平衡施肥、肥水调控、化学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综合集成并进行生产示范,达到高产优质;通过美国稻、爪哇精、IRRI超级稻品系等多种特种资源的利用及产量QTL的积累,利用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超级常规稻新品种,通过选育配合力强、…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生产集成技术示范及其效应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农业部跨越计划中国超级稻试验示范项目的“超级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于1999年开始实施 ,当年研究超级稻生产技术集成 ,2000年和2001年在研究技术集成的同时 ,开展多点、不同季节的技术示范。通过多学科的协作攻关 ,提出了适合超级稻协优9308的集成技术。集成技术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使超级稻生产技术在示范中获得成功 ,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一、超级稻生产集成技术体现了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与普通的水稻品种和组合不同 ,超级稻协优9308等组合植株高 ,生长量大 ,穗大粒多。超级稻的特性需要相应…  相似文献   

3.
发展超级稻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世纪80年代,日本、韩国、国际水稻研究所制定了超级稻育种计划,分别提出了新的育种目标。我国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1996年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目标是到2005年连续2年在同一生态区内2个点,每个点(百亩)的一季稻单产达到800kg/667m^2。  相似文献   

4.
新闻集锦     
《中国稻米》2004,(5):50-50
●农业部明年起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2004年8月24日,农业部科教司组织江苏、安徽、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辽宁和吉林共12个超级稻主产省召开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座谈会,提出从2005年开始启动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明确了超级稻的发展方向、推广思路、要求和明年的推广目标。超级稻发展方向是加强推广第一期超级稻,深化研究第二期超级稻,探索储备第三期超级稻;推广思路是以抓超级稻为主线,带动优质稻的发展;推广要求是政府牵头,联合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部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协作攻关,…  相似文献   

5.
北方粳型超级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陈温福等 《中国稻米》2002,(2):28-29,44
沈阳农业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便率先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 ,在理论研究、新株型优异种质创造和超级稻育种实践等方面 ,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且创造出一大批育种新材料。其理论研究成果和育成的新株型优异种质 ,已广范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实践 :选育的粳型超级稻不仅在产量上突破800kg/667m2,而且主要米质指标已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粳米标准。2000年、2001年 ,沈阳农业大学和辽宁省农业厅连续两年承担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下达的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中国超级稻育种及生产技术集成(北方粳…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取得突破,"Y两优900"百亩高产攻关片,经农业部专家组现场验收,平均亩产达1026.7公斤。尽管2014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但我们并不满足。建议农业部要立项第五期超级稻育种,指标是每公顷16吨。根据长沙水稻生长季节的光辐射量,每亩水稻的理论产量可达150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可达22.5吨,所以我们现在向每公顷16吨攻关,然后还有每公顷17吨、18吨的进军目标。科学技术发展无止境,虽老骥伏枥,  相似文献   

7.
《福建稻麦科技》2014,(2):35-35
正2014年5月6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湖南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等26家科研和教学单位共同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超级稻重点区域目标产量高效育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杭州召开。会上,项目首席专家、水稻所所长程式华指出,超级稻项目自1996年设立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育种理论、技术方法都有新的突破,特别在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和超级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培育出一批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项目凝聚了全国水稻育种的科研力量,建立了  相似文献   

8.
新闻集锦     
●第二期超级水稻研究成功在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日前透露 :经过几年艰苦攻关 ,由他主持的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第二期超级稻育种成功在望 ,其在三亚的试验田将在本月底收割 ,根据测产 ,理论产量可达1000kg/667m2。袁隆平说 ,根据试验田的产量推算 ,第二期超级稻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杂交水稻育种科研长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先后参加了全国杂交水稻协作科研、全国稻瘟病协作科研,国际稻瘟病圃合作科研、四川省"六五"到"十一五"水稻育种攻关,长期是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副组长单位。承担了四川省"市、州农科所水稻联合育种攻关项目",是四川省联合育种攻关项目主持单位。承担了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的研究任务,首批进入了"国家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部、省级和市级成果奖13项,育成了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多系1号及菲优、N优、内香优、内香等系列杂交水稻组合40余个,在我国南方稻区生产上发挥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四川省杂交水稻引进推广和之后的"三次主栽品种换代"、为四川省杂交水稻育种科研和种子  相似文献   

10.
“六五”期间有关部门组织了水稻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协作攻关,使我国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培育出了121个水稻新品种,其中22个已通过省、市、自治区审定,99个在1985年参加南方稻区、北方稻区和各省、市、自治区区域试验,这些品种大都用于生产。“双桂1号”1985年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在500万亩以上的有“鄂晚5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稻米》2010,(3):54-54
<正>主编程式华副主编陈温福谢华安武小金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超级稻育种》一书由我国超级稻研究协作组28位科研骨干撰写而成。该书集中阐述了我国超级稻研究10多年来在育种理论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育种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介绍了国外在超高产水稻育种方面的经验。全书分三部  相似文献   

12.
“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子项,下有四个专题。通过3年的协作攻关,全国水稻育种攻关取得了显著进展。 1.新品种新组合选育。1986—1988年已有21个新品种和组合通过了省级审定,其中常规品种16个,如辐8~l、黔百417.特青、黔糯204、辽盐2号等,杂交稻4个,如  相似文献   

13.
1996年3月30日 ,在我国农业部组织的中国超级稻项目论证会上 ,一位满头华发恬淡慈祥的长者 ,被国内权威水稻育种单位和著名专家一致推举为中国超级稻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当时间老人跨入1999年 ,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并发展成首批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之一。这位老者又成为项目的首席专家。他 ,就是著名水稻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水稻研究所原副所长、国际水稻遗传学协会第一届理事闵绍楷研究员。熟悉闵绍楷研究员的人 ,都会尊称他为先生。确实 ,闵先生所取得的科研成就和渊博的学识 ,闵先生所恪行的做人…  相似文献   

14.
1992年6月下旬,湖南省三系杂交水稻“八五” 科技攻关协作组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召开了攻 关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省科委计划处省农科院科 管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负责同志,常德、岳阳、 邵阳、怀化、衡阳、郴州等地(市)农科所及湖南农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课题负责人和杂优中心的部分育种家。会议就攻关研究进展、三系杂交稻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成果的协作开发利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1协作组各成员单位就“八五”期间承担的攻关任务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总的看来,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整个协作组在新亲本、新组合的选育…  相似文献   

15.
《福建稻麦科技》2016,(3):35-35
正2016年7月20日,专家组在广东梅州兴宁市对袁隆平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进行早造测产后宣布,该项目亩产832.1公斤(干谷)。记者了解到,2016年早造产量比去年增加129公斤,超过目标产量一半。"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自2015年启动,由广东省农业厅组织,  相似文献   

16.
第3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于2011年由袁隆平院士领衔启动研究,通过多年攻关,现已选育出多个苗头组合,并在生产上小面积试种示范。介绍了第3代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特征特性,详细阐述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和病虫害防治等,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8年便开始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进行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的分子育种研究,2000年参加了农业部“948“全球分子育种计划课题项目.利用回交导入技术构建了以优良恢复系C418为轮回亲本的近等基因导入系的选育材料平台.2004选育出第一个粳稻分子育种强优恢复系C124并配组成功.分子育种杂交新组合辽优5224于2005、2006两年参加了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综合优势突出,2007年1月获得辽宁省水稻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稻米》2004,(3):5-5
2004年4月14~18日,全国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会和超级稻育种技术论坛在海南省的三亚召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出,我国在水稻高产理论和育种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博士介绍,目前,我国水稻专家已经初步揭示了水稻超高产的遗传和生理基础奥秘,至今共培育出9个超级水稻新品种,以及10多个超高产杂交稻品种。超级稻新品种在过去5年累计播种面积已超过746.7万hm2(1.12亿亩) ,单产比现有品种增产10%以上,高的达到了30%。超级稻计划又称水稻超高产计划。“超级稻”的概念由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首…  相似文献   

19.
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回交或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进而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常规超级梗稻育种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研究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讨论了与超级粳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集锦     
《中国稻米》2005,(6):50-50
中国水稻研究所超级稻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0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4800亿kg;国家再于11月8日启动湖南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在湖南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部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袁隆平提出新超级稻计划每hm^2目标产量13.5t;Ⅱ优航148刷新航天水稻单产纪录;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在云南彝良试验成功;江苏发布杂交稻种收购价标准下浮不得超过5%;日本杂交育出穗呈粉红色的观赏性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