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幼林施肥试验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省遂昌县湖山乡林场杉木林4年施肥试验表明:施用复合肥和钙镁磷肥能明显促进杉木幼林生长。4年生杉木幼林树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66.7%和72.9%,地径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98.9%和105.9%;7年生杉木幼林树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74.4%和88.7%,地径生长分别增加69.9%和63.5%.钙镁磷肥对杉木生长具明显后效作用。尿素和氯化钾肥对杉木幼林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杉木幼林生长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倜 《青海农林科技》2007,(1):17-18,22
杉木林进行4a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和钙镁磷肥能明显促进杉木幼林生长。4a生杉木幼林树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67.4%和73.9%,地径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96.8%和103.7%;7a生杉木幼林树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64.6%和88.7%,地径生长分别增加76.1%和69.1%,钙镁磷肥对杉木生长具明显后效作用。尿素和氯化钾肥对杉木幼林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炼山对五年生杉木幼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炼山对杉木造林存活率具有明显的提高效应;对五年生杉木幼林的地径生长及其连年生长具有很显著的增长效应;对五年生杉木幼林的树高生长及其连年生长也具极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林地前茬对土壤肥力和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林地前茬的土壤分析和杉木幼林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天然次生常绿针阔叶林地上营造杉木幼林生长各指标均明显大于柿子经济林地,杉木造林后第二年,两种林地前茬的杉木幼林生长差异尤为明显,杉木树高和地径比林地前茬为经济林增加66.83cm和1.64cm;天然次生常绿针阔叶林地土壤水分、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均优于柿子经济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性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柿子经济林地.经济林地土壤结构恶化和养分含量下降是杉木造林生长不良的一个主要原因,杉木造林地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杉木持续速生丰产的一个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5.
陈瑞杰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201-201,210
采用4种不同类型的抚育管理方式,对立地条件和造林质量均大致相同的新造杉木幼林进行抚育,并对六年生杉木林各项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方式对杉木人工幼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均存在显著影响。在保证幼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为提高经济效益,杉木幼林可采用每年块状抚育1次、连续抚育3年的方式,每年抚育的时间在7—8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连续施肥对杉木幼林生物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合理施肥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对1~5年生杉木幼林进行连续施肥,调查研究杉木幼林生长情况,以及施肥对杉木幼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连续施肥对杉木幼林生物量的影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的杉木单株各组分生物量不断增加.其中树干生物量增加得更快.施肥处理第5年,杉木各组分的生物量所占比重分别为树叶13%、树枝25%、树皮9%、树干32%和树根18%.[结论]各组分生物量变化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  相似文献   

7.
杉木幼林中混交泡桐年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杉木幼林中混交泡桐的年生长进行逐月调查,并进行幼林管理和幼林生长动态的LOgistic模型拟合,以研究泡桐年生长中的速生期,生长极大值最大点,为泡桐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阔叶树与杉木人工混交造林,幼林期各林分杉木生长差异不明显,而阔叶树生长差异较大.11年生时蓄积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表现为:杉木南酸枣混交>杉木拟赤杨混交>杉木纯林>杉木木荷混交>杉木火力楠混交.杉木纯林处于中等.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五处理四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杉木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杉木幼林生长,施肥对1、2、3、5年生树高生长和5年生胸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方差分析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均为施肥与不施肥之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施肥方式对生长影响不大,1~2年生施追肥比施基肥稍好,3~5年施基肥比施追肥好些,但差异均不显著。不同施肥量对杉木幼林有一定的影响,肥量多者更有利于杉木的生长,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下管道进行土壤增温5℃与透明U型管隔离降水50%的方法,人工模拟21世纪末全球气候变暖大环境下闽西北中亚热带地区杉木的生长环境。借助生物数码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了土壤增温隔水处理对杉木幼林材管胞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增温5℃极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长度、宽度、腔径和长宽比,显著提高了杉木幼林材管胞壁腔比,而对杉木幼林材管胞壁厚影响不显著;隔离降水50%极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宽度、壁厚和腔径,极显著提高了杉木幼林材管胞长宽比,而对杉木幼林材管胞长度、壁腔比影响不显著;土壤增温5℃且隔离降水50%极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的壁厚,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的长宽比;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材管胞形态的影响总体上大于隔离降水。研究结果为全球变暖大环境下杉木人工林木材品质定向培育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套种三年桐的杉木幼林生长效应和生物量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4和5年生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林分的生长效应、树冠和生物量结构、营养空间利用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不仅促进杉木生长,而且也有利于三年桐的生长发育;通过套种三年桐,林分可提早1~2年郁闭,提高光能和土壤营养空间利用率;4和5年生套种林分的总生物量分别为纯林的1.26和1.61倍.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遂昌县最近3a杉木幼林质量好,一整套造林营林措施付诸实施,促使杉木幼林生长,使林地生产潜力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3.
5-7年生杉木幼林凋落物数量与月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1997年营造的杉木幼林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其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杉木幼林(5-7年生时)向林地输入凋落物共为588.40 kg.hm-2,其中杉木叶占17.54%,枝与皮占4.99%,花与果占1.13%;其他植物凋落物、杂物分别占64.34%和12.01%.杉木的凋落物仅占总凋落量的23.65%.杉木幼林总凋落量年际变化较小,2003年的凋落量是2002年的1.11倍;8月的总凋落量2 a均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与堆积带不同间距的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生长情况,并分析其土壤大量及微量养分元素含量。[方法]以不同林龄(1~5年生)杉木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与采伐剩余物堆积带不同距离(1.7、3.4及5.1 m)的下部条带杉木幼林生长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结果]从生长量指标上看,早期生长阶段(1~2年),幼林地径及树高生长表现为:距采伐剩余物堆积带较远的下部条带距堆积带较近的下部条带;而后期生长阶段(3~5年),幼林胸径(地径)及树高生长表现为:距堆积带较近的下部条带距堆积带较远的下部条带。不同林龄杉木枝下高均表现为:距堆积带3.4 m距堆积带1.7及5.1 m,冠幅均表现为:距堆积带3.4 m距堆积带1.7及5.1 m。从土壤养分含量上看,早期生长阶段(1~2年),幼林同一土层土壤全氮、全碳、全磷含量总体表现为:距堆积带较远的下部条带距堆积带较近的下部条带,而后期生长阶段(3~5年),则表现为:距堆积带较近的下部条带距堆积带较远的下部条带;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距堆积带较远的下部条带距堆积带较近的下部条带。[结论]在幼林早期生长阶段,杉木生长及土壤养分元素含量主要受坡位的影响;在后期生长阶段主要受坡位及采伐剩余物分解速度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营造在建德市寿昌林场五年生刨花楠与杉木不同混交模式林及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刨花楠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生长差异以及与杉木混交后不同模式林分的生长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刨花楠幼林生长量差异明显;刨花楠与杉木混交后能促进刨花楠幼林的生长,其中以楠∶杉=2∶1混交模式刨花楠的生长量较高,与刨花楠纯林相比,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0.45%和12.71%,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刨花楠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切根育苗对杉木苗木及幼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顺昌进行切根育苗对杉木幼苗及幼林生长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切根培育的苗木,尽管苗高、地径比常规不切根育苗略有降低,但主根长度、高径比减小,侧根数增加,Ⅰ级苗率提高30 2%,合格苗率提高33 3%,苗木质量有明显提高.杉木切根苗造林其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略高于不切根苗,但差异不显著.杉木切根育苗能增加育苗收入和降低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17.
黄山丘陵地区杉木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杉木连栽幼林生长显明下降;杉粮间作有效地改善了林地小气候条件和土壤理化特性,与对照相比,杉木玉米间作类型幼林内光强降低32.7~42.O%,气温下降1.6℃,相对湿度提高3.8%;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2.59%,速效N、P和K分别增加16.31%、11.45%和22.24%;有效地促进了幼林生长,幼林高、径生长量分别提高12.2%和15.0%  相似文献   

18.
选用杉木秋播苗和春播苗进行造林效果的对比试验。在造林后的头3年内,分别测定其树高、地径、冠幅、分枝数、枝条总长和根冠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秋播苗幼林各项生长指标均比春播苗造林的幼林优势;秋播苗造林成活率也较春播苗造林提高了5%,并可提早一年郁闭,减少抚育管理经费,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宜提倡杉木秋播苗造林,以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整地方式定向培育杉木大径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整地方式培育杉木大径材的生长过程研究表明:整地方式对3种立地6年生杉木幼林的生长效应,呈现全垦>带垦>穴垦的趋势,但这种作用效应在不同立地条件上是有差别的,整地对杉木幼林地土壤条件的改善作用在低地位指数级较为明显,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18以上指数级)则差别不显著.杉木生长过程分析表明:全面整地、带状整地等高规格整地方式最终并不能改变立地质量,18年生以后整地效应逐渐消失,对杉木林分的终期生长量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不同幼林抚育方式对杉木人工用材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比立地条件大,随着幼林抚育强度的加大,生长量也逐渐增加,加强幼林抚育是确保用材林速生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加强抚育尤为重要;采用适宜的幼林抚育方式,不但能明显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