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家禽》2001,23(5)
德国多家科研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基因可能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物种之间转移。研究人员用转基因玉米制成颗粒饲料喂养实验动物,结果发现这些动物的肌肉和器官里都存在玉米的遗传物质 DNA片断。   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在实验动物体内发现具有完整功能的转基因玉米 DNA序列,也无法确定食物链能否造成基因变异。科学家认为,类似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因为在所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已发现鸡肉里存在玉米的变异基因片断。   研究人员喂养实验鸡的转基因玉米存在 3个变异基因:抗除草剂基因、防抗生素氨必西林的基因、抗玉米螟蛾的 B…  相似文献   

2.
市场信息     
科学家在牛奶中发现转基因成分绿色和平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德国研究人员首次在用转基因饲料喂养的奶牛产出的奶中,发现了转基因作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断。这份报告说,德国巴伐利亚州一家牛奶和食品研究中心测试发现,一头用转基因大豆和BTl76玉米喂养的奶牛,其产出的牛奶中存在转基因饲料的DNA片断。绿色和平组织一名基因技术专家说,DNA片断的存在可能是饲料粉尘直接落入新鲜牛奶中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奶牛体内没有完全分解的转基因作物穿过肠壁、通过血液进入牛奶中。科学家普遍认为,转基因饲料的DNA会在动物消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前言过去十年里,随着重组 DNA 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能分离单一基因,分析和修饰核苷酸的结构,复制分离到的基因,并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动物的基因组中。这种对遗传物质的直接操作被称作“遗传工程”。“转基因动物”则是指基因组中含有重组 DNA 的动物1983年,作者与 Ralph 致力于生产转基因猪的研究,并获得了首例转基因猪(Ham-mer 等,1985)。本文扼要介绍转基因猪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1 转移猪基因的方法生产转基因猪的微注射过程与小鼠相似,只是猪卵母细胞不透明,其原核很难辨认。我们发现,将猪卵母细胞以10000~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其核心部分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尤为突出,特别是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出现,它不仅为人们研究外源基因在整体动物中的表达调控规律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手段,而且还可通过改变动物的基因型,使其表现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以培育优良品种及生产人类所需的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因此,动物的基因转移这一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所谓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手段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动物早期胚胎细胞,由此整合到染色体上,并通过生殖细胞系传递给后代的一类新动物.常见的转基因方法有DNA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逆转录病毒转染法、精子载体法、电转移法等,其中以DNA显微注射法最为成熟,使用最广泛、最可靠,该法常用的哺乳动物是实验小鼠.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鼠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原理(一般程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德国巴伐利亚农业局和慕尼黑技术大学3月25日公布了一项实验结果,18头牛经过长达2年多的转基因玉米饲养,在牛的体内没有发现任何转基因物质的痕迹,即使在血液和牛奶中也没有陌生遗传物质的残留。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动物培育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培育研究是近十年来人们开辟的一个崭新的热门研究领域,是外源基因转移从细胞水平到机体水平的一大飞跃。进入80年代以来,人们应用转基因技术,已将来源于人、动物、细菌和病毒等许多种不同的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大鼠、兔、羊、牛的生殖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相应的转基因动物,使得动物的基因操作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前发展。转基因动物已经成为考察发育和发育的基因调节机理、致癌基因的作用和免疫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细胞反应的有效工具。它还可以用来进行动物新种培育以及肿瘤和遗传性疾病防治。一、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方法1.DNA 的显微注射将外源 DNA 经显微注射直接导入受精卵的雄前核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转基因技术。将注有外源基因的受精卵移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电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日前透露,随着国际上动物转基因前沿领域的转基因鸡技术的发展,上海出现了全国第一家转基因鸡产业开发公司。由复旦大学创业投资基金、复旦值的蛋白质多肽,如人高密度脂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等各种细胞因子、疫苗和抗体。市场上将出现真正具有大学科学家和上海新杨种畜场共同投资建立的这家上海复旦新杨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在全国率先开发通过鸡蛋蛋清表达外源基因的技术。这一技术开发课题组的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黄伟达教授说,在获得稳定技术后,有几种产业开发的可能:一是改良鸡的种质品…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对遗传物质(DNA)进行重组、修饰,从而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产品主要是指经过人工修饰基因的疫苗、诊断试剂和饲料添加微生物。转基因技术打破了异种微生物之间天然杂交的屏障,实现了微生物间的基因转移,获得了新的生物学性状。基因重组技术为人类有效的利用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转基因"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那么你是否听说过转基因动物呢?随着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转基因动物"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转基因动物便是科学家们将不属于动物本身的、经过人工处理过的基因,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导入到精子、卵细胞或者受精卵当中,再通过生殖工程技术育成转基因动物。比如,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便是科学家将绿色荧光、红色荧光和  相似文献   

10.
精子具有主动结合、转运、整合外源DNA的能力,并能在受精时导入卵母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精子介导基因转移(sperm-mediated gene transfer,SMGT)是目前获得转基因动物简单而高效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存在着极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研究精子结合与内化外源DNA的分子机制、外源DNA进入精子后的定位及命运,对提高利用SMGT方法生产转基因动物效率和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精子与外源DNA的结合、内化和整合是受到严格调控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1.
自 Palmiter等 (1982)把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超级巨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家畜的转基因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相继在兔、羊、猪、牛、鸡、鱼等动物上获得转基因成功。家兔既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又是重要的经济动物。从其自然特性来看,转基因家兔的研究与培育,不仅可以促进其自身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研究,而且能为大家畜的转基因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1家兔的转基因技术 1.1显微注射法   显微注射法是采用显微注射仪对受精卵进行注射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精细的显微注射针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动物受精卵…  相似文献   

12.
Grodon首先于1980年报道,转移克隆化的外源DNA到小鼠体中,而使小鼠的所有细胞都含有外源基因。随后又有很多类似报道,被整合的外源基因,即转基因被稳定地整合到转基因动物的基因组中,并按孟德尔方式遗传。然而,转基因动物内在的潜力却首先是由Palmiter等(1982)证明的。他们发现,当转移到小鼠体内的生长激素基因表达时,明显增加了生长速度。近十年来,转基因小鼠通常都用做研究工具,很多实验室试图应用这一技术来改变家畜的基因型。到本世纪末或下世纪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是指这种动物基因组中稳定地整合有以实验方法所导人的外源基因(或特定DNA片段)的动物。随着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动物已在促进动物生长,改善产品品质,动物抗病育种,生产药用蛋白、生产营养保健(医疗)品和可用于人体器官移植的动物器官等领域的应用上,均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伴  相似文献   

14.
信息摘要     
科学家育成营养含量高的转基因玉米我国科学家经过近7年的研究,近日成功培育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营养转基因玉米。科学家将马铃薯花粉上的一个基因转入玉米,结果使玉米的赖氨酸和蛋白质含量比常规玉米分别提高了30%和90%。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基因工程手段育成的转基因优质玉  相似文献   

15.
基因敲除是指对DNA序列已知但其功能未知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使该基因失活或缺失,从而推测出其生物学功能的基因修饰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畜牧兽医领域: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面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小鼠、斑马鱼、鸡、牛、羊、猪等物种;功能基因组学方面,通过建立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发现了部分基因的功能;药理学方面,基因敲除小鼠可以用来揭示疾病的机理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免疫学方面,通过基因敲除可以从基因水平研究免疫系统的疾病;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针对各种动物疾病的相应基因敲除也有很多应用;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现已研究出很多调控元件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外在调控;基因敲除技术在病原微生物的复制、代谢、致病机理和动物生长发育、育种方面也有应用。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动物制作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蚕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在染色体基因内稳定整合并能稳定表达的一类动物.它的研究是建立在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结构遗传学和DNA重组技术的基础上,为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基因鱼是目前国内外获得最成功的转基因动物之一。自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掀起了鱼类基因转移研究的高潮,二十多个实验室以不同的鱼为对象,相继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不同的进展。继中国之后,英国、法国、加拿大、爱尔兰、德国、美国等也先后进行了转基因鱼的研究。目前转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动物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或体外重组的基因结构转移到动物受精卵内组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使其在动物体内整合和表达,产生具有新的遗传特征或性状的动物,并能将新的遗传信息稳定遗传给后代,获得转基因系或转基因群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11):40-45
旨在通过测定转基因动物中外源基因在宿主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来阐述外源基因的整合机制及对该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本研究以MYF6(Myogenic factor 6)转基因小鼠及FAT-1转基因牛为试验材料,采用TAIL-PCR(热不对称交互式PCR)、hiT AIL-PCR(高效热不对称交互式PCR)及本试验室改进的hiT AIL-PCR法,对转基因动物进行了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的检测及测序分析。本研究检测到3个MYF6转基因小鼠和一个FAT-1转基因牛的外源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片段,还获得了大量的未能整合到染色体上的PCR片段。通过对以上片段的测序分析,我们发现重组质粒并不一定是在酶切位点断裂,重组质粒可以发生随机断裂,首尾相连等,外源基因整合如宿主染色体,可以同源重组的方式进行整合,也可以进行随机插入。同时,发现并分析了在转基因动物检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体内整合位点的分析,能够明确转基因动物的遗传背景,能够为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畜禽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本世纪40年代,Avery首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从而揭开现代生物科学的革命性序幕。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70年代Smith等人分离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流杆嗜血杆菌中分离出HindⅢ),为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物种打下了重要的理论、技术基础。DNA体外重组、某些重要生产性状基因的分离、基因融合、胚胎体外操作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更使得转基因动物的产生似如瓜熟蒂落。Palmiter等通过转移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获得的“超级小鼠(Supermouse)更明朗地向人们揭示了基因转移运用于家畜育种的巨大潜力。近年报道的转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