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正超级稻、超级玉米产量屡创纪录,但实际单产增幅甚微,中国玉米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与美国相差280千克之多。中国超级稻研究举世闻名,但查询《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并统计发现,1995年水稻平均单产402千克/667平方米,2009年为440千克/667平方米,年均增幅仅为0.63%。在玉米行业同样如此,李登海在2005年创每667平方米产1402.86千克  相似文献   

2.
2011年在海城市腾鳌温泉管理区进行了玉米配方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用配方肥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增产65.9千克/亩,增产率为8.9%。最佳施肥量为N-15千克/亩、P2O5-6.5千克/667平方米、K2O-6.0千克/亩,最佳施肥比例为1:0.43:0.4。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辽河农场厚德种业进行了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目的在于寻求膜下滴灌水肥配施方案。玉米田间试验采用拉丁字排列式。结果表明:该地区灌水量、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都为正效应。从生理性状、产量增幅和水分利用效率角度评价,以优化施肥和中水处理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获得产量为991千克/亩。所需化肥量分别是尿素44.2千克/亩、二铵16千克/亩、硫酸钾8.0千克/亩,全生育期需水量442.8毫米,其中有效降雨量285.3毫米,补充灌溉量为157.5毫米。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双垄全膜、平覆全膜、小垄沟半膜、露地起垄种植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1705.55千克/公顷,比小垄沟半膜种植增产2912.55千克/公顷,增幅33.12%;比露地起垄种植增产4956千克/公顷,增幅68.46%。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5天~9天,是适合秦州区玉米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多年来玉米一直是北京市第一大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常年种植面积在300多万亩,近几年每年种植基本稳定在200多万亩。2006年,种植面积为203.7万亩,平均亩产为357.8千克/亩,总产7亿多千克。  相似文献   

6.
据试验,用锌肥浸种的玉米平均亩产537千克,比对照亩增114千克;用锌肥作基肥的春玉米平均亩产480千克,比对照亩增57千克.  相似文献   

7.
孙桥 《现代农业》2014,(4):49-49
<正>玉米是开原市主要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0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52.4%。多年来种植形式比较单一,以大面积清种为主,平均单产水平始终在700~750千克徘徊。2013年我们在开原市八宝镇古城堡村张淼家示范了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200亩,秋季经过开原市农业中心专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853.4千克,比相邻农户亩产746.7千克,亩增产106.7千克,增产幅度达14.3%,效果非常显著。一、增产原理1.大垄双行栽培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玉米是高光效的高产作物。光的强弱不但影响玉米的光合强度,也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据测定,玉米的光补偿点为1500~4000米烛光,光饱合点为3万~6万米烛光,大约为自然光强的1/3~1/2。大垄双行栽  相似文献   

8.
研究5种不同新型肥料一次性基施后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专用肥的玉米产量最高是624.76千克/亩;施用沃夫特缓控释肥、生物防控菌肥+减量复合肥的处理产量分别是548.97千克/亩,543.48千克/亩。比农民施肥习惯产量502.24千克/亩,增产8.2%~24.4%。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上述三种肥料采用一次性施用的方式,比农民习惯施肥每亩净产值918.4元,高139.9~391.6元。  相似文献   

9.
<正>多年来玉米一直是北京市第一大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常年种植面积在300多万亩,近几年每年种植基本稳定在200多万亩。2006年,种植面积为203.7万亩,平均亩产为357.8千克/亩,总产7亿多千克。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183团在3连、6连、13连等单位大面积示范种植青贮饲料玉米,取得成功,667米2最高单产达7025.43千克,667米2产值平均在1730元。一、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种植青贮玉米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碱解氮在40~70毫克/千克、土壤  相似文献   

11.
朝阳市玉米施肥现状及高效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米生产现状朝阳市玉米种植面积为400亩左右,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玉米产量135万吨,平均单产为627千克/亩。玉米作为我朝阳市主栽作物,在种植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朝阳市玉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一方面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新品种的快速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丽粳314是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多年努力,杂交系谱法选育出的耐寒、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2005年10月15日在海拔2200米的永胜县顺州乡实产验收3亩,平均亩产647.1千克,创顺州乡水稻高产记录,比对照品种凤稻11号增产72.9千克,增幅12.6%,2006年在顺州乡示范2500亩,其中连片示范141亩,平均亩产602.07千克,其中有1.5亩最高产量为712千克/亩.  相似文献   

13.
纪勇 《现代农业》2012,(3):63-64
2004年,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合344为母本,W618为父本杂交选育出极早熟玉米新品种丰早303。经2005~2009年观察、鉴定、品种比较、内蒙古极早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丰早303表现出生育期短,籽粒品质优,商品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丰早303在内蒙古极早熟组区试中生育期102.0天,比对照大地1号早熟12.0天,比对照冀承单3号早熟7.8天;比对照平均早熟10.4天,平均产量359.0千克/亩,比对照减产25.4%;经农业部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哈尔滨),籽粒含粗蛋白11.37%;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87.9千克/亩,比对照增产9.7%。丰早303抗倒、抗逆性强,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高抗丝黑穗病、茎腐病,中抗玉米螟。该品种具有熟期极早、产量较为稳定、综合抗性较好、适应性较高等优点,是在我国最北部发展玉米种植急需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的缘由 我省玉米种植面积700多万亩。近10年来(1980~1989)亩平均产量304.9千克,与70年代210.7千克相比,提高了44.7%。单产的提高主要依靠了品种的改良、密度的提高和肥料的增施,特别是氮肥用量的增加。据省农林厅报告,近10年全省平均亩施纯氮由6千克提高到11千克左右,1990、1991年都达到了12千克。  相似文献   

15.
根据阿拉善左旗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土壤养分测试结果,以及玉米肥料效应和施肥参数,生产出了总养分含量40%(N:P2O5:K2O=12:22:6)的玉米专用肥(基肥型),并在2010年在阿左旗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进行了40个田间肥效试验。经试验施用配方肥单株粒数较常规施肥单株粒数多88个,百粒重多4克,增产65.3千克/亩,增产率达7.5%,平均节本增效117.4元/亩。因此,40%玉米配方肥节本增效效果较好,配方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潼南县紫色大泥土玉米“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在潼南县紫色大泥土进行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N、P、K,随施肥水平提高,影响效果呈现K高于P。玉米最高经济产量为453.90千克/666.7平方米,对应施肥量为N10千克,P2O54.5千克,K2O4.5千克;最佳经济产量为446.85千克/666.7平方米,对应施肥量为N7.5千克、P2O53千克、K2O3千克。NP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促进作用,NK、PK交互作用对玉米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玉米对肥料的利用率:氮肥12.48%,磷肥0.43%,钾肥3.98%,氮、钾利用率高于磷。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选择秦州区代表性土种进行了春玉米氮磷钾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田间试验(即3414)。结果表明,在春玉米品种奥玉3118上氮肥的增产效果居首位,平均增产31.0%,磷肥的增产幅度次之,平均增产13.6%。钾肥的增产效果较明显,平均增产8.9%。磷肥的增产效果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有关,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试验产量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模型模拟,得到浅山干旱区3个试验点的肥料效应回归模型全部为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据此提出了春玉米的最佳施肥量为最佳施氮(N)量为144.75千克/公顷~256.65千克/公顷,最佳施磷(P2O5)量48.9千克/公顷~91.65千克/公顷,最佳施钾(K2O)量11.7千克/公顷~80.1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在潼南县紫色大泥土进行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N、P、K,随施肥水平提高,影响效果呈现K高于P。玉米最高经济产量为453.90千克/666.7平方米,对应施肥量为N10千克,P2O54.5千克,K2O4.5千克;最佳经济产量为446.85千克/666.7平方米,对应施肥量为N7.5千克、P2O53千克、K2O3千克。NP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促进作用,NK、PK交互作用对玉米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玉米对肥料的利用率:氮肥12.48%,磷肥0.43%,钾肥3.98%,氮、钾利用率高于磷。  相似文献   

19.
<正>北票市娄家店乡南四家村一组村民李振忠2009年种植6亩"朝新谷5号"谷子新品种,9月6日经朝阳市、北票市两级农业科技人员联合测产,平均亩产650千克,亩产值1300元,亩效益达1100元,单产与相邻地块的玉米持平,而效益是玉米的1倍。其主要措施可概括为"六改"。  相似文献   

20.
覆膜玉米间种豆类是覆膜玉米立体种植的主要形式,为了进一步明确覆膜玉米间种黑芸豆的效益,为该项技术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试验。一、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落实在化德县朝阳乡补龙湾行政村,试验面积1.8亩,试验地土质中壤,前茬是小麦,播前亩施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碳铵25千克,供试玉米品种是新冀承单3号,芸豆品种是龙芸4号,覆膜玉米5月8日播种,芸豆由上表可见,覆膜玉米间种黑芸豆后,穗粒数表现有所减少,平均减少15粒/穗,百粒重则相差不大,玉米理论产量相差5.6千克。但通过间种增加芸豆理论产量21.1千克。折纯产量,间种后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