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试验从氮分配的角度用改变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的方法研究日粮氮营养在绒山羊体内的分配机理及应用效果,用消化代谢试验测定总沉积氮(ΔNT),用同位素稀释技术和差减法活体测定体沉积氮(ΔNB=NB终-NB始),用差减法测得毛绒沉积氮(ΔNF=ΔNT-ΔNB)。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相关激素有显著影响:1)褪黑激素(MT)、胰岛素(INS)随光照时间的缩短而升高,埋植MT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催乳素(PRL)、类胰岛素促生长因子-I(IGF-I)、瘦素(LEP)随光照时间的缩短而降低,埋植MT组低于对照组;2)短光照(8 h)和埋植褪黑激素(1.86 mg/kg)组毛绒氮的分配比例与正常值相比增加了10%,而体氮分配比例减少10%;反之,在长光照和不埋植组毛绒氮分配比例减少而体氮分配比例增加;3)短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组体脂肪含量增加(最高达到(24.67±1.41)%),而其他成分(体蛋白、体水分和体灰分)相应降低,长光照和不埋植组体脂肪含量降低(最低(14.16±0.59)%)而其他成分相应增加;4)试验期内短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组绒山羊的产绒量平均增加(338.83±72)g,提高73.8%。绒毛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纺织工业标准的要求。本研究证明,绒山羊的氮分配、体成分和绒毛产量可以通过改变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皮肤毛囊上的表达规律和褪黑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和产绒量相当的阿尔巴斯绒山羊成年母羊,分为4组,即从不埋植的对照组和3组不同时间埋植褪黑激素的试验组。试验组在埋植期间每隔一个月按照2 mg?kg-1 BW的剂量在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采集12个月(从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受试羊体侧部皮肤样品,用定量逆转录PCR (qRT-PCR)检测皮肤中PDGF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各组间PDGFA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对照组在11月时其表达量为全年最低,在12月,随着毛囊周期性生长缓慢进入退行期,其PDGFA基因的表达量也缓慢上升,并在休止期(1-4月)高度表达。而开始埋植褪黑激素后,仅第二年埋植组在翌年1月时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在2月与连续两年埋植组一样,随着绒毛开始脱落,PDGFA基因的表达量也有下降趋势;到5月,其表达量显著低于1月(P<0.05),此时新一轮的绒毛已长出体表。停止埋植褪黑激素后,仅第一年埋植组翌年PDGFA基因的表达模式和毛囊生长周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绒山羊皮肤组织当中PDGFA基因在毛囊生长期低表达,退行期和休止期高表达。埋植褪黑激素可缩短毛囊生长周期。PDGFA基因是一个控制毛囊从兴盛期向退行期和休止期转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Bcl-2和Bax基因以及褪黑激素与绒山羊绒毛生长和凋亡的关系。【方法】选用8只性别、体重、年龄一致的内蒙古绒山羊母羊,随机分为埋植组和对照组,提取皮肤总RNA,对Bcl-2和Bax基因mRNA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①Bcl-2和Bax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细胞中相对表达量比值(Bcl-2/Bax)的增减与绒山羊一年中绒毛生长、退行以及休止时间特点基本吻合;②褪黑激素对Bcl-2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上调了Bax基因在各月份的表达(P<0.01)。【结论】褪黑激素显著下调了Bcl-2和Bax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细胞中相对表达量的比值(Bcl-2/Bax),可促进细胞凋亡,加快机体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4.
外源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皮肤脱碘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MT)促进山羊绒毛生长的机理。【方法】选择16只(15±1)月龄、平均体质量(33.1±2.9)kg、产绒量相近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每隔2个月皮下埋植1次MT(2mg/kg),共埋植3次,另1组作为对照组不埋植MT;所有试验羊均在相同时间采集血样和皮样,分别用于激素浓度和脱碘酶(MD)活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埋植组绒山羊血浆MT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01);羊绒生长速度在7和8月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9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8月份MT埋植组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MDⅡ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埋植组MDⅢ与MDⅡ活性的比值在7、8月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MT在调控皮肤脱碘酶(MD)活性上有重要作用。【结论】MT埋植后2个月内能够刺激羊绒生长,这可能是通过改变皮肤组织中的MD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内蒙古绒山羊非生绒期内褪黑激素埋植时间对山羊绒产量、长度以及细度的影响,于当年4月底抓绒时,选用体重相近、上年度产绒量基本一致的2~3岁内蒙古绒山羊母羊30只,随机分为3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2个褪黑激素埋植组(4和6月2次埋植组、6月单次埋植组),试验开始后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无论是4和6月2次,还是6月单次埋植褪黑激素均能够诱导非生绒期内山羊绒生长,整个羊绒生产周期内没有二次生绒和提前脱绒;2)埋植褪黑激素对山羊绒细度没有影响(P0.05),4和6月埋植褪黑激素组绒山羊产绒量和山羊绒长度显著高于6月埋植组和对照组(P0.05),6月埋植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相比于上年山羊绒品质指标,除4和6月埋植组山羊绒长度显著增加(P0.05)外,其他处理组长度和细度均无差异(P0.05)。因此,4和6月份埋植褪黑激素能够有效诱导山羊绒生长,诱导产生的长绒期与自然长绒期衔接,无提前脱绒,显著提高山羊绒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内蒙古绒山羊非长绒期埋植褪黑激素对其产绒性能和血浆褪黑激素浓度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将18只体重基本一致、上一年产绒量较为接近的3周岁内蒙古绒山羊半同胞母羊,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每组9只羊。试验组于抓绒后在羊颈部皮下2次埋植褪黑激素(5月中旬和7月中旬),试验期共5个月。试验开始后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当埋植组或对照组开始长绒时,剪取绒毛样品用于生长量和细度测量;每月采集血样分析血浆褪黑激素含量。结果表明:1)埋植组大部分绒山羊6月底羊绒已经长出体表,7月底所用试验羊均已长绒,而对照组8月底大部分羊开始长绒,直至9月底才全部长绒。2)7月底,当对照组还没有长绒时,埋植组羊绒平均长度达34.95mm;9月底,当对照组全部长绒,平均羊绒长度达到22.45mm时,埋植组羊绒平均长度已达57.51 m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埋植褪黑激素对羊绒细度无影响(P0.05)。3)对照组从6月起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褪黑激素浓度均逐渐升高,至8月达到最大水平,埋植组在7月达到最高浓度,后缓慢下降至自然水平。在6和7月份,埋植组白天和夜晚血浆褪黑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8和9月份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8月份埋植组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因此,内蒙古绒山羊抓绒后,按2mg/kg(BW)的剂量分2次埋植褪黑激素,可提高血浆中褪黑激素的浓度并诱导山羊绒提前萌发,并且不会影响细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内蒙古绒山羊长绒后期褪黑激素埋植时间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于2013年4月底抓绒时选用体重相近、产绒量基本一致的3周岁左右的内蒙古绒山羊3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2013年12月和2014年2月2次埋植组(即12月底开始2次埋植组)以及2014年2月单次埋植组(即2月底单次埋植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mg/kg(BW)。埋植开始至试验结束(2014年4月底抓绒)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并采集绒样,用于分析埋植对山羊绒生长的影响。称量试验羊的初始和结束体重,并统计产羔数和羔羊初生重。结果表明:1)单次埋植褪黑激素组在4月底抓绒时绝大多数羊颈部存在明显的脱绒损失,而对照组和2次埋植组并未出现脱绒现象;2)埋植褪黑激素对试验结束时羊体重和日增重没有影响(P0.05),对产羔数和羔羊的初生重也无影响(P0.05);3)各组间羊绒长度和细度无差异(P0.05),2次埋植组羊绒产量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而单次埋植组羊绒产量因提前脱落损失而显著降低(P0.05);4)1—3月份山羊绒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各组间没有差异(P0.05),且均在4月份停止生长。因此,2月底单次埋植褪黑激素有促使山羊绒提前脱落的作用,12月底开始2次埋植褪黑激素虽没有促使山羊绒提前脱落,但也没有促进山羊绒生长,并未延长山羊绒生长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舍饲辽宁绒山羊的饲养标准。【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将30只体质量相近、健康的2周岁辽宁绒山羊母羊,随机均分为5组,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92.6,100.6,110.2,121.2,131.9 g/kg)对其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体增质量和产绒性能(绒毛生长量、绒毛生长率、产绒量、羊绒长度、羊绒细度、绒层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粗蛋白水平达到110.2 g/kg以上时,显著促进粗毛的生长(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随日粮中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为110.2 g/kg以上时,能量表观消化率下降明显,与蛋白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纤维表观消化率与日粮中蛋白水平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辽宁绒山羊日粮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110.2g/kg。  相似文献   

9.
将12只阿帕克孕驼随机分为4组,通过简易的外科手术在羊驼绒毛生长较慢时期(2~5月份),在其颈部皮下埋植褪黑激素(MLT)缓释剂,埋植量分别为0、50、100、150 mg,探讨MLT对试验期羊驼绒毛生产性能的影响,寻求较为经济、可行、实用的促绒途径。研究结果表明:MLT显著增加了羊驼绒毛的直径与伸直长度。各处理组在试验期绒毛生长速度均显著提高,但褪黑激素对羊驼采食量及净毛率均无影响。从整体效果来看褪黑激素对羊驼可以起到很好的促绒作用,100 mg为最佳埋植量。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了解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影响绒山羊绒毛生长的主要因素,实践性对比研究,适当调控光周期变化、褪黑激素的分泌和粗饲、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日粮营养水平,可促使羊绒生长,大大提高羊绒的产量、性能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hotoperiod and melatonin (MT) on nitrogen partitioning in Inner Mongolia White Cashmere goats in telogen in order to regulate nitrogen partitioning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fur, and promote cashmere production. Thirty-six castrated mature goats, with live weights ranging from 23 to 25 kg,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hree groups then exposed to different photoperiods (long daily photoperiod, LDPP; short daily photoperiod, SDPP; natural daily photoperiod, NDPP). In each group, half of the goats were implanted with MT. Total nitrogen sediment (ΔN) was tested with a general digestive and metabolism method. Body nitrogen sediment (N B ) was measured by isotope dilution technique of tritiated water at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N B = BN endBN beg) and fur nitrogen deposited (N F )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formula N F = ΔNN B .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 B and N F partitioning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photoperiod and MT. The N F partitioning was increased with the shortening of photoperiod and it was higher in the implanted groups than in the non-implanted groups.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percentages in LDPP and SDPP + MT were (23.6 ± 0.46)% and (36.1 ± 0.79)%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SDPP and implantation of MT; while BN partitioning showed the reverse for photoperiod and implantation of MT; (2) there is an additional cashmere production of (338.83 ± 72) g in SDPP and implanted groups with an average increase of 73.86%. The traits of the newly grown cashmere were all in the range of the textile standard; (3) hormones related to nitrogen partitioning and body composition varied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levels of MT and insulin (INS) increased with the shortening of photoperiod and were higher in the implanted groups than in the non-implanted groups, and there was a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SDPP and MT implantation; prolactin,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and leptin showed the opposite results to MT and INS.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MT and photoperiod can be used to regulate nitrogen partitioning, modulate cashmere goat body composition and improve cashmere production in practice. The technique can be extended to Inner Mongolia and other cashmere goat raising areas in China.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6, 11(1): 22–28 [译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粗料型日粮中添加烟酰胺对绒山羊消化代谢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健康、体重年龄相近的博格达绒山羊(公羊)10只,分为2组,5只/组,在饲喂精粗比为30∶70的日粮中分别添加烟酰胺为0、130mg/(d·goat),试验以添加0 mg/(d·goat)的烟酰胺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添加烟酰胺的绒山羊对干物质、粗蛋白、粗饲料及有机物的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65; (P <0.05)、8.42; (P <0.05)、7.68;(P<0.05)和10.55; (P<0.05);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96.84;(P<0.05);对干物质、有机物、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45;、0.49;、4.58;和7.39;.[结论]在高粗料型日粮中添加烟酰胺可显著提高绒山羊的日增重及营养物质采食量(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主要非遗传因素对南疆绒山羊主要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SAS 8.1软件的GLM程序,分析性别和年度对产绒量、初生重、断乳重、绒纤维直径以及绒纤维直径离散的影响.[结果]性别、年度对产绒量、断乳重、绒纤维直径以及绒纤维直径离散都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年度对初生重有显著的影响(P<0.05);性别和年度对初生重、绒纤维直径离散影响不显著(P>0.05),对产绒量、断乳重和绒纤维直径影响极显著(P<0.01).[结论]在估计南疆绒山羊遗传参数和育种值时,对以上5个性状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可以作为固定效应放到模型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粗料型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绒山羊消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体重年龄相近的博格达绒山羊(公羊)10只,分为2组,5只/组,添喂延胡索酸二钠0、10 g/goat·d(分别称之为对照组、试验组),以研究粗料型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绒山羊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添喂延胡索酸二钠试验组绒山羊粗饲料的采食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0.09; (P <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18.65; (P <0.05);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消化量(g/goat·d)分别提高了5.05;、4.86;、1.34;、22.42; (P <0.05)和2.82;;钙保留量比对照组提高了53.85; (P <0.05).[结论]粗料型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可显著提高绒山羊对粗饲料的采食量、纤维素消化量及日增重.  相似文献   

15.
转K2.9基因绒山羊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备转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2.9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胚胎,为绒山羊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材料。【方法】以含有Neor 基因标记的K2.9 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NA3.1-K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转K2.9基因细胞,将获得的转基因阳性细胞与体外成熟的绒山羊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并对生产的重构胚进行了体外培养。本文分别进行了激活方法、供体细胞和卵母细胞来源的筛选,且对获得的囊胚进行了PCR鉴定。【结果】(1)Iono+6-D对成年羊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效果好于A23187+6-D,显著提高了胚胎的卵裂率。(2)羔羊孤雌胚的卵裂率显著低于成年羊,但囊胚率差异不显著。(3)来自2只绒山羊胎儿的转基因成纤维细胞对核移植胚的发育没有显著影响,但2号羊的转基因细胞显著提高了融合率。(4)以羔羊卵进行核移植,显著降低了核移植胚的发育率。(5)对获得的囊胚进行PCR鉴定,成功扩增到目的基因。【结论】将K2.9 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NA3.1-K转染的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核移植到成年羊卵母细胞中,以Iono+6-D进行激活,首次成功、高效地获得携带K2.9基因的绒山羊囊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新疆南疆绒山羊绒细型新品系的培育,引导全国绒山羊产业的育种方向,为我国绒山羊绒细度优势的保持和扩大提供参考,为我国羊绒的出口创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确定系祖,在南疆绒山羊核心育成母羊群中,利用精准选种、人工授精、个体选配、纯繁扩群等技术手段增加品系的群体数量.[结果]到2010年基础群达标个体仅有110只,进展缓慢且培育品系繁殖成活率较低.2011年,达标个体达206只.[结论]应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用BLUP育种加快南疆绒山羊绒细型新品系培育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白绒山羊褪黑激素受体基因SNP与产绒性状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绒山羊褪黑激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TNR)基因的SNP与绒山羊产绒性状的关系,寻找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方法】以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选择绒山羊褪黑激素受体(MTNR1a和MTNR1b)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研究其多态性,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方法,对各基因型间生产性状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① 在绒山羊MTNR1a基因外显子1和2,以及MTNR1b基因外显子1没有检测到SSCP多态,而在绒山羊MTR1b基因外显子2中存在SSCP多态,首次检测到了3个SNP;② P4引物位点存在NM_001206907:g.648 bp处C-G突变,该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的改变;以及NM_001206907:g.665 bp处的G-A突变,该突变导致第223个密码子CGC变成CAC,从而使精氨酸变成组氨酸(Arg-His);方差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对绒山羊产绒量有显著影响(P<0.05);③AA基因型具有较高的产绒量,比AB、BB基因型产绒量分别高98.78和148.23 g,同时该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年龄互作效应对绒山羊绒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④ P5引物位点存在NM_001206907:g.1 015 bp处的G-A突变,该突变导致第339个密码子GGC变成AGC,从而使甘氨酸变成丝氨酸(Gly-Ser),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年龄互作效应对绒山羊绒细度存在边际显著影响(P<0.1);⑤ 这两个位点多态对绒山羊产羔数量、羔羊初生体重等繁殖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P4-AA基因型可以作为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产绒量性状辅助选择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产绒量和体重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内蒙古绒山羊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成的优秀地方品种。主要产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分布于二郎山、阿尔巴斯和阿拉善左旗3个地区。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均是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并且属于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本研究通过数量遗传学方法对内蒙古绒山羊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进行遗传参数评估,旨在研究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对产绒量和体重的遗传参数的影响,为绒山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1990-2014年间54 044只绒山产绒量、体重和毛长的重复数据为研究材料。按照不同羊毛长度将绒山羊分为3个类型:短毛型(≤13 cm,SSL)、 中间型(13 cm<羊毛长度≤22 cm,ISL)和长毛型(>22 cm,LSL)。利用Excel对不同毛被类型内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进行表型分析,然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利用SAS9.2的REG程序计算不同毛被类型内毛长对产绒量和体重的回归系数,确定不同毛被类型对产绒量和人体重的影响。最后采用WOMBAT软件的AIREML算法对不同毛被类型内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进行方差组分分析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对不同类型产绒量和体重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发现长毛型毛长均值比中间型和短毛型分别增加了6.20 cm和13.40 cm。长毛型产绒量较中间型和短毛型高105.03 g和59.85 g。长毛型体重较中间型和短毛型分别高8.78 kg和10.06 kg。长毛型的产绒量(721.15 g)最高,体重最大(41.98 kg)。毛长和产绒量的变异系数随着毛长的增加在减小,但是体重的变异系数随着毛长的增加而增加。产绒量和体重的变异系数均在27%以上,说明产绒量和体重均具有较高的提升潜力。经过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毛被类型内产绒量和体重对毛长的线性回归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短毛型、中间型和长毛型毛长对产绒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4.63、1.92和21.07。短毛型、中间型和长毛型毛长对体重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4、0.32和1.94。即长毛型的毛长对产绒量和体重的回归系数最高,说明长毛型个体对产绒量和体重的影响较大。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短毛型、中间型和长毛型产绒量的遗传力分别是0.14、0.22和0.33,短毛型和中间型的遗传力为低遗传力,长毛型为中等遗传力。短毛型、中间型和长毛型体重的遗传力分别是0.10,0.11和0.12,属于低遗传力。长毛型产绒量和体重遗传力最高。从遗传相关来看,产绒量与体重(-0.20-0.26)、产绒量与毛长(-0.11-0.37)和体重与毛长(0.21-0.43)的遗传相关随着毛长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长毛型个体产绒量和体重的表型值最高,并且长毛型个体的体重和产绒量的遗传力最高,长毛型产绒量和体重的遗传相关也最大,因此,选择长毛型个体留种可以加快绒山羊产绒量和体重的遗传进展,实现羊毛对产绒量和体重的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