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免耕抛秧适宜抛栽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灵山县生态条件下,对早、晚稻免耕抛秧的适宜抛栽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稻免耕抛栽密度不应少于33.0万~34.5万蔸/hm2,晚稻免耕抛栽密度以34.5万~36.0万蔸/h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免耕直播水稻杂草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地区开展免耕直播杂草防除技术的试验和示范。2005年筛选出免耕直播稻田杂草防除最佳除草剂组合HC2(41%农达AS、38%苄·二氯WP、10%千金EC);2006年HC2在浙江和湖北的超级稻免耕直播田示范,结果表明,对国稻1号田杂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鸭舌草和陌上菜的密度防效和植株鲜重防效达到优级水平(≥90%),对国稻6号田杂草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和陌上菜的密度防效和植株鲜重防效达到极优水平(≥95%)。HC2对国稻1号和国稻6号的生长无不利影响,获得了较高产量。国稻1号在浙江海宁达到9510kg/hm^2,国稻6号实收产量达到6780kg/hm^2。  相似文献   

3.
对水稻免耕抛秧进行不同抛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晚造免耕抛秧栽培每公顷抛栽36万蔸较适宜,其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增加,产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中油杂8号为材料,在稻茬免耕直播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茬免耕直播油菜在大通湖区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15日,密度为每公顷30万~45万株,施氮水平为纯氮180kg/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香1号不同播、抛、栽期对比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中香1号在湘潭适宜的播种期,抛秧期和移栽期,研究表明,中香1号秧龄弹性大,湿润育秧6月20日前播种,7月22日前移栽,软盘育秧6月18日前播种,7月20日前抛秧,均能正常抽穗结实,但适当早播,早抛(插)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6.
2002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抛栽密度对免耕抛秧稻的成穗率、有效穗数有显著的影响,以每公顷抛栽33.0万~34.5万蔸最好,不同的抛栽密度对免耕抛秧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早稻以每公顷抛栽33万蔸处理产量最高,晚稻以每公顷抛栽34.5万蔸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超级稻组合丰优香粘在豫南稻区的不同秧龄、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丰优香粘在信阳的适播期为4月20日左右,秧龄35 d左右;适宜栽培密度为13.3 cm×20.0 cm;在中等偏高的氮肥,配合中高等磷、钾肥的条件下,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8.
吴爱明 《作物研究》2009,23(1):22-23
以岳优360为试验材料进行晚稻免耕抛栽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和经济效益。与翻耕抛秧比较,免耕抛秧栽培产量增加21kg/hm^2,纯收入增加643.5元/hm^2。免耕抛栽技术操作简单.省工节本,稳产增效,切实可行。同时探讨了该技术在具体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连作晚稻机插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栽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优308(杂交籼稻)、甬优2640(籼粳杂交稻)、嘉优2号(杂交粳稻)为材料,通过2年的播种期试验和秧龄弹性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连作晚稻在金华地区作机插的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栽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连作晚稻机插产量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在18 d秧龄条件下,五优308、甬优2640和嘉优2号于7月3日、7月6日和7月9日之前播种,能安全齐穗,五优308产量最高,嘉优2号最耐迟播,但产量水平明显低于五优308和甬优2640;五优308在秧苗素质、秧龄弹性方面明显差于甬优2640,五优308适宜机插的秧龄为12~20 d,甬优2640为17~27 d。五优308秧龄超过21 d之后,抽穗期推迟,安全齐穗风险加大,产量水平明显低于甬优2640。  相似文献   

10.
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昌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减少,带蘖数、干物质有增加的趋势,播种量为15 kg/667 m2时的秧苗素质最好,产量最高;随着秧龄的增大,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降低,导致产量降低,60 d秧龄的产量明显高于70 d秧龄的产量;在2.16~2.64万丛/667 m2移栽密度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增加的趋势,产量增加。总之,较少播种量、较小的秧龄、适宜的基本苗数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为了应对干旱,可以通过稀播提高秧苗秧龄弹性,把秧龄延长到70 d,栽足基本苗,降低水稻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杂交委抛秧高产实用技术,设置了多因素试验,结果明确:杂交稻软盘育秧,适宜播种量为每盘40g,适宜抛栽期为三叶一心期,适宜抛栽密度为1m^2 25穴,盘秧上泥浆前底施营养剂、1.5叶龄撇布多效唑,空穴率低,秧苗矮壮,省工易行,抛秧分蘖力旺盛,适当减少分蘖肥,增施穗粒肥,可降低苗峰,提高成穗率,形成穗多穗大兼容的高产群体。  相似文献   

12.
湘南地区双季杂交稻免耕抛栽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湘南地区双季杂交稻免耕抛栽的特点,提出了选择适宜免耕抛栽稻田,作好相应的抛前准备,抓好品种选择与搭配,培育壮秧,注重抛秧方法,促进抛后快速立苗,加强田间管理及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晚稻免耕抛秧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抛30万~39万穴/hm2范围内,产量与穗数呈正相关,随着抛栽密度的适量加大而增加。以每公顷抛30万穴为对照,抛栽39万穴的增穗11.85%,增产8.39%;36万穴的增穗7.6%,增产5.68%;33万穴增穗4.2%,增产3.0%。  相似文献   

14.
棉田免耕套栽油菜施肥效果及肥料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棉田免耕套栽条件下,研究了油菜氮磷钾(NPK)肥施用效果及肥料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了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N、P、K三要素增产效果依次为:N>P>K。通过对肥料效应模型的筛选,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油菜氮(N)、磷(P2O5)、钾(K2O)的适宜推荐用量分别为205kg/hm2、76kg/hm2、35kg/hm2。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抛栽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世宏 《杂交水稻》1999,14(4):23-25
1995~1998年对水稻抛栽的高产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抛栽的适宜叶龄为3.5~4.5叶,抛栽密度早稻为30.0万~36.0万蔸/hm2、晚稻为33.0万~37.5万蔸/hm2,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早晚稻均以7∶3为宜,抛栽稻的立苗期为3~5d,大田抛栽水层深度以1.0~1.5cm为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秧龄和插植密度在早稻旱育秧栽培中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复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旱育秧秧龄可定为3.5~5.5叶,二因素互作显著,最适秧龄为4.5叶。秧龄4.5叶时,插植密度适宜范围25~30丛/m^2,以25丛/m^2最适宜。生产上适宜的组合是秧龄4.5叶、插植密度25丛/m^2。  相似文献   

17.
杂交晚稻免耕抛栽低产原因及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三定 《杂交水稻》2006,21(4):52-53
分析了杂交晚稻免耕抛栽产量较低的原因,即田土板结,立苗困难,禾苗根系浅;肥料易挥发,易流失,吸收利用率低;秧苗秧龄弹性小;基本苗、有效穗不足;抛栽不均匀;杂草、落粒谷发芽影响禾苗生长等。提出确保土壤的结构性能;科学合理施肥;保证抛栽的基本苗数;合理搭配早晚稻的熟期,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均匀抛栽;加强抛栽后的田间管理等措施,以提高杂交晚稻免耕抛栽田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抛栽密度能提早够苗和增加有效穗。免耕抛栽密度以每公顷抛33.0万~34.5万蔸产量较高,与每公顷抛栽30.0万~31.5万蔸处理差异明显,而每公顷抛栽33.0万蔸与34.5万蔸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产量形成与氮素积累运转特性,为油菜轻简化栽培条件下氮肥运筹的合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苏油6号为材料,设置稻草全量还田机械起垄开沟摆栽(A)、稻草不还田机械起垄开沟摆栽(B)、稻草全量还田免耕人工穴栽(C)、稻草不还田免耕人工穴栽(D)、人工直播(E)5种不同种植方式,研究其对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与氮素积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菜产量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免耕穴栽和直播;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处理显著提高了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在2种移栽方式下稻草全量还田与不还田产量差异不明显。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免耕穴栽直播,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变大。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素积累与运转有显著影响,初花至终花期、终花至成熟期氮素的阶段累积量均表现为ABCDE;与直播相比,2种移栽方式(A和B)均能显著提高花后茎秆和叶的氮素转运量及其叶的转运率,但茎秆转运率和贡献率却低于直播。机械起垄开沟摆栽能显著提高油菜干物质的生产和花后植株氮素的积累与运转,从而增产。  相似文献   

20.
在4个施氮水平下,比较了免耕抛栽水稻和常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及产量。结果表明,在127.5~193.0 kg/hm2施氮水平内,结实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而穗数、穗前干物质生产量、穗后干物质生产量、总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植株高度、单茎茎鞘重和根系活力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其中,免耕抛栽水稻193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127.5 kg/hm2施氮处理。常耕抛栽水稻的有效穗数高于免耕抛栽水稻,但免耕抛栽水稻的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和植株高度、单茎茎鞘重及根系活力和颖花茎流量比常耕抛栽水稻高,免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优于常耕抛栽水稻,免耕抛栽水稻平均比常耕抛栽水稻增产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