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秦岭种子植物的区系分区系统,对陕西秦岭两个植物亚地区共六个植物省的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四个野生百合在秦岭南坡植物亚地区的储量大于北坡植物亚地区,其中在宁陕植物省分布最多;在太白山植物省特有程度最高;分布最匮乏的是关中平原植物省,没有调查到野生百合的分布。细叶百合(L.pumilum)的适应性最强,在五个植物省中都有分布;野百合(L.brownii)次之,在四个植物省中有分布;卷丹(L.lancifolium)在两个植物省中有分布;绿花百合(L.fargesii)仅分布在太白山植物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荒漠植物功能性状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随土壤水盐梯度的变化规律,为荒漠地区植物恢复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植物的叶片形态、生理特征、植物生物量以及土壤的水分和盐分含量,并将水盐分为3个梯度,分析不同水盐梯度下植物生物量对功能性状的响应。【结果】(1) 植物冠幅面积 (S) 在3种土壤水盐梯度下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植物叶片磷含量 (LPC) 在低水盐群落中适应性高于中高水盐梯度。(2) 植物地下生物量 (AGB) 低水盐梯度显著低于高水盐梯度 (P < 0.05) ;地上生物量在土壤水盐梯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P > 0.05) 。 (3)对植物功能性状和生物量的冗余分析 (RDA) 在3种梯度下,植物冠幅面积 (S) 、株高 (H) 与生物量相关性均较高,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型性状S、H、SLA会对生物量增长有促进作用。 (4) 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对生物量的指示能力是随着土壤水盐梯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结论】艾比湖干旱荒漠地区植物的生物量随土壤水盐的增高而减少。在低水低盐土壤区域,植物的适应性较强;在高水盐土壤区域,植物叶片表型性状比生理性状更明显;在中水盐土壤区域,植物功能性状与生物量差异及联系不明显。干旱荒漠区土壤盐含量的增高已经对植物生长产生了迫害,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功能性状及生物量减少会使荒漠土地退化,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盐碱地野生能源植物筛选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有效利用盐碱荒地,发展适合生长的能源植物,测定了16种植物的植株含油量和8种植物的抗性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野生蓖麻含油量(13.9%)最高,其次分别是小蓟(12.5%)、萝摩(11.2%)、地锦(10.0%)、大蓟(9.27%)、续随子(9.25%)、蒲公英(7.75%)、山苦荬(7.63%)、乳浆大戟(6.57%);8种植物的抗寒性强弱为:麻疯树、野生蓖麻>乌桕>银合欢>蒲公英、山苦荬>地锦、萝摩;8种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为:麻疯树、乌桕>银合欢>野生蓖麻、萝摩>地锦>山苦荬>蒲公英。综合考虑,野生蓖麻植株和种子含油量高,植株高大,抗逆性强,是有潜力的野生草本能源植物;麻疯树植株和种子含油量亦高,抗逆性最强,是有潜力的野生木本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4.
I. Chrysanthemum Pallasiana (Fisher ex RegeI) Kom·in act·Hort·Petrop·25p·645(1907);NaKai in Tokyo·Bot·Mag·24p·55;Kitagawain. Rep. Inst. Sci. Res Manch. 4p. 87; 刘慎谔等东北植物检索表(1959)369.(图版137,图4) 银菊(东北植物检索表) 1980年笔者于汪清县罗子沟所在地北山顶岩生植物丛中发现並采集标本,当时该植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哺乳期使用植物小肽对断奶后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将800头PIC五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组,在哺乳阶段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含有质量分数2%血浆蛋白及质量分数2%和4%植物小肽的日粮,于(21±2)日龄仔猪统一断奶,在(25±2)日龄时从4个处理中分别选出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75头仔猪,随机分为3个重复,统一饲喂保育日粮进行保育试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血浆蛋白组(P>0.05)、2%植物小肽组(P>0.05)和4%植物小肽组(P<0.05)均提高了仔猪日增重;从试验全程的料重比来看,血浆蛋白组较高(P>0.05),2%植物小肽组和4%植物小肽组较低(P>0.05);血浆蛋白组(P>0.05)、2%植物小肽组(P>0.05)和4%植物小肽组(P<0.05)的仔猪腹泻率均有降低。与血浆蛋白组相比,哺乳期补饲日粮中添加4%植物小肽提高了断奶后仔猪日增重(P>0.05),降低了腹泻指数(P<0.05),提高了断奶后仔猪血糖浓度(P<0.05)和血清总蛋白浓度(P>0.05),降低了血浆尿素氮浓度(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哺乳期补饲日粮中添加植物小肽,能够提高断奶后仔猪的生产性能,促进机体营养代谢,并且随着植物小肽添加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叶树的阶段转变及成花诱导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成花(flowering)是植物发育进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植物从幼年期(juvenile phase)转入成熟期(adult phase)的最显著标志。虽然就多年生植物而言,成熟与开花并非总是同步的,但实践上,人们通常将植物的开花视为其幼年期的结束和成熟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以延河流域69个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植株高(height,H)、种子干重(seed matter,SM)和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3个功能性状,探讨leaf-height-seed(LHS)策略在延河流域的适用性、主要植物的功能型划分及各功能型植物在延河流域的分布。结果表明:1)LHS策略能很好地适用于延河流域,且通过该策略将69个物种分成了5个植物功能型。功能型Ⅰ植物属于干扰型和竞争型,适合生长于高干扰、高竞争和低压力的环境中;功能型Ⅱ植物属于杂草型,适合生长于高干扰、低竞争和低压力环境;功能型Ⅲ植物属于耐胁迫型,适合生长在高胁迫和高竞争的环境中;功能型Ⅳ植物属于竞争型,适合生长于高竞争和低压力的环境中;功能型Ⅴ植物属于竞争型和杂草型,适合生长于低胁迫和高竞争环境。2)延河流域具有较明显的环境梯度变化,各个功能型植物在流域中表现出一定的分布特点,从南向北(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植物功能型依次分布为植物功能型Ⅳ(植物功能型Ⅰ为伴生种)→植物功能型Ⅲ和植物功能型Ⅳ(植物功能型Ⅰ、Ⅱ、Ⅴ为伴生种)→植物功能型Ⅲ(植物功能型Ⅰ为伴生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叶片是否能利用发生频率较高而又无法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小量级降雨,以宁夏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50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的单位面积吸水量(leaf water uptake content,LWUC)、含水量增加率(percentage increase in leaf water content,RW)、水分饱和亏(leaf water saturation deficit,WSD)、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hlC)、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和叶片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erial content,LDMC),分析植物各叶片性状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吸水性状的变异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叶片可以吸收水分,具有利用小量级降水的能力;与其他区域的研究结果相比,研究区50种植物叶片性状值偏小,说明该区域植物能较好地适应贫瘠的环境;叶片性状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不同叶片质地植物的LWUC、RW存在差异,肉质多汁和叶片退化显著高于草质、革质、膜质和纸质者(P<0.05),与WS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植物生活型相比,地下芽植物的LWUC、RW和WSD均显著高于地上芽植物(P<0.05);不同植物生长型物种的LWUC和RW存在显著差异,半灌木植物的LWUC和RW显著高于乔木/小乔木和1年生/2年生草本(P<0.05),而与WS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叶面性状植物的LWUC和RW也有所不同,周身覆毛大于双面覆毛(P>0.05)、单面覆毛(P<0.05)和背被白粉(P<0.05),而与WS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叶片吸水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磷矿区16种植物在环境净化应用中的潜力,通过采集昆阳磷矿区废弃地土壤及植物样品,对植物不同器官N、P、K营养元素、土壤及植物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筛选出具有优势的修复植物,为磷矿区植被修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对P的富集能力优于其他植物,可作为富集P的优势植物;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作为重金属Cu富集的优势植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770、2.806;旱冬瓜、华山松(Pinus armandii)、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作为富集重金属Zn的优势植物,富集系数为1.205、1.855、1.833、1.557。因此,旱冬瓜、金竹、云南红豆杉、响叶杨为磷矿区适宜的修复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植物是园林中唯一有生命的要素,是园林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与植物规划设计有关的名词比较多,包括种植设计(Planting design)、植物配置(plant arrangement)、植物造景(plantscaping)、植物景观设计(plantscape design)等。或许各个名词的侧重点不一样,各人的偏好也不一样,但实质上是相同的。我们《现代园林》就选用了"植  相似文献   

11.
镉是毒性最强的环境污染物之一。植物中积累的镉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镉能抑制植物生长,能使植物形态、生理生化及结构发生改变。镉可减少净光合速率,损伤光合器官;使叶绿素含量下降;抑制气孔开放,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镉通过改变植物硝酸还原酶(NR)、谷胺酰氨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以及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进一步影响植物氮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及氮代谢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重金属镉对植物光合作用及氮代谢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太阳花(Portulaca grandifloraHook.)、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常春藤(Caulis hederae Sinensis)、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Kunth)、露草(Mesembryanthemum cordifolium L.f.)等7种植物为试验材料进行耐旱性试验,筛选适合贵阳市屋顶绿化的植物材料,为当地今后屋顶绿化植物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种植物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与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的趋势。综合各植物的表现,7种植物的抗旱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太阳花>佛甲草>常春藤>露草>吉祥草>鸢尾>鸭跖草。  相似文献   

13.
<正>1997年3月20日,国务院第213号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9年4月23日,中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从此我国成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第39个成员国。同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开始受理来自国内外的农业植物品种权申请。  相似文献   

14.
<正>1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中国地理环境丰富,幅员辽阔,气候复杂,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维管束植物共约31,000多种,几乎相等于整个欧洲(11,650种)加北美洲(20,000余种)维管束植物的总和。中国第四季冰川过后留下的特有植物很多,如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nensis)、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银鹊树(Tapiscia sinensis)及马尾树  相似文献   

15.
西北盐碱土主要植物丛枝菌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北地区盐碱土主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14科29种植物中,除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 Maxim.)外,其余植物均被菌根真菌侵染,侵染比例为96.55%;在过去认为不被侵染的莎草科(Cyperaceae)和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中,发现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 C.A.Mey.)、筛草(Carex kobomugi Ohwi)、盐角草(Saliconia europaea L.)、碱蓬(Suaeda glauca Beg.)和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Moq.)有侵染现象;所调查的乔木和草本类植物的菌根植物比例为100%,灌木植物为87.50%;丛枝菌根结构类型以A型为主,占65.52%,P型占27.59%;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与植物的种类、生活型、根系类型及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密切;菌根结构类型主要受植物种类及其根系类型的影响,与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的生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方和植物踏查法对天山南坡山前荒漠冲积扇平原锦鸡儿灌丛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锦鸡儿灌丛群落植物分属12科、19属,21种;其中豆科植物占9.52%、禾本科植物占14.29%、藜科植物占19.05%、菊科植物占14.29%、莎草科植物占0,杂类草植物占42.86%;锦鸡儿灌丛群落中的多刺锦鸡儿(Caragana spinosa)、浩罕彩花(Acantholimonkokandense)、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驼绒藜(Ceratoideslatens Revealet)、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nica)和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呈集群分布,趋于随机分布,多刺锦鸡儿灌丛属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生长于污泥中的几种耐性植物遏蓝菜属(Thlaspigoesingense)、羽叶鬼针草(Bidensmaxi-mowiczianaOett)、酸模(RumexacetosaL.)、紫苜蓿(MedicogosativaL.)和印度芥茉(Indianmustard)的植物干重、体内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的活化率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于污泥中的植物其干重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羽叶鬼针草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量亦不同;各种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同,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遏蓝菜对Cu、Zn的活化率最高,印度芥茉对Cd的活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完善高寒植物稳定性同位素数据库,并为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奠定基础.【方法】研究采集高寒草甸样地内的各种植物,测定每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稳定性同位素δ~(13)C和δ~(15)N,按照科和生活型分析其稳定性同位素分布特征.【结果】1)研究区共有植物24种,分属21个属,13个科,全部为C3植物;2)植物地上部分δ~(13)C含量,杨柳科最低,百合科最高,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植物地下部分δ~(13)C含量,蓼科最高,龙胆科最低(P0.05).植物地上部分的δ~(15)N含量,百合科最低,木贼科最高,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植物地下部分的δ~(15)N含量,杨柳科最低,木贼科最高,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3)就地上部分而言,地上芽植物δ~(13)C最低,高位芽植物δ~(13)C最高,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地面芽植物δ~(15)N最高,高位芽植物δ~(15)N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植物地下部分而言,地上芽植物的δ~(13)C最高,一年生植物的δ~(13)C最低(P0.05),高位芽植物δ~(15)N最低(P0.05),一年生植物δ~(15)N最高(P0.05).【结论】植物稳定性同位素与物种本身、生长器官和环境条件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干旱对全球植物生物量分配影响的数据库,选择丛枝菌根(AM)、外生菌根(ECM)和二者兼生型菌根(AM+ECM)3种最常见的菌根类型,研究3种菌根类型植物应对干旱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变化,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模拟分析器官间的相对生长速率,探索不同菌根类型植物生物量分配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AM和AM+ECM植物根系生物量(MR)的分配率分别增加了8.2%和7.6%,而ECM植物对MR的分配则无显著变化;干旱导致AM植物茎生物量(MS)分配率降低了7.7%,ECM和AM+ECM植物对MS的分配则无显著变化;干旱使得AM+ECM植物和ECM植物叶生物量(ML)的分配率分别下降了9.4%和6.5%,AM植物ML则无显著变化;不同菌根类型植物遭受干旱时,AM和AM+ECM植物根、茎、叶的生物量积累速率依次降低,ECM植物茎、叶、根的生物量积累速率依次降低;不同菌根类型植物对干旱响应的策略不同,AM植物通过降低茎和生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来提高对根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Cu对植物毒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含Cu杀菌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污染的加重,植物遭受Cu毒害也越来越严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Cu毒害的研究:(1)Cu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Cu在植物中的分配;(2)植物对Cu毒害的生理生化反应;(3)植物对Cu毒害的抗性及Cu毒害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