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稻田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寿螺在湖北省英山县的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在英山地区1年发生1代,以水稻和杂草为食,冬季在土壤内及温泉中越冬。福寿螺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为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即水稻移栽后至孕穗期。水稻受害的程度与福寿螺的卵块数量、幼螺及成螺的数量呈正相关。化学防治结果表明,5种试验药剂均对水稻福寿螺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早稻本田期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早稻本田期福寿螺发生规律的调查,揭示早稻移栽后,田间螺、卵量不断上升;福寿螺个体大,且田水深灌,危害重。危害早稻主要时期是移栽后至分蘖期(即本田前期)。实施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能有效控制福寿螺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浅谈防城港市农田福寿螺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文彪  杨桂梅 《广西农学报》2006,21(5):23-25,34
阐明了防城港市农田福寿螺发生趋势,并指出福寿螺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的四大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控制、人工防除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和治理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综述了近年来稻田福寿螺在中国及亚洲其他水稻国家的发生和为害现状,提出了中国与日本对付和控制稻田福寿螺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同时,简要介绍了福寿螺研究及其治理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福寿螺卵巢发育与卵子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e卵巢发育各期的主要典型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卵巢发育过程、卵母细胞发育各期的显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根据福寿螺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将其发育过程分为5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变化,最终发育为成熟的卵子。福寿螺卵子的形成依次经过卵原细胞期、卵黄合成前期、卵黄合成后期和成熟期。【结论】研究探明了福寿螺的卵巢为管状分支型腺体,卵原细胞经历了5个发育时期形成了成熟的卵子,并分析了福寿螺强大生殖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外来生物福寿螺在东南沿海迅速蔓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为有效抑制昆山市福寿螺的迅速蔓延,本文在总结福寿螺发生概况及防控措施的同时,提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工协作,全民参与到清除福寿螺的防控工作中去,以期为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闽北莲田福寿螺具有发生蔓延及危害加重趋势,从食性广、繁殖力强等生物学特性分析莲田福寿螺福发生原因,提出清洁田园、设置拦截网、人工诱捕、养鱼食螺及药剂防治等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福寿螺发生为害习性观察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寿螺发生为害的调查和生活习性的观察,初步掌握其为害情况、发生世代、繁殖速度和生态习性,并提出了螺害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为控制螺害的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秧田福寿螺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变为野生后,对水生作物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因它喜食幼芽嫩苗,在个别发生危害严重的地带,给水稻育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下面介绍水稻秧田福寿螺防治技术措施,供参考。一、改变育秧方式:根据福寿螺适合在水中活动取食为害的习性,有福寿螺活动的地方应积极推广旱育秧和半旱育秧技术,以减少福寿螺在水中活动取食幼芽嫩苗的食源。二、科学合理灌溉:福寿螺主要以幼螺、半成螺在水田、山塘、水库、水渠等湿地越冬并生存繁殖,在水稻育秧期间,可随秧田灌水从进出水口处迁入秧田,造成对秧苗的为害。为此,可在…  相似文献   

10.
福寿螺系大型水生螺类,具有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若任其发展,将对水生农作物及水域附近的部分旱生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作者通过多年对福寿螺发生规律及其生物习性的观察,提出了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福寿螺农民称为大田螺,该螺个体大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繁殖快,河道、沟渠、田间、池塘均可成为其生息场所。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成为水稻的一天灾害。我市近年来福寿螺危害严重,为了夺取水稻的稳产丰收,鹿城区农技站于l998年正式立项,观察研究福寿螺发生规律及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福寿螺在江山市早稻上的发生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福鼎市福寿螺发生情况及其治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福寿螺在福鼎市的发生情况,并提出人工捕螺摘卵、养鸭食螺、诱螺捕杀等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12~2013年对云南省福寿螺危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福寿螺危害防治在云南省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局限于化学防治,生态和生物控制为主的防治方法才是持续控制其为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建宁县莲田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通过实践探索防治方法,提出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福寿螺作为食品渐渐淡出人们的餐桌,但近年来在我省部分稻田却已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并有快速甍延危害之势.2004年福寿螺仅存新津县安西镇新漕村100亩左右的藕田和稻田发生危害,而2010年我们的调查发现,福寿螺已在新津县约1/3的村镇有所分布,危害田块已达水稻种植面积的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福寿螺,学名大瓶螺(Ampullaria gigas Spix),又名苹果螺,是大型水生螺类,原产于南美州亚马逊河流域,20世代80年代后期我县从广东省引进饲养,当时是以其蛋白质丰富,营养成分高供人们食用。但由于人们对福寿螺危害性缺乏认识,加上管理不严,盲目扩散饲养,而且福寿螺的味道不佳,销路不畅,失去市场经济价值,造成生产过剩,弃置野外,致使福寿螺成、幼螺体流散进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新宁县通过建设外来物种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福寿螺发生区及潜在发生区的日常监管。在福寿螺发生严重区设立重点监测点3个,分别为金石镇原飞仙桥乡片区的戴家村、杨柳村和夏家村。及时掌握福寿螺入侵现状及发生趋势,科学建立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三位一体的立体防治体系。充分利用本地天敌资源,阻断福寿螺主要传播途径,努力减少福寿螺群体基数,较好地抑制了福寿螺的发生及传播。调查结果表明,新宁县福寿螺平均密度5月为27.2只/m~2,10月为20.9只/m~2,比5月平均减少了6.3只/hm~2,下降了23.2%,总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福寿螺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危害极大。在慈利县新安村、新建村等已有发生,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为防止福寿螺继续扩散和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慈利县赵家岗乡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查明福寿螺的分布与发生危害的程度、发生趋势等情况,彻底摸清全乡福寿螺发生情况,选择福寿螺危害严重的典型地块,建立集物理、化学、农业措施为一体的综合治理示范区。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福寿螺的发生为害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波市福寿螺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空间分布以及药剂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的研究。为今后开展福寿螺的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