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狼毒异株克生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狼毒的异株克生作用现象。通过生物测定结果,初步了解狼毒对他种植物具有异株克生作用。明确了20种饲用植物对狼毒这种作用的耐抗性程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狼毒异株克生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狼毒的异株克生作用现象.通过生物测定结果,初步了解狼毒对他种植物具有异株克生作用,明确了20种饲用植物对狼毒这种作用的耐抗性程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3.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酶制剂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起到了令人鼓舞的效果,该文综述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复合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影响复合酶作用效果的因素以及复合酶制剂在畜牧业中的作用效果,旨在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忌避作用和拒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药对天敌昆虫的毒害作用,给化学杀虫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阿维菌素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分别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e)和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亚致死剂量LC20,测定了3种杀虫剂对多异瓢虫忌避、拒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对吡虫啉和阿维菌素的LC20表现出一定的忌避作用,48h忌避率分别为43.60%和36.67%;而对高效氯氰菊酯忌避率为-23.97%,未表现出明显忌避的行为。3种杀虫剂的亚致死剂量均使多异瓢虫产生一定的拒食作用,其中,选择性拒食效果以吡虫啉最显著,12h和24h拒食率分别为22.08%和28.97%;非选择性拒食以高效氯氰菊酯最显著,12h和24h拒食率分别为24.73%和29.45%。因此,3种杀虫剂的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的取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150只1日龄体重均一、健康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益生菌、异麦芽寡糖、金霉素研究其对肉仔鸡盲肠菌群以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益生菌、异麦芽寡糖显著降低了肉鸡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了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而抗生素在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同时也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说明益生菌、异麦芽寡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有助于动物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区系。②益生菌、异麦芽寡糖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改善了饲料转化率(P<0.05),效果优于金霉素,都是比较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③益生菌和异麦芽寡糖的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但与单独使用的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异麦芽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麦芽低聚糖也称为α-寡聚葡萄糖,其英文缩写为IMO(Isomalto-oligosaccharide),是寡糖的一类。IMO为直链麦芽糖分子中具有分枝状链合的双糖及低聚糖,又称分枝低聚糖(Branching oligosacchariderb和α-葡聚糖。分子中含α-1、4键,α-1、6键,少量α-1、3键和α1、2键,主要成分为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其次为异麦芽四糖、黑曲糖、曲二糖等。  相似文献   

7.
异麦芽低聚糖又称异麦芽寡糖、分支低聚糖。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葡萄糖通过 α- 1 ,6糖苷键结合而形成的。其有效成分为 :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四糖等。异麦芽低聚糖是由日本的光冈知足首先研究发现的 ,1 982年 ,日本林源生化研究所将其开发成功 ,1 985年 ,由昭和产业公司率先推入市场。目前 ,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大力研究和开发应用异麦芽低聚糖 ,国内亦有异麦芽低聚糖的生产 ,但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尚处于研究阶段。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α- 1 .6糖苷键 ,而这种糖苷键不能被动物体内的糖类消化酶水解 ,从而决定了它的消化特性和功…  相似文献   

8.
库车县畜牧业可分为草原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三种类型,相互间又有密切的关联。农区畜牧业是库车县畜牧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几十年来,库车县把发展农区畜牧业作为振兴库车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来  相似文献   

9.
选用两种在山东省普遍使用的中等毒力IBD疫苗,将试验分成12组,分别在12日龄和19日龄两次免疫商品鸡,同时在10日龄时用低聚异麦芽糖饮水,连用7d,二免后13d人工接种vvIBDV,连续观察14d。根据血清学检测指标、囊指数、BBIX值、病理组织学检查、临床保护率和病理保护率结果,都充分表明低聚异麦芽糖对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而且对提高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保护作用及疫苗对其损伤后的修复作用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 异麦芽寡糖的性质 异麦芽寡糖(Isomalto-oligosaccharide,IMO)也称为α-寡聚葡萄糖,具有葡萄糖α-1,6键,亦称为分枝低聚糖,主要由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和异麦芽四糖等寡糖组成.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但畜牧业的发展对粮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目前世界上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多数是以粮食作为后盾。据FA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2000年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1214kg,加拿大人均为1668kg,澳大利亚人均为1598kg,而我国人均仅为450kg。粮食问题是  相似文献   

12.
杨巧燕  陈威  孙小玲  刘长仲 《草业科学》2016,33(7):1418-1425
为了明确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e)捕食功能的影响,为害虫综合防治中有效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胃毒和触杀两种受药方式,分析了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模型、捕食速率以及寻找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在杀虫剂亚致死剂量下,多异瓢虫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的结构没有变化,还是典型的Holling-Ⅱ型,但模型参数发生了改变。其中,瞬时攻击率下降6.01%~25.81%,处理猎物时间延长17.32%~71.82%,最大理论捕食量降低14.75%~41.80%。此外,捕食量、捕食速率和寻找效应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降低6.71%~37.36%、9.81%~29.45%和29.58%~7.85%。以上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捕食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柞蚕(Antheraea pernyi)杆状病毒诱导鸡异嗜白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确证其是否具有活化鸡异嗜白细胞的作用。采用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法检测柞蚕杆状病毒诱导的鸡异嗜白细胞脱颗粒反应,并通过应用蛋白酪氨酸激酶(src、sy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 MAPK、JNK)的特异性抑制剂,分析各蛋白酶通路在柞蚕杆状病毒诱导鸡异嗜白细胞脱粒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柞蚕杆状病毒可以显著提高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其中src、PI3-K、JNK的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柞蚕杆状病毒诱导的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而syk、ERK、p38 MARK的特异性抑制剂则对鸡异嗜白细胞脱粒不起作用,说明柞蚕杆状病毒可通过src→PI3-K→JNK信号转导通路来诱导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  相似文献   

14.
低聚异麦芽糖作为饲料添加剂显著优于抗生素及益生素,动物实验表明:低聚异麦芽糖可以增殖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提高生产能力和抗病能力,降低饲料消耗。  相似文献   

15.
低聚异麦芽糖作为寡糖类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在食品安全局势日益严重和全民建设生态文明的强烈号召下,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低聚糖的分类和作用机理以及低聚异麦芽糖的特殊功效和开发前景阐述了其在动物养殖和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奶牛初乳的常规营养作用和特殊营养功能 ,综述了奶牛初乳在促进新生仔畜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母畜繁殖性能以及提高生产性能等方面的作用 ,以期为合理地开发利用奶牛初乳这一宝贵资源 ,更好地服务于畜牧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控制动物疫病、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动物检疫工作在现代畜牧业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异麦芽低聚糖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8日龄断奶仔猪(长白×大白二元杂猪)90头随机会为五组,每组3个重复(各重复6头),分别施以五种不同日粮,0.25%异麦芽低聚糖组(0.25%IMO组)、0.50%异麦芽低聚糖组(0.50%IMO组),1.00%异麦芽低聚糖组(1.00%IMO组),添加110mg/kg阿散酸(抗生素组)和对照组。试验从断奶之日起,试验期21天,每天观测仔猪腹泻情况并于断奶第一同、第二周、第三周及第四周头天(28、35、42、49日龄)早晨空腹称重。试验结果表明,第二周、第三周及整个试验期三个IMO组和抗生素组仔猪腹泻频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添加0.50%异麦芽低聚糖组腹泻频率在第二周、第三周及整个试验期比对照组分别下降15.2%,14.7%和10.8%。在第三周0.50%IMO组和抗生素组腹泻频率都显著低于0.25%IMO组和1.00%IMO组,而0.50%IMO组和抗生素组各周及全程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五味子的生物学作用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味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机能等作用。作者综述了五味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应用的研究近况以及在畜牧业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异麦芽低聚糖研究进展及其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麦芽低聚糖(Ismaltooligosaccharides)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葡萄糖通过α-1,6糖苷键结合而形成的,其有效成分为: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四糖等,它是由日本东京大学的光冈知足教授首先研究发现的。1982年,日本林源生化研究所将其开发成功;1985年,由昭和产业公司率先推入市场。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大力研究和开发应用异麦芽低聚糖,国内亦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