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仲栽培及管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红  马更  高见 《农民致富之友》2013,(18):75-75,110
杜仲原产于我国的中部以及西部,在华北地区也有少量的栽培。杜仲属落叶乔木,它具有优美的树形、端直的树干,因此杜仲是非常好的行道树和庭荫树。杜仲的优点使得杜仲在园林绿化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本文主要从种苗培育、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杜仲的栽培管理技术,促进杜仲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杜仲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杜仲果实的含油率、杜仲油的理化常数、油的脂肪酸组成、杜仲种仁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分别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杜仲种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含油脂27.65%,蛋白质28.62%。杜仲油主要由α—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组成,豆寇酸首次从杜仲油中检出。  相似文献   

3.
杜仲胶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介绍了杜仲含胶细胞形态与分布,杜仲高产胶培育技术及杜仲果园栽培模式,杜仲胶的提取、分离以及杜仲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新进展;总结了杜仲胶开发的现状;阐述了杜仲胶产业化开发与培育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上对杜仲的认识和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有关杜仲的古代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研究。杜仲药用的最早记载见于汉墓医药简,其利用至少已有2000多年历史。南北朝到宋代,对杜仲的性状、功用、采收、炮制等均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利用也由皮而及叶、材,具药用、保健、食用三项功效。明代《本草纲目》集历代经验之大成,对杜仲的认识系统完备化。古代杜仲产地及其变迁,说明我国历史上杜仲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山西、甘肃、贵州、广西、浙江8省区  相似文献   

5.
关于杜仲的开发利用山东省泰安贸易学校黄永红杜仲属于杜仲科落叶乔木。杜仲为我国特有树种,由于该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被国家列为二级珍贵树种。近几年,杜仲系列产品风靡日本,成为日本国人的首选保健品。主要产品有:杜仲茶、杜仲饮料、杜仲挂面、杜仲面包、杜仲...  相似文献   

6.
杜仲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产品广泛使用于医药、医疗、工业材料制作等,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为更好的促进杜仲引种造林,该文从采种、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杜仲的营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7.
杜仲的树皮可以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开发利用杜仲的皮、叶、籽的药用价值,从中提取有效成分,并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饲料等行业,提高杜仲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已成为主要目标。通过分析杜仲育苗及栽培管理环节的技术要点,对杜仲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华仲1号等5个杜仲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在河南省和全国杜仲主产区开展了杜仲优树选择工作,经过10多年的试验研究,选育出华仲1号(8801)、华仲2号(8805)、华仲3号(8809)、华仲4号(8866)、华仲5号(8872)等5个杜仲优良无性系,达到预期效果,为全国杜仲逐步实现良种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强宏 《现代种业》2006,(5):53-53
杜仲是工业、医药、食品保健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珍贵资源,也是古生稀有植物。历来常用的杜仲剥皮技术,是将杜仲树皮按需要全部剥下,杜仲林木随后死去;另一种方法是应用“环剥法”剥取杜仲2/3的树皮,但增产效果不明显,人们很少应用。究其主要原因,是“环剥法”在理论与实践管理中还不完善。人们在剥皮保树再生操作过程中,不知道要保护好剥皮树的形成层细胞组织,因而破坏了树的形成层细胞组织所致。传统的杜仲皮剥方法严重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杜仲全剥皮再生方法”是一项真正保护性开采林木、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增值的科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天然产物分离》2004,2(2):16-16
本书是孙波教授关于天然产物杜仲的学术论文集。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杜仲成分分析研究,中编为杜仲加工工艺研究,下编为杜仲制品标准及应用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1.
杜仲全身是宝,其叶、皮及种子既是药品、天然保健品,又是提取杜仲胶的原料。杜仲的采收和贮藏技术将直接影响其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所以,有必要掌握杜仲的采收和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杜促研究文献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杜仲研究文献的数量、各研究领域、文献源及活跃作者与载文地区分布等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我国杜仲研究分布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及矣散性特征。杜仲育苗、栽培等传统研究领域走在前列,杜仲生物学、生理生化、化学成份分析及药物、药理学等基础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便为杜仲的综合利用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高校和科研系统在杜仲科研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杜仲研究已形成一支稳定的多层次的综合性队伍。杜仲研究应不断加强横向联合与国际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确定杜仲叶、皮、壳提取杜仲胶的优化生产工艺。方法 采用杜仲胶纯度测定法测定优化对比实验。结果 杜仲叶、皮、壳提取杜仲胶优化生产工艺使杜仲胶得率得到提高,这使得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非必须消耗与制作时间都有了一定的改善。结论 杜仲叶、皮、壳采用优化的亚临界生产工艺技术,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投入。  相似文献   

14.
杜仲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抓好杜仲生产中的几个环节,提高产量,本文就杜仲栽培中的几个问题加以概括,提出栽好杜仲的关键有培育、移栽培育、采收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杜仲是中国特有的十大药用树种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杜仲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 经济药用价值,是目前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城市绿化和园林美化的较好树种之一。杜仲主要 化学成分为:山奈醇、咖啡酸、还原糖、杜仲胶、桃叶珊瑚甙、脂肪油,还含有氨基酸、叶 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E等物质。1.药用价值。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杜仲皮治膝 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久服轻身耐老的功效。新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杜仲促进 机体功能、抗衰老、抗癌的效果十分明显,尤其是对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也是名贵中药材。以树皮入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等功能,又是天然的抗衰老药物。除树皮供药用外,其叶、皮及果实含有硬性橡胶,其性能优于天然橡胶,是我国第二大橡胶资源,这种胶是国防、化工、电器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发展杜仲生产前景广阔。但由于我们过去多采用砍树剥皮,加上剥皮技术不当,致使杜仲资源日益减少。为此,近几年对杜仲树采用环状剥皮再生新皮的方法,既保护了杜仲资源,又增加了产量,实现了一株树上多次剥皮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任伟 《农村科技》2005,(7):49-49
杜仲属高大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米左右,雌雄异株,根、叶、皮均可入药,木材为白而质密的散孔材,可制做上等家具;具有多种特殊用途的杜仲胶目前已引起国际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杜仲几乎无病虫害,也便于栽培管理。我国对杜仲的利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杜仲具有延缓衰老、强筋骨、补肝肾、壮精气、去阴湿、防中风、治脚气、安胎、除酸痛、消炎、利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仲全身都是宝,其叶、皮及种子既是药品、天然保健品,又是提取杜仲胶的原料。杜仲的采收和贮藏直接影响其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杜仲皮内杜仲胶形成积累的规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了弄清杜仲皮含胶率的年变化、逐年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为杜仲皮内杜仲胶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在河南省嵩县杜仲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杜仲皮内杜仲胶形成积累的试验.试验方法为选择典型样株法和随机取样法;杜仲皮样品采集后均进行了发汗处理;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测定含胶率.试验结果表明:杜仲树皮含胶率在一年内的变化不明显:树龄为6a以前的树皮其含胶率随树龄的增长而提高.树龄为6a以后的树皮其含胶率有所下降并逐步趋于稳定;同一单株杜仲树皮的含胶牢和杜仲胶的密度,随其主干高度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由于杜仲皮含胶率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因而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均可以取皮利用,且以树龄为6a的杜仲皮最为适宜;由于树皮木栓层不含杜仲胶.随着树龄增加.树皮木栓层逐步形成.树皮含胶率降低.利用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0.
杜仲不同器官含胶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杜仲高产胶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指标,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树皮和叶片内含胶率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变异类型以及不同无性系的各器官杜仲胶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果实〉树皮〉叶片;不同变异类型果实含胶率是叶片含胶率的4.34~4.89倍;不同产地果实含胶率是叶片含胶率的3.79~5.47倍;不同无性系果实含胶率是叶片含胶率的2.98~6.75倍;杜仲果实内杜仲胶的开发利用潜力远远大于杜仲叶,果园化栽培是今后杜仲综合利用的主导栽培模式,利用杜仲果实提取杜仲胶是今后杜仲胶产业化发展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今后杜仲培育技术重点研究的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