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电气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是贯彻"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的新举措,是促进农电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小康目标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一项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民心目中形象的政治任务。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提出:"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加快‘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百千万’工程",为新形势下农村电气化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机械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实施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渗透和贯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文章就如何发挥农机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昭平县机械化为例,浅谈农机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必须把它摆在重要的位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为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快的发展要求。本文着重就农业机械化及农业产业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丰富的内涵,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实施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具有促进现代农业文明,促进农业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渗透和贯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个方面和  相似文献   

5.
又快又好地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是因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丰、农民富、农村安稳、城乡协调、国家强盛的产业基础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浅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机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在党中央的"十一五"规划中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标准。农业机械化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建设新农村的引擎,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机械化"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命题,经过50多年的发展,虽然文字依旧,但内容和实质却发生了变化.新世纪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5个方面.经过大量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条件,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不光是以建设现代黔北民居为特点,更是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从而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目标,最终实现"生  相似文献   

9.
1 深刻理解党的政策,分析明确区域现状,科学规划发展方向 近年来,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村问题,以实施"一免三补、义务教育、环境整治、基础建设"一系列政策,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问题,旨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党的一系列政策精髓,就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这是我们决定各项工作的唯一目标.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但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一个基本认识,即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电力的发展与应用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农村电网作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农村供用电管理水平,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七大赋予的历史使命,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为前提,而从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必然的选择和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以机代牛推广应用工程"的大力实施,推动和改造传统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将起到积极有益的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述专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必须把它摆在重要的位置;同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为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快的发展要求。1.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而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15.
从实际出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大力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农业的投入,投资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积极引导农牧民投工投劳建设新农村.结合抗震安居、扶贫开发、防病改水等工程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现为纲领,按"二十个字"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创新机制,以点代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后盾和政策支持。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生产,这样才能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阳城县农民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挺进,农村经济出现了一派政通人和、稳定发展的喜人景象。但在农村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困难,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保体系不全,农业综合效益不高、产业化水平低下等等。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方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依法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8.
农村能源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领域。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对改善农村民生,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村能源现代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方针,开启了农村能源建设的现代化进程。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能源工作,按照"工业反哺农业、  相似文献   

19.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由于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各级农机部门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只有它才能使作业质量均齐一致,高效优质地实现农业技术要求,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获得规模化的效益,才能解放劳动力,实现农村人口转移的国家计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中央的工业反哺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