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解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为了准确把握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关键污染物,对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开展流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历史资料宏观统计方法对沱江流域25个县(市、区)2012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初步宏观统计分析,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污染物排放量,污染评价与源解析采用等标负荷法,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结果】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绝对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52.56×104、4.10×104和0.55×104 t,表现出COD较多、TN和TP相对较少的特征,各流段与流域特征保持一致。流域中游各污染物绝对排放量较高,上游其次,下游最少。其中仁寿县各污染物绝对排放量为全流域最高,同时简阳市、雁江区和安岳县各污染物绝对排放量也较高,均位于流域中游。通过等标负荷评价发现全流域污染物等标排放总量为79 468.23 m3,其中TN等标排放量最高(34 151.65 m3),占流域等标排放总量的42.98%,TP和COD相对较少,TP仅占流域等标排放总量的28.98%,流域各流段污染物等标排放量也表现为TN>TP、COD,且流域不同县(市、区)等标排污系数也均以TN最高。全流域各污染源中畜禽养殖业源等标排放总量最高(44 898.96 m3),占流域等标排放总量的56.50%,农村生活源等标排放总量仅次于畜禽养殖业源,水产养殖业源等标排放总量最低(1 311.91 m3),流域各流段也以畜禽养殖业源等标排放量最高;沱江流域中游污染物等标排放量最高(56 095.43 m3),上、下游等标排放量分别为12 817.43、10 555.37 m3,中游与上、下游差异较大,其中位于流域中游的仁寿县各污染物等标排放量最高(11 309.51 m3),位于下游的自流井区与之相反。基于等标负荷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确定沱江流域主要有畜禽养殖业源严重污染型、畜禽养殖业源主导型、畜禽养殖业源-农村生活源复合主导型和农村生活源主导型4种污染类型。【结论】畜禽养殖业源是沱江流域首要污染来源,总氮为首要污染物。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属于生产生活复合污染型,流域中游农业面源污染程度最严重,是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2.
西南涌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罗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48-4150
以西南涌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对其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分析了研究区域内化肥农药流失、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对面源TN、TP的影响。最后,针对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防治面源污染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浦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呈上升趋势,郊区小河道水质普遍下降,总氮、总磷指标基本为劣V类水。黄浦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除同苏、浙异地来水有关外,还与本地畜禽养殖,化肥、农药流失,农村生活污染,水产网箱养殖等诸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上海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来源,提出了上海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即采用技术调控和政策调控相结合,重点治理畜禽养殖和农田养分流失,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力度,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源头控制。  相似文献   

4.
乡村面源污染是店埠河流域主要污染来源。为缓解巢湖和南淝河污染压力,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调查分析店埠河流域各支流域污染情况,摸清店埠河乡村面源污染构成和分布情况,找出店埠河乡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冶湖流域的面源污染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了其污染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农村生活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量均最大;水产养殖排放的总磷和总氮最大;对大冶湖流域水环境污染影响较大的地区是阳新县所辖的3乡镇和1开发区、金山店镇和还地桥镇.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村环保设施薄弱、超面积围网养殖、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流域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为治理大冶湖流域污染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引入社会-经济因子,采用修正的排污系数法估算该流域污染负荷。首先基于流域28个区县2011—2017年的人口和农作物产量等相关数据,采用GM(1,1)预测法预测其在2021—2025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其次采用修正的排污系数法计算各区县农业面源总磷(TP)污染负荷,最后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探索2025年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1—2025年,TP污染负荷总体将呈逐年递增趋势,增量将为266.34 t,增幅将为2.18%,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贡献率将表现为畜禽养殖>农田固废>农田径流>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与2017年相比,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TP污染负荷较高的区县将减少,而农田径流、农田固废和畜禽养殖TP污染负荷较高的区县将增加。2017年与2025年修正后的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最大值出现的区县具有较大的差异。2025年,修正前后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局部集聚特征差异显著,且修正后的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将表现为同污染程度集聚。因此,基于沱江流域社会-经济因子修正的流域各农业面源TP污染负荷评估不仅能考虑排污系数的区域差异性,也能更深层地揭示TP污染负荷的空间集聚效应,且该修正方法具有所需参数少、操作简单的特点,能推广到其他相似流域的水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中。  相似文献   

7.
丁文国  韩守新  周亚荣 《吉林农业》2011,(9):154+158-154,158
文章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技术为依托,以长春市农业基础数据为材料,分析并阐述了长春市2007年农业种植业化肥、农药施用流失情况;畜禽养殖业废弃物产生流失情况,从而揭示了长春市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富营养的贡献现状。结果表明,长春市农业面源污染占第二松花江流域富营养问题的65%左右。全文从污染产生的特征和过程,总结了农业面源污染汇集的各种影响因子,主要因素是种植、养殖源方面,并提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策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大农业环境执法力度;掌控农药的使用、科学施肥、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发展农村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提高秸秆利用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生态拦截工程,在重点的第二松花江流域和拉林河流域,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研和采样分析,对洞庭湖区沙港河流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旨在探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洞庭湖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沙港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为畜禽养殖污染,其次为农村生活污染、种植业和水产养殖,调查区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别为340.0、45.3和3 833.5 t/a。针对沙港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出了加强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村域径流污染,推广应用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减少农田养分流失,严格控制水产养殖饲料和药物的投放的建议,并建议以畜禽污染治理为主。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 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面源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控制,努力做到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并通过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探索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绵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包括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畜禽养殖量大、粪污有效处理率低;农田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还有差距。从综合配套治理技术尚不成熟,防治管理制度缺乏,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未形成良性循环几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最后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农药减控工程,治理农药残留污染;实施化肥减量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复;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实施畜禽养殖提升工程,建立畜牧生态产业体系;实施清洁生产工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解析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污染源,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及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谭家湾流域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两个村域内的种植、养殖和人居生活等污染源进行分类调查,应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谭家湾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实际产生量由2015年的162.32 t降低至2020年的27.79 t,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由62.44 m3下降至21.14 m3,主导污染源由土地利用转变为畜禽养殖。流域内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年负荷总量分别为5.56、0.86和21.37 t。各类污染源的贡献率表现为: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农村生活,其中生猪养殖的TN、TP和COD负荷量分别占流域负荷总量的50.91%、64.20%和46.66%,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污染源。TN是流域内最主要的农业面源物,其污染等标负荷占负荷总量的52.6%,其次为TP,污染负荷率为40.7%,COD的等标污染负荷率最小为6.7%。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内畜禽粪便耕地负荷警报值为0.489,分级级数为Ⅱ,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稍有”,流域养殖总量在现有基础上还有10 815头猪当量的扩增空间。【结论】2015年以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强度显著降低,保持合理的禽养殖规模,同时做好污染物消减措施,对促进丹江口库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面源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应加强推广农业新技术,包括实施生态农业、推广新型施肥技术和新型农药和建立植被过滤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式进行研究。[方法]以天津市典型的农业县宁河县为例,在研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村非点源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宁河县的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式,并对其环境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不同的农村非点源来源,将宁河县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式分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生活3个污染防治模块。种植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块包括合理使用化学品、节水灌溉及秸秆资源多元化利用等内容;养殖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块从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的选址、饲养方式的选择、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防治对策;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块则按地理位置将村落进行划分,分别按照小城镇建设和生态村建设的思路提出污染控制措施。各模块既相互联系又具有针对性,适合不同发展情况下的村落非点源污染防治。[结论]该研究为海河流域以及其他北方地区的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中国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形式,导致流域水环境和水资源的恶化。阐述了造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减少我国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5.
滇池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温雯  焦一之  关轶  解明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79-12680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考察,及对流域10条入湖河流的水土流失和污染物负荷监测,整理得出该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水土保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朱建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162-1163,1167
生态宜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涵,而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制约乡村建设的发展。总结了我国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1—2009年秦渡镇水文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应用平均浓度法计算NH+4-N、TP和COD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并与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适合该流域的输出系数。将考虑流域输移损失的输出系数得到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基于实测资料的平均浓度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知,相对误差较小,表明各类营养源的输出系数值与流域损失系数值适合沣河流域。应用考虑流域输移损失的输出系数法的负荷计算结果分析了流域内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耕地和农业人口的贡献最大,其中耕地对沣河流域TN、NH+4-N和TP非点源负荷的贡献率分别占到37.87%、37.74%、15.56%,且呈现上升趋势;农业人口对TN、NH+4-N、TP和COD非点源负荷的贡献率分别是40.73%、41.06%、61.19%、21.98%,且呈现上升趋势;牲畜(包括牛、驴、猪、羊等)对COD非点源负荷的年均贡献率为73.49%。由此可见,控制耕地、农业人口以及大牲畜所产生的污染负荷可以有效削减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非点源污染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28-4230
以黄河上游宁蒙灌区为例,分析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系统归纳了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法,重点探讨了生态沟渠构建在农村与农业面源退水污染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定量分析复杂流域下垫面氮磷面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云台山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原位观测,并构建降雨-径流水文模型以及面源污染负荷模型,对云台山河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流域不同下垫面TN面源污染产生及入河特征进行分析。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云台山河TN平均浓度为5.1 mg·L^-1,各河段TN均超Ⅳ类水质标准。TP平均浓度为0.14 mg·L^-1,仅阳山河支流超Ⅳ类水质标准。TN浓度整体表现为下游高于上游,旱季高于雨季。TP浓度空间变化不明显,年内变化缓慢,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水文模型及面源污染负荷模型对TN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结果表明云台山河流域TN年产生量为581.1 t,主要来自农田径流与农村生活源,胜利河片区和主干流片区是TN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区域。流域TN年入河量为187.8 t,占面源产生量的32%。受土地利用方式及城镇化程度影响,不同片区TN面源污染入河量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为达到目标水质,流域TN需削减量为137.3 t·a^-1,其中农田径流与农村生活污染需削减量分别为55.5 t·a^-1和39.7 t·a^-1。研究表明在流域水文资料较缺乏的情况下,结合原位观测与模型构建,可实现流域面源污染物负荷的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