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平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和分析了山东省重要浅水湖泊东平湖的生态环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域生态建设、流域工业绿色化、发展流域立体生态农业、健全流域管理体制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东平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导致河道和湖泊淤积、流域生态需水量不足、过度围垦和捕捞降低湖泊调蓄功能与生态功能的主要水环境问题和成因.并从整个湖泊流域角度出发,提出了墓于水环境保护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湖泊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剧,我国湖泊水体污染及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逐渐加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日益遭受破坏。从流域尺度、社会生态系统层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流域脆弱性的驱动机制,对于源头治理湖泊流域水体污染和环境退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滇池为例,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暴露度-敏感性-恢复力"模型,构建湖泊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框架,探寻湖泊流域脆弱性特征及驱动机制,为流域的系统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是昆明市的脆弱性中心和策源地,脆弱性趋势在加剧和蔓延;脆弱性特征区域差异显著,脆弱性程度趋于均衡。社会因素尤其是人类活动是脆弱性主要的驱动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滇池流域脆弱性形成的最大贡献者。脆弱性跨尺度作用明显,脆弱程度受外界影响大;系统自组织程度低,环境治理效率不佳。最后文章提出了滇池流域脆弱性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厚防  唐翀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183-185,258
星云湖及其流域是完整的水陆生态系统,目前湖泊水污染加重,富营养化进程加快,水体功能受损;森林植被涵养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水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物调控能力弱;湖泊内污染源污染严重。保护湖泊,必须严格控制入湖污染源,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重点,强化流域与湖体管理,流域治理与湖泊生态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制定长期防治规划,分期实施。  相似文献   

5.
高原湖泊地区由于生态环境刚性约束以及耕地面积狭小分散和农业生产技术受限,发展农业经济必须走生态农业道路。文章以洱海这一典型的高原湖泊为例,基于洱海流域近年来生态环境数据和地域发展趋势,运用定性经济预测法,分析洱海流域生态农业在科技投入、产品生产质量和生态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的现状,把握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借助洱海流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以期更好地实现生态农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研究结论对促进与洱海流域相似的高原湖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流域生态环境平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符合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实际的生态环境需水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面积定额法计算的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和以水文法计算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分别计算了河道外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维持河道流量的河道内河流基础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运泥需水量、水库湖泊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黄河甘肃段生态环境总需水量为312.6亿m3,约占流域年径流量的52%,这一结果远超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表水资源合理的开发程度为30%的阀值,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流域总径流量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些冲突。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利用湖泊资源,通过对湖北省天门市湖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了天门市湖泊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湖泊水体生态保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我国湖泊渔业的生态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在湖泊渔业发展过程中湖泊水域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进一步提出通过合理开展湖泊渔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掖黑河湿地湖泊位于黑河中游,是河西走廊的关键生态节点。大沙河是唯一穿城而过的河流,枯水期时的河床裸露严重影响了临泽县城的城市景观建设,造成生物链的断裂,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也受到严重威胁。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从根本上改变湖泊的管理现状,提升其保护、管理、科研与可持续利用水平,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建立河湖长制,在解决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善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意义重大.因此,本文重点针对河湖长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策略,旨在通过实施河湖长制来加强河流湖泊生态环境建设的监督,以期切实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在城市美化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随着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剧增的游客给公园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通过对昆明市西华公园免费开放前后生态环境容量的对比分析,探讨公园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再生力,以及如何在特定的生态区域内人为提高环境容量,改善生态环境容量因游客量剧增带来的矛盾,探寻城市居民与生态环境双赢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特征与建设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特征,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机遇。提出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要改变工作方法,实现4个转变;要用产业理论指导生态环境建设;要发挥科技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第一推动作用;要加强对各类生态工程项目的统筹规划和监管;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持续发展;要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环境外部性成本内部化;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生态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结合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提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阐述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针对西部地区的特点,对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提出在进行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进行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毛乌素沙地边缘,以煤产业为主的能源开发和工业发展势必会对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鉴于此,提出了园林绿化措施并分析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功能。为使园林绿化工程长期有效发挥作用,从水资源短缺等影响因子入手,重点探讨了园林绿化的技术和行政管理措施,以保障该基地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盛周君  孙世群  倪小东  褚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91-9992,10000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模型对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和常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求和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集中在中间区段的5~7级,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9.91%;总体上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纺锤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脆弱性是生态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近年来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着重论述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现状评价及其演化,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松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04-6807
[目的]对湘中丘陵盆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了湘中丘陵盆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13个评价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出各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分析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强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权重值最大,为0.140,其次是森林覆盖率(0.137)。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为主,衡南县的脆弱度最大,衡阳县次之,均为强度脆弱区;耒阳市的脆弱度最小,为微度脆弱区。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出外围低、中间高的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与农业生产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Following its 40-year reform and ‘Open Door’ policy, China has recently proposed a new approach to green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idea of Agriculture Green Development (AGD), with the key feature of creating a green eco-environment. In this mini-review we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theory, framework and major components of a green eco-environment as a key part of the AGD. We define a green eco-environment as including four key elements or measures: (1) a green eco-environmental indicator system; (2)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warning networks; (3) emission standards and environmental thresholds for key pollutants; (4) emission controls and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We have used Quzhou County (a typical county in the center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as an example to show how detailed air, water and soil monitoring networks, as well as improved farmer practices and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especially ammonia emission mitigation and PM2.5 pollution reduction), can begin to create a green eco-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that AGD is possible. We conclude by stressing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framework and practice for a green eco-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importance of linking proposals and practices for a green eco-environment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prior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相似文献   

20.
刘梦  邓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4,(7):2090+2103-2090,2103
沿滩区生态环境是"生态自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分析了沿滩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逐步实现"生态沿滩"、"绿色沿滩"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