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将超级稻种子分别种植于总盐含量为0.1%,0.3%、0.6%、草炭土含量为0%、10%、20%的盐碱土中,并分别接种ACC脱氨酶PGPR菌株CC9和CS2,培养至水稻3叶1心期时,测定其株高、干重、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各盐浓度的盐碱土中,经CC9和CS2处理的水稻,株高比对照高14%~42%;干物质含量比...  相似文献   

2.
马娅莉  刘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89-15691
[目的]对从棉花根际分离到的促生细菌进行初步鉴定,观察了菌落特性、细胞特点。[方法]采用常规的细菌鉴定方法和Vitek-AMS仪GNI测试卡。[结果]经鉴定,WPL2菌株为假单胞菌,YPL2菌株为假单胞菌,C1菌株为阴沟肠杆菌,WPC2菌株为土壤杆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茎长与对照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分别比对照高出2.86%~12.86%、2.01%~14.78%、14.48%~19.39%、6.54%~18.55%。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株高、R/T与对照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0.8%~17.3%、2.7%~11.18%、34.48%~72.41%。大田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到在0.05显著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棉花出苗。[结论]菌株KL5、WPL2作为菌肥的效果比较稳定,促生效果明显;组合KL5、KL3+WPL2、YPL2的处理菌肥出苗率最高,可以作为促生菌肥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3.
PGPR促生菌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稻上进行PGPR促生菌肥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生物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对照和单施N、P、K化肥,改善了水稻经济性状。使株高、穗长、单位面积穗数显著优于对照,有效分蘖比单纯施用化肥平均增加20个/m^2,结实率提高1.8%,处理区施用PGPR促生菌肥比单施化学肥料和不施肥对照分别增产26.0%和53.9%。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芽孢杆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方法]将辣椒种子分别浸泡于3种芽孢杆菌菌悬液中,记录种子发芽率及根、芽长度,研究各菌株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浸种和灌根2种方式,测定幼苗株高、根长、鲜重指标,研究各菌株对辣椒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3种芽孢杆菌均能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种子萌发试验中,稀释10倍的GS09菌株菌悬液效果最为显著,相比对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分别增加了22.74%、15.39%、31.54%、23.33%;幼苗生长试验中,灌根方式优于浸种方式,GS09菌株100倍稀释液下株高、根长、鲜重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8.07%、55.56%、65.63%。GS10的促生效果仅次于GS09,GS01促生效果较弱。[结论]该研究可为挖掘新型根际促生菌株以及辣椒的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秋海棠中筛选植物促生菌,并探究其对植物促生防病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的秋海棠植株整株挖出,采集健康部位的根部和茎部,清洗后进行表面消毒,并切割为6~8段(每段长度约0.5cm),将切段的材料分别置于3种筛选培养基(PDA培养基、YMA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以筛选出目标促生菌,并分析促生菌的促生能力以及抑菌活性;最后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均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分析了促生菌对大豆和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从秋海棠根部和茎部分离获得22株菌株,其中11株菌具有多种促生和防病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一促生菌处理大豆的株高、根长、茎长、茎直径和果实鲜质量分别平均增加27.33%,15.84%,23.46%,13.20%,22.39%;Y-01与Y-02混合菌液处理的促生效应明显优于单一促生菌,大豆株高、根长、茎长、茎直径和果实鲜质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7.42%,25.65%,38.53%,16.42%和34.84%。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灌根处理15和60d后,11株单一促生菌和Y-01与Y-02混合菌液处理能明显促进番茄的生长。【结论】从秋海棠中筛选到了多株促生菌菌株,其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根际促生菌株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从小麦、棉花、水稻根际分离的2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株处理小麦幼苗,进行半固体和/或盆栽试验,测定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分的9项指标。半固体试验对根干重促生显著的9株菌株中,7株对根总长、9株对根总表面积、5株对根尖数、8株对分支数和株高及7株对茎干重促生显著。盆栽试验对根干重促生显著的10株菌中,全部对根总长和根总表面积、6株对根尖数、8株对根分支数、9株对株高及7株对茎干重促生显著。半固体和盆栽试验中显著促生指标均达5个以上的5株菌株中,4株为假单胞菌,表明假单胞菌对小麦的促生效果较好。PGPR对小麦根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根尖数、分支数有明显促生作用,这些指标与小麦根干重、株高和茎干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接种不同自生固氮菌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大豆田土壤为培养基质,将9株自生固氮菌混菌接种到大豆盆栽土壤中,通过对干湿质量、叶片大小、株高、根长、须根数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获得各菌株对大豆苗期生长的促生作用。[结果]9株菌均能促使大豆苗生长。不同菌株促生效果差异较大。其中,固氮菌2121、2212、2222和2312对大豆幼苗促生影响最为显著,菌株2122、10321、10322对大豆生长的促进效果则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植物根际促生菌对金线莲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金线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3株植物根际促生菌(蜡样芽孢杆菌H-15、阿耶波多氏芽孢杆菌H-6、伯克氏菌P4),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结果]根际促生菌H-15、H-6、P4处理下金线莲的存活率分别比CK增加了40%、22%、39%;发病率分别比CK降低了22%、33%、11%;鲜重增加率分别是CK的2.57、1.60、1.74倍;与此同时,3株根际促生菌处理下金线莲中多糖含量显著高于CK,P4处理下的总黄酮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CK,而3株根际促生菌处理下金线莲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CK,分别比CK下降了29%、11%、23%。[结论]植物根际促生菌能显著促进金线莲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和筛选耐盐菌株并探讨其对不同农作物的促生作用,为进一步研制耐盐微生物菌肥制剂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富集、分离光合细菌,采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用水培法培养萌发的番茄和水稻种子,在番茄长出真叶、水稻长出第一叶时,分别灌根施用配制的YYH-1菌液、分离菌菌液、灭活YYH-1菌液、灭活分离菌菌液、培养基和清水,7 d施用1次,连续施用3次.另设盐胁迫试验(番茄和水稻水培液中分别含50和100 mmol/L NaCl),重复上述操作.第3次灌根后7 d,分别测定番茄和水稻的株高、茎长、根长、茎粗、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对比分析菌株BTN-1的耐盐和促生作用.[结果]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菌株,编号为BTN-1.根据菌株BTN-1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orides).促生和盐胁迫试验结果均表明,BTN-1和YYH-1菌液处理对番茄、水稻幼苗的促生效果较佳,其次为灭活BTN-1和灭活YYH-1菌液处理,尤其以BTN-1菌液处理的效果最优.在盐胁迫条件下,与培养基处理相比,BTN-1菌液处理的番茄株高、茎长、根长、茎粗和鲜重分别增长52%、54%、55%、36%和50%,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提高36%和37%;BTN-1菌液处理的水稻株高、茎长、根长、茎粗和鲜重分别增长41%、30%、21%、36%和44%,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提高39%和54%.[结论]菌株BTN-1能促进盐胁迫下番茄和水稻幼苗的生长,同时可提高二者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其光合作用.该菌具有耐盐和促生作用,在海水灌溉农田、盐碱化土壤利用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可作为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高效溶磷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大田玉米根际土壤初筛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复筛出具最优溶磷能力的玉米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改良的PVK培养基定性筛选溶磷菌株,通过NBRIP液体摇瓶试验定量研究其溶磷能力,再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来确定溶磷菌的促生和增产效果。[结果]从玉米大田根际土壤中筛选出8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细菌,其中菌株NJAU-B8在PVK培养基上溶磷圈直径与菌体直径的比值较高,在NBRIP液体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487.67mg·L-1。2季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AU-B8对苗期玉米生长促进作用优于其他菌株,其中第1季株高、茎粗、SPAD值、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较不接菌处理(CK)分别增加40.37%、18.74%、1.32%、46.67%和4.08%,而第2季则分别增加22.18%、2.02%、1.20%、16.26%和35.53%。另外除菌株B1,其他接菌处理株高均优于CK。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第1季玉米产量复合微生物肥料(BIO)与有机-无机复混肥(AO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BIO处理依然高于AOF和化肥(CF)处理;第2季白菜产量达到显著性差异;第3季BIO处理土豆产量分别比AOF和CF处理增产11.29%和26.41%。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NJAU-B8归类于伯克霍尔德属(Burkholderia sp.)。[结论]分离获得高效溶磷菌株NJAU-B8,其菌剂能够有效促进苗期玉米生长和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
潘宗东  张金明  杨桂兰  宋一江  石细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14-12815,12819
[目的]研究12个优质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在黔东南冷凉山区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方法]12个品种分别为临籼22、凉籼3号、德双4号、香稻82、香米德优8号、临籼22、中籼2503、中香1号、鉴真2号、昌米016、鄂中5号、滇屯502(CK)。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从第2行的第2株开始收取10个单株进行考种,考种项目包括株高、穗长、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产量。[结果]实粒数与实际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3 1,有效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与实际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 4、0.548 9、0.355 2;而千粒重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79 0、-0.555 8。对实际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是有效穗,通径系数为1.470 1,其次是总粒数(0.643 3)、千粒重(0.627 4)、实粒数(0.492 6)、结实率(0.208 4)。[结论]黔东南冷凉山区在选择品种和推广中要以株高适中、大穗粒多、分蘖适中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杂交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探讨三系亲本的配合力、遗传力等规律及参数。[方法]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 g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 g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0个杂交F1为试验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母本一般配合力方差除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单株谷重3个性状外,其他6个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父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组合的单株谷重性状中以非加性效应为主,而其余8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组合的所有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各农艺性状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播始历期>结实率>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选择和利用这些不育系、恢复系及其配组F1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合寒地稻作区盐碱地种植的水稻材料。[方法]通过对46份寒地水稻材料进行盐碱处理,分析返青期各处理的叶片数变化和最终穗长。[结果]在返青期具有抗盐碱胁迫的材料共有10份,其中龙粳21号耐盐碱能力最强。龙粳22号、龙粳21号、龙花01-558、垦稻14号、02-011-2、05—379、01-028-2、04-050、07—2201等9份材料穗部受害较小。[结论]龙粳21号、05—379和02-011-2受盐碱胁迫后受害影响小,对盐碱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杨培玉  杨水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41-8943
[目的]探讨镉污染的农田中施用EDTA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高镉积累型水稻品种秀水63和常规品种Ⅱ优527为试材,在盆栽土壤上施加2.0mmol/LEDTA,研究EDTA(乙二胺四乙酸钠)对在镉污染的土壤中不同镉富集类型水稻品种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在镉污染的土壤上施加EDTA,提高了水稻株高,降低了根长,高镉污染(5.0mg/kg)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优于低镉污染(1.0mg/kg)。镉污染对Ⅱ优527有效穗数的影响大于秀水63。EDTA增加了镉污染农田水稻有效穗数、成穗率、穗实粒数和Ⅱ优527的千粒重,降低了受污染水稻的穗长和秀水63的千粒重,相同条件下,Ⅱ优527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大于秀水63。[结论]该研究为采用改良措施控制水稻对镉的吸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四川成都地区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 3 年(2006~2008 年)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关系密切,对于不同的品种类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10.5~11.25 t/hm2的产量目标下,通过中小苗三角形条栽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合理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盐碱胁迫对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个寒地粳稻品种和不同盐碱度盐碱土进行盆栽试验,探讨了盐碱胁迫对寒地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土壤盐碱度的增加,水稻生育期延迟、分蘖数下降,每穴有效穗数、成穗率与千粒重呈明显降低趋势,且品种间差异较大;方差分析表明,盐碱胁迫下水稻减产主要是通过降低每穴穗数、成穗率与千粒重来实现的,轻度盐碱胁迫下耐盐碱品种吉玉粳、绥粳5产量降幅较小,而中度和重度盐碱胁迫下产量则极显著下降,而对照品种松粳6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均极显著。因此,寒地盐碱稻作区水稻生产,应以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成穗率、千粒重为目标,选择盐碱度适宜的盐碱地和耐盐碱性较强的寒地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7.
培两优307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南方稻区制定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培两优3076产量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各因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每公顷穴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穴有效穗数。[结论]在制定适宜的栽培措施时,应在适当加大种植密度的同时,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海丰盐碱地区机直播稻水分管理的最优模式。[方法]以淮稻5号为研究材料,设置3种水分管理模式,观察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群体发育、株型、穗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轻干-湿灌溉处理下的水稻产量最高,达10 458.00 kg/hm2,其穗部性状较好,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目较多,株型配置较为合理,成穗率较高。虽然常规水层灌溉有效穗数较多(318.0万穗/hm2),但由于其无效分蘖数目多,群体数量过大,田间通风透光能力较差,植株下部光照不足,导致千粒重以及结实率显著降低;重干-湿处理下由于有效穗数严重减少,千粒重以及结实率下降显著,这2种处理下的产量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优化了海丰盐碱地区机直播稻水分管理模式,为机直播稻高产栽培提供了实用的配套水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方法]以丰两优香1号和中浦优华占为试验材料,以不同促芽剂和920在机械收割2 d后下午对水225 kg/hm~2进行喷施,对再生稻产量及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喷施促芽剂和920处理能打破再生芽的休眠,提高再生稻的发苗数和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株高,从而提高再生稻产量,增产幅度为7.9%~12.7%,增产效益显著。再生稻产量与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品种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头季机械收割后再生季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