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氨挥发和对土壤氮、磷、钾淋溶试验表明,生物有机肥最多可使果园根区域土壤氮挥发损失率减少8.8%;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可以减少土壤中氮、磷、钾的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2.
保水剂对氮肥氨挥发和氮磷钾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采用“静态吸收法”和“土柱淋溶法”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尿素氨挥发以及对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保水剂后,尿素氨挥发量显著降低,并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氨挥发量的降低与土壤含水量、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pH有关.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pH较低,尿素氨挥发量也较少,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和100%时,施用0.05%~0.80%的保水剂,尿素累积氨挥发量分别较不施保水剂处理减少8.97%~47.65%和16.78%~72.40%.土壤中施入保水剂同样能减少氮、磷、钾养分的淋溶损失,对于氮、钾养分来说,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养分淋失量显著减少,但对于磷素养分来说,养分淋失量并不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少.施用0.05%~0.20%的保水剂时,氮、磷、钾养分累积淋失量分别较较不施保水剂处理减少13.60%~39.62%、28.31%~16.96%和6.76%~24.55%.  相似文献   

3.
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与生物有机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川农10号施有机肥和生物复合肥,以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代表土壤肥力,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复合肥的土壤有机质较不施肥对照高8.62%,速效氮高9.81%,速效磷高11.35%,速效钾高3.45%。施用生物有机肥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冬小麦产量较对照和复合肥处理均增加,且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不同程度地增加。各施肥处理冬小麦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增加值范围为13.41%~86.35%,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复合肥处理增加更加突出。[结论]施用生物有机肥明显增加了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和冬小麦产量。综合考虑,施用生物有机肥350 kg/hm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红梅  庞凤梅  赖欣  杨殿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19-7122,7249
[目的]从提高肥料利用率出发,研究不同施氮量与不同配施方式下冬小麦田土壤氨挥发特征。[方法]采用田间通气法,于2006~2007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再设4个有机无机肥料组合,研究不同施氮量与不同配施方式下基肥、追肥施用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土壤氨挥发速率、氨挥发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单施有机肥或单施无机肥相比,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够降低土壤的氨挥发损失量。基肥、追肥施肥后土壤的累计氨挥发量在5.354~8.916 kg/hm2,氨挥发损失率在1.824%~6.119%,追肥土壤的氨挥发损失量占累计氨挥发损失总量的97%以上。[结论]麦田土壤的氨挥发损失主要来自于追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为解决稻田氮素低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双季稻田间试验,采用动态室法监测基肥和穗肥施用不同用量氮素后的土壤氨挥发特征及田面水氮形态含量特征.[结果]早稻基肥期土壤氨挥发损失峰值于施肥后第5d出现,第9d接近对照水平;晚稻同期及穗肥期土壤氨挥发损失峰值均于施肥后第1d出现.基肥氨挥发损失量低于穗肥,晚稻高于早稻.早、晚稻平均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2.99%和21.79%.施氮提高氨挥发损失量和累积损失量,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地增加.氨挥发损失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氨挥发损失量和磷肥施用量均与田面水铵态氮、硝态氮和溶解性总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施氮通过提高田面水氮含量促进稻田氨挥发损失.通过合理施肥、改变肥料特性等措施降低施肥后田面水中氮含量降低,从而减少稻田土壤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发适应于当地土壤和生态特色的烟草专用生物有机肥配方,并且进行配方验证和筛选。[方法]2014~2015年,在平顶山市叶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和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施用粉状有机肥配方的整体效果较差。施用解磷解钾配方的有机肥有利于烟叶前期的生长,但是在烟叶生长中后期需要及时补充钾肥。[结论]抗重茬生物有机肥不仅使得烟株的生长发育达到最优,而且减少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滇池柴河流域蔬菜种植区更科学、合理使用氮肥以及当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施用炭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柴河周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和氮淋失的影响。[结果]氮损失量与施氮量呈正比,氮素淋失量均高于氨挥发量;同一施肥水平的两种肥料氨挥发、氮素淋失和氮素损失量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普通尿素生物炭包膜尿素);在施氮量为320和280 mg/kg的水平下,生物炭包膜尿素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氮损失低43.5%~45.5%,其中氨挥发低3.7%~21.7%,氮淋溶低49.8%~52.1%,而硝态氮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形式占总氮淋出的76.0%~95.7%(普通尿素处理)和51.6%~53.5%(生物炭包膜尿素处理)。[结论]生物炭包膜尿素主要通过减少硝氮淋失来控制氮损失。减量施氮并结合生物炭包膜尿素的施用,对控制该地区氮肥施用带来的水体污染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氨挥发模拟系统中,调查施于土壤中碳酸氢铵挥发的过程及其影响因子。发现氨挥发在施肥后迅速发生,13h以内以氨的形态挥发损失掉的肥料氮量最多,这种损失与碳酸氢铵在土壤中的暴露表面有关。施肥方法、浇施碳酸氢铵的兑水量和土壤的水分状况等亦影响氨的挥发。在红黄壤和青紫泥中,条施覆土可减少碳酸氢铵的挥发,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48h内的挥发损失量可减少2%。当在露天或室内从盆钵土上加水淋溶,调查施用于土壤中碳酸氢铵的淋溶损失时,发现碳酸氢铵的淋溶损失(指纵向的损失)比挥发损失少得多。淋溶损失主要以NO_3~-—N的形式,也包括部分NH_4~+—N。碳酸氢铵与硝化抑制剂脒基硫脲(Carbamido sulphururea,简称ASU)混合施用,可以减少NO_3~-—N损失。浇施时NH_4~+—N比穴施损失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滇池柴河流域蔬菜种植区更科学、合理使用氮肥以及当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施用炭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柴河周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和氮淋失的影响。[结果]氮损失量与施氮量呈正比,氮素淋失量均高于氨挥发量;同一施肥水平的两种肥料氨挥发、氮素淋失和氮素损失量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普通尿素>生物炭包膜尿素);在施氮量为320和280mg/kg的水平下,生物炭包膜尿素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氮损失低43.5%~45.5%,其中氨挥发低3.7%~21.7%,氮淋溶低49.8%~52.1%,而硝态氮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形式占总氮淋出的76.0%~95.7%(普通尿素处理)和51.6%~53.5%(生物炭包膜尿素处理)。[结论 ]生物炭包膜尿素主要通过减少硝氮淋失来控制氮损失。减量施氮并结合生物炭包膜尿素的施用,对控制该地区氮肥施用带来的水体污染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有机肥对芥蓝生长及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芥蓝生长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使芥蓝的产量显著提高,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施用效果更好,每500 g土施用生物有机肥3 g,即达到施用常规化肥的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有利于促进蔬菜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改善土壤的供肥能力,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氮磷配施的氨挥发规律及机理。[方法]设置5个施磷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氮磷配施的氨挥发规律。[结果]磷作基肥氮作追肥时,不同施磷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先从低到高逐渐增至峰值,然后降低,峰值随施磷量增加而增高,最高峰值为2.36 kg/(hm2.d);追施氮肥3、7、12 d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增加,氨挥发强度增强;土壤脲酶活性比氮磷同为基肥时增强,随施磷量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氮磷同为基肥时,单施氮处理不施磷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比氮磷同施处理高,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氮磷同施处理的脲酶活性略有增加趋势。[结论]土壤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土壤脲酶活性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以木质素包膜复合肥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溶、氨挥发和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木质素包膜复合肥中N素在多介质环境(土壤、水体、大气和植物)下的迁移转化和积累,以及木质素对复合肥中N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包膜肥的氨挥发量明显低于普通复合肥,降幅达5.3%~17.7%,氨挥发量占总施N量的0.2%左右。施用木质素包膜复合肥能显著减少青贮玉米中硝酸盐的积累(P<0.01),最大降幅达20.3%;木质素包膜复合肥中N素的淋溶损失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土壤中肥料的氨挥发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研究认为,木质素能抑制土壤与肥料中N素的水解和硝化作用,调控土壤中矿质态N含量,减少N素的淋溶损失,对肥料中N素转化有很好的调控作用,木质素作为一种农业环境友好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糖厂滤泥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掌握采用糖厂滤泥经功能菌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广西蔗区糖料蔗产业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政府制定农业种植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在广西重要蔗糖生产区(来宾市兴宾区和崇左市大新县)开展以糖厂滤泥为原料、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研究糖厂滤泥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特征及肥效.[结果]采用功能菌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的腐熟速度快,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发酵效果稳定,发酵温度最高达77.2℃,且70.0~77.2℃的维持时间长达12 d;发酵后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机酸转化率优势明显,分别较传统(自然)发酵提高30.2%和12.3%(绝对值).功能菌发酵生物有机肥对水稻、黄瓜和甘蔗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对应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971.5、76705.5和118780.5 kg/ha,较施等量传统(自然)发酵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增产7.83%、41.19%和6.91%.施用功能菌发酵生物有机肥的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均高于施用传统(自然)发酵生物有机肥处理,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5.75 g/kg、67 mg/kg、14 mg/kg和69 mg/kg,而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结论]采用功能菌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较传统(自然)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更具优势,具体表现为腐熟速度快、发酵温度高且保持时间长、发酵后有机质含量和有机酸转化率优势明显,同时具有增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作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施用秸秆炭对土壤钾淋洗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秸秆炭化还田对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黑土、棕壤和砂土3种土壤类型,每种土壤分别添加炭粉和炭基缓释肥,并作等氮磷钾处理,开展106 d的培养淋洗试验。[结果]施用炭粉和炭基缓释肥均可增加土壤钾的淋洗量,且钾淋洗量随炭粉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整个试验期间,不施用炭粉(CK)、施用炭粉27 000、54 000 kg/hm2、施用炭基缓释肥375 kg/hm2的砂土和棕壤的钾累积淋洗量分别为黑土的2.7和1.9倍、4.3和2.2倍、2.3和1.9倍,4.1和1.7倍;炭粉在砂土中的短期效果最明显;炭基缓释肥在黑土中的效果最好,在砂土中的效果最差。[结论]炭基缓释肥的施用效果好于等量炭粉和化学肥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黏土作为载体制备黏土基氮、磷、钾缓释肥,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方法]以膨润土和高岭土为载体,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多种黏土基氮、磷、钾肥及复合肥,并用淋溶试验评价了肥料的释放性能,得到了氮、磷、钾的释放特征曲线。[结果]相比于传统化学肥料,使用高岭土和膨润土复合的氮、磷、钾肥对氮、磷、钾元素都起到了较好的缓释效果。膨润土对氮、磷、钾的缓释性能要优于高岭土,其原因在于膨润土单元层内电荷不平衡及边缘大量断键的存在,并且其水合膨胀后具有较大的层空间,能够将氮、磷、钾锁定在膨润土层间,不会轻易流失。制得的膨润土基复合肥CLAY-N-P-K中氮、磷、钾都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就释放速率而言,氮的释放速率最快,钾次之,磷最慢。[结论]研究膨润土基氮、磷、钾肥的缓释特征对缓释肥的生产和使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相似文献   

17.
王艳霞  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10-10411,10421
[目的]为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生态恢复。[方法]对昆明市东郊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的各肥力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填埋场周边土壤质地以壤土类为主,呈强酸性或极强酸性,缺乏有机质、氮素和磷素,钾素含量相对丰富。[结论]生态恢复时,应多施有机肥和化学氮、磷肥,适当补充钾肥。  相似文献   

18.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于2005—2015年进行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长期定位施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单施有机肥、无机化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上效果相当,差异不大;无机-有机肥混合施用可增产78.6%,效果显著。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有机肥可更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滇池柴河流域,蔬菜地施用的氮肥通过径流、淋溶和氨挥发等途径向水体迁移,对周围水体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控释尿素(3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kg土和320 mg N/kg土)与普通尿素(4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kg土、320 mg N/kg土和400 mg N/kg土)施用在柴河流域土壤所表现出的肥料氨挥发和氮淋失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氮肥所有施氮水平处理的氮淋溶量都显著大于氨挥发量。在两种施氮水平下(320 mg N/kg土和280 mg N/kg土),施用普通尿素产生的氨挥发量分别占施氮量的3.64%和3.57%,而施用控释尿素产生的氨挥发量分别占施氮量的3.64%和2.78%;施用普通尿素产生的氮淋失量分别占施氮量的14.38%(其中硝态氮占85.34%)和14.46%(其中硝态氮占95.70%),施用控释尿素产生的氮淋溶量分别占施氮量11.60%(其中硝态氮占91.05%)和8.37%(其中硝态氮占96.84%)。硝态氮淋溶可能是柴河流域蔬菜地肥料氮素向水体迁移的主要途径。随着施氮量的减少,控释尿素的氮淋失量显著下降,而普通尿素的氮淋失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水平下,普通尿素氮淋失量显著大于控释尿素。由此可见,控释尿素主要通过减少氮淋溶途径来减少氮损失。减量施氮结合控释尿素的施用对控制该地区氮肥施用对水体污染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