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匡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40-11242
[目的]分析草石蚕四倍体与二倍体的品质。[方法]对引进的草石蚕二倍体材料进行秋水仙素诱导处理,成功获得草石蚕的四倍体材料,然后将草石蚕二倍体和四倍体材料进行栽培试验,并分析草石蚕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3个重要品质指标。[结果]四倍体叶片中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比二倍体分别增加了43.16%、9.46%和21.74%;而四倍体块茎中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比二倍体分别增加了13.12%、21.89%和7.47%。[结论]四倍体的营养成分要比二倍体高,在经济价值上比二倍体更优越。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对二、四倍体薄皮甜瓜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揭示甜瓜倍性与抗旱性的关系,为多倍体甜瓜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并比较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薄皮甜瓜在水分胁迫下苗期的生长指标、叶片水分状况、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结果]在水分胁迫下,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薄皮甜瓜苗期株高、茎粗、干物质重量、叶绿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而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说明水分胁迫抑制了二、四倍体薄皮甜瓜植株的生长。四倍体的薄皮甜瓜株高胁迫指数、茎径胁迫指数、干物质胁迫指数、叶绿素含量、相对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二倍体叶片中自由水含量和水分饱和亏明显高于四倍体,说明四倍体薄皮甜瓜在苗期抗旱性比二倍体强。[结论]多倍体育种可以作为甜瓜抗性育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多波长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杜仲雄花茶中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3种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Thermal Hypersil BDS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6℃;多波长检测206、238、327 nm。[结果]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均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同一时期内采集,不同产地的杜仲雄花茶因环境的影响,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杜仲雄花茶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及京尼平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陈萍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00-960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蒲公英不同器官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4.6 mm×150.0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6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791 20~79.120μg/ml,(r=0.999 8),回收率为98.00%~101.5%。蒲公英叶、根、花和花茎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212、0.536、0.448、0.417 mg/g。[结论]该研究为蒲公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蒲公英叶中绿原酸含量最高,这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蒲公英这一药食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利用高效液相法(HPLC)同时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和芦丁的方法。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组成为甲醇-乙酸-水(体积比为50∶1∶49),检验波长为340 nm,流量为1 mL/min,检测温度为32℃。在该色谱条件下,绿原酸和芦丁分别在0.060 0~2.000 0 μg/mL和0.001 8~0.090 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3。利用此方法对杜仲杂交后代中41株生长性状表现优良的个体进行了叶片中绿原酸和芦丁含量的测定,为杜仲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杜仲叶结构发育与绿原酸积累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和HPLC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杜仲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指标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叶片发育早期,随着栅栏薄壁组织、海绵薄壁组织等叶肉细胞的分化发育,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不断增加。6月叶片组织结构发育成熟时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153%。随着叶片的衰老,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至落叶前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最低,为0.483%。在紫外光下,绿原酸储备在叶表皮、叶柄表皮和果实表皮周围,呈现淡蓝色荧光现象。[结论] 综合分析叶片生物量和绿原酸的含量,7-8月份采集杜仲叶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任丽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52-18152,18165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柱(25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腈(V∶V∶V=51∶11∶8),检测波长为327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绿原酸在0.15~0.7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9%。[结论]该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山楂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RP-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凤霞  郝洪涛  杨敏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45-11546
[目的]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02%磷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30℃。[结果]不同品种的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的含量差别较大。[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为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频健  陈剑  王哓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47-11548
[目的]建立双黄连栓中绿原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 5μm(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15.0:85.0:1.0:0.3),检测波长为324nm,流速为1.2ml/min,进样量为20μl,柱温25℃,在该条件下测定双黄连栓中金银花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试验条件下,绿原酸在0.2~0.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7;样品在5h内稳定;平均回收率99.6%,RSD=0.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双黄连栓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3组同基因型不同倍型鲜食葡萄种质植株中3种内源激素含量,为葡萄倍性育种以及栽培生理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以3份四倍体鲜食葡萄种质(‘四倍体红地球’、‘四倍体玫瑰香’和‘2-2-4’)及其二倍体种质‘红地球’、‘玫瑰香’和‘2-2-2’一年生营养袋扦插苗新梢和根系为材料,利用HPLC多阶质谱检测对新梢和根系中的生长素(IAA)、脱落酸(trans-ABA和cis-ABA)和10种细胞分裂素含量进行测定,后续定量分析选择离子检测方式选定各激素裂解后的特征碎片离子。[结果]3组材料中四倍体葡萄叶片中IAA、ABA含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二倍体,IAA含量为二倍体葡萄的38. 2%~77. 9%,ABA含量为二倍体葡萄的23. 6%~80. 0%。‘四倍体红地球’叶片中有7种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红地球’,为后者的1. 36~3. 99倍;‘四倍体玫瑰香’叶片中仅DHZR显著高于二倍体‘玫瑰香’,为后者的1. 49倍;而‘2-2-4’中9种细胞分裂素含量均显著低于‘2-2-2’,为后者的12. 7%~68. 6%。3组材料四倍体葡萄根系中仅‘四倍体红地球’IAA和c-ABA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红地球’,‘四倍体玫瑰香’ABA含量显著低于二倍体‘玫瑰香’。根系中,‘四倍体红地球’中有5种细胞分裂素显著低于‘红地球’。‘2-2-4’ZOG和DHZR含量显著高于‘2-2-2’,为后者的1. 26、3. 82倍,ZR、iP和iPR含量则显著低于‘2-2-2’。‘四倍体玫瑰香’中ZOG含量显著高于‘玫瑰香’,而ZR、DHZR、iP和iPR4种细胞分裂素则显著低于‘玫瑰香’。[结论]二倍体葡萄加倍后,植物体内源激素的含量未因染色体加倍而呈现规律性加倍。  相似文献   

11.
黄美娥  卓儒洞  晏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51-16852
[目的]比较4种堇菜科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为充分利用堇菜科植物资源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325nm波长处测定4种堇菜科植物中绿原酸含量。[结果]绿原酸含量在0~0.024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26%。4种堇菜科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辽宁堇菜19.40mg/g、毛堇菜17.09mg/g、紫花地丁14.09mg/g、深山堇菜10.95mg/g。[结论]4种堇菜科植物中辽宁堇菜绿原酸含量最高,达19.40mg/g。  相似文献   

12.
刘宝臣  李瑞国  侯文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34-19735,19774
[目的]提取忍冬不同器官中的绿原酸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酸乙醇回流法对"巨花一号"忍冬的藤、叶、花和花蕾中绿原酸进行提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进行检测和含量测定。[结果]忍冬不同器官中绿原酸的含量不同,其中花和花蕾中绿原酸的含量较高,藤和叶中含量较少;其排序为:花(3.798 mg/g)〉花蕾(3.795 mg/g)〉藤(2.558 mg/g)〉叶(2.185 mg/g)。[结论]从忍冬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而言,藤和叶也可以作为绿原酸提取和综合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与比较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浓度30%甲醇回流40 min,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溶液(体积比22∶78),波长327 nm,流速1.0 ml/min。绿原酸在9.78~238.00μg/L时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 8,回收率为97.9%。[结果]通过对10年树龄的光皮杜仲树叶4~12月绿原酸含量的分析,叶中含量平均为2.55%,6月达到最高。[结论]该法快速、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14.
杜仲皮和叶中儿茶素含量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杜仲皮和叶中儿茶素含量的差异,为杜仲以叶代皮入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个产地的杜仲皮和叶样品进行提取,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茶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4%磷酸溶液(13∶87,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所取3个产地的同株杜仲的皮和叶中儿茶素的含量不同,其中河南信阳、四川绵阳和贵州遵义产的杜仲皮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1.919、1.279和1.167 mg/g,所产的杜仲叶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49.34、35.75和33.72 mg/g;同株杜仲叶中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杜仲皮。[结论]研究所采用分析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良好,适用于杜仲不同部位儿茶素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杜仲叶资源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HPLC测定不同树龄杜仲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薇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79-1078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不同树龄杜仲叶中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4.6×1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量1.0ml/min,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扫描检测,以保留时间结合待测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波长为360nm,柱箱温度为40℃。[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4.63~92.65μg,r=0.9998,回收率为98%~101.5%;芦丁的线性范围为0.714~14.285μg/ml,r=0.9999,回收率为96%-98.4%;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101~2.066μg/ml,r=0.9970,回收率为94%~101%;山萘酚的线性范围为0.043~0.886μg/ml,r=0.9980,回收率92%~96%。[结论]对不同树龄杜仲叶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用方差分析进行多重比较,从绿原酸含量方面考虑.三年树龄杜仲叶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16.
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影响杜仲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方法]采用HPLC测定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中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芦丁、槲皮素、山萘酚)的含量,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土壤养分因子与杜仲叶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偏相关系数,建立杜仲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影响芦丁含量的主要是土壤全磷、有机质;影响槲皮素含量的主导因子主要有有机质、有效磷、FACT,其次是土壤铵态氮、pH、全氮;影响山萘酚含量的最大因子为有机质,其次为土壤有效磷、铵态氮和FACT。[结论]贵州不同产地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叶有效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卢建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46-3947
[目的]建立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U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TM BEHC C18柱,乙腈:0.1%冰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绿原酸含量在2.0-10.0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8%,RSD为1.21%。[结论]该法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检出限低,可作为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银忍冬茎和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找绿原酸新药源、综合利用金银忍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技术提取金银忍冬茎、叶中的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检测波长选择为327 nm。绿原酸进样量与峰面积在0.20~1.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的RSD为1.30%,说明仪器较精密。稳定性试验的RSD为1.15%。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为1.35%,平均回收率为98.52%。金银忍冬叶和茎中均含有绿原酸,经外标法测定其含量依次为:叶(1.54%)>茎韧皮部(0.44%)>茎木质部(0.42%)。[结论]超声提取法简单、快速,检测方法可行,测定误差较小,结果较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金银忍冬茎和叶中绿原酸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文平  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75-21676,21694
[目的]研究金银花中绿原酸的不同提取方法并测定了不同花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以金银花为材料,采用乙醇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探讨了不同开花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差异。[结果]以乙醇回流法提取的金银花原液中绿原酸浓度为1.905 mg/ml,含量为3.81%,而以超声提取法提取的金银花原液中绿原酸浓度为1.306 mg/ml,含量为2.61%,故乙醇回流法比超声提取法提取率更高一些;以乙醇回流法提取的全开金银花原液中绿原酸浓度为0.167 7 mg/ml,含量为0.34%,而以乙醇回流法提取的花苞原液中绿原酸浓度为0.260 1 mg/ml,含量为0.52%,故花苞中的绿原酸含量要高一些。[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迅捷,可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