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替米考星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包埋法制备替米考星淀粉微球。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采用综合平衡法对替米考星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替米考星交联微球的形貌及表面形态。[结果]替米考星淀粉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如下:替米考星0.02 g,可溶性淀粉4 g,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95 g,乳化剂(m_(Span80):m_(Tween80)=2∶1)0.75 g,反应时间1.5 h,在优化工艺参数下制得的替米考星淀粉微球载药量为1.63%,包封率为81.4%;微球大小分布均匀,外观圆整,表面粗糙多孔。[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扩大了替米考星的应用,为替米考星的剂型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芝  李卫宁  王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22-9023
[目的]探索啶虫脒/羧甲基壳聚糖缓释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方法]以啶虫脒为囊心药物,以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明胶作为载体材料,采用锐孔法制备啶虫脒缓释凝胶微球,以包封率为参考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探究啶虫脒缓释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并探讨壳聚糖缓释微球对啶虫脒的缓释性能。[结果]啶虫脒缓释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25 g/L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啶虫脒的浓度比为2∶1、1.5%氯化钙、戊二醛浓度为5%。所制备的啶虫脒/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明胶缓释凝胶微球的包封率达48.56%,并具有很好的缓释性能,缓释时间达60 h以上。[结论]制得的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明胶微球对啶虫脒有控制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羧甲基壳聚糖和明胶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啶虫脒缓释微球,优化了影响微球载药量,包封率,释药时间的制备工艺条件如温度、交联时间、羧甲基壳聚糖与明胶质量比等.在最佳的条件下,制备的啶虫脒凝胶微球的载药量为9.21%,释药时间可达7d以上,达到了控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优化阴离子淀粉微球吸附姜黄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姜黄素作为载药体,研究响应面法优化阴离子淀粉微球吸附姜黄素吸附量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三聚磷酸钠用量和浸泡时间4个主要因素对阴离子微球吸附姜黄素的影响,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获得阴离子淀粉微球吸附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阴离子淀粉微球吸附姜黄素的最佳条件为:乳化剂用量0.599 g,交联剂的用量为3.001ml,三聚磷酸钠用量为0.8 g,浸泡时间为8.5 h,姜黄素吸附量预测值为2.332 mg/g,验证值为2.367 mg/g,与预测值的相差0.035 mg/g。[结论]研究可为阴离子淀粉微球的载药性能和开发利用以及淀粉的深加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空心微球的优化制备条件及其在尿素缓释肥生产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乳状液化学交联法制备PVA空心微球,通过FT-IR、SEM和TEM等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探讨乳化剪切速率、交联反应温度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空心微球形貌和粒径的影响;以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基础,通过包裹尿素制得PVA载肥微球,研究其对尿素的缓释作用。[结果]PVA空心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剪切速率6000 r/min、反应温度35℃和交联剂用量25 ml。PVA载肥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交联时间以3 h为宜。[结论]该研究为新型缓释肥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阿维菌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形成契合水产养殖需求的微球制备工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微球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微球在养殖水体中的释放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所得微球外观形态良好,粒径在50~80μm,包封率达72.6%,64 h药物累计释放率少于60%。相对于原药在水体中4 h 100%溶出,阿维菌素聚乳酸微球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华丽  张秀娟  杨毅  贾小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48-6549,6619
[目的]研究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以及其对动物皮内的刺激影响,为壳聚糖微球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壳聚糖(CS)为原料,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CS微球,显微镜观察壳聚糖微球微观形态,研究微球理化特性受壳聚糖脱乙酰度、壳聚糖醋酸溶液浓度、交联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影响,并将壳聚糖微球进行兔子皮内刺激试验。[结果]优化得出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为壳聚糖醋酸质量浓度0.3 g/L,Span80为油相体积的8%,油水相体积比3∶1,交联时间1 h。该壳聚糖微球不会对兔子产生损害。[结论]壳聚糖微球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要求,为壳聚糖微球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影响含淀粉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因素,优化交联淀粉微球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影响反相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合成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结果]使用0.6%的Span60(HLB=4.70),油、水相体积比为3∶1,水相中淀粉浓度为16%时可形成稳定的W/O型含淀粉反相乳液;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水相体积比4∶1,淀粉乳浓度16%,交联剂用量3 ml,反应温度45℃,乳化剂用量0.3%;微球产品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5μm。[结论]经过优化的制备工艺能够合成粒径均匀的交联淀粉微球。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法制备姜油树脂/β-环糊精包合物,以姜油树脂中姜酚的包合率和包合物的产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姜油树脂/β-环糊精投料质量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3个因素对于姜油树脂/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影响,得到最佳的包合物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姜油树脂/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主客体投料比为1∶10(g/g)、超声温度为55℃、超声时间为21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验证,得到其平均包合率为54.64%,平均包合物产率为39.07%,平均综合评价值为48.4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发高纯度费菜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以大孔树脂为载体,对上样量及层析条件进行优化,再进一步采用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结果]选用聚合物纳米微球PS RPC-300作为最佳层析填料,洗脱速度为5 m L/min,洗脱剂为70%乙醇,上样量为5.0 g/kg填料,结晶溶剂为丙酮;在此优化条件下所得产品的纯度为95.1%。[结论]此分离纯化方法简便可靠,分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丁香酚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所制备的微囊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海藻酸钠为囊材、丁香酚为囊心、吐温-80为乳化剂制备丁香酚微囊,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对微囊的形态、药物包封率及其挥发性进行检测。【结果】丁香酚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 g/L,海藻酸钠与丁香酚质量比为1∶1,吐温-80添加量为0.3%。按以上工艺所制备的丁香酚微囊呈圆球形,表面光滑,粒径为35~65μm的丁香酚微囊占76.1%~78.4%,丁香酚含量为820.7~823.5 mg/g,包封率为87.5%~87.8%。100℃加热后10 h,微囊中丁香酚的挥发率为13.4%,而原料药丁香酚的挥发率为42.4%(P<0.01)。【结论】确定了丁香酚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所制备的微囊圆整光滑,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抗性淀粉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普鲁兰酶对大米淀粉脱支的工艺条件,以期获得较高的RS产率。[方法]以大米淀粉为原料,用普鲁兰酶对其进行脱支,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酶法制备RS的工艺。采用经AACC认定的76-13标准方法测定RS含量。[结果]各因子对RS产率的影响顺序为:加酶量>酶解温度>淀粉浓度>酶解时间,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淀粉浓度25%,加酶量2.4PUN/g(干淀粉),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14h。[结论]以大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对其进行脱支制备RS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2.4PUN/g(干淀粉),酶解温度60℃,淀粉浓度25%,酶解时间14h,在此条件下RS产率为19.16%。  相似文献   

13.
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化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的生产工艺,提高包封率,减小颗粒粒径,最终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作为主要指标,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胆同醇—卵磷脂比、番茄红素—卵磷脂比、旋转蒸发温度、磷酸缓冲液pH),并观察脂质体形态和粒径特征.[结果]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胆固醇—卵磷脂比1:3,番茄红素—卵磷脂比1:20,旋转蒸发温度30℃,磷酸缓冲液pH 7.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番茄红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1.65%,平均粒径840nm.[结论]采用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具有工艺简单、重现性好,且脂质体包封率高、颗粒粒径小、稳定性较高等优点,可大规模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的生产工艺,提高包封率,减小颗粒粒径,最终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作为主要指标,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胆同醇—卵磷脂比、番茄红素—卵磷脂比、旋转蒸发温度、磷酸缓冲液pH),并观察脂质体形态和粒径特征.[结果]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胆固醇—卵磷脂比1:3,番茄红素—卵磷脂比1:20,旋转蒸发温度30℃,磷酸缓冲液pH 7.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番茄红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1.65%,平均粒径840nm.[结论]采用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具有工艺简单、重现性好,且脂质体包封率高、颗粒粒径小、稳定性较高等优点,可大规模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锐孔法,以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啶虫脒缓释微胶囊,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设定反应时间为50 min,通过L16(45)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温度为40℃,海藻酸钠浓度为3%,氯化钙浓度为5%,乳化剂量为50 mL,啶虫脒与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为1∶3。所得微球囊心和壁材之间没有化学键合,对啶虫脒的释放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兽药载体——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淀粉微球,采用L16(45)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佳制备条件,对微球形态、粒径分布进行观察;用吸附载药法制备阿司匹林淀粉微球,对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所得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38.75μm,粒径分布在20~60μm,载药量为8.38%,包封率为84.2%,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海藻酸钠和氯化钙为成球材料,以壳聚糖和PVA为覆膜材料,制备负载阿维菌素的凝胶微球。以载药率、包封率和溶胀率为主要筛选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各组分质量分数:海藻酸钠1%、氯化钙4%、壳聚糖2%、PVA 2%、戊二醛1.5%。同时,测定了阿维菌素凝胶微球的溶胀率和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凝胶微球在pH 7时溶胀率最大,温度和pH对载药微球的缓释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复凝聚法制备嘧菌酯微囊剂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减轻其毒性和药害、降低环境污染。[方法]在L9(34)正交试验中,以包封率为判断指标,研究药胶质量比、搅拌速度、固化时间对嘧菌酯微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药胶质量比、搅拌速度、固化时间对嘧菌酯微囊包封率的影响依次为:药胶比>搅拌速度>固化时间。根据包封率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药胶比1.0∶10.0,搅拌速度100 r/min,固化时间30 min。经验证,由此工艺制得的嘧菌酯微囊的包封率可达70%。[结论]用该法制备农药微囊能改善药物的物理特性,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乙酰水杨酸。[方法]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以苯甲酸钠作为催化剂,微波辐射合成乙酰水杨酸。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辐射苯甲酸钠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工艺条件,并探讨合成工艺的影响因素。[结果]乙酰水杨酸的最佳合成工艺为:6.3 g水杨酸,9 ml乙酸酐,催化剂苯甲酸钠用量0.4 g,微波功率240 W,辐射时间90 s。在此优化条件下,乙酰水杨酸产率达67.07%。[结论]与传统合成工艺相比,微波辐射合成乙酰水杨酸反应时间短,产品收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元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不同的接种条件(包括不同菌龄、不同接种量)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包括不同转速、不同培养时间),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为指标进行元蘑液体菌种的筛选。[结果]液体培养元蘑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150 g稻草粉、10 g玉米粉、20 g葡萄糖、3 g蛋白胨、2 g酵母膏、维生素B_11片;最佳接种菌龄为5 d;最佳接种量为9%;最佳培养转速为160 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7 d。[结论]元蘑液体菌种经过优化培养,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