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景辉  孙丽敏 《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0):1139-1143
为揭示河北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种植结构的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1985—2010年种植结构演化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该区域种植结构演变过程,探讨了种植结构演变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实现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其结构会相应调整,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弄清河北省低平原中低产类型区种植结构调整过程,对该区1986—2010年间种植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明确了该区不同时期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蔬菜等作物的构成情况,探讨了该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及内在原因.提出了未来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河北滨海稻区拥有丰富的稻田资源,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进行小棚栽培蘑菇,通过水稻品种的筛选、平菇品种的引进以及种植技术、生产工艺的优化,提出适宜滨海区稻菇轮作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这种稻菇轮作模式延长了稻田种植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不仅能满足滨海城镇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高品位蔬菜的需求,更有利于沿海盐碱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盐碱地高效利用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探索一条新途径,为滨海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探索出一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余姚市姚北滨海平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笔者于2013-2015年探索推广的"榨菜—黄瓜—冬雪菜(或秋包心芥)"一年三茬高效轮作种植新模式,每667m2收入达10422元。该高效轮作种植新模式在同类地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浙江省典型区域果园土壤的质量状况,在该省丘陵、河谷平原、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的4类地貌区选择148个代表性的果园,分析了各地貌区果园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状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内果园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分别在2.64~16.58 g/kg和pH 4.15~8.42之间,平均分别为9.35 g/kg和pH 5.83。各地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水网平原(11.81 g/kg)>河谷平原(10.24 g/kg)>丘陵(8.04 g/kg)>滨海平原(7.62 g/kg);土壤pH由高至低分别为:滨海平原(6.90)>水网平原(5.76)>河谷平原(5.83)>丘陵(5.14),丘陵区果园土壤酸化明显。随着果树种植时间的增加,河谷平原、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土壤pH呈现显著的下降;丘陵和滨海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呈现增加趋势。研究认为应重视丘陵区和滨海平原区果园有机物料的投入,同时加强丘陵区果园土壤酸度的校治。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农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北滨海平原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滨海平原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衡水市为例分析了河北低平原干旱缺水区作物种植和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以水资源平衡利用为核心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方案表明,压缩耗水多的小麦、玉米面积各20%和40.2%,稳定棉花和果菜面积,增加甘薯类旱作高效商品性作物,既可维持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种植业人均收入还可增加22.9%。  相似文献   

8.
大港区地处天津市最南端,是一个新建滨海城区,由于土地盐碱、贫瘠、干旱少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针对该区农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的现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瞄准市场,看准目标,抢抓机遇,大力推广种植冬枣,在冬枣生产上,实行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做大冬枣产业。  相似文献   

9.
摘要:从浙江省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和河谷平原等3个农业地貌区采集不同棚龄的设施栽培表层土壤,分析其盐分积累与组成特点。结果表明,大棚栽培前5年内土壤盐分呈上升趋势,5年后土壤盐分趋向平衡。NO-3,SO2-4是设施土壤水溶性盐的主要阴离子;Ca2+是主要的阳离子;但盐分组成因棚龄、区位等不同有所差异,HCO-3占阴离子总量的比例随棚龄的增加和土壤pH的下降而下降,在各农业地貌区表现为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河谷平原;NO-3占阴离子总量的比例随棚龄的增加和土壤pH的下降而增加,在各农业地貌区表现为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滨海平原;NO-3,SO2-4,Cl-,Ca2+,Mg2+,K+,Na+等离子随盐分积累的增加而增加,而HCO-3随盐分积累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棉花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棉花种植的记载,如今,棉花已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物资、工业原料和百姓必需品,也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18-2019年,我国棉花平均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2019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约5000万亩,主要种植区为新疆地区、江淮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等区域,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棉花种植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藁城市为例,对华北平原城郊地区近如年种植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域种植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是同步的,即逐步由发展高产作物转向发展高效作物、由传统多样化种植向单一化和专业化发展;生产条件改善、体制和需求变化是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而比较优势是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在内在动力和趋势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及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2.
唐山滨海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国新  王秀萍  鲁雪林  王文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50-4751,4764
综合分析了唐山滨海盐碱地区土壤资源分布状况,提出该地区的盐碱地开发利用应遵循高产、高效、综合、生态的“盐碱农业”战略思想,并提出适宜该地区不同土壤状况的3种农业发展模式,即冀东冲积平原区的高产高效农业模式、冀东滨海交接平原的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和冀东近代滨海平原区生态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广西沿海地区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沿海市8个临海县(区)的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情况,为广西沿海地区农业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考察、资料查询和座谈等形式,对1975~2010年广西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各作物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过去35年,广西沿海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波动式减少,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的种植面积不断上升.水稻的种植面积明显下降,占粮食作物的比重从93.12%下降到72.17%;玉米和红薯的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甘蔗和木薯的种植面积连续上升,并成为广西沿海地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花生、大豆和黄红麻等占经济作物种植比重越来越小.[结论]建议广西沿海地区提高单产、改变耕作方式以提高农作物总产,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董晓霞  乌云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21-2123,2137
通过对环北京地区140 km圈层以内(北京10个区县,河北25个县)50个村的490个农户进行随机调查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近年来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变化,环北京地区农户种植业结构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选择种植蔬菜、水果和干果等高产值作物的农户越来越多。基于我国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基本国情和日益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地理区位因素对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农户富裕程度、劳动力机会成本和国家相关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影响我国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河北省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更加理性化和规范化,增加结构调整的可操作性,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决策支持系统,以科学、理性地调整河北省种植业结构。在本系统中输入作物播种面积、产量、价格等相关数据后,就可以得到既定结构下河北省的种植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6.
经10余年种植业结构大调整,浙江省旱粮种植总面积大幅下降,但鲜食和菜用型旱粮面积稳中有升,并向区域化、规模化的平原稻区方向发展。针对冬、春季大量稻田抛荒的现状,旱粮生产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和机遇,特提出一些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冀北地区桑牧粮间作防风固沙生态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及梯田坝坡种植条桑优点的研究,提出将条桑在张家口、承德地区推广,与牧草、粮等作物间作,形成适宜河北北方的防风固沙高效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冀中南山前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研究了小麦的缩行种植(10cm等行距)与常规种植(16.5cm:16.5cm:26.4cm)两种种植形式对产量与田间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生态区域内,应用缩行种植技术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三要素的优化构成,最终表现为作物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水分的经济利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小麦缩行种植是实现高产、节水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自然环境条件与农作物布局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吉林省的自然环境条件,指出了作物布局的调整原则,即考虑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有利于建立合理作物生态结构;市场需求的原则。将吉林省分为东部稻豆、中草药、山野菜特区,中部玉米带生产区和西部粮油糖产区。并提出各区的作物布局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