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乌龙茶以它独特的品种香气深受消费者喜爱。哪怕是相同的加工工艺,茶叶品种不同做出的乌龙茶香气也有差别。为此笔者从湖北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乌龙茶品种对比试验园中选择乌龙茶品种10个,以2个绿茶品种为对照做扁形茶,感官审评外形和内质,打分排队作品质比较。旨在发现做扁形绿茶品质特优的乌龙茶品种,在湖北绿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安溪的乌龙茶交易市场浙江新昌的浙东名茶交易市场安徽峨桥茶叶批发市场广西横县的西南茶城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北京马边道茶叶一条街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和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据初步统计 ,全国茶叶批发市场的年成交额约为 5 0亿元 ,占茶叶农业总值的 4 0 %左右。国内较大规模茶叶市场有哪些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茶叶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健康200只胡须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0只,空白组饲喂不含茶叶的基础日粮,茶多酚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04%茶多酚,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50%的乌龙茶、绿茶和红茶。试验21,42d测定肉鸡的体质量,42d测定肉鸡血清及肝脏的抗氧化指标。与茶多酚组相比,试验组中0~42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绿茶组与红茶组肉鸡血清及肝脏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强;乌龙茶组肉鸡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增加。结果证明在肉鸡的基础日粮中添加乌龙茶、绿茶及红茶对肉鸡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在抗氧化性能存在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1我国乌龙茶出口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传统的茶叶出口大国,其中,国际市场上的乌龙茶大都产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早在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我国的乌龙茶就开始向欧洲出口并深受欧洲消费者的喜爱,19世纪下半叶开始向东南亚地区出口,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一度流行.而今,我国的乌龙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继续扩大,成为我国出口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口量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5.
4种处理方法对三点金种子萌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NaOH浸泡、H2SO4浸泡、物理摩擦(细砂纸摩擦)及清水浸泡4种方法对不同成熟状态的三点金Desmodium triflorum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NaOH溶液浸泡处理三点金种子最佳质量分数和时间组合是0.5%NaOH浸泡10 min,发芽率达58%;H2SO4溶液浸泡处理三点金种子最佳质量分数和时间组合是0.5%H2SO4浸泡3 min和5%H2SO4浸泡1 min,发芽率均达到48%;细砂纸摩擦5 min的三点金种子平均发芽率最高,达到58%;清水浸泡48 h对照发芽率仅达38%。结果还表明:完熟期的种子发芽率为55%,高于枯熟期(47%)和黄熟期(42%)的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无菌苗培养前的种子消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不同消毒处理的苜蓿种子的消毒效果表明:种子在消毒前,经无菌水浸泡24h(预处理)比不浸泡的消毒效果好,但是浸泡后,用酒精消毒时间不宜过长:2%次氯酸钠、10%次氯酸钙、0.1%升汞3种消毒剂中,0.1升汞消毒效果最好,种子带菌率为0,用75%的乙醇预处理可大幅度降低种子的带菌率;3种消毒剂中0.1%升汞处理的苜蓿种子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鲮鱼为广开饲料来源,降低养鱼成本,印度水产科研人员使用椰仁粉养殖露斯塔鲮鱼种进行了试验.用椰仁粉或用水浸泡的椰仁粉代替饲料中20、30、40 %的鱼粉配制了6种等氮饲料,饲料含粗蛋白35 %,投饵试验时间80 d.室温下用水浸泡16 h的椰仁粉,丹宁酸的含量由2 4 %下降至0 9 %.试验结果表明:用水浸泡过的椰仁粉代替30 %的鱼粉养殖鲮鱼种的饲料转换率、蛋白质效率和生长率最高,鱼体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鲮鱼种生长和表观消化率随饲料中椰仁粉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是:椰仁粉可代替饲料中20 %的鱼粉,而用水浸泡16 h的椰仁粉可代替饲料中30 %的鱼粉.■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地区野生山野豌豆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伦贝尔采集的野生山野豌豆(Vicia amoena)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研究其种子萌发状况,寻找破除种子硬实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在各种破除种子硬实的方法中,擦破种皮及浓硫酸浸泡种子效果最为明显,擦破种皮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98.67%和98.00%;浓硫酸不同浸泡时间产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以浸泡30min效果最为明显,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9.33%,浸泡5~30min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浸泡60min的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7.33%,与浸泡30min处理相比呈下降趋势;而不同温度水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不同时间对发芽及出苗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安溪县产茶始于唐末,茶叶是安溪传统支柱产业,名茶铁观音成为乌龙茶突出代表,奠定了安溪成为名闻遐尔的名茶之乡.改革开放后,特别近几年来,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使茶产业获得了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桑叶茶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同一批桑树叶分别制成桑叶绿茶、桑叶乌龙茶和桑叶红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桑叶红茶具有明显的品质缺陷,桑叶绿茶和桑叶乌龙茶体现了传统绿茶和乌龙茶的基本品质特征.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对桑叶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显著(p<0.01),从桑叶绿茶,到桑叶乌龙茶,再到桑叶红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而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色泽分析结果显示,桑叶绿茶茶汤吸光值最大,桑叶乌龙茶次之,桑叶红茶最小.综合来看,桑叶不适合加工成红茶,适合加工成乌龙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11.
《蚕桑茶叶通讯》2003,(3):39-39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提供的信息显示 ,近年上海茶叶市场的消费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绿茶依然是上海的消费主流 ,占上海市场份额的 6 0 %左右 ,其次是乌龙茶和花茶 ,各占 15 % ,其余茶类约占 10 %。据不完全统计 ,上海目前有茶叶零售店 6 0 0 0多家 ,茶艺馆、茶楼等约 4 5 0 0个 ,上海一直是茶叶的消费高地 ,有 87.6 %的人将茶作为最常用饮料 ,年消费额 10亿元 ,年交易额 2 8亿元。 2 0 0 1年 ,上海人均消费茶叶 0 .8kg ,至 2 0 0 2年 ,上海人均消费茶叶达到 0 .9kg ,这一数字显示 ,上海的茶叶消费正在逐年上升。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预测 ,在未来…  相似文献   

12.
浓硫酸处理对黄河三角洲野大豆发芽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慧新 《草业科学》2005,22(11):58-59
在对黄河三角洲野大豆Glycine soja人工栽培的研究中,先进行了野大豆种子播种前处理方法的研究,破除其种皮硬实,提高发芽率.试验用98%浓硫酸浸泡加搅拌处理野大豆种子,设3,6,9,12 min及对照5个水平,并分别以滤纸和沙作为培养床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用浓硫酸浸泡加搅拌作用效果明显(P<0.05),其中处理时间为9 min发芽率和发芽势最佳,分别达到100%和99.33%,而不同培养床间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对金萱茶的引种栽培、加工工艺、生化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金萱茶是由台湾茶叶改良场选育的品种,目前引种较多的省份是广西、广东、福建。引种省份对金萱茶的品种性状做了试验,并进行了栽培技术研究。金萱茶的加工工艺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萱乌龙茶、绿茶、红茶。对金萱茶的生化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萱乌龙茶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以草木灰为土壤改良剂,研究其在福建乌龙茶茶园土壤稀土修复中应用技术。盆栽实验及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草木灰2年后,茶树各部位的稀土含量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土壤中有效态稀土含量降低了29.0%,新梢中稀土的含量降低了18.6%,成熟叶中稀土的含量降低22.1%,茎中稀土的含量降低16.8%,主根和细根稀土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0.7%和20.2%,且平均增产达7.9%。实验结果表明:合理使用草木灰既能有效降低茶园土壤中稀土的生物有效性,减少茶树对稀土元素的吸收,提高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又可以增加茶叶产量,并起到改良土壤的效果,属于环境友好型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苦豆子药材提取过程中多种生物碱成分的量变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水作为提取溶媒,研究苦豆子药材在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下提取液中7种生物碱成分量变规律。随着浸泡时间增加,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含量增加明显,在浸泡3 h达到最高,3 h后开始下降,浸泡时间不能超过3 h;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除金雀花碱外其余6种生物碱在提取3 h的含量最高,提取时间不宜超过3 h;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7种生物碱的量也在逐步增加,并逐步趋于稳定。表明苦豆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对提取工艺的各个因素比较敏感,7种生物碱成分的提取率与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和提取次数呈正相关并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逐步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对苦豆子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感观品质及营养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制桑叶茶,用常规的感观评审方法评价其品质,并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其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为不同风味的高品质桑叶茶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感观品质评审3种加工工艺制成的桑叶茶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醇香甜,略带桑叶青涩味;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爽口醇和,有淡淡的花香;红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甜醇厚,有近似香蕉的果香味。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检测结果: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明显比桑叶固定样中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多酚类物质则比桑叶固定样明显减少,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为红茶工艺制成桑叶茶>绿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乌龙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且都明显高于桑叶固定样;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17种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均高于桑叶固定样,并以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中含量最高;桑叶茶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高,且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的苯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组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选择闽中麻鸡种蛋527枚,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为167枚,试验Ⅰ~Ⅲ组各为120枚。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的种蛋分别用0、1.0%、1.5%、2.0%的蛋氨酸溶液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均为10min。结果表明试验Ⅰ组、Ⅱ组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63和6.29个百分点(P<0.05);试验Ⅲ组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下降了0.37个百分点(P>0.05)。说明用1.0%和1.5%的蛋氨酸溶液浸泡种蛋对提高孵化率有效,其中以1.5%的浸泡浓度效果最好,但2%的蛋氨酸溶液效果不明显。不同浓度蛋氨酸溶液浸泡种蛋对种蛋的胚胎重量和水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约有700多种,其中有机化合物在450种以上.多酚类是茶叶中的最重要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茶多酚中儿茶素占60%~80%.多酚类物质尤其是其中的儿茶素的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其作用效果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大黄浸泡液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采用离体器官实验法,向恒温平滑肌槽中逐次加入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的大黄浸泡液,记录平滑肌肌张力、收缩振幅和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不同浸泡时间的大黄药液均是在浓度较低时,对家兔平滑肌肌张力和收缩振幅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随着大黄浓度的增加,肌张力和收缩振幅反而下降。各试验组均以12 h、0.0625 g/mL大黄浸泡液的张力促进率(45.88%)和收缩振幅促进率(42.04%)为最大。表明大黄浸出液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的运动有明显增强作用,且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的作用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茶叶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大的饮料之一,它和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特别是在中国和日本,饮茶,品茶,讲究茶道,茶叶几乎遍及每个家庭。在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我国就发现了茶及茶的解毒作用。从此以后,茶从野生进入人工栽培时代,被人类作为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而应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茶的功效认识的提高而不断完善。一、茶叶的分类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规范的茶叶分类方法,不同种类茶叶的命名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根据形状命名,如六安瓜片、君山银针、碧螺春等;有的是根据外形、色泽或汤色命名,如绿茶、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