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胁迫对柽柳和白刺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青海柴达木地区2种植物的耐盐性,为青海地区更加合理地利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幼苗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各幼苗在不同含盐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5%(对照),0.40%,0.50%,0.60%,0.70%,0.80%)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及其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显著抑制2种幼苗的生长,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株高、地径增长量和全株鲜质量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生长的影响大于柽柳;2种幼苗干质量下降率在盐胁迫的影响下基本无明显差异。(2)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叶片Na+、K+含量及Na+/K+值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叶片Na+、K+含量的影响大于柽柳。(3)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柽柳。【结论】盐胁迫对白刺生理与生长特性的影响大于柽柳,柽柳具有更强的耐盐性,在青海柴达木地区,柽柳更适合在更高(0.60%)含盐量的盐渍土中生长。  相似文献   

2.
对中华柽柳等12个树种在5.0‰滨海盐土上进行成活率和高生长量试验,结果表明:中华柽柳、黑松、龙柏、红叶石楠均能在含盐量5.0‰的土壤中生长,且长势与含盐量1.5‰土壤条件相当,其中中华柽柳生长最好;海滨木槿、海桐、白腊、乌桕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长势一般;其它参试树种不宜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3.
<正>白刺俗称地枣、沙樱桃,为白刺属多年生灌木。分布于西北部地区的重盐碱区,其根系发达、抗干旱、抗风沙、极耐盐碱,可在土壤含盐量达2%的地域正常生长,为重要的防风固沙保土树种。果实酸甜可食,富含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种子可榨油,嫩枝叶可作饲料并可入药,具有相当高的食用、药用和保健价值。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柽柳(Tamarix)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灌木之一,研究柽柳水分利用深度可为荒漠化治理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法、土壤烘干法、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等方法,测定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柽柳生长季茎杆水与不同深度土壤D同位素比率δ值,测定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计算柽柳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利用率。【结果】英苏断面柽柳在土壤深度50 cm处平均水分利用率为39.23%,70 cm处水分利用率为19.56%,90 cm处为17.26%,110 cm处为15.21%,130 cm处为14%,150 cm处为4.50%,柽柳更多地利用中层土壤水。【结论】研究区土壤含水量低且差异较大,在0.20%~23.81%间波动;英苏断面柽柳多利用50~100 cm间的中层土壤水;英苏断面柽柳呈现出距河道距离增加,转为逐渐利用更深层次土壤水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广泛分布的甘蒙柽柳和中国柽柳为试材,用浓度为3.52%的地下天然盐水配制成含盐量分别为0.4%、0.8%、1.2%、1.6%、2.0%、2.4%溶液来模拟盐碱生境,经胁迫处理后,分别对不同盐胁迫下2种柽柳叶片的7个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下2种柽柳叶片的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在土壤含盐量为1.6%时,甘蒙柽柳和中国柽柳叶片含水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8.61个百分点和20.07个百分点(P0.01),此时叶表可见部分清晰盐结晶颗粒。盐胁迫下2种柽柳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出低-高-低的单峰曲线,并在含盐量为1.2%时分别达到最大值,经相关性分析,2种柽柳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均呈显著正相关。2种柽柳脯氨酸含量随着盐胁迫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2种柽柳的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含盐量为1.2%时,甘蒙柽柳和中国柽柳叶片POD活性到达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3.5倍和3.6倍(P0.01)。2种柽柳的SOD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甘蒙柽柳和中国柽柳叶片SOD活性在盐胁迫为0.8%时达到第一个峰值,此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倍和3.4倍(P0.01);在盐胁迫为1.6%时达到第二个峰值,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9倍和5.1倍(P0.01),其中中国柽柳的增幅均大于甘蒙柽柳。MDA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且盐胁迫后2种柽柳叶片中MDA含量均大于盐胁迫前。  相似文献   

6.
柽柳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立宾  宋日荣  吴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24-5426
[目的]为推动柽柳在盐渍土地区的种植与盐渍土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东营盐生植物园的盐池进行盆栽和田间耐盐试验,测定柽柳生长50 d后的平均株高、地径、分枝数和死亡率。[结果]柽柳的耐盐能力在25 g/kg左右,耐盐极限为35 g/kg左右;柽柳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N、P、K的含量。[结论]柽柳是一种耐盐能力很强的盐生植物,对滨海盐渍土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塔河流域不同生境条件下柽柳种群结构异质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荒漠生态系统优势灌木柽柳的种群结构及其形成机理,在塔河流域的沙地、盐生地、岩性土地等3种立地条件下开展柽柳种群调查,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下,优势柽柳灌丛中伴生有旱生灌木和草本植物,共计8科9属9种;3种立地条件下不同径级的柽柳种群个体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沙地环境条件下柽柳种群径级结构较盐生地和岩性土地的相对完整,但均以Ⅱ、III级个体的数量较多;随着高度级的增加,沙地柽柳种群不同树高级的个体数量变化趋势与其径级的变化一致,盐生地的呈下降趋势,岩性土地的呈上升趋势;沙地条件下,随着林地盖度的增加,柽柳种群中小径级个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林地郁闭度的增加为柽柳个体的存活及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沙地的柽柳种群结构受土壤氮、镁、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盐生地的主要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岩性土地主要受土壤氮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等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盐溶液培养、海水灌溉研究了三角滨藜对盐渍环境的反应。结果表明,三角滨藜的种子可在含盐量140mmol/L的溶液中或在含盐量1.0%的土壤中正常萌发,其植株可在纯海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也可在含盐量300mmol/L的溶液中或含盐量1.5%的土壤中生长,并完成其生活史。同时试验还证明,轻度的盐胁迫可以促进三角滨藜植株的生长和叶菜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青海灌木树种白刺在江苏东南沿海的滨海盐土上的推广应用,特进行了该树种的耐盐试验。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1.2m时,当土壤含盐量≤5.3g/kg时,白刺能正常生长;当土壤含盐量≥6.2g/kg时,白刺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10.
6种盐生植物对盐碱地土壤改良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择在含盐量0.5%以上的盐碱地种植6种盐生植物,每年测定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和含盐量,经过3年的人工种植,发现6种盐生植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改良盐碱,土壤含盐量逐渐减少,而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影响程度为翅碱蓬>中亚滨藜>柽柳>白刺>地肤>罗布麻。另外,还研究了白刺和翅碱蓬对不同土层含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刺对土壤深层改良效果较好,而翅碱蓬对土壤表层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鲁柽1号柽柳在不同盐碱地条件下的适应性,选取平罗县不同盐渍化程度的3个造林区进行土壤主要养分指标检测,并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区地表土壤(0~20 cm)均为强碱性,多为强盐渍土,而鲁柽1号柽柳在平罗县移民区(pH值8.88,全盐含量为1.11 g·kg-1)成活率为81.38%,且生长状况良好;陶乐治沙林场(pH值10.47,全盐含量为5.29 g·kg-1)的成活率次之,为41.30%;平罗县移民区盐碱地(重度)(pH值10.31,全盐含量为12.32 g·kg-1)成活率仅为13.89%。由此可见,在pH值8.88、全盐含量1.11 g·kg-1及以下的盐碱地开展鲁柽1号柽柳造林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法,对白蜡(Fraxinus chinensis)、苦楝(Melia azedarach)、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等12个乔灌木树种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并对不同造林地土壤含盐量和p H值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技术进行春季造林,12个供试树种造林成活率均达90%以上,但各树种的造林保存率差异显著,变化幅度为18.9%~100%,其中造林保存率在90%以上的树种有白蜡、榉树(Zelkova serrata)、苏柳172(Salix×jiangsuensis CL‘J—172’)、苦楝、女贞(Ligustrum lucidum)、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造林对土壤含盐量和p H值影响较大,与常规技术相比,采用"换土+覆膜"和"隔盐+盖草"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明显提高造林保存率,促进树木新梢生长,其造林保存率由83.0%分别提高到94.6%和96.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盐胁迫对金森女贞的影响,[方法]在塑料大棚内采用盆栽浇灌盐(NaCl)溶液方法对金森女贞(Ligustrum japohicum‘Howardii’)1年生扦插苗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盐(NaCl)浓度(0、0.1%、0.25%、0.4%、0.55%、0.7%)对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小于0.4%时,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影响较小;土壤含盐量为0.55%和0.7%时,幼苗叶片卷曲、失绿,叶绿素、糖类、抗氧化剂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少量植株死亡。[结论]综合分析认为:土壤含盐量低于0.4%时,幼苗能正常生长;土壤含盐量超过0.55%时,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会受到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不同中山杉(Taxodium)造林地的土壤盐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指标及中山杉成活率、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调查,分析了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土壤含盐量对中山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块造林样地0~50.0 cm深度范围的土壤含盐量为0.04%~0.80%,不同造林地之间的土壤含盐量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37~11.52 g/kg,普遍偏低;土壤全氮含量与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中山杉的成活率、胸径以及树高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土壤含盐量对中山杉生长指标的定量关系;当土壤盐分含量高于0.60%时,中山杉的成活率低于50%,胸径和树高明显偏低,当土壤盐分含量低于0.30%时,中山杉的成活率在80%以上,胸径和树高也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15.
新疆克拉玛依市红山湖周边为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营养物质匮乏,植物很难存活。本文研究工业腐殖酸与解盐促生菌剂联合作用处理盐碱地土壤的新方法,并进行植物优选与种植试验。结果显示,解盐促生菌可以大幅度降低盐碱地土壤中的含盐量,由原来的0.88%降低到0.27%,pH值由8.00降低到7.29,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而工业腐殖酸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有机质含量由19.04 g·kg-1增长到34.78 g·kg-1。盐地碱蓬可以较好地在处理后的土壤上生长。研究为解决新疆大量盐碱地土壤改良及其植物适应性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盐碱地枸杞生长情况调查,对土壤盐碱度与枸杞树高、地径、枝条生长情况等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含盐量在0.5%以下的轻度盐碱地枸杞植株长势良好,在土壤含盐量在0.5%以上的重、中度盐碱地枸杞植株长势明显衰弱。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9月,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模拟光照条件下,对库布齐沙漠不同水分处理的3年生柽柳、小叶锦鸡儿、杨柴苗木进行观测。观测指标包括: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羧化效率(CE)等。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确定这3种灌木光合生理特征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3种灌木光合生理特征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②不同土壤含水量(SWC)下,柽柳、小叶锦鸡儿、杨柴苗木Pn最大值(Pnmax)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21、648、14.31 μmol/(m2·s)。③LSP随土壤含水量(SWC)的变化并不是特别明显,值在1 000~1 400 μmol/(m2·s)之间波动。④LCP随SWC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217~741 μmol/(m2·s)。⑤AQY随SWC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变化范围为0.01~0.04。⑥柽柳、小叶锦鸡儿和杨柴维持Pnmax的SWC分别为13.8%、13.3%和15.2%;维持最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的SWC分别为10.0%、11.0%和8.5%;土壤水合补偿点分别为1.1%、0.8%和0.9%。⑦柽柳、小叶锦鸡儿和杨柴最适宜的SWC范围分别为10.0%~13.8%、11.0%~13.3%和8.5%~15.2%。   相似文献   

18.
多枝柽柳引种及生长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枝柽柳学名(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是柽柳科一种灌木,生长快,适应性强,我县从甘肃永靖县引种,群众在西山乡、五峰乡用来造林,培育采条圃,生长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9.
根据格尔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的数据调查,对天然沙地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和生长特征,测定植被重要值、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等。结果表明:1、记录到的植物种类有80种,分属24科,55属。其中以柽柳和唐古特白刺灌木为主,草地植被型以芦苇群落为主。柽柳、枸杞、白刺是该区盐碱沼泽地、退化草地、半固定沙地优势灌木物种,柽柳最具代表性。2、该研究区植物群落普遍较少,物种多样性较小。组成以灌木群落为主,草本群落次之,仅有胡杨纯林为乔木群落。柽柳占有较高的重要值比例,是灌木层的绝对优势树种,草本层中芦苇体现出群落优势种较为明显的局面。3、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草本层。灌木盐碱地群落以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值(J)大小排序,其顺序为:群落三(大叶白麻+柽柳+枸杞)群落二(白刺+柽柳)群落一(柽柳纯林),草本中芦苇相较于其余6种植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WINSPAN和DCA排序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TWINSPAN将研究区植被分为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和草本群落3大类,包括12个群落类型。采用3类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到草本群落过渡,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逐渐增加。均匀度指数在碱蓬群落和柽柳群落波动较大,而在草本群落波动较小。DCA排序结果表明,决定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分布类型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盐分和水文状况。在土壤含盐量较高区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在土壤含盐量较低区域,组成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