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制的林木球果前期处理设备,可在球果采集后预先对批量球果进行循环搓揉处理,使球果鳞片松动,经本设备处理后的球果,在烘裂处理时的处理效率为未经该设备处理的2-3倍。  相似文献   

2.
1982年3月,省林科所在省林木种子公司资助下,着手对马尾松球果处理工艺及设备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试制了QGJ—1型马尾松球果脱粒设备,于1986年春在彭水县保家林业站进行生产试验,试产25天,处理球果42100公斤,处理回收球果6495公斤,获净种932.25公斤。  相似文献   

3.
该设备是根据球果处理新工艺,针对我国林区的特点研制出来的一种小型可移式干燥机。该机与现有球果干燥设备比较具有生产效率高,处理效果好,节省劳力和燃料,劳动强度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油松球果对外源茉莉酸甲酯和虫害诱导的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JA)处理和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危害引起油松球果挥发物、多酚氧化酶(PPO)、蛋白酶抑制剂(PI)以及球果游离氨基酸、松脂和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卷蛾幼虫危害后,1年生和2年生球果单萜挥发物种类没有变化,只是含量发生了变化,并且挥发物总量明显增加;2年生球果受害后,α-蒎烯、莰烯、β-水芹烯和β-蒎烯含量下降,而β-月桂烯和D-柠檬烯含量增加,这种成分和挥发量的变化对天敌具有吸引作用.外源MJA处理后,与1年生和2年生受害球果挥发成分有类似的变化,但变化的程度要小得多.外源MJA处理和小卷蛾幼虫危害后,均可引起1年生和2年生球果PPO和PI活性的增加,且1年生球果对2种诱导的反应更敏感.2年生球果受害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含水量下降,松脂含量增加,这表明球果受害后,抗营养和抗消化酶类增加,营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省林科所、漩口林机厂、彭水林业局协作研制的QGJ—1型马尾松球果脱粒设备于今年春在彭水县保家林业站进行试产,生产25天,共处理球如84200斤,获净种子1855斤。该设备采用机械和热风相结合的新工艺,具有生产周期短;从球果机械处理开始,经烘干、筛、去翅、风选等工序仅需9小时;种子质量高;经抽样检查,纯度95%以上,发芽率90%以上;出种率高;球果抽样检查出种率(种子取净)平均为2.53%,试产出种率平均为2.20%,两者仅相差0.31%;生产效率高;平均每小时处理球果166斤;燃料、电力消耗少;平均每小时耗球果壳23斤,电1.3度;设备投资少;全套设备包括传送带、处理机、加热炉、烘箱、振动筛等共1.3万元;⑦劳动强度轻、用工少;完成全部作业每班仅6人。  相似文献   

6.
杉木球果处理,一般采用太阳暴晒,受天气变化影响很大,且生产周期长,种子质量不稳定。1983年我们引进了东北林学院设计的IHTZ-80型球果烘干机进行适当改进后作了杉木球果处理试验,较好地解决了杉水球果脱壳取籽问题,保证了种子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班克松球果分开裂型和闭合型两种,闭合型球果在树上多年不开裂。章采用化学试剂浸泡脱脂和控温干燥箱加温干燥两种方法,试验了班克松闭合型球果的取种方法及条件。结果表明,用化学试剂脱脂法对球果开裂效果不明显,而用控温干燥箱加热温度为300℃,时间为27s时球果种鳞开裂整齐,种子发芽率高,其他试验各处理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1980年开始了球果烘干机械的研制工作,到目前,已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球果烘干机问世,现就其研制与使用情况概述如下。一、球果烘干设备的使用情况1.美国 CRIPPEN 公司的球果烘干设备美国 CRIPPEN 制造公司的球果烘干设备自1983年引进以来,经过三个生产周期近18个月的试验考核,初步结论是,该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思茅松种子园保留密度对生长量和球果产量的特性,对7年生相同家系的思茅松种子园开展5种不同疏伐强度(疏伐强度25%、疏伐强度30%、疏伐强度45%、疏伐强度50%和不疏伐)的疏伐试验,观测试验前、2年后的生长量(树高、胸径、冠幅)和球果数,计算出相应的增长量,对增长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疏伐强度2年后树高、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最大的处理均是疏伐强度为50%的处理,树高增长量次之的处理是疏伐强度为25%的处理,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次之的均是疏伐强度为42%的处理。树高、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小的处理均是对照CK。5种不同疏伐强度的树高增长量差异不显著,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差异均显著。该差异可作为思茅松种子园郁闭期保留密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提高油松种子园的种子产量,关键在于减少球果败育和提高球果出籽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球果败育与种子园的花粉产量无关;不同无性系球果败育率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树冠上部的球果败育率显著低于树冠下部;在种子园开花初期,辅助授粉能显著提高球果出籽率。1988年卢氏种子园实施辅助授粉后,使球果出籽率提高1.14%,增产效益33.9%。辅助授粉对不同无性系提高球果出籽率的作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 长期以来,杉木球果一直采用曝晒的方法取种。该方法受天气、晒场等因素影响较大,以致因阴雨造成种子霉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公司姥山林场于1983年采用IHT球果烘干机进行了杉木球果烘干试验。1984年用此机处理杉木球果10万多斤。IHT球果烘干机是采用热风循环的原理,使杉木球果干裂。为摸清IHT球果烘干机对杉木球果的处理效果及对种子主要品质的影响,我们采用与可调恒温干燥箱处理球果试验时的温度进行球果处理和种子测定的试验,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0~1993年连续4a,对马尾松球果和种子的生长发育与养分动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球果系2年成熟,授粉(4月上旬)后当年为幼球果形成期;第2年受精前的6月至以后的9月中旬为球果迅速生长期,9月下旬至10月为球果成熟期。(2)在2年生球果生长期间,球果干物质不断增加,而水分含量逐渐减少,10月底干物质与水分的含量达到平衡点。(3)球果养分的含量,l年生球果幼期N>K>P,三者变化趋势近乎一致,2年生球果含N量明显下降。种子内的N、K含量在7月中两者相当,此后N含量上升直至成熟期,到10中K与P的含量相近。(4)胚胎发育进程中,球果和种子的体积与养分含量在原胚和幼胚阶段(7月至9月中旬)的变化最大,以后渐趋平缓。  相似文献   

13.
云杉球果锈病菌锈孢子形态学观察肖育贵,詹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云杉球果锈菌(Thekoporeareotatra(Fr)Magn)为膨痴锈菌科盖痂锈菌属锈菌,具有完全的生活史,属全型锈菌,主要危害云杉球果鳞片。云杉球果受害后,使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下...  相似文献   

14.
发展林业,树种是关键。现将常见主要树种的采种时间、方法、种子处理和贮藏技术分述如下: 马尾松 种子成熟期为 11~12月。果实成熟的标准为球果,黄褐色。采种方法:摘果;种子的处理:宜堆沤和晒后风选或筛选; 种子的贮藏:宜装入袋或箱中,放在通风阴凉的室内保管。 杉木 种子成熟期为10~11月。果实成熟标准为球果,棕青色鳞片微裂。采种方法:摇枝、摘果;种子的处理:宜晒干果实,脱出种子,用风选或筛选;种子的贮藏:宜装入袋或箱中,放在通风阴凉的室内保管。 柏木 种子成熟期为9~10月。果实成熟标准为球果,黄褐色…  相似文献   

15.
悬铃木球果的减灭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制剂AC处理悬铃木,球果鲜重减低,含水率下降,活性减小,电解质外修率增加,过氧化氢酶活力减弱,球果逐渐萎缩,直到干枯而脱落,表明药剂AC能够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与膜脂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炭色球果花蝇危害云杉球果云杉是我国北方林区主要树种,但近年来球果种子害虫对云杉球果的危害逐渐加重。1993年我们在大兴安岭、带岭、帽儿山等地对被害云杉的球果进行了调查,通过解剖采集的被害球果,发现一种球果花蝇的幼虫,经鉴定,确定为炭色球果花蝇Stro...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坑林场国家杉木、油茶良种基地近年来装备的球果烘干机、球果脱籽设备、种子净化摇床等进行了简述,并对杉木种子设备化调制技术进行小结,以期为林木种子的设备化调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杉木球果主要害虫发生期与杉木球果生长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杉木球果主要害虫发生期与杉木球果生长期(下同)的关系:杉木球果麦蛾在杉木球果的各个生长期都起危害作用,但在杉木球果直径达2.5cm左右时危害最严重;长角岗缘蝽在杉木球果直径达到2.5cm左右至种子达到生理成熟期间危害严重;杉木扁长蝽在杉木球果的各个生长期都起危害作用,在成熟的球果中能剥到大量的杉木扁长蝽若虫。  相似文献   

19.
王平 《甘肃林业》2005,(3):34-36
油松球果10-11月成熟,球果由深绿色变成黄褐色,果鳞微裂时即可采种。采回的球果放在通风的场地,摊开晾晒,每天翻动一次,晚上堆积覆盖可加速果鳞开裂。脱出的种子风选去杂后,晾干备用。  相似文献   

20.
白僵菌对球果花蝇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株分离自土栖害虫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危害落叶松的球果花蝇Strobilomyiaspp.致病性室内试验表明,分离自球果花蝇的菌株对该虫有较强的致病性,球果花蝇不同虫态对白僵菌球果花蝇品系的易感性为:老熟幼虫〉成虫〉蛹,感病的老熟幼虫多数在蛹期出现病症;生物测定老熟幼虫感病死亡率可达81.3%,土壤处理施菌浓度1g/m^2(含孢量为50亿孢子/g)以上时,校正死亡率为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