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查清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于2014—2015年期间,在保护区内设计调查陆地样线110条和水系样线43条,采用样线法调查记录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和分布位置,结果表明:森林植被为保护区最主要、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0个群系组21个群系,主要由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草甸和沼生植被组成,基本查清了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状况,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促进其向顶级森林群落顺利演替。  相似文献   

2.
辽宁白石粒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东山区宽甸县北部,主要任务是保护长白,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为繁育珍贵树种,野生动物创造生存环境,开展生物生态科研,教学活动,是一个森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区划面积7467hm^2,分为4个功能区,地形错综复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束植物1054种,隶属114科,441属。植被类型多样,分为2个类型组,3个植  相似文献   

3.
在甘家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植被典型分布区域均匀布设样方,进行全面的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448种,植被类型包括7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4个植被亚型,40个主要的植物群系,这对于荒漠干旱区来说算是比较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线调查结合法对甘肃头二三滩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分布有维管植物1 314种,隶属138科590属,其中蕨类植物56种,隶属15科29属,种子植物1 258种,隶属123科561属;国家保护植物14种;从属的分布来看,温带性属是保护区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植被类型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16个植被亚型和28个群系。  相似文献   

5.
皇冠山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划分核心、缓冲、试验三大功能区,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多功能管理。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271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6种,Ⅱ级保护动物29种。野生真菌182种,昆虫1492种.有种子植物1419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9种,植被类型复杂,有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28个群系(其中竹林6287公顷)。独特的区位优势,是秦岭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向东延伸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保护,并为大洪山地区森林植被演替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京山对节白蜡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1个群系。保护区植被从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具有东部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落叶栎类林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对节白蜡群落、栓皮栎群落、刺楸群落和野核桃群落等保存完好,具有明显的地带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保护区的实地调查,对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多样,分布有172科659属1366种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数量分别占全省维管束植物的69.4%、41.1%和29.0%;植被类型以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有6大类34个群系53群丛。可见保护区植被类型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性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生态地位和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开展调查,发现有维管植物82科192属239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5科6属6种,被子植物75科184属231种;有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和26个群系,栽培植被有5个群系;有野生脊椎动物27目65科160种,其中鱼类39种、两栖类16种、爬行类23种、鸟类67种、兽类15种。针对保护区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保护与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盐池县境内,涉及高沙窝、花马池、王乐井、青山、冯记沟五个乡镇。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保护区多样的植被类型,保护区自然植被共有灌丛、灌草丛、草原、荒漠、草甸、水生植被等6个植被型、17个植被亚型、34个群系。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4科180属368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4  相似文献   

10.
采取线路调查和典型取样以及卫星影像数据分析,得出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共有7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17个群系组和28个群系。其中寒温灌丛是轿子山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占保护区面积的29.37%。在水平分布上,轿子山片以保护区最高主峰和山脊为界,东、西两部分植被类型差别较大;温性针叶林、寒温灌丛和寒温草甸是保护区山地垂直带上最主要的植被类型。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大面积连片存在的多种原生植被类型,且地理分布极为特殊,因而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盐池县境内,涉及高沙窝、花马池、王乐井、青山、冯记沟五个乡镇。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保护区多样的植被类型,保护区自然植被共有灌丛、灌草丛、草原、荒漠、草甸、水生植被等6个植被型、17个植被亚型、34个群系。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4科180属368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4种,双子叶植物42科136属272种,单子叶植物10科42属90种。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代表性样地取样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赫尔洪德沙地樟子松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植被属于典型草原植被,自然植被类型相对丰富,共有4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19个群系组,49个植物群系。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618种,隶属81科312属。其中,蕨类植物6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2科4属10种,被子植物73科298属592种;木本植物111种,草本植物484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种。资源植物丰富,分为药用、观赏、食用等11大类型。生态系统多样,植被可划分为森林、灌丛、草原或草甸,其中森林面积17236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 4%,是生态系统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凌源市森林植被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凌源市植被类型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和53个群系.文章对其中27个典型群系的植物构成及种群密度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划定植被类型,可以为全市森林植被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梁野山生态定位监测站建于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最南端、南岭山脉东头,属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过渡区域,是福建汀江和广东梅江的主要水源涵养区。梁野山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多样,有6个植被群、24个群系、53个群丛,已知维管束植物有1818种,主要保护对象是南方红豆杉种群,观光木林、钩栲林等原生性森  相似文献   

16.
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南亚热带北缘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区内维管植物共有183科550属1 00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种,国家二级保护7种,省级保护植物有4种,兰科植物有9种。植被类型可以分为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草丛、人工林等7个植被型11个主要群系14个群丛,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保存。  相似文献   

17.
以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为基础,分析了该区域湿地植物区系特征、植被类型,物种组成、结构及分布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嘟噜河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73科182属309种,湿地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17个群系组,19个群系,25个群丛,湿地植被物种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太行山中段。保护区建立以来,对太行山区中段生态植被恢复与植物资源的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驼梁自然保护区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带,植被类型以典型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的植被型可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灌草丛、草丛和草甸等7个类型。主要森林植被由针叶林和阔叶林组成。其中大部分保护植物都是身兼数种用途,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通过资源调查对其保护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蒲石河自然保护区位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带,山顶部高海拔处则呈现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植被特征,物种复杂多样,完整性好,属长白山植物区系,也有华北植物区系成分渗入,森林划分天然林和人工林两个类型组,划分16个森林类型,保护区内初步调查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14科1042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26种。建议将蒲石河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20.
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布和优势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并根据《四川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四川白水河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可分为6个植被型11个群系纲和25个群系。其中,1 400~2 000 m海拔段主要分布有14个群落类型,2 000~2 500 m分布有3个群落类型,2 500~3 000 m分布有3个群落类型,3 000~3 500 m分布有9个分布类型,3 500~4 000 m有4个群落类型分布,4 000~4 800 m有2个群落类型。通过重要值统计不同海拔段各个群落类型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建议通过建立有效保护体系、加强宣教、监测管护和科学研究达到对保护区植物植被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