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不同菌株的混合栽培、转管多代次等都会引起菌种退化,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交替进行是防止菌种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经过有性繁育出的菌种,可以突破母本的优良性状,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优于母本.每年进行孢子分离,以有性繁殖来发现优良菌株,以组织分离来巩固优良菌株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菌种的退化及复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菌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栽培结果,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好的菌种总是因为其自身的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而产生退化现象。本文就菌种退化原因,如何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及其复壮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宁宝云  薛姗姗  刘慧  刘康  郝继伟 《食用菌》2020,(3):24-26,28
针对蛹虫草生产中菌种退化问题,研究了转接次数对蛹虫草菌种退化的影响;比较组织分离法与活蚕蛹回接法在保持菌种优良性状、延缓菌种退化、退化菌种复壮效果。结果表明,转接3次或更多蛹虫草菌种会逐步表现出退化性状;活蚕蛹回接复壮法对退化菌种的复壮效果明显好于组织分离法;选用出菇后20 d内的子座组织分离,可有效延缓菌种退化,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菌种优良性状;提出了活蚕蛹回接法与组织分离法相结合的蛹虫草菌种综合复壮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育种学角度认为,一个新品种的出现,就意味着将来的菌种退化乃至淘汰.为了保持和提高原筛选的He-1猴头菌株的优良性状,我们采用了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菌种的复壮与选育,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原先一个优良的品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之后,它的优良性状表现不明显了,出菇期明显推迟,成菇率低,出菇不整齐,产量下降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菌种退化”现象。产生菌种退化的原因是很多的,笔者认为,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  相似文献   

6.
醋栗番茄(Solanum pimpinellifolium)与栽培种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亲缘关系很近,可与其直接杂交,达到快速转育优良性状的目的。就醋栗番茄的分布、特性、遗传多样性、进化、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优良园艺性状、分子遗传图谱、基因挖掘、全基因组测序等研究和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对其利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优良基因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醋栗番茄优良性状提供信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西目前种植的黑皮果蔗品种严重退化的问题,指出了病毒侵染、自然变异和黑皮果蔗选留种方式方法不当等原因。认为通过提高田间管理水平、采用科学方法选留蔗种或利用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等途径可以有效防止黑皮果蔗品种退化,保持黑皮果蔗优质、高产、高效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8.
以从丽水各地收集的表型差异明显的6个香菇L135菌株为材料,比较分析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度、漆酶活性、抗高温能力、子实体形态、栽培产量等指标,以期筛选出性状优良与疑退化菌株,为后续菌种种性退化机理研究奠定材料基础。研究结果表明,6个菌株中L135-21综合性状表现优良;L135-1的菌丝形态、漆酶活性、抗高温能力表现较差,出菇期集中,子实体较小;L135-30耐高温能力、产漆酶能力较强,但栽培产量与子实体形态均较差;L135-18、L135-19所有性状指标均较差。综合评价,L135-1、L135-18、L135-19、L135-30为退化明显株系,并且可能代表3个不同的退化类型,可作为后续退化机理研究的代表菌株。  相似文献   

9.
短木条段保藏食用菌种试验刘华安,郑开玲(山东省苍山县赵家洼食用菌研究所277700)目前食用菌生产单位的菌种保藏一般都是采用PDA斜面低温保藏法,虽取用方便,但保藏时间短,一般须3~4个月转管一次,因此,容易招致杂菌污染和优良性状的退化等缺点。为解决...  相似文献   

10.
菌种保藏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年声 《食用菌》1992,(1):14-15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不断发展,经选育获得的优良菌株越来越多.众所周知要得到一个经生产确认的优良菌株不易,但要使优良菌株在生产中长期有效地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发生退化、变异就更难了.几年来,笔者在选育优良菌株的同时,对多种食用菌种的保藏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品种退化现象 柑橘是多年生果树,柑橘品种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经过多次繁殖,逐渐表现出生活力降低,适应性减弱,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以及产生一些不合乎商品化栽培要求的性状变异,失去了该品种原来的优良特性,降低了经济价值,这些现象称为品种退化现象。 不论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都会出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菌种在长期的保藏及转代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性能变劣、种性衰退的现象。菌种退化常成为生产纠纷的焦点问题。食用菌的出菇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变异(退化)具有剂量效应,遗传性衰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可有效减缓衰退发生的几率和速度,防止菌种退化。  相似文献   

13.
从生物学的一般原理来看,生物体通过无性繁殖能较为稳定地保持其遗传性状。因为在无性繁殖过程中不发生遗传物质的分离和重组,只有带有原亲代性状基因的体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如农作物上块茎类和球茎类植物利用其块茎和球茎进行繁殖能很好地保持亲代的性状就是例子。在食菌栽培上,大多数也是通过无性繁殖而保种的。常见的就是通过菌种的转管和子实体组织分离。一般来说,随着转管次数的增多,性状可能发生退化。很多实验室微生物都是如此。组织分离从生物学原理来说应该可以较好地保持性状,但目前各地出现的实际情况却不然。因此,有些同志认为在食菌保种上转管可能较之从  相似文献   

14.
取野生黄伞子实体菌肉组织分别接入不同配方的分离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试验 ,对获得的次生菌丝体经 1代母种扩转后 ,挑取各种颜色和各个生长阶段前端的少量菌丝 ,初步确定了黄伞菌丝体的形态结构。通过驯化栽培试验 ,该菌株生物性状稳定 ,无退化、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 1979年以来,我所陆续从国外引入一些西瓜品种资源,其中有些品种是过去引入的。根据近几年的观察鉴定及过去多年利用的资料认为,有些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有些品种具有某种优良经济性状,可作育种材料,兹将几个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蔬菜品种混杂退化现象在蔬菜种子生产繁殖过程中经常发生,严重地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常常给种子部门带来许多麻烦,同时也给菜农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品种发生退化现象以后,该品种优良性状不能保持,出现产量降低,成熟期不一致,抗病力降低,品质变坏等问题。造成种性下降,混杂、退化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机械混杂:在良种繁育过程中,当进行种子的收获、后熟、脱粒、晾晒、贮藏、运输等作业时,没有按照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菌种的退化和选优提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正常栽培条件下,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其优良性状及典型性逐渐丧失的现象,称退化现象,表现在产量降低、品种变劣、整齐度下降、生活力衰退、抗逆性减弱。菌种退化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18.
菌种的退化、老化和复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人,都十分关心菌种退化。据笔者所知,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菌种很容易退化,一种认为菌种不容易退化。为了便于研究和讨论,也略谈一些浅见,就教于同行们。 (一)关于菌种退化问题。变异是一切生物包括食用菌在内的普遍属性,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本文讨论的重点是,菌种变化的幅度有多大,特别是菌种经多少时间、传多少代,才会丧失实用价值。菌种变好当然就不存在退化的问题。所以一般都把菌种变坏叫做退化。不过,什么叫退化,至今却没有  相似文献   

19.
萝卜雄性不育系117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浙3A为不育源,萝卜自交系117为转育父本,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选育出优良萝卜雄性不育系117A。117A经济性状优良,不育株率达 100 %,不育性稳定,开花结实性状优良,有效花数多,结实性好,利用117A选配的组合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0.
用种子繁殖石刁柏的后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植株退化变劣。当劣株较多时,就成为减产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无性繁殖,这对栽培是极其有利的。进行组织培养的程序是选定优良单株,切取其组织进行初代培养,用初代培养产生茎叶的芽,反复继代培养,使其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