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又名白果,是我国特有的树种。银杏外种皮是种子硬壳外面的肉质部分,是良好的杀虫植物资源,对多种害虫和病菌有抑制作用。但近年来,随着银杏种植面积的扩大,银杏外种皮数量也急剧增加,据初步估计报道全国每年至少有3.0万吨以上的新鲜银杏外种皮被视为废物丢弃,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开发如此大量银杏资源的用途,作者用乙醇提取银杏外种皮内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
银杏外种皮提取液抑制农作物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冀玉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598-1598,1603
用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液进行了室内抑菌和盆栽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浓度0.20 g/ml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有明显的繁殖抑制作用,浓度2.0 mg/ml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能明显减少盆栽番茄因青枯病而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农作物病原菌抑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液进行了室内抑菌和盆栽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相当于0.20g·mL-1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水稻纹枯病、黄瓜炭疽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2.0mg·mL-1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能明显减少盆栽番茄因青枯病而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银杏外种皮综合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从银杏外种皮中提取的银杏酚酸和白果酚有杀虫,杀菌作用,银杏酚酸和银杏黄素、银杏异黄素混合物对致病性真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有抗过敏,抗炎等作用。同时测定了银杏外皮中萜内酯的含量和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有综合利用和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从银杏外种皮中提取的银杏酚酸和白果酚有杀虫、杀菌作用。银杏酚酸和银杏黄素、银杏异黄素混合物对致病性真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有抗过敏、抗炎等作用。同时测定了银杏外种皮中萜内酯的含量和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 :银杏外种皮有综合利用和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银杏外种皮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酸、银杏酚是银杏外种皮的主要成分。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疗效。作者以柱层析和梯度洗脱的方法,从外种皮中分离出银杏酸和银杏酚。並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和质谱鉴定。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8,(11)
根据有关的技术要求,进行银杏的采收、脱皮和贮藏,不仅能提高银杏的产量。而且还能确保银杏的品质,使银杏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今根据江苏省银杏的生产实际。介绍银杏的采收、脱皮和贮藏的操作规程及技术要点。一、银杏的采收1.采收时间 9月下旬为银杏的采收适期,此时银杏外种皮已由青绿色变为橙褐色或青褐色,用手捏之较松软,外种皮表面覆盖了一薄层白色的“果粉”,少量成熟种子已自然落果,中种皮已完全骨质化。2.采收方法因银杏树体高大,一般用竹杆震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银杏外种皮厌氧消化的产气规律和潜力,考察其能否作为一种适宜的沼气发酵原料,本实验采用全混合批量式发酵装置,在厌氧活性污泥浓度为50%、发酵温度为中温(36±1)℃的条件下,对银杏外种皮的厌氧消化特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的产气周期为18天,累积产气量为1885mL,累积产甲烷量为480mL,产甲烷量占整个产气量的25.46%;银杏外种皮的TS产气率和产甲烷率分别为421mL/g和107mL/g,VS产气率和产甲烷率分别为644mL/g和162mL/g。从结果得出,用银杏外种皮作发酵原料,虽然TS、VS产量率较高,但所产气体中甲烷含量较低,主要是由于银杏外种皮中含有抑制沼气发酵的成分,故银杏外种皮不适宜单独进行沼气发酵。  相似文献   

9.
用银杏外种皮提取液进行室内抑菌和田间防病试验.结果表明,0.75 g·ml-1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供试6种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00%.0.15g·ml-1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白菜炭疽病菌、辣椒炭疽病菌、象脚丝兰炭疽病菌、甘蓝黑斑病菌、白菜黑斑病菌、茄子白绢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8.5%、76.8%、74.5%、65.0%、63.6%、57.2%.0.075 g·ml-1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供试6种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很理想.0.75g·ml-1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在室外防治象脚丝兰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63.09%.  相似文献   

10.
银杏外种皮浸出液对樱花树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银杏外种皮的浸出液为材料,进行了浸出液对樱花树生长过程中主要虫害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外种皮中所含的银杏酚酸和白果酚有杀虫、杀菌作用,其浸出液对蚜虫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对红蜘蛛和介壳虫的防治作用也较明显。用银杏外种皮配制的药剂作农药,喷洒樱花树后,并不影响樱花树新梢的生长。因此,银杏外种皮浸出液完全可作为一种既环保又便宜的植物源农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相似文献   

11.
银杏外种皮多糖浸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各因素在银杏Ginkgo biloba L.外种皮多糖的浸提中的影响程度,确定浸提的最佳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对银杏外种皮多糖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与分析,将浸提的多糖经沉淀、透析进行初步纯化,得到粗多糖并计算其得率,从而判断各因素对多糖浸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提的各因素中,温度的F=219.33,固液比的F=46.55,都大于F(0.01),说明浸提温度和浸提固液比对银杏外种皮多糖的浸提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浸提时间的F=3.44,大于F(0.10),说明其对银杏外种皮多糖的浸提有显著影响;而浸提次数的F=2.36,小于F(0.10),说明对银杏外种皮多糖的浸提的影响不显著,各因素对银杏外种皮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浸提温度>漫提固液>浸提时间>浸提次数.银杏外种皮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浸提温度80℃,浸提固液比15,浸提时间2h,浸提次数1次.  相似文献   

12.
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果树病原菌的抑制效应(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杏可食部分为种仁,其外有木质化的中种皮(俗称核),中种皮外有肉质化的外种皮。外种皮具有臭味,不堪食用,采收后腐烂弃去。至今对外种皮的利用研究,国内外尚属空白。为此我们以外种皮提取液对果树常见的病原菌进行了试验,试图变废为宝,为银杏的综合利用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一萍  李小平  梁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0-19290,19307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测定银杏外种皮中银杏内酯C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ODSC18柱(250.0 mm×4.6 mm);以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0 nm。以银杏内酯C标准品为对照,采用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银杏外种皮中银杏内酯C含量为0.043%;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1.06%,RSD为2.25%。[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便于操作,为银杏外种皮中银杏内酯C含量的测定以及进一步开发银杏外种皮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秦丹  付迎康  杜志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697-1698,1775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植物源杀线剂。[方法]以甲醇、乙醇、丙酮和蒸馏水4种溶剂对银杏外种皮进行粗提,以甲醇、乙醇、乙醚和石油醚4种分析纯有机溶剂对银杏鲜叶进行粗提,都以蒸馏水作为对照,采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在24、48和72 h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结果]银杏外种皮和银杏叶不同溶剂提取液对松材线虫都有抑制作用,外种皮提取液在200 mg/ml时,蒸馏水在第2天死亡率达到100%,丙酮提取液中的线虫死亡率也达到100%;外种皮提取液在20 mg/ml时,蒸馏水和乙醇提取液的死亡率达到84.9%。[结论]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松材线虫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工艺提取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及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强  黄胜海  张琰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326-326,328
利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对SC-CO2萃取和甲醇回流萃取银杏果外种皮中的银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SC-CO2萃取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操作简便,萃取率和萃取纯度较高,无溶剂残留,环境污染小,优于传统的溶剂萃取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银杏外种皮黄酮苷含量与不同生长期的动态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黄酮苷含量。[结果]在生长前期银杏外种皮黄酮苷含量逐渐上升,到盛花后65 d出现最大值,达到0.32%,然后开始显著下降。[结论]随着银杏种实的生长发育,银杏外种皮黄酮苷含量随生长期出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测定银杏品种"马铃"的3个品系(编号27、33和36)银杏果鲜重及外种皮的干重,绘出银杏种子的生长曲线;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个品系外种皮在不同生长期的银杏酸含量.结果表明:银杏果生长曲线为典型的单"S"型,总银杏酸及其单品白果新酸(C13:0)、白果酸(C15:1)、十七烷-烯银杏酸(C17:1)含量在不同生长期不同品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在不同生长期内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生长期银杏外种皮中总银杏酸含量与银杏外种皮的干重变化存在负的弱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7.  相似文献   

18.
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霉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银杏外种皮粗提物对霉菌的抑制作用,为银杏外种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银杏外种皮得粗提物,准确量10 mL的粗提物并烘干后,用等量甲醇溶解,甲醇稀释1000倍后用721型分光光度仪在波长310 mm处进行银杏酚酸的定量测定,得出提取物中酚酸类含量最高的乙醇提取浓度,用此浓度对100 g银杏外种皮进行提取,浓缩到一定体积并采用菌落生长直径测定法测定了对14种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浓度为80%的乙醇进行银杏外种皮提取的效果最好,当此提取物浓度为0.033mg/mL时对烟曲霉、桧状青霉、阿姆斯特丹曲霉、缓生曲霉、杂色曲霉、赭曲霉、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和串珠镰刀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判断标准:抑菌率≥80%),对葡枝根霉有抑制作用(判断标准:60%≤抑菌率〈80%)。  相似文献   

19.
李景和  孙世芳 《新农业》2006,(12):18-19
银杏花单性,雌雄异株。5月中旬开花,10月中旬种子成熟。种子核果状,近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外种皮肉质,熟时淡黄色或有红晕,外被白粉。中种皮骨质坚硬,乳白色,内种皮膜质。当种子成熟外种皮变软时敲落,沤烂洗净。  相似文献   

20.
银杏(Ginkgo biloba L.)属银杏科植物,其果实亦称白果,具有敛肺平喘、止咳祛痰等功效。国内外对银杏叶、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但银杏外种皮一直被任意丢弃,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为此我们对银杏外种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