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连作年限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烤烟连作后病虫害加重,烟叶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比较严重。为探究在连作条件下,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于2014 年在南阳市社旗县朱集乡选取不同连作年限(连作0、1、2、3、4 年)的烟田,并在烟草团棵期、旺长期以及成熟期进行取样,分析测试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连作年限显著降低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有效磷含量,增加土壤真菌数量;细菌、放线菌数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减少。说明连作会导致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微生物区系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两者均可能是引发连作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施有机肥(CK)为对照,研究了单施生物菌肥、单施化肥及化肥+生物菌肥混合施用等3种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菌肥处理中,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较CK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9.46%和40.25%,放线菌数量有所下降;菌肥+化肥处理中,细菌数量较CK增加了16.55%,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所减少;纯化肥处理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下降。施用菌肥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脉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均较CK显著增加。其中单施菌肥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腥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较CK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33.9%,396.4%和30.1%。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土壤氮素营养循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菌渣还田对生菜生长、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查菌渣的肥效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布置生菜栽培盆栽实验,研究施用菌渣还田对生菜生长、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空白、菌渣、复合化肥、菌渣+复合化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1)施用菌渣,能促进青椒生长,但对生菜的生长促进不及化肥。(2)施加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与空白处理相比,施纯菌渣对土壤全氮增加58.6%,碱解氮增加73.3%,硝态氮增加35.3%。(3)施菌渣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施纯菌渣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分别是化肥处理的1.31、1.40、1.44倍;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为化肥处理的1.56、1.72、1.72倍。施用菌渣可提高农田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减少养分流失,改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强筋小麦高效营养调控措施,以郑麦366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植株生理特征以及土壤理化和生化性质的影响。田间试验共计4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鸡粪和化肥配施(CF+CM)、豆秸和化肥配施(CF+SS)。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较不施肥籽粒产量显著增加20.90%~28.36%,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相比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在产量构成要素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均无显著变化。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8.19%~10.86%,但在净光合速率上无显著差异。同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以及碳氮比均无显著变化,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增加。此外,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细菌/真菌显著增加。整体来看,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改善冬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增加土壤养分供应,也能够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对于豫北地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川省温江、双流两地不同设施种植年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设施种植年限大棚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是露地的1.63~3.50倍,且大棚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总数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三大微生物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中,细菌表现为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放线菌和真菌表现为下降;露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是设施年限为1a、2a和4a的大棚土壤的1.29倍、2.28倍和3.45倍,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随设施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及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率都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甘薯长期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重茬种植对甘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甘薯重茬障碍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甘薯重茬种植后土壤微生物总数减少,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而真菌数量增加,土壤由高肥的“细菌型”向低肥的“真菌型”转化;重茬种植加重甘薯病虫害的发生,造成甘薯减产。施用杭重茬剂木美土里后甘薯重茬地土壤根际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下降,但是与轮作正茬相比总体土壤微生物区系差异仍然较大,抗重茬剂可以增加甘薯的总体产量,但不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因此不能显著增加甘薯的有效产量。研究结果表明,解决甘薯重茬地减产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若是不能进行轮作倒茬,可以施用抗重茬剂后再配施药剂防控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甘薯长期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重茬种植对甘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甘薯重茬障碍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甘薯重茬种植后土壤微生物总数减少,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而真菌数量增加,土壤由高肥的"细菌型"向低肥的"真菌型"转化;重茬种植加重甘薯病虫害的发生,造成甘薯减产。施用抗重茬剂木美土里后甘薯重茬地土壤根际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下降,但是与轮作正茬相比总体土壤微生物区系差异仍然较大,抗重茬剂可以增加甘薯的总体产量,但不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因此不能显著增加甘薯的有效产量。研究结果表明,解决甘薯重茬地减产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若是不能进行轮作倒茬,可以施用抗重茬剂后再配施药剂防控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南疆枣树 ̄棉花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代谢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南疆枣树-棉花间作对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巴格托拉克乡采集枣树 ̄棉花间作、纯枣林及单作棉田土样,测定比较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类群微生物及氮素生理群菌群数量、微生物代谢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有明显差异。枣树 ̄棉花间作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总体呈现出显著低于单作棉田,降低幅度最大的位点在西侧冠下区(W80);较纯枣林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是东侧冠下区(E80)。枣树-棉花间作系统比单作棉田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有较大提高,反硝化细菌数量明显下降,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相比纯枣林均为增加。间作系统内在枣树行的东、西两侧冠下区与近冠区及L1(0~20 cm)、L2(20~40 cm)及L3(40~60 cm)各层次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都呈现出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空间变异性。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代谢熵(q CO2)依次为纯枣林枣树 ̄棉花间作单作棉花。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均匀度指数与微生物数量具有相似的变化特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及p H与微生物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代谢熵则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证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代谢熵对间作种植模式响应灵敏,反映出枣树和棉花间作系统地下部分存在明显的竞争作用,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  相似文献   

9.
新疆连作、轮作棉田可培养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新疆连作、轮作棉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区系及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棉花多年连作造成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减少,连作6~8年、9~12年、大于13年的棉田与连作小于5年的棉田相比,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下降了40.2%,46.7%,52.4%.连作超过5年后,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逐渐从高肥的"细菌型"向低肥的"真菌型"转化,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石油污染物对油菜产量、土壤石油烃残留量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烃浓度低于500mg/kg时,可以促进油菜生长,表现为油菜产量增加,但是该石油烃浓度已经严重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表现为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急剧降低,细菌、真菌数量增加,油菜收获后土壤中石油烃含量小于安全值300mg/kg;当浓度超过500mg/kg时,随浓度的增加,对油菜的抑制作用增强,表现为油菜产量降低,土壤石油烃含量大于临界值500mg/kg,土壤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放线菌数量急剧降低、真菌数量变化不明显。综合各类指标,可以暂定在潮土上,石油烃对油菜的临界浓度暂定为500mg/kg。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基肥+追肥的施肥方法,研究沼肥的不同施用方法对糯玉米根际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每小区五行,三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施肥方法分为基肥+追肥两阶段,两阶段施的量是一样的;【结果】单施沼肥和沼肥+菌肥玉米根际土壤N、P、K含量提高很明显,沼肥+菌肥、沼肥+化肥+菌肥、单施沼肥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施用沼肥使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数量都有所增加;【结论】沼肥+菌肥、沼肥+化肥+菌肥、单施沼肥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很好改善土壤的结构,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数量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典型菜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N)肥配施后典型菜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差异,揭示施用有机物料后微生物在调节土壤肥力中的作用,以猪粪、沼渣沼液和猪粪堆肥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N肥(PK)、纯施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N+80%化肥N,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N+80%化肥N,NPKM2)和有机无机肥配施3(20%猪粪堆肥N+80%化肥N,NPKM3)等6种施肥模式,连续3年(2011-2013年)研究不同有机无机N肥配施对典型菜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季和莴苣季生育期间土壤细菌数量呈上升趋势,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且栽培后季较前季高。与NPK处理相比,NPKM1、NPKM2、NPKM3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提高2.27%~26.16%(小白菜季),15.06%~40.82%(莴苣季);真菌数量提高33.62%~47.10%(小白菜季),39.64%~52.27%(莴苣季);放线菌数量提高6.59%~38.21%(小白菜季),20.97%~29.66%(莴苣季)。有机无机N肥配施可以促进菜地土壤微生物大量繁殖。与NPK处理相比,NPKM1、NPKM2、NPKM3处理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有机无机N肥配施可以促进菜地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各处理蔬菜产量分别为6.73~22.50 t/hm2(小白菜),21.54~47.79 t/hm2(莴苣),大小均表现为NPKM3NPKM1NPKM2NPKPKCK。相关分析表明,小白菜和莴苣产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均存在密切关系。总之,有机无机N肥配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维持菜地较高的土壤肥力,有利于蔬菜种植的可持续和高效生产,以猪粪堆肥配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连作玉米区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可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调控优化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群落区系的结构,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有害真菌的数量;在玉米生育时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除M4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处理M2的土壤速效磷与其他处理间达到了5%的显著差异水平;玉米产量:M2(80%尿素氮+20%有机肥氮;P2O5:75kg/hm 2;K2O:90kg/hm 2)>M3(70%尿素氮+30%有机肥氮;P2O5:75kg/hm 2;K2O:90kg/hm 2)>M1(100%有机肥氮)>M4(当地化肥施用量:尿素150kg/hm 2;P2O5:75kg/hm 2;K2O:90kg/hm 2)>CK(不施用任何肥料),配施处理增产明显,与CK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对红壤磷组分及活性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土壤活性酸铝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MNPK、M处理的PFI为2.51、2.69比N、NP处理4.53、4.37明显降低。在红壤旱地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土壤交换性酸铝成倍增加,土壤酸化严重;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土壤交换酸铝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磷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和土壤对磷吸附解吸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有机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明显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沼肥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沼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其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沼肥可以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量养分及速效养分的含量。表现为施用沼肥比不施肥增产88.24%,比等养分的化肥增产7.87%,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糖酸比,比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9.03%、23.69%、13.28%,比化肥处理分别增加12.26%、15.37%、28.49%,土壤耕层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与试前本底养分相比分别增加了12.70%、9.52%、7.50%、4.33%、74.77%、17.58%。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随海拔梯度变化对3 种乡土抗旱树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并为准确评估不同树种在大青山山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的平板菌落技术法和 96 微孔板荧光法测定并分析其根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3 种树种的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但是不同菌群数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 种树种根围土壤的蛋白酶、N-乙酰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均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树种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对改良土壤、植树造林及保护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福建南平不同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究福建省南平地区不同质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状况,对南平地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pH、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解磷菌、解钾菌、纤维素分解菌)进行测定。实验结果:供试南平地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pH均偏酸(pH均小于5.5),不同质地土壤中粘土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最多,其次是壤土和砂土。植烟土壤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对不同质地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分析,得出南平地区土壤样品中细菌与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相关性较高;真菌与全钾、全磷、速效磷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呈正相关,与全钾显著相关;放线菌与速效磷显著相关;解磷菌与土壤多种养分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高;钾细菌与速效磷显著相关,与全磷含量极显著相关;纤维素分解菌与碱解氮相关性最高,与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呈负相关。这些相关性分析表明,南平地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虽呈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不高,说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施肥方式,特别是水稻—烟草的轮作方式也是影响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是对南平地区植烟土壤信息的必要补充,也为今后如何合理利用菌肥,有目的地地开发南平地区植烟土壤的功能菌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