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捕捞目标的生物学习性和体型特征,设计了一种捕捞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专用定置三重刺网并进行了生产试验。所设计的刺网主尺度为50.00 m×1.08 m,上纲长50.00 m,下纲长66.00 m;内网衣规格为1 200目×18.5目,目大120 mm;外网衣规格为200目×2.5目,目大500 mm。2015年9月4—26日在莱州湾渔场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新刺网所捕获的三疣梭子蟹平均体重为175.69 g,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1.61 kg/(片·次),主捕率高,其中梭子蟹产量占总渔获量的99.31%。新设计的刺网,下纲比上纲长32%,网衣底部较松弛,提高了网衣对梭子蟹的缠络性能,因而提高了捕捞效率;内网衣网目较大,利于释放幼鱼,网高较低,减小了捕获中上层鱼类的几率,因此,兼捕率较低,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刺网捕捞法1.单层刺网。网线材料多为尼龙棕丝,网目为8~12cm,也可根据起捕对象采用更粗大的网目。使用时装上上下纲、浮子和沉子。刺网因作业对象不同,可分为沉网、浮网和流刺网。网高一般为1~2m,网长为30~50m。捕捉时将刺网设置在鱼类通道的断面上,鱼一遇上刺网即自投罗网。2.三层刺网。由二层大网目外衣和一层小网目内衣装配而成。网片一般长50m,高5~15m,要随水深而定。网衣用锦纶尼龙丝编织而成。三层刺网分浮网和沉网两种,浮网浮子的浮力相当于网衣、钢索和沉子在水中重量的1.5~2倍,而每片浮网所用的沉子重约0.5kg。用刺网捕鱼时由…  相似文献   

3.
在对黄渤海区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流刺网进行10种网型主要参数分析和筛选的基础上,2013年4月10日—5月15日,使用鲁昌渔64068渔船在黄海中南部对蓝点马鲛大网目流刺网网片做了4种规格网目尺寸的优化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20 mm网目尺寸的网片渔获尾数和重量最大,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为0.1696尾/片·日和373.78 g/片·日,渔获效果优于110、115、125 mm的网目。2015年4月12日—5月27日,使用鲁昌渔64068和鲁莱州渔66287渔船分别在黄海中南部、烟威外海、莱州湾海域对蓝点马鲛大网目流刺网主要参数做了网型优化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鲁昌渔64068渔船使用120 mm网目尺寸网型捕获的蓝点马鲛平均叉长为764.18 mm,最大个体叉长为1000 mm,最小个体叉长为490 mm;平均重量为3623.27 g,最大重量为7500 g,最小重量为850 g;CPUE分别为0.1379尾/片·日和517.65 g/片·日。鲁莱州渔66287渔船使用122 mm网目尺寸网型捕获的蓝点马鲛平均叉长为780.47 mm,最大个体叉长为910 mm,最小个体叉长为600 mm;平均重量为4065.17 g,最大重量为7400 g,最小重量为2000 g;CPUE分别为0.0778尾/片·日和283.35 g/片·日。120 mm网目尺寸网型的渔获效果优于122 mm网目尺寸的网型,春季捕捞大个体蓝点马鲛的流刺网网目尺寸以120 mm左右适合当前的蓝点马鲛群体组成。120 mm网目优化网型主要参数为:渔具主尺度33.00 m×18.54 m,网衣规格500目×175目,网目尺寸为120 mm,网线材料为直径0.48 mm的尼龙单丝(PAM),横向缩结系数为0.55,静浮力配备为267.9 g/m,浮沉比为1.768∶1。120 mm网目优化网型的另一特点为通过缩小上缘网网目尺寸,用上缘网替代上缘纲和浮子纲2根纲索,既保持了渔具主要结构和性能不变,又节约了渔具材料。设计方法为:上缘网的网目尺寸=主网衣网目尺寸×主网衣横向缩结系数。  相似文献   

4.
公鱼三层刺网分布于辽宁省桓仁县等地,网具长带形,作业时若干片网连成一列,敷设于鱼类经常栖息洄游的水域,依靠浮、沉子作用垂直张开,使鱼类刺入网目或缠裹在网衣兜中而达到捕捞目的。这种网具作业场所广泛,深水、浅水、静水、流水、冰下均可作业,是桓仁县浑江水库春季捕捞公鱼的主要网具之一。每片网日产20—50kg,最高160kg。一、网具结构公鱼三层刺网由不同网目的内、外网衣装配而成。网目尺寸依据捕捞对象的个体大小而定。浑江水库公鱼三层刺网的内网衣目大17—26mm。其中目大26mm 网用于捕捞早春首批上溯产卵的2龄公鱼;目大20—23mm 网捕捞体长9—12cm的公鱼。现以内网衣目大20mm 的三层刺网为例,介绍如下。1.网衣内网衣:用直径0.13mm 胶丝(锦纶单丝)双死结编织,纵目使用。长120m(6000目),  相似文献   

5.
在对黄渤海区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流刺网进行10种网型主要参数分析和筛选的基础上,2013年4月10日—5月15日,使用鲁昌渔64068渔船在黄海中南部对蓝点马鲛大网目流刺网网片做了4种规格网目尺寸的优化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20 mm 网目尺寸的网片渔获尾数和重量最大,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为0.1696尾/片·日和373.78 g/片·日,渔获效果优于110、115、125 mm 的网目。2015年4月12日—5月27日,使用鲁昌渔64068和鲁莱州渔66287渔船分别在黄海中南部、烟威外海、莱州湾海域对蓝点马鲛大网目流刺网主要参数做了网型优化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鲁昌渔64068渔船使用120 mm 网目尺寸网型捕获的蓝点马鲛平均叉长为764.18 mm,最大个体叉长为1000 mm,最小个体叉长为490 mm;平均重量为3623.27 g,最大重量为7500 g,最小重量为850 g;CPUE 分别为0.1379尾/片·日和517.65 g/片·日。鲁莱州渔66287渔船使用122 mm网目尺寸网型捕获的蓝点马鲛平均叉长为780.47 mm,最大个体叉长为910 mm,最小个体叉长为600 mm;平均重量为4065.17 g,最大重量为7400 g,最小重量为2000 g;CPUE分别为0.0778尾/片·日和283.35 g/片·日。120 mm 网目尺寸网型的渔获效果优于122 mm 网目尺寸的网型,春季捕捞大个体蓝点马鲛的流刺网网目尺寸以120 mm 左右适合当前的蓝点马鲛群体组成。120 mm 网目优化网型主要参数为:渔具主尺度33.00 m×18.54 m,网衣规格500目×175目,网目尺寸为120 mm,网线材料为直径0.48 mm 的尼龙单丝(PAM),横向缩结系数为0.55,静浮力配备为267.9 g/m,浮沉比为1.768∶1。120 mm 网目优化网型的另一特点为通过缩小上缘网网目尺寸,用上缘网替代上缘纲和浮子纲2根纲索,既保持了渔具主要结构和性能不变,又节约了渔具材料。设计方法为:上缘网的网目尺寸=主网衣网目尺寸×主网衣横向缩结系数。  相似文献   

6.
宝鱼网属于单片型锚张网。近年来,辽宁、山东沿海部分渔民改用该渔具,主捕鹰爪虾、叫姑鱼等小型鱼虾类,捕捞效益较高。一条29.4~58.8kw渔船,船员6~7人,带网30片,在春、秋两季作业4~5个月,年收入 30~40万元,现将网具结构及捕捞技术介绍如下: 一、网具结构 1.网衣主尺度:68m×3m (1)主网衣:长4000目,高400目,目大25mm,单死结,乙纶1×3股右捻,机织或手工编织,纵目使用。 (2)上缘网:长4003目,高15目,目大30mm,用乙纶2×3、3×3和9×3”股右捻三种网线…  相似文献   

7.
斑鰶流刺网     
一、渔具I·渔具结构1.网衣材料和规格用直径0.15毫米锦纶单丝或0.20毫米乙纶单丝编结,上、下缘各1.5目用3×1或3×2乙纶线编结,网长900目,网高160目,网目52毫米,死结编结,横目使用。2.纲索  相似文献   

8.
<正> 鲢、鳙鱼变水层疏目拖网是近几年试验成功的。其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劳力省、产量高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已被各省广泛引进。变水层疏目拖网的网具结构、设计装配及作业中的网位控制与一般拖网有所不同。通过近三年的推广使用,其在作业中大致遇到如下几个问题。一、网破 1.现象:网衣和网口撑杆纠缠,网衣撕破;浮子穿入网衣网目内,网目扯断;网口网衣或常在网的某些部位撕破;网身的中后部大面积撕破。  相似文献   

9.
黄渤海沿岸有丰富的海蜇资源。为了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在原来使用的平板海蜇网的基础上,从提高海蜇的产量,保护幼鱼资源和降低海蜇破损率出发,加以改进的双翼四片式四角海蜇锚张网(简称双翼海蜇网)经过实践,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网具介绍如下:一、网具结构:1.网具的规格:780目×133mm,双翼四片四角张网。2.网衣:网衣用2种规格材料制成,翼网前部为380/3×6聚乙烯网线、后部为双线380/3×8聚乙烯网线,网目均为133mm。3.浮子:采用直径为100mm球型泡沫塑料浮子。浮力420g,整网装配140…  相似文献   

10.
大潮差海况条件会对养殖围网设施敷设产生较大影响,会发生网衣堆积严重、易纠缠、贴底网衣离底、网衣撕裂等生产安全事故,因此,网衣防纠缠技术研究非常重要。研究制作了小尺寸围网模型,采用装配横纲、沉力纲、浮力纲的方法设计3种不同的围网网衣沉降和升浮技术方案,进行模拟涨潮、落潮的网衣堆积试验研究。选取网衣堆积较明显的水位(水位分别降低30~60 cm)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位降低30 cm时,方案C,即采用浮沉力纵向向下递增分布的方法,网衣堆积高度最大,堆积系数最小;当水位降低分别为40 cm、50 cm、60 cm时,也得出同样的结果。研究表明:网衣堆积高度越大,堆积系数越小,网衣能够在更多层面堆积,发生纠缠的可能性越小。实际应用效果证明方案C适合在大潮差海域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绝大部分机轮拖网和部分机帆船拖网,其上翼网装纲边都采用1:3、1:2和2:3三段式剪裁方法,下翼网采用1:1的剪裁方法。这些剪裁边在装纲前,一般都要进行绕边补强来增强装纲边边缘的强度,减少作业中因网衣受力过大而撕破的现象。目前大多数翼网装纲边绕边时所采用的绕边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顺目绕”,另一种是“倒目绕”。所谓“顺目绕”是指绕边时将网衣边缘的宕眼和单眼向翼  相似文献   

12.
网目尺寸对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及网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海上网具性能实测,并在听取生产第一线船长意见的基础上,把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现行金枪鱼围网主网衣下部约三分之一网衣的网目尺寸放大50%,即从260 mm增大到390 mm,以探讨改进围网渔具的沉降性能。实验应用田内准则换算并制作成模型网,在日本下关西日本日网公司专业围网动水槽进行模型试验,比较了侧流、背流、顺流(流速8 cm/s,相当实物网0.20 m/s)3种相对流向的放网模式下放网以及无流(0 cm/s)海况下放网,网目尺寸改变前后围网的沉降性能、网具形态和闭合效果。结果显示,主网衣下部网目尺寸从30 mm (对照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260 mm)放大到45 mm (试验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390 mm),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分别提高1.6%和1.1%;试验网的收绞时间比对照网缩短14.3%,且能保持较好的形态;有流时的3种放网模式下,试验网和对照网浮子纲在放网结束时刻的初始包围面积基本相同;在收绞结束时,试验网浮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33倍,绞纲结束前6 s,试验网沉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79倍,说明增大网目尺寸有利于网具包围面积的增大,改善了被围鱼群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3.
编线工艺对渔用高强度聚乙烯编织线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3月~2008年12月在东海水产研究所开展了编线工艺对渔用高强度聚乙烯(HSPE)编织线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捻距范围(公称直径3.0 mm和3.9 mm编织线的试验捻距范围分别为11.1~29.2 mm、16.4~48.5 mm)内,若其它条件(包括线股结构、线芯用丝数量和线芯结构等)相同,则以不同捻距编织的相同公称直径渔用HSPE编织线的断裂强力及单线结强力均随捻距的增加而增加,而断裂伸长率及线密度则随捻距的增加而减小;多项式回归方程显示,断裂强力与捻距、单线结强力与捻距均显示较好的相关性(R2≥0.987 7)。在线芯用丝数量范围(公称直径3.0 mm和3.9 mm编织线的试验用线芯用丝数量范围分别为0~36、0~64)内,若其它条件(包括线股结构、捻距和线芯结构等)相同,则以不同线芯用丝数量编织的相同公称直径渔用HSPE编织线的断裂强力、单线结强力及线密度均随线芯用丝数量的增多而增加,而断裂伸长率则随线芯用丝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多项式回归方程显示,断裂强力与线芯用丝数量、单线结强力与线芯用丝数量均显示较好的相关性(R2≥0.969 5)。若其它条件(包括线股结构、捻距和线芯用丝数量等)相同,则将线芯结构由不加捻的平行丝束改为捻度为32 T/m的线股后,公称直径2.5 mm渔用HSPE编织线的断裂强力、单线结强力、断裂伸长率和线密度均有一定的增加。捻距、线芯用丝数量及线芯结构对渔用HSPE编织线拉伸性能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渤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重刺网的捕捞性能,以河北省昌黎县的口虾蛄三重刺网为基础,于2013年4、5、7月在河北省秦皇岛近海进行50 mm、55 mm、60 mm和65 mm 4种网目尺寸的三重刺网作业性能比较实验,并与60 mm网目单片刺网和底拖网进行渔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具有捕获渔场中绝大多数渔业种类的能力,选择能力较差。春季的渔获种类19种,为渤海近岸底层种类;夏季的渔获种类19种,除了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等底层鱼类外,还有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中上层鱼类。春季的渔获结构单一,口虾蛄占渔获量的90%以上,主要兼捕种类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占4.1%,渔获选择性较好;夏季的渔获中,口虾蛄比例在75%左右,兼捕对象主要为小黄鱼、蓝点马鲛等经济鱼类的幼鱼,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渔获选择性比底拖网好。单片刺网的选择性最好,但渔获量低,只有三重刺网渔获量的30%左右,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建议开展渤海口虾蛄的可捕产量和分区域捕捞管理研究,开发作业性能更优越的口虾蛄专业捕捞渔具。  相似文献   

15.
一、材料与方法1.网籍:应备足一级鱼种培养箱、二级鱼种培养箱和食用鱼饲养箱三种型号的网箱。一级鱼种培养箱可选用0.8cm网目的聚乙烯敞口网箱,面积为4×4×2m或5×5×2m,单层网衣;二级鱼种培养箱选用1.5cm网目的聚乙烯结节敞口网箱,面积同上,也是单层网衣;食用鱼饲养箱选用3~4cm网目的聚  相似文献   

16.
该文简述了鳀鱼深水层流刺网的结构及特点。两只40马力渔船各带4000目×320目×21.8mm深水层流刺网27片,生产72流次,捕鳀115余吨,产值4.2万元,冷冻后销售利润2.3万元;与小型流刺网比较,产量提高88.2%,延长作业时间20天;与青皮、宝鱼挂网及扒拉网比较,产量提高幅度更大,其经济效益较好。所捕鳀鱼,120~129mm以下低龄鱼体长组占85%,其生长速度很快,在40天里,平均体重增加5.7g,占原体重的44%左右,而且产卵期较长,论证了黄海北部鳀鱼资源丰富,补充群体充足,尚未充分开发利用。为了推动鳀鱼生产大发展,建议今年推广20~30只船,并大力发展鳀鱼加工业,使产加销一体化,提高其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龙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总结当地渔民养殖刺参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刺参养殖模式——扇贝壳装袋筑礁刺参养殖技术,现将这一技术简单介绍如下,供参考。1材料12~15股聚乙烯网片,目大6cm;扇贝壳;直径8~10mm、一端折钩、长300mm的钢筋;直径3mm、长250mm的铁丝。2加工将网片剪裁成长21目,宽17目的小网片,然后用  相似文献   

18.
花俗称吉花鱼、季骨郎等,属鲤科、鱼句亚科,鱼骨属。2004年4月金湖县从常州引进花鱼骨鱼苗40000尾进进行网围养殖试验,经过8个月试养,鱼苗成活率达83%,成鱼规格达230g/尾。蟹的回捕率52%、规格达200g/只。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围养殖区条件网围区水位常年保持在1.5~3.0m,水质清新,pH值为7.2~7.8,水体透明度0.5 ̄1.0m,塘中水草丰富,水草以伊乐藻为主,还有少量的水花生,覆盖率为60%左右。2网围设施网衣材料是3×3网线编织的,网目20m m,网衣装上下两道聚乙烯绳,下线网角附加直径为20cm粗的石笼网,每米石笼网装石子7kg左右,用倒予桩将底网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找出毛蚶育苗当中最佳附着基,本文对几种附着基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采用四种对比,即油泥、网衣、网片、直接附着在池壁上。结果发现,毛蚶人工育苗最佳附着基为潮间带表层油泥。稚贝生长快,成活率高,苗整齐,壳不挂脏。经过26d培育,成活率及生长速度分别为:油泥68%,平均壳长1.3 mm;网衣54%,平均壳长1.1mm;网片47%,平均壳长1.1mm;直接附着在池壁42%,平均壳长0.9mm。  相似文献   

20.
水库网箱养殖倒刺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刺鲃,俗称军鱼,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作为一个新的养殖对象,倒刺鲃明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开发潜力大,其人工养殖在浙江、福建一带已悄然兴起,且发展势头迅猛。2002年,我们在水库进行网箱养殖倒刺鲃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网箱的制作及设置网箱用3×3聚乙烯线加工的网衣缝制成双层(内网网目大2.0cm,外网网目大3.0cm)封闭式网箱,网箱规格为2.0m×2.0m×2.0m,置入水深1.7m,其有效水体为6.8m3。网箱架用毛竹制成,箱底放置直径为12mm的钢筋做成边长为1.9m的钢筋架,作为沉子,或在网箱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